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9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95个村、3000户农户收入的微观数据集,使用两水平农户收入函数模型方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生产经营投入及耕地面积对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农户人力资本中的劳动力素质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数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居住的外部环境(离市场的距离、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户收入有较大影响。并提出了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户转移的微观调查数据,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构建了一个两水平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的家庭因素、所处行政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对红河州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最后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影响,刻画了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基于广西1990-2017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及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三者间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曲线形态,而金融发展则显示出具有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data Model)分析了直辖市、东中西部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对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不同区域的就业结构对区域的收入差异影响不同,针对不同区域情况,提出了协调发展产业,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使区域差异缩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围绕"三农"问题,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和热切期待.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实现这些地区农民尽早脱贫更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针对广西村庄分布特点,利用农村住户调查微观数据资料,先对不同层次农户收入状况进行分层描述,再基于多层结构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广西农户家庭收入的原因,结果表明:有针对性地提高农业生产投入,改善村庄通达条件,合理整合多、小、散、弱、多山的村庄,改变农村基础教育落后面貌,统筹安排,精准扶持,可以确保广西地区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较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与最优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把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与社会生产总量联系起来 ,由消费物资多少、获得知识多少及自然资本存量大小这三因素来确定效用 ,提供了物质、人力和自然资本三种重要资产增长的模型框架 ,得到了经济的消费增长率、均衡时各种资本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和实现最优经济增长的控制策略 .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将城市化与金融发展考虑在内,构建了一个我国1978~2011年关联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尤其是在考虑城市化与金融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在非线性条件下,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对于追求经济更快增长的政府而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非越小越好,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不一定实现经济更快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研究了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以滞后两阶的城乡收入差距作为转换变量建立LSTR2模型最为恰当.研究发现: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低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当城乡收入差距处于高机制状态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抑制经济增长;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始终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5):769-783
本文基于杜生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建立了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非参数可加模型,利用我国1984-201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均是影响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三者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强度存在显著差异。线性部分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远高于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农支出,而且收入差距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非线性分析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一个显著的"正U"形非线性影响,而对中部地区则产生一个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采用1997-2013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全国来看,城市化总体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的效应;从各个省市来看,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的省市为21个,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缩小作用的省市有9个.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不能一刀切,要结合各地自身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化的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1.
新疆少数民族人力资本通过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同时经济的不断增长又为少数民族人力资本不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80年-2010年新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类少数民族人力资本都是新疆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财政农业人均支出和农村人均用电量作为解释变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2000-2005年中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有关时空数据,建立相应的空间自回归模型.模型数据统计分析表明:a)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仅存在空间自相关的特点,而且具有异质性;b)农民人均收入对财政农业人均支出、农村人均用电量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c)用财政农业支出和农村用电量来反映农民收入水平十分有效,且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产业转移、人力资本和中部经济增长的假定假设,利用安徽省1990-2006年的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对每个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取决与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高中和大学程度人力资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遴选1996-2012年我国(除重庆、港、澳、台外)30个省(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及国内生产总值的面板数据,基于非参数核估计方法,建立固定效应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计算显示,运用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显著提高了估计的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城镇居民消费还是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均是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且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又大于城镇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一个带有环境污染、污染控制、内生人力资本积累和内生技术进步的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探讨经济最优增长路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消费跨期替代弹性和时间贴现率决定着经济最优增长路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物质产品和技术研发部门的投入产出弹性、污染排放的产出和控制弹性会对稳态中的人均经济增长率、人均污染排放增长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十年来持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从实证角度分析,利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5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这种拉大效应在东中西部呈倒"U"型关系,我国并未出现拐点;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整体及东中部地区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仍然是引起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我国还未进入发达国家城镇化提高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拐点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