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乐 《运筹与管理》2007,16(4):79-88
我国的债券市场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这一问题无论对理论还是实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间银行间国债分笔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各种与流动性有关的指标寻找出了4种同向变动关系,并使用4种指标代表了这4种变动方向,随后检验了持有期为30日、60日、90日、180日和360日条件下债券收益与上述流动性指标的关系。发现价格影响系数在短期内显著并符号正确,意味着随着流动性增加,债券收益率下降。随着期限扩大为半年以上,无论是年报价笔数还是价格影响系数都表现出相反的符号,此时流动性越高的债券反而收益越高。这表明我们为本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支付了高额的价格,高流动性债券的价值则被低估。  相似文献   

2.
基于鞅测度的流动性风险溢价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一般市场条件下流动性风险的定价问题.首先借助金融数学和金融工程的无套利思想在鞅测度下对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定价,通过等价测度变换,使可交易资产的贴现价值过程转化为鞅过程,得到了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市场价格,进而给出了流动性风险溢价的计算公式.得到的风险的市场价格在同一市场中对于所有可交易资产都是相同的,并且这一价格对于所有投资者也都是相同的,不会因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VaR模型忽略了流动性风险,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指标度量流动性风险.本文分析了最高成交价与最低成交价之差模型度量流动性风险存在偏差,同时给出了度量流动性风险一种新的修正模型.最后,结合实证对两种模型进行对比,修正模型从更加微观的层面上充分考虑到各价位的实际成交的价、量分布对总交易金额的作用,计算流动性风险值比较客观、精确.  相似文献   

4.
如何对流动性低频度量指标的度量效果进行评价是金融市场流动性测度领域的重要问题。与以往LOT (Lesmond、Ogden和Trzcinka,简称LOT)流动性度量的相关文献利用高频基准价差考察度量准确性的实证做法不同,我们通过推导LOT度量极大似然估计的大样本性质,包括估计的相合性和渐近正态性,在理论上对其度量效果进行了评价,从而避免了实证评价方法对样本选取和高频基准价差的依赖性;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和基于中国股票市场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本文的结果可为低频流动性度量的效果评价、指标选取以及统计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额交易的流动性风险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已有模型更多从最优交易策略角度出发考虑这一问题,对市场特征的结合尚有不足.本文以内部时间概念为突破点,将其纳入已有最优交易策略模型,构建了新的流动性风险度量模型.结论显示,交易频率越高,市场流动性越好,流动性风险越小.  相似文献   

6.
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运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消除其日模式并建立ACD模型.还加入了市场微结构噪声,探讨交易量持续期的信息传递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在选取样本中,价格波动和交易量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显著正相关,交易量持续期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显著负相关,信息交易增加导致流动性降低,进而为投资者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帅晋瑶  陈晓剑 《运筹与管理》2006,15(3):125-128,154
本文主要介绍了开放式投资基金的流动性概念和指标体系设计,并运用指标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基金的流动性及其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理性投资者的心理会影响风险溢价。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构建了证券投资的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非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并利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溢价度量模型,研究了非理性风险溢价对理性风险溢价和市场风险溢价的偏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非理性风险溢价偏离市场风险溢价的程度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市场价值权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证券市场价值溢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7月—2005年12月我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价值溢价随规模变化的规律,并检验了CAPM能否解释价值溢价以及与权益帐面市值比B/M(或规模)无关的贝塔(β)能否与股票的平均收益相补偿.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溢价,尤其是小规模(S ize)价值股在平均收益上存在着明显的价值溢价,而大规模(S ize)价值股则不存在价值溢价现象.2)CAPM能够解释我国股市从1995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价值溢价.  相似文献   

10.
燕汝贞  岳定  吴栩  高伟 《运筹与管理》2022,31(11):200-205
针对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利用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法研究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非线性特征及其成因,并对比分析不同期限下期货市场流动性多重分形程度的差异;进一步,采用趋势熵维数方法识别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趋势,还利用识别正确率和随机识别正确率验证该方法有效性和准确性。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征;与合约期限较短的股指期货相比,合约期限较长的股指期货流动性多重分形程度更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多重分形特征主要是流动性时间序列的相关多重分形和分布多重分形造成的;趋势熵维数方法可有效预测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2003年12月到2013年11月期间的金属类期货、农产品类期货,燃油化工类期货的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这三类期货的风险溢价、系统风险溢价和基差风险溢价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商品期货存在风险溢价,同种商品期货风险溢价的存在性随到期日变化;资本市场对金属类和农产品类商品期货的系统风险溢价影响显著;绝大部分商品期货存在基差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12.
引入违约距离的概念,建立了期货市场违约风险评估模型,采用GARCH-M模型对期货合约价格收益的波动率进行估计.运用此模型研究了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品种小麦的违约风险,所得结果与实际市场结果相吻合.因此,可以运用本文提出的期货市场违约风险评估模型能预测临近交割月时期货市场发生违约的概率,实时捕捉期货市场发生违约事件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惠晓峰  姚璇  马莹 《运筹与管理》2020,29(5):207-217
对比了我国贵金属期货市场推出夜盘交易制度前后流动性、波动性与联动性的变化,并研究了该交易制度带来的长期与短期不同的影响。首先,采用经过修正的流动性比率衡量市场流动性,并引入虚拟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夜盘交易对市场流动性的贡献;接下来,将每日收益率分解为隔夜收益率和日内收益率,通过建立EGARCH模型,分别考察夜盘交易对隔夜波动率和日内波动率长期与短期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VAR-BEKK-GARCH模型,从均值和方差两个层面研究了国内外贵金属期货市场间的联动性。研究发现:我国推出的夜盘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贵金属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贵金属期货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降低了隔夜收益率的波动性,日内收益率的波动性并没有显著减弱;夜盘交易的推出同时增强了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提升了我国贵金属期货市场对信息的吸收与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中金所出台严格监管措施后,股指期货成交低迷,异象频出。为验证严格监管措施对股指期货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本文利用随机占优DD测试法,为风险规避者和风险寻求者分别构建升序和降序占优模型。传统DD测试法用等间距划分的方式产生网格,且假设检验的两个判定阈值为相反数,这不符合金融数据的分布规律。因此,本文提出了对DD测试法的两处改进,利用“等频率划分法”产生网格,利用“非对称分位数法”产生阈值。实证方面,本文对三个股指期货及其现货的15分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自股灾以来,上证50指数一阶占优于上证50股指期货,形成套利机会,且该套利策略的年化收益率、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都非常优异。实证进一步显示,严格监管措施后占优数量达到最高峰,严格监管措施导致的股指期货功能受损比股灾更严重,而这一现象在中金所逐步放松监管措施后得以稍微缓解但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4年才成立的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呈现出非平稳、非线性的信号特征,传统的预测方法无法对长相关序列进行精确预测.将EMD与RBF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对我国股指期货日结算价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本模型将原本具有长相关性质的原始序列分解为若干个短相关性质的不同频带,解决了原始序列随机性强,以及因相邻频带的干扰而造成的系统动力信息反映不足的缺陷;并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显示出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螺纹钢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对我国钢铁行业提高竞争力,争取钢铁成品和铁矿石定价权,引导螺纹钢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中引入剔除残差相关性的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用于测度期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永久短暂PT和信息份额IS共同因子模型,弥补了现有VEC模型由于求得的期现货残差序列相关性较大,导致PT和IS模型测算的信息贡献度存在较大差异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中国螺纹钢期现货市场933个日交易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宗喆  郑重阳  王涧秋  赵辉 《运筹与管理》2021,30(12):179-184
作为最大的铜消费市场,铜在我国占据着最重要地位。随着2018年9月沪铜期货期权正式登陆上海期货交易所,我国铜交易产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虽然拥有世界领先的铜交易市场,但我国学术领域尚缺乏采用量化方法对沪铜期货及其期权的深入实证研究。在大宗商品量化领域,Schwartz二因子模型[1]被看作是量化期货定价的基准模型,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经典二因子模型在中国市场应用时会产生“水土不服”,因此本文采用波动参数的思想,修正了Schwartz二因子模型在中国沪铜市场的“水土不服”。另外,根据早期文献对认购期货期权的量化定价模型[2,3],本文明确了认沽期货期权的量化定价公式,并通过对沪铜期货期权定价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沪铜期货期权存在套利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