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预先给定的目标收益率,利用投资者对低于目标收益率的风险损失和高于目标收益率的风险报酬之间的权衡,给出了一些非对称风险度量模型,特别其中一种风险度量是低于参考点的方差和高于参考点的方差的加权和,它利用二阶上偏矩来修正二阶下偏矩,进一步建立了在该非对称风险度量下的组合投资优化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在三阶随机占优的意义下是有效的.此外,还给出了其它3个模型与三阶随机占优准则是否一致的结论,并对所给出的几个组合证券投资模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以上研究和分析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模型时避免盲目性、任意性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准则值为区间二型模糊数且准则间存在关联关系的风险型多准则决策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度理论与累积前景理论的区间二型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首先, 为全面反映准则间的关联关系, 本文提出Shapley区间二型模糊Choquet积分算子, 并证明该算子的一些性质。其次, 为反映专家行为偏好, 本文定义区间二型模糊前景效应与前景价值函数, 并提出累积前景Shapley区间二型模糊Choquet积分算子。然后, 为确定准则集的模糊测度, 本文建立基于区间二型模糊双向投影与Shapley函数的权重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 本文给出一种用于解决准则值为区间二型模糊数, 准则间存在关联关系, 专家存在风险偏好以及准则权重部分未知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最后, 通过风险投资实例佐证所提出的方法的适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区间概率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群决策问题,考虑决策者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累积前景理论和模拟植物生长算法的决策模型.首先,根据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损益值计算突发事件情景的综合价值,其次,基于累积前景理论计算各应急方案的累积前景值.然后,构建了以各决策者信息与群体集结信息之间距离最小为目标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模拟植物生长算法获得群体最优集结信息.最后,通过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属性值为直觉语言数,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风险型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方法定义了一种新的直觉语言数距离(R-距离),并讨论它的性质;进而利用累积前景理论,分别以正、负理想方案为参考点计算各属性下各方案的累积前景值,构建累积前景决策矩阵;以综合R-距离最小化为目标,构建最优化模型计算属性权重;进一步依据各方案的综合累积前景值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不确定条件下判断和决策的新领域--前景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Danel Kahneman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心理学的,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人的判断和决策的研究思想结合到经济科学中”,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判断和决策行为,开创了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本阐述Kahneman等人开创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在实际判断和决策方面偏离传统经济理论预测的内容,重点介绍该理论提出的新的决策模型。并探讨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属性值为时间直觉模糊数的动态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直觉模糊动态决策方法.方法综合考虑决策者期望和决策信息熵两方面因素给出了时间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决策者期望和正负理想点作为参考方案确定前景矩阵,并以公平竞争原则确定最优属性权重,进而通过降维获得方案的综合前景值,根据综合前景值确定方案的排序.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考虑双参照点累积前景理论的风险型群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决策者权重信息、属性值为区间数形式的风险型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双参照点累积前景理论的群决策方法。考虑预期和正理想点为双参照点,根据累积前景理论分别表示针对双参照点的价值;引入预期侧重系数,进一步得到各方案的加权累积前景值;根据离差最大化的思想建立决策者权重优化模型,据此计算各方案综合累积前景值并进行方案排序。最后运用到工程评标案例中,通过与单参照点、期望效用理论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SIS传播模型为例,建立网络传播稳定状态方程式,运用随机占优理论,比较不同网络结构的传播稳定状态,利用比较结果,进行网络免疫,在疾病爆发或信息传播过程中根据网络结构控制网络传播的方向和速度,对社会中涉及传播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考虑多个决策者给出不同的指标期望的多指标风险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在本文中,将决策者给出的指标期望视为参照点,通过构建基于参照点的价值矩阵和权重矩阵,进而构建前景决策矩阵,并基于前景决策矩阵来计算每个方案的综合前景值,然后依据综合前景值的大小对所有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属性权重信息未知的概率犹豫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多属性决策方法.首先,考虑概率犹豫元素之间的关系,定义概率犹豫模糊熵,分析其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得分函数.其次,鉴于决策者主观风险态度,引入累积前景理论构建前景决策矩阵.进而利用模糊熵最小化和综合效用最大化构建优化模型计算属性权重.最后,结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属性权重未知,且属性值为毕达哥拉斯犹豫模糊数(PHFN)的风险型多属性决策问题,考虑到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行为,提出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和多准则妥协优化解(VIKOR)的决策方法。首先,定义PHFN的分散率,并构建优化模型确定属性权重。其次,将CPT融入PHFN环境,定义PHFN的价值函数,并结合决策权重函数计算方案在各属性下的综合前景值。进一步,构建综合前景值矩阵,在此基础上运用VIKOR法确定方案排序。最后,通过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应用案例说明所提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联盟企业知识转移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转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演化博弈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转移主体行为。考虑到传统的演化博弈模型不能对知识转移主体非理性心理因素及风险偏好问题进行有效解释,本文将累积前景理论与演化博弈相结合,运用前景价值函数完善支付矩阵的部分参数,分析博弈模型的演化稳定策略。通过仿真模拟得出如下结论:知识转移存在两个演化稳定策略;转移策略由直接收益、转移成本及前景损益等因素决定;转移方的风险损失对转移策略影响较大,而接收方潜在收入对知识转移策略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乐琦 《运筹与管理》2013,22(4):26-32
针对带有主体期望值的具有不完全序值信息的双边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方法。在文中,给出了该双边匹配问题的描述;将主体给出的期望值视为参照点,构建了相对参照点的益损矩阵;依据累积前景理论和规范化公式,将益损矩阵转化为规范化前景矩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求解该双边匹配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使用线性加权法将多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通过求解该单目标优化模型获得匹配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景理论和三角模糊MULTIMOORA的多阶段决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时间权重与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三角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基于前景理论和MULTIMOORA提出一种新的决策方法。首先,建立备选方案在不同时段的三角模糊前景决策矩阵,根据时间度及不同时段内备选方案前景值的差异构建时间权重优化模型,并运用最大偏差法的基本思想获得属性权重。其次,基于三角模糊数提出一种新的MULTIMOORA扩展形式,并结合占优理论对备选方案进行比选。最后,通过实例证明了所提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以一种基于前景理论的石油管道输送路径方案优选方法.首先依据决策者对各个属性的期望,将具有清晰数、区间数和语义短语三种形式的决策矩阵转化成为前景决策矩阵.其次,再利用主客观赋权偏差最小的思想,构建组合赋权模型,计算各个属性的权重;然后,根据决策者对待收益和损失的不同风险态度,计算各个方案的累积前景值.最后,以石化某油田外输管道路径方案问题为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决策流程,为解决同类工程方案优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有限理性条件下针对带有决策者期望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决策分析方法。在本文中,首先考虑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决策者在不同时期对各属性的特定期望作为参照点,然后将具有正态分布信息形式的决策矩阵转化为相对于各参照点的益损决策矩阵,在此基础上,考虑决策者对待收益和损失的不同理性态度,依据累积前景理论计算各时期中每个方案的前景值,并计算关于整个时期的综合前景值,然后依据综合前景值的大小对所有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Investigating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utility under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Kałuszka and Krzeszowiec (2012) established characterizations of several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the premium. It turns out that the results concerning positive homogeneity and comonotonic additivity are in general not true.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modified and essentially generalized versions of the mentioned above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