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讨论了三角对称和四角对称下d3离子自旋二重态和自旋四重态对基态4A2(4F)自旋哈密顿(SH)参量(包括零场分裂(ZFS)和g因子)的影响机理. 并对影响基态SH参量的四种机理(SO机理,SS机理,SOO机理和SO-SS-SOO联合机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自旋二重态与四重态对d3离子基态零场分裂都具有重要贡献;而基态g因子主要由四重态决定,二重态对g因子贡献很小. 此外,发现SS机理和SOO机理对基态EPR参量的贡献主要由四重态决定,二重态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5He的过紧束缚问题的一个可能的新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构成5He的过紧束缚问题因素的基础上,对壳心核4He的波函数作适当的调整,以现有的Λ-N相互作用势做计算,所给出的5He基态的Λ超子结合能理论值大致相符.由此,5He的过紧束缚问题可能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唯象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到碰撞氘核的D态分量对跃迁矩阵元的贡献和4He基态D态成分,我们从理论上计算了低能d(d,γ)α反应的天体物理学S因子.由理论计算再现d-d系统的结合能和以及由共振群方法计算的d-d弹性散射相移,得到Woods-Saxon势参数. 并由此计算的S因子与实验数据在Ec.m.<3MeV范围符合得较好, 尤其在天体物理学感兴趣的几百keV以下能区, 理论计算结果很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由理论计算结果外推,计算了目前还没有实验数据的使恒星核合成反应过程能够进行的恒星能区(约1—20keV)的S因子.  相似文献   

4.
利用40Ca+106Cd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40Tb和141Dy,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和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提取了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另一方面, 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这两种核限制组态的势能面, 由此得到140Tb和141Dy的基态自旋宇称分别为7+和9/2. 此外用同一方法还计算了143Dy的核势能面, 从中看出143Dy存在有自旋宇称为1/2+的基态和一个激发能为198keV的11/2的同质异能态. 该结果与2003年Eur.Phys.J. A16:347—351中的143Dy衰变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5.
刘红亮  许甫荣 《中国物理 C》2006,30(Z2):100-102
用组态限制的方法研究了130Ce的Kπ=7同核异能态的形状. 计算的激发能与实验值很好地符合. 计算得到的形变表明这个同核异能态具有大小和基态大致一样的长椭球形状. 不过, 它的势能面在γ自由度上非常软, 这很可能是导致其K混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扭曲波波恩近似(DWBA)分析了26Mg(d,p)27Mg反应布居27Mg基态、第一和第二激发态的角分布, 导出了27Mg前3个态的渐进归一化系数(ANC). 然后根据镜像核的电荷对称性得出了27P基态的核谱因子和ANC, 以及第一、第二激发态的质子宽度. 基于27P基态的核谱因子和ANC导出了其价质子的均方根半径, 验证了27P基态具有单质子晕结构.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25MeV/u 6He在9Be靶上的弹性散射和弹性转移的实验结果. 用光学模型和一阶DWBA的方法计算了弹性散射和3He集团转移的截面, 计算结果和实验测量基本一致. 计算表明3He在9Be中的谱幅度应该明显大于壳模型的理论计算值0.70.  相似文献   

8.
在三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汤川作用势,进行变分计算,进一步研究了晕核11Li,14Be和17B的基态性质,给出了晕中子密度分布的一个解析表达式.理论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9.
王再军  任中洲 《中国物理 C》2007,31(11):1032-1039
应用相对论Eikonal近似计算了用不同模型给出的6,8He的电荷半径和电荷分布的形状因子, 并将结果与6He和4He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不同模型给出的电荷半径和电荷形状因子差别很大, 表明不同模型给出的晕中子与α核芯的关联有很大的差异. 计算和讨论结果为在下一代电子-原子核对撞机上可能进行的实验提供了理论参考, 同时, 也为现有讨论奇特原子核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检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入射能量为141MeV的100Ru(32S,2p2n)128Ce反应布居128Ce的高自旋态,利用多普勒移动衰减法测量了16+态的寿命.相应的B(E2)值与理论计算的转动值相当.  相似文献   

11.
25MeV/u 40Ar+197Au反应中相对态布居与发射温度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MeV/u 40Ar+197Au反应中,对两粒子小相对动量的关联进行了测量,由P-t、α-α关联函数提取出4He、8Be的相对态布居.在对影响8Be态布居的跟随衰变作了仔细修正后得到的温度为3.5±0.81.3MeV;对4Heg.s.引入30%跟随衰变产额修正后温度为3.6±0.4MeV.  相似文献   

12.
11Be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粒子-振动模型(PVM)的基础上研究了11Be核的基态特性、低激发态和电偶极跃迁,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很好.计算结果表明,11Be的基态是单核子运动与核芯10Be的表面集体振动相耦合的结果.11Be的晕结构也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利用40Ca+96Ru融合蒸发反应产生了近质子滴线核133Sm, 配合氦喷嘴带传输系统采用“质子-γ”符合方法观测了它们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其中包括半衰期、质子能谱、第二代子核低位态之间的γ跃迁, 并估计出衰变到第二代子核不同低位态的分支比. 通过统计理论拟合上述实验数据, 指认了133Sm的自旋宇称的可能范围. 并用Woods-Sax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限制组态的133Sm的核势能面, 通过对比发现133Sm的自旋宇称可能有两种成分:5/2+和1/2. 这一结果与2001年发表的133Sm(EC+β+)衰变的简单衰变纲图是相容的. 此外用同一方法分析了2001年Eur. Phys.J.A12:1—4中发表的有关149Yb的β缓发质子衰变实验数据, 由此指认了149Y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1/2.  相似文献   

14.
通过58Ni(40Ca,3n2p)反应合成等待点核93Pd,采用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加p-γ符合,观测到了它的β缓发质子衰变,测得其半衰期为(1.3±0.2)s.采用统计模型计算拟合了实验测得的β缓发质子能谱和布居到质子发射体子核不同终态的分支比,指认了93Pd的基态自旋为9/2.用Woods-Xason Strutinsky方法计算了93Pd的核位能面,其结果表明93?Pd基态自旋宇称可能为9/2+.  相似文献   

15.
在30MeV/u 40Ar+112,124Sn反应中用平行板雪崩计数器实现了前冲余核的测量.在不同的线性动量转移下用运动源模型拟合了后角的3He,α和6He能谱,发现3He的能谱斜率温度在124Sn系统中高于112Sn系统,而6He的温度在112Sn系统中更高,α粒子在两个系统中没有明显差别.用热核粒子蒸发过程衰变道的选择性对这种同位旋相关性进行了解释.GEMINI的计算不能重现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16O重离子束轰击142Nd和147Sm同位素靶分别生成153Er和157Y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和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分离鉴别核素并测量其衰变性质.首次建立了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纲图.从中指认出153Ho的一个新三(准)粒子态和两个新单粒子态,指认出157Tm的一个新的同质异能态和一条新转动带.低位能级系统分析表明:在Ho和Tm这两条奇A核的同位素链中基态形状的转变区都在中子数86和88之间.  相似文献   

17.
利用考虑到重正化效果的普适V-A理论,本文计算了μ-被Be7俘获后跃迁到Li7的基态与第一激发态的俘获几率,Li7核第一激发态的极化,以及由此跃迁到其基态时放出γ光的偏振度,其中对于不同的超精细结构态分别进行了计算,计算过程中,采用了壳层模型的原子核波函数。并假定忽略二次效应下,S态的四个核子没有参加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32S+Ca反应中衰变质子谱的观测,发现了一组新的质子谱线,其能量为(4.07±0.05)MeV,对应的衰期为(32±10)ms,经反应道分析及与理论预言比较,确定该质子活性来源于40Ca(32S,3n)反应产生的69Kr的β延迟质子衰变,它相应于由69Br中的T=3/2同位旋相似态到68Se基态的质子跃迁.基于测量结果与库仑位移能计算,得到69Kr的质量剩余为(-32.15±0.30)MeV,并提出了69Kr的部分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能量为170MeV左右的36Ar重离子束轰击96Ru和106Cd浓缩同位素靶,分别生成缺中子同位素130Nd和140T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X–γ和γ–γ符合方法,分离鉴别了这两种核素,并进一步测定了它们的衰变性质.得到130Nd的半衰期为(13±3)s,首次建议了它的EC/β+衰变纲图,推测了其子核130Pr的基态和低位能级的自旋宇称.修订了140Tb的原有极简单的EC/β+衰变纲图并指认140T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  相似文献   

20.
109Ag(19F,p3n)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测量技术研究了124Cs核的激发态.观测到了124Cs核的高自旋态能带结构及其向基态的跃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24Cs核的能级纲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