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关洪先生     
沈惠川 《物理》2001,30(9):580
对关洪先生的“关于‘猝量’”一文兹发表看法如下 :(1)关洪先生及其所引文献 [2 ]中谈及的“急动度”(有些讲义中亦称为“急度”) ,不错 ,确在许多文献和专著中提到 ,国内许多大学分析力学或经典力学教材中亦有个别段落描述之 ,其最为实用处是用于讨论速度或加速度的极大值 (或极小值 )问题 ;但必须指出的是 ,关洪先生及其所引文献中涉及的是运动学 (有关洪先生文中的关键词“对单位质量来说”为证 ) ,而吴大猷先生所讨论的则是动力学 .笔者认为吴大猷先生提出猝量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动力学是一种创新 ,起码他将此理论应用于制动问题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2.
在质量和能量问题的讨论中,许多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有些同志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对我启发帮助很大,下面再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什么是能量?这个问题,恩格斯已有精辟而深刻的论述.正如列宁所说:“他掌握了能量这个对他说来是新的名词,并在1885年(《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和1888年(《费尔巴哈论》开始使用它,然而是把它和‘力’、‘运动’这些概念同等使用的,掺杂在一起使用的.”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象“运动(所谓能)”、“运动(能)”和“运动或所谓能”2) 之类的说法,使用的最多.恩格斯所以把“能”看成运动,…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惯性质量 牛顿正式将质量概念引进物理学.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定义就是:“物质的量是用它的密度和体积一起来量度的.”接着,在对这一定义的阐释里,他又说:“我在以后不论何处称之为‘物体’或‘质量’的,就是指这个量而言.”[1] 由此可见,牛顿并没有将质量定义为物质的量,而只是将物质的量也叫做物体或质量.在《原理》一书中,牛顿确实把这三个名词当做同义词使用.牛顿多次说过物质的量同物体所受引力成正比,也说过物质的量同物体的惯性成正比,但这些都不是他所下的定义.如上所述,牛顿将质量即物质…  相似文献   

4.
在初级中学课本物理学下册第四章“磁现象和电磁现象”中,从第49节“电流的磁场”起到第54节“电话”止,这七节的内容是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和它的应用,可以自成一个小单元。这里拟就这部分教材提出几点有关教学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在钻研教材和考虑教法时的参考。 1.为了对教材有更好的理解,首先来简单地叙述一下人类探讨这一现象的发展过程,我想可能也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看了《现代物理知识》五卷三期张侣州同志的“如何学习高中物理中现代物理知识”’一文和五卷六期中“编读之间”栏“关于‘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一文,有些不同看法,今提出与大家讨论。 张文中说:“学习现代物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基本观点。比如,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从而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当,缺乏科学严谨性,这里“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虽然是认为对客观物质进行结构层次的分割(分解),从层次上和时间上将无穷无尽,永无止境。这种观点,无论从哲学上看,还是从物理学角度看,都没有被完全证实,并且人们恐怕难以看到它会有被完全证实的那一天,从哲学上看,稍加逻辑分析就不难看出,如果认定它“终有一天会被完全证实”,那就会陷入悖论:既然“无限可分”,怎么会有最终证实那一天?显然这是现阶段的一种哲学信仰,一种预言,从物理学角度看,人们迄今作出的发现只是打破了原来认为“物质分割到‘原于’、‘基本粒子’不可再分”的保守观点,吻合了“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尚未看到是否有分割极限,并不能无限外推以偏盖全说成是完全证明了“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哲学信仰与物理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我校地震测报组在1974年2月建立.一年多来,我们学理论,抓路线,不断提高搞好地震工作的认识.在开展地震分析预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等光辉著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研究工作.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多雨地区用土地电预报地震这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将电极埋在水田,观测导线埋入地下的《水田土地电》,取得多方向、受雨天干扰小等较好的效果.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1)的教导,运用长期变化与短期变化相结合,形态指标和数量指标相结合,地质构造情况与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7.
质量浅议     
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整个牛顿力学的基础,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牛顿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宗明义的第一条就是“物质的量是用它的密度和体积一起量度的”,接着,在对这定义的阐释里又说:“我在以后不论何时称之为‘物体’或‘质量’的,就是指这个量而言”...  相似文献   

8.
物理通报1964年第5期发表了吴启垿、张忠安两位同志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关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的实验”一文,文中所介绍的实验是很有启发性的,它指出我们做好一些重要演示实验的方向,即设法把一些抽象的、不易为学生所掌握的重要概念用简单明了的演示表达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就这一具体的演示实验来说,我觉得还有一些怀疑的地方及不同的看法,愿与吴、张两位同志商榷。原文介绍的装置,是把感应圈的副线圈两接线柱连到一个大型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  相似文献   

9.
自制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物理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教材中只是用图示说明,而没有用相应的实验来演示,所以我自制了一个教具“浮力产生原因演示器”.用它来做实验既可以证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制作方法如图1所示:找3个废弃的矿泉水瓶和一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关于教科书编写的建议的第三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教科书本身就是一个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例.”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应当以问题为主线,呈现教学内容,展示教学过程.笔者参加物理通报主持编写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高中物理必修1》(简称《必修1》),在编写过程中就十分重视《课标》的这个精神,教材的每一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这一指导思想编写的新教材的特点是既“浅”又“活”,其重要变化就是减少了显性知识点,但内涵更加丰富,给教师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但有一个遗憾就是这一特点没能充分在课时设置上体现出来.以新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必修1)》(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实验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多层平行板组合光具组成像问题,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利用几何光学基本定律结合作图求解,常常显得很繁杂.本文的出发点是:“物像关系应该可以用普遍的物像公式求解”,同时考虑到问题的特殊性,得出处理平行板组合光具组的一般结论,进而推广到变折射率问题. 取如图所示的光学系统为研究对象,其中,AB为物,n0为物空间的折射率,s为物距(从第1界面算起),人眼所在的空间(即像空间)的折射率为n‘0,它通过一折光系统看到AB的像A’B’离第N+1个界面的像距是 s’(图中未画出这一点),而这一折光系统是由厚度分别为d1、d2、d3、…dN,折射率对应为n1、…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通报1957年1月号中有一篇“关于如何讲授‘电能的输送’的一点改进意见”。作者在文章中假定将11000千瓦电功率由北京输送至天津采取三种电压:u=220伏特,u=22000伏特和u=220000伏特而构成三种输送11000千瓦电功率的方案。作者在文章中还假设北京至天津输电线的长是100千米,用横截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总目录     
---一一一‘一蔺一L一’~、‘一b’’’~~”~一~‘”’‘一{妇~一”,一稚.’一萦一“一丫.l’ha’’,”.责一’1孟1.1,.,1吴京生QJ,︺曰‘亡Jt‘月性q‘口住OJ抢卜U zQ‘q山,。,l。0 00。乙几。‘d n nU。目O。,J 0dl‘卫11l’。斤心,l‘de卜uo。,d ou 尸。亡“。甘行‘Ooc乃11。山。J‘d斤浦。un﹃U八“︺八U 91,d,Jx。L几h qU nJ八“﹄lq山J任口往孟‘d几卜U及U oU n6,‘i‘卫 1工.1‘l,i‘.1,.立lq口9‘勺‘,目n‘百上,1 J.i,1 11 11 J.一心11二,土心自q自相对论性损失锥型不稳定性的Wu一Lee判据离子束一等离子体系统中的参量…  相似文献   

15.
整本书都讲的是“得奖” ,却在最后设一个“不是为了得奖”的标题 ,其原委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 ,恐怕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好在我们发现了一段朴实优美而又极具感召力的文字 ,尽管寥寥数语 ,却言简意赅 ,说出了我们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的话。这段话 ,出自 195 8年和 1980年两次得到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 (FrederickSanger)给中国学生及科技工作者的信。现摘录如下 ,借作点睛之笔 :“有时候我问自己 :‘要获得诺贝尔奖 ,什么是我必须做的 ?’我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我从没试过’。但我知道有一种方法是得不了奖…  相似文献   

16.
席德明先生在物理通报1956年第10期发表的‘关于“二极管和整流作用”的补充’一文中写道“由于C已经被充电至E_m,这时,它将通过负载电阻R_放电”。认为二极管不能通电的时间开始于e_1=e_=E_m即t=π/2时,是错误的。因为二极管断电的时间是t_0(如图1),t_0>π/2。而二极管不通电时的等效电路中C开始放电的电压很明显不是E_m,而是E_0。这是因为输入电压e_1(或e_2)经过E_m后是沿正弦曲线下降的,而电容两端电压e_0达到E_m后是沿指数曲线下降的。后者比前者快,用数学式子比较t=π/2时二者的斜率即知:  相似文献   

17.
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 毛主席教导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1)“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2)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按照这个观点去认识物质结构,就要肯定每一层次的物质都由两种不同的对立面所组成.如此不断分析下去,物质就呈现出层次性的结构.辩证唯物论认为,宇宙,从大的方面说,在太阳系外面有千千万万个太阳,在银河系外面还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它是无穷无尽的.宇宙,从小的方面说,也是无穷无尽的.伟大领釉毛主席更明确指出:“你看在原子里头,就充满矛盾的统一.有原子核和电子两个对立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戈革 《物理》2005,34(7):534-537
迄今为止,在世界上用不同文字(丹文、中文、英文、德文、俄文)写出(和印出)的十来种“玻尔传”中,本书是篇幅最大和流传颇广的一种.仅此一端,就可以作为我们翻译和出版这本书的充分理由,因为这样一本书无论如何是有很大的正、反两方面的参考价值的.然而我们却不能也不愿说这是现有各种“玻尔传”中“最好的”一种,因为它固然有许多很独特、很重要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很根本、很严重的缺点.我们希望聪明的读者们一方面通过吸收和发挥书中那些优点来增进自己的学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分析和辨识书中那些缺点来锻炼自己的功力———我们认为,“去…  相似文献   

19.
感应电动势中的一个问题汪立忠(辽宁省食品工业学校鞍山114031)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有以下两个公式f一BL。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nZ““’“‘“””’“”‘”““”‘’Al。_,,_._OO。。。__…__。___推导出来的,是{一nM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胸 中有‘数’.这是说,对情况和问题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数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数量的分析.任何质量都互现为一定的数量,没有数量也就没有质量.”我们物理工作者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对毛主席的这一指示有着切身体会.物理学不仅从定性方面去研究物质的声、光、热、电等各种运动形式,而且尽可能地从数量关系上去把握它们.各种物理测量的精确程度从来是物理实验水平的重要标吉之一,而物理理论一向不满足于定性地解释自然现象,总是力求定量地说明实验结果和作出科学预言.定量关系在物理学中的作用,目前比自然科学的许多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