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广炎 《物理》1997,26(3):183-183
反氢原子与原子的反物质最近,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上宣告[1]:该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已经获得了反氢原子,即首次探测到了反原子.反氢原子的产生说明试验基本物理原理的新型实验设计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台阶.CERN物理学家们...  相似文献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ose-EinseinCondensation,简称BEC)是爱因斯坦于1925年预言的奇特的凝聚现象.70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寻找可能的BEC候选者.近20年来,随着碱金属原子的激光冷却和囚禁技术取得的巨大进展,高密度大数目产生超冷原子气体已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1995年,3个美国研究小组相继实验实现了碱金属原子气体BEC,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BEC是物理学家长期梦寐以求观察的物理现象,它的实现带来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产生BEC的物理条件,实验技术和研究历史作详细介绍,并简述BEC研究的近期发展和重要应用──原子激光器.  相似文献   

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奇观GaryTaubes1995年6月5日美国科罗拉多(Colorado)大学和在波尔德(Boulder)的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的几位物理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下称BE凝聚).他们是...  相似文献   

4.
BEC实验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师群  黄湖 《物理》1999,28(4):246-246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的实验实现,是近年来物理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进展.基于BEC的形成继而实现的原子激射器[1](atomlaser)更展示了十分吸引人的应用前景,其在科学技术上的意义至今尚难以完全估计.目前,BEC研究的核心仍然是BEC的...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气体原子Bose-Einstein凝聚(以下简称BEC)发现以来,新成果不断涌现.文献[1]叙述了气体原子BEC实验实现的物理基础以及发现过程.本文着重阐述理论的基础概念,特别是讨论BEC的本质,即对称的自发破缺及相位的相干性,并介绍弱相互作用Bose气体理论.本文供从事基础物理教学的老师参考,有一定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知识的同学也可以阅读.  相似文献   

6.
阎辰 《物理》1986,15(11):0-0
把原子核辐射直接转化为吸收材料的温升,这种用量热来测量放射性的方法同原子核物理本身的发展几乎有着同样长的历史.早在1903年,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就曾用量热计证实了放射性物质产生的微小热量来自辐射吸收[1].1927年,C.D.Ellis与A·Wo-cster又曾用相同的量热测量技术确定了210Bi(RaE)发出β射线的平均能量为0.337MeV[2],这使得微量热学成为当?...  相似文献   

7.
戴闻 《物理》2000,29(9):573-574
1995年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实验室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简称JILA)的科学家 ,对87Rb原子气 ,首次实现了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 (BEC)之后 ,BEC实验又陆续在7Li、2 3Na和1H等系统中获得成功 .在BEC凝聚体中 ,超冷原子被锁定到单一量子态 ,从而使量子力学法则在宏观世界中得到了展示 .然而 ,上述进展仅仅是量子凝聚故事的一半 .如所周知 ,中性碱金属原子还有另外一半 ,即费米原子———6 Li和4 0 K等 .它们在极低温条件下的行为将会怎样呢 ?最近 ,同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JILA的物理学家D .S .Jin和她的研究生B .…  相似文献   

8.
氖(Ne)和氩(Ar)原子的sp型弥散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氖(Ne)和氩(Ar)原子的sp型弥散函数苏克和西北工业大学化工系西安710072CarolA.DeakyneDepartmentofChemistry,EasternIllinoisUniv,U.S.ANe和Ar原子的sp型弥散函数在文献[1-2]...  相似文献   

9.
CP不对称性     
薛丕友 《物理》1981,10(1):0-0
198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著名的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菲奇(ValFitch)和克罗宁(JamesCronin).因为他们在实验上发现了CP不守恒[1].这里C指电荷共轭变换(chargecon-jugation),P指宇称(parity),CP表示电荷共轭和宇称联合变换.本文叙述对称性及其破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讨论CP不对称性的发展及其意义.一、不可观察量、对称变换、守恒定律对称原理之所?...  相似文献   

10.
真空光电探测器件的发展动向及其应用陈举忠(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210016)[摘要]介绍光电倍增管、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视像管、EBCCD/像增强器、条纹管类光电探测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关键词:光电探测器,光电倍增管,视像管,条纹管THEDEVELOP...  相似文献   

11.
离子镀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兴 《物理》1986,15(7):0-0
离子镀是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vaporde-Position)法的一种,是美国物理学家Mattox于六十年代初,将真空蒸发和真空溅射结合起来而研制成功的一种新的镀膜技术[1].由于它的独特优点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许多科学工作者对这一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七十年代初,Bunshah[2]在离子镀装置中加上探测极,研制成功一种活性反应法(ARE法);Morey[3]等人研制成功空心阴极等离子....  相似文献   

12.
让相干原子束更像激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闻 《物理》1999,28(11):703-703
激光具有极佳的准直性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无与伦比的聚焦性能.激光的应用遍及当今世界从高技术武器到摇滚音乐会场的各个领域.1995年,碱金属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实验获得成功.之后不久,理论物理学家就作出了预言,从超冷的BEC中可以发射像激光一样的相干原子束.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Ketterle小组令相干原子流从捕获的BEC中“滴出”,获得了物质波激射的雏形.随后,德国马普量子光学所(慕尼黑)的TheodoreH¨ansch小组和美国耶鲁大学的BPAnderson等也分别做出了有…  相似文献   

1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等效约瑟夫森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闻 《物理》1999,28(8):511-512
超导电子约瑟夫森位相相干实验已经成为研究宏观量子系统的范式(paradigm).1995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E.Cornel和C.Wieman首次实现了碱金属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1997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W.Keterle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1H-1HCOSY,HMQC、HMBC等2DNMR技术对化合物(Et4N)2[Pd2(mp)2(μ-mpH)2]进行1H、13CNMR谱数据分析与归属.表明它在DMSO溶液中仍保持原有固体状态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测定了新型钼(钨)-铁-硫簇合物(1)(Et4N)[MoFe2(μ3-S)2(CO)8(S2CNEt2)和(2)(Et4N)[WFe2(μ3-S)2(CO)8(S2CNEt2]的穆斯堡尔谱和晶体结构。它们分子中的两个铁原子是等价的,所以都只的一组对称的四极分裂双峰。这个结果与单晶结构分析一致。经计算机拟合后的穆斯堡尔参数(77K时)为:对于(1),化学位移δ=0.08±0.004mm/s,四  相似文献   

16.
徐济安  胡静竹 《物理》1982,11(2):0-0
1978年美国Carnegie研究所的毛河光和Bell采用他们设计的金刚石砧高压容器,可以达到172GPa1)的静压强[1]。这个压强相当于地心压强的一半.在这个压力下,他们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受到了广泛的注意.一、金刚石砧高压技术的发展概况Bridgman容器(或者是Drickamer改进的Bridgman容器)开拓了许多物理现象的高压研究的领域,但由于硬质合金压砧材料强度的限制,使更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100)YSZ基底上沉积了YBa2Cu3O7/SrTiO3/YBa2Cu3O7异质外延三层膜,利用交流磁化率和四引线电阻测量的方法确定了三层膜的超导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三层膜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膜层的结晶质量较好,临界转变温度Tc在83.K和86.7K之间.YBCO膜层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晶粒为C取向,在有些膜中只存在少量的a或b取向的YBCO晶粒.三层膜中层界面比较清晰但不十分平整.在膜/基界面处有8-10nm厚的过渡层,它由多晶的BaZrO3组成.膜层和(10)YSZ基底之间具有如下的外延生长关系YSZ[001]//YBCO[110]//SrTjO3[110];YSZ(100)//YBCO(001)//SrTiO3(001).  相似文献   

18.
超冷原子物理学与原子光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十多年来 ,一个新的领域———超冷原子物理学蓬勃地发展起来 .所谓“超冷” ,是指原子作为整体的平动速度极低 ,对应温度低于1mK( 1 0 -3K) .如此低温度下的原子体系 ,体现若干新的现象 ,遵从新的物理规律 .其中特别有意义的是原子气体玻色 爱因斯坦凝聚(BEC)现象 ,2 0 0 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授予在BEC实验实现和性质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E .A .Cornell,W .Ketterle和C .E .Wieman三位物理学家的 .超冷原子体系技术上能实现 ,有赖于发展于 2 0世纪 80年代的激光冷却和捕陷中性原子的方法 .鉴…  相似文献   

19.
苯并三氮唑对铜和铁缓蚀作用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现场拉曼光谱研究了中性含氯离子溶液中苯并三氮唑在铜和铁电极表面的吸附以及成膜行为,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能强烈地化学吸附于铜电极和铁电极表面,形成类似[Mn(BTA)p]的配合物膜,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膜内外物质的交换,对金属起缓蚀作用。另一方面两种金属表面配合物膜均具有电位依赖性:在铜电极表面,当外加电位由-0.5V负移至-0.9V时,发生了由[Cu(Ⅰ)(BTA)]n向[Cu(Ⅰ)Cl(BTAH)]4的转变;而在铁电极表面当外加电位由-0.6V负移至-1.2V时,最初形成的表面配合物[Fen(BTA)p]则很可能转变成类似于[Fen(Cl)p(BTAH)m]的配合物,从而使得BTAH对铜、铁的缓蚀能力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现场拉曼光谱研究了中性含氯离子溶液中苯并三氮唑在铜和铁电极表面的吸附以及成膜行为,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能强烈地化学吸附于铜电极和铁电极表面,形成类似[Mn(BTA)p]的配合物膜,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膜内外物质的交换,对金属起缓蚀作用。另一方面两种金属表面配合物膜均具有电位依赖性:在铜电极表面,当外加电位由-0.5V负移至-0.9时,发生了由[Cu(I)(BTA)]n向[Cu(I)Cl(BTA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