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粉低尘燃烧器热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液排渣旋风燃烧技术为基础的煤粉低尘燃烧器可在燃烧过程实现捕渣,为工业加热提供含尘浓度低的高温火焰,是工业加热过程实现以煤代油的先进燃烧技术。本论文介绍了新型煤粉低尘燃烧器的热态燃烧试验研究结果,该燃烧器采用端面旋流进风,煤粉和一次风在旋转气流外层送入,分级燃烧等技术。热态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上述技术的煤粉低尘燃烧器具有燃烧完全,捕渣率高,NOx排放浓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气流湍流特性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IFA300型一维热膜风速仪系统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单相冷态湍流流场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流场内不同位置瞬时速度的数值,同时测量了脉动速度均方根、湍流度、平坦因子和偏斜因子在流场内的分布,得到了新型旋流燃烧器气流湍流特性参数的分布规律,可以用于研究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高温空气煤粉直燃燃烧器的多种运行工况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分析了煤粉气流入口速度、煤粉浓度和高温空气速度等主要因素对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模拟结果还可以反映出高温空气无油点火燃烧器内的流动、燃烧和传热情况。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趋势一致。研究结果对此燃烧器的结构及运行参数的优化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的花瓣燃烧器进行了三维(360°)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在75%BMCR和55%BMCR工况下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和浓度场,重点分析了花瓣燃烧器的稳燃原理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花瓣稳燃器的作用下,煤粉气流进入炉内能立即在瓣后的径向回流区内着火燃烧,并在此区域形成稳定的"值班火焰",为整个风粉气流的着火燃烧提供稳定的热量来源.有利于低挥发分煤在广泛负荷范围内的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5.
关于煤粉火焰稳定性和煤粉预燃室及火焰稳定船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沿用预混可燃气体的火焰稳定理论常不能正确地分析煤粉火焰的稳定问题,不宜于用来指导煤粉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中国电站煤粉锅炉中已广泛采用的煤粉预燃室和新型火焰稳定船式煤粉燃烧器中煤粉颗粒的运动和燃烧过程,认为在燃烧设备中组织好含煤粉的气流的运动,使能在燃烧室中形成局部的高煤粉浓度、高温和合适氧浓度的区域,成为稳定的煤粉着火有利区,是保持煤粉火焰稳定的原则。此煤粉火焰稳定原则可以阐明各种保持煤粉火焰稳定的技术措施,也有利于分析和开发新的煤粉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6.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孙绍增,吴少华,李争起,杨明新,王新雷,陈力哲,庞丽君,邢春礼,朱彤,孙恩召,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工程系哈尔滨150001)关键词:水平浓淡燃烧,煤粉燃烧器,稳燃,低NO_x一、引言电力工业对?..  相似文献   

7.
煤粉燃烧火焰辐射光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粉燃烧辐射光谱问题,利用光纤光谱仪对煤粉平面火焰炉实验装置煤粉燃烧火焰辐射光谱进行了测量,详细分析了煤粉辐射光谱特征,并基于普朗克辐射传热定律,通过对光谱仪波长响应特性的标定,得到火焰绝对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情况,进而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火焰温度与辐射率参数,由此提出基于煤粉燃烧火焰辐射光谱测量的火焰参数测量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不同燃烧条件下煤粉燃烧参数进行测量,开展了不同燃烧参数下煤粉火焰辐射光谱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粉燃烧火焰辐射在200~1 100 nm波段具有较强且连续的光谱特征,基于普朗克辐射定律与最小二乘法可实现煤粉燃烧火焰温度与辐射率的测量;煤粉燃烧火焰辐射光谱在590,766,769和779 nm附近可见明显的Na和K等碱金属痕量元素原子光谱发射谱线,并且这些原子谱线的出现与火焰温度有关;随着煤粉浓度的提高,虽然燃烧温度变化不大,但由于火焰辐射率的增加,造成辐射光谱强度的大幅提升。这对锅炉煤粉燃烧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四角切向燃烧锅炉燃用劣质煤时的稳燃及水冷壁高温腐蚀等问题,采用PDA测量设备,对水平浓淡及上下浓淡两种煤粉燃烧方式下的气固两相混合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与上下浓淡煤粉燃烧方式相比,水平浓淡煤粉燃烧方式的气固两相流动特性使燃烧器在稳燃、低NOx排放、防结渣、防高温腐蚀等方面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旋流煤粉燃烧器加进口堵塞和煤粉浓缩器可以影响湍流,燃烧温度以及煤粉浓度的分布,从而影响NO的生成与排放。本文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测速仪(PDPA)测量和双流体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堵塞和煤粉浓缩器对旋流煤粉燃烧器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验和模拟结果都表明,无论是进口堵塞还是煤粉浓缩器都会增加旋流燃烧器的进口湍流度,同时增加进口轴线附近的颗粒浓度,后者将有利于降低NO排放。  相似文献   

10.
煤粉颗粒的着火特性研究对于工业锅炉中煤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燃烧器稳定安全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平面火焰燃烧器,搭建了连续激光辅助高速摄像的光学测量系统,并结合自行开发的颗粒识别与追踪算法、着火时间判定方法、双色测温法等方法,开展了对不同煤种着火方式、着火延迟、着火温度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烟煤和褐煤的着火方式为均相着火,且褐煤在脱挥发分过程中存在煤粉颗粒破碎的情况,而无烟煤的着火方式为异相着火;煤等级越低的煤着火延迟时间越短,着火时颗粒温度越低,着火越容易。  相似文献   

11.
燃煤锅炉微油点火燃烧器的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煤粉锅炉微油点火燃烧器的结构特点,用数值仿真软件对圆形截面燃烧器的内部燃烧特性进行了三维流动数值模拟,计算了从燃烧器入口到炉膛的燃烧特性.分析了一次、二次燃烧室两个方向上的温度、速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燃烧器一次风速度的提高对煤粉气流的着火不利,太低又会引起堵粉,同时使一次燃烧室结焦的可能性增大;微油点火燃烧器在喷口处形成了风包火的着火工况,降低了燃烧器喷口边缘温度,改善了燃烧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粉煤燃烧的新概念——粉气分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煤粉燃烧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陆续开发成功了多项煤粉稳定燃烧装置如钝体煤粉燃烧器、大速差同向射流直流式煤粉预燃室和火焰稳定船式直流煤粉燃烧器以及夹心风浓缩燃烧器等。这些新型燃烧器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劣质煤的燃烧过程,煤粉燃烧着火提前,火焰稳定性加强,使劣质煤的燃烧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使用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定义的色度坐标(x,y)对煤粉燃烧火焰的颜色进行定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计算比较,提出了可用于锅炉燃烧诊断的煤粉火焰颜色色度坐标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发展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煤粉穿越气相火焰面着火特性的对冲火焰实验系统,基于碰撞解聚原理研制了全新的微小载气量给粉系统。通过统计ICCD拍摄的煤粉着火图像,结合数值计算分析煤粉颗粒的沿程温度经历,发现穿越扩散火焰面时颗粒升温速率可达10~5 K/s,火焰面温度及煤粉停留时间是决定煤粉穿越火焰面后着火模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船形体煤粉燃烧器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形体煤粉燃烧器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钟北京,徐旭常(清华大学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关键词煤粉燃烧器,“三高区”原理,NO_x1前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以煤为主要燃料,采用粉状燃烧方式的火力发电。1992年我国年产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搭建了平面火焰携带流反应器系统,研究了不同煤粉条件下煤粉颗粒群湍流射流着火特性。实验表明,湍流射流速度下低挥发份煤着火表现出扩散状暗红色火焰形态;随挥发分含量的增大,火焰亮度增加,并且在一定高度处发展为颗粒群群燃着火。随给粉量的增大,着火延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佳给粉浓度为0.75~1.00 kg/m~3。随粒径的减小,加热速率更快,挥发分大量析出使得火焰亮度增加;并且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更早出现颗粒群的群燃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大速差射流型双一次风通道通用煤粉主燃烧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粉主燃烧器-双一次风通道通用煤粉主燃烧器。它既保留了大速差射流燃烧技术的优点,又彻底克服了燃烧器内容易局部结焦的缺点,从而由辅助燃烧器(或预燃室)发展成为主燃烧器。具有煤种适应性广,低负荷运行范围大,煤粉着火点位置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燃煤锅炉生成的碳烟不仅会增强火焰辐射、影响燃烧外,还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带来严重危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成机理从而更好地对其生成量及特性进行控制,对煤粉燃烧过程中颗粒周围碳烟的分布规律进行定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自行设计了注射式微量给粉装置,成功实现了0.1 g/h量级给粉率下的连续给粉,并通过改进多元扩散燃烧器和以及结合激光诱导白炽光(Laser Induced Incandescence)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单颗粒煤粉燃烧过程中碳烟分布的定量测量,发现对于70μm左右的煤粉颗粒,碳烟分布直径约为1 mm。此外还通过控制气氛,研究了含氧量对碳烟生成的影响,发现随着氧含量的上升,碳烟总浓度下降并且峰值出现更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煤粉燃烧火焰区域是燃烧过程中温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温度梯度、组分浓度梯度最高的地方,以及还原和氧化气氛交错存在等复杂环境,这种环境对亚微米颗粒初始形成阶段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该区域形成的PM1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PM1的形成机理.本文基于25 kW一维下行炉内对自维持燃烧的煤粉火焰区域,通过两级稀释水冷等速取样系统和ELPI(荷电低压撞击分离器)系统对颗粒物进行分级收集,以及电镜分析技术,获得PM1的质量和数浓度粒径分布,以及各粒径主要成分分布,并进行单颗粒分析.结果表明火焰区域中形成的亚微米颗粒以含碳物质为主,碳烟、碱金属和硫对超细颗粒有富集的趋势.该区域的亚微米颗粒同时存在多种复杂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具有火焰稳定船的直流煤粉燃烧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器,已成功地应用于电站煤粉锅炉上。实践表明,它不仅能降低锅炉的启动点火用油,使煤粉锅炉在低负荷下稳定燃烧,而且能减少NO_x的排放量。以往对该燃烧器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工业应用,还未对其内部湍流流场进行全面地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