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褐煤蜡中树脂组分的化学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吉林舒兰褐煤蜡树脂和云南寻甸褐煤蜡树脂,进行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指出,三萜类化合物中含有四环三萜、五环三萜、芳香五环三萜和含氧化合物,其中以C25A,B,C,D环-四芳鸟散烷和C25A,B,C,D环-四芳奥利烷含量最高,舒兰树脂中这两种化合物的含量高于寻甸树脂约10倍;无羁萜和3-氧代别桦木烷量亦以舒兰树脂占优势  相似文献   

2.
蒙旦树脂烃化学组成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中国三种蒙旦树脂烃潦浒树脂烃(LHT),寻甸树脂烃(XDT),舒兰树脂烃(SLT)进行了GCMS分析,获取了树脂烃中单元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在这三种树脂烃中,主要是五环三萜烃类五环三萜烷,五环三萜烯,单环、二环、三环、四环芳构化五环三萜烷以及三环二萜烃类降松脂烷,降松香烷,降海松烷,松香烷,山达松脂烷,单环、二环芳构化三环萜烷。比较三种树脂的总离子色谱图,发现在寻甸蒙旦树脂烃和舒兰树脂烃中,五环二萜的各种化合物是该组分主要化学组成,尤其在舒兰蒙旦树脂烃中,具有四环芳构化的萜烷其含量占绝对优势。潦浒蒙旦树脂烃中,三环二萜的各种物质是其重要的化学组成。与此同时,阐述了中国蒙旦蜡精制漂白脱色不完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生源学说对海洋萜类化合物——卤代萜、西松烷型二萜内酯和四环四萜在海洋生物体中的生源合成途径作出合理的理论解释,并讨论化学合成法和分子探针法研究生源合成途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褐煤蜡树脂中多环芳烃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云南寻甸褐煤蜡树脂和吉林舒兰褐煤蜡树脂,进行了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的研究,从树脂中鉴定出68个化合物的同系物。两个树脂样均以菲系化合物占有优势,舒兰树脂中菲系列量约三倍于寻甸树脂的相应量  相似文献   

5.
三个新甾体皂甙元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L.(Zygophyllaceae)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 甾体皂甙元,经IR,2D-NMR和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海可皂甙元(1),25(R)-螺 甾烷-4—烯—3,12—酮(2),25(R)·螺甾烷—3,5-二烯—12—酮(3),25(R)-螺 甾烷-4—烯—2β,3α-二羟基—12—酮(4)和25(R)—螺甾烷—24β—羟基-4—烯 —3,12—酮(5),其中化合物3-5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舒兰褐煤树脂组分中某些分离物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褐煤资源丰富 ,分布于云南、吉林、黑龙江、山东和内蒙古等地。褐煤除作燃料和腐植肥料外 ,还应用于轻化工和机械工业 ,如从褐煤制取褐煤蜡。褐煤蜡中含有较多的树脂物质 ,影响了褐煤蜡的质量 ,因此通常褐煤蜡树脂作为废弃物脱除 ,以提高褐煤蜡的质量。褐煤蜡的化学组成为纯蜡和树脂 ,前者为高碳脂肪酸和脂肪醇的酯类、游离脂肪酸和脂肪醇 ,以及烃类物等 ;后者则以萜类为主 ,并含有甾醇、羟基酸和烃化合物[1~ 5] 。 1982年唐运千等采用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检定 ,褐煤树脂中含有 β 谷甾醇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检出雌二醇和雌酚酮[2 ] …  相似文献   

7.
广东遂溪泥煤蜡和云南寻甸褐煤蜡的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泥煤蜡和褐煤蜡的主要组成物为纯蜡和树脂物质。纯蜡经皂化和溶剂萃取分离,分离物分别用气相色谱和色谱一质谱联合检定,表明进溪泥煤蜡和寻甸褐煤腊中均含有C_(24)~C_(34)偶碳烷醇和C_(16)~C)(34)烷酸。树脂物经皂化和柱层析分离,所得的氯仿洗脱物经红外光谱和~1H校磁热振谱检定证明其中含有β-谷甾醇。泥煤蜡树脂物中的β-谷甾醇主要以α-型形式存在,而褐煤的则为β-型。此外,泥煤蜡树脂物中还检出有雌二醇和雌酚酮类物。  相似文献   

8.
褐煤蜡树脂中多环芳烃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云南寻甸褐煤炭树脂和吉林舒兰褐煤蜡树脂,进行了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的研究,从树脂中鉴定出68个化合物的同系物。两个树脂样均以菲系化合物占有优势,舒兰树脂中菲系列量约三倍于寻甸树脂的相应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丙烯等规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中给电子体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论述了给电子体尤其是内给电子体在聚丙烯催化剂中的作用机理,着重讨论了各种新型内给电子体、外给电子体化合物的设计原理及其对催化剂性能及丙烯聚合反应的调控作用,分析了新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1,3-二醚和琥珀酸酯等的特点、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功能和作用机理,并提出综合考虑内给电子体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内、外给电子体的匹配是给电子体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南海的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有免疫调节活性的乙醚可溶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HMQC,HMBC,1H-1H COSY和MS等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数据,确证其结构分别为:3β-羟基-20-烯孕甾烷乙酸酯(1),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2),3-酮-20-烯孕甾烷(3),1,2-环氧-3-酮-20-烯孕甾烷(4),1,20-二烯-3-酮孕甾烷(5),1-烯-3-酮-20S-甲基-21-羟基孕甾烷乙酸酯(6),1-烯-3-酮-20β-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1-烯-3,22-二酮胆甾烷(8),1,24-二烯-3-酮-22,23-二羟基胆甾烷(9),O-methylisogrifolin(10),(1R,3S,4S,7E,11E)-3α,4α-环氧-7,11,15-三烯西松烷(11),玉米黄素12和6-溴-3-羧酸吲哚(13),其中化合物4,6和10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首次对化合物6,7和10的波谱数据进行了报道,而且利用2D NMR对其进行了全归属.对化合物1~7可能的生源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化合物6和7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有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3和6.3 mol/L;化合物7对肝癌细胞(BE7402)和人白血病细胞(HL-60)也显示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1和0.26mol/L;化合物11对COX-2显示强烈的抑制活性,IC50为0.455 mol/L.  相似文献   

11.
呋喃甾烷型皂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剑波  俞飙  惠永正 《有机化学》2000,20(5):663-688
综述了呋喃甾烷型皂甙(双糖链甾体皂甙)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生理活性和生源合成。列举了1966~1999年发现的双糖链甾体皂甙,共214个。  相似文献   

12.
用硅胶-氧化铝柱色谱预分离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两种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物中脂肪烃馏分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主要成份正构烷烃(C_(13)~C_(33))外,尚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植烷等)和萜烷。其中萜烷以五环三萜为主(C_(27)、C_(29)~C_(32)藿烷类化合物),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和C_(30)藿烯,倍半萜和三环二萜烷含量很少。未检出甾烷。此外,还检出一完整系列的烯烃。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抽提条件对褐煤抽出物各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桉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天然植物中 ,此类化合物多具有较好的生理活性 ,其中桉烷酸类化合物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重视 .例如 ,3,1 1 ( 1 3) -二烯 - 1 2 -桉烷酸 ( 1 )呈现较好的抗菌活性[1] ,桉烷酸 ( 2 )具有消炎退热的活性[2 ] . 3,1 1 ( 1 3) -二烯 - 1 2 -桉烷酸 ( 1 )是 Shtacher等 [1] 从地中海草药Inula viscosa Ait中分离得到的 .其合成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 .化合物 ( 1 )和 ( 2 )的结构式见 Scheme1 .Scheme1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ds1 and2首先以烯丙基氯化为关键反应 ,在桉烷骨架的 C- 1 2位上引入一个羟基…  相似文献   

14.
已发现的天然甾醇均为20R 构型。近年来在地质体中发现了具有20S 构型的甾烷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并称之为地质构型。合成20S 构型的甾烷的方法之一是由20S 构型的甾醇为原料。20S-胆甾醇及20S-胆甾烷的合成已有报道,但24ξ-甲基-20S-  相似文献   

15.
熊娟  黄亚  唐宇  尤梅  胡金锋 《有机化学》2013,(6):1304-1308
首次对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根部(岗稔根)的化学成分展开研究,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上述化合物的结构经一维、二维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3-O-顺式-对-香豆酰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23-O-反式-对-香豆酰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2),3β-O-反式-阿魏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3β-O-反式-对-香豆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4),3β-O-顺式-对-香豆酰基-2α,23-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5),山楂酸(6),阿江揽仁酸(7)和2α,3β-dihydroxytaraxer-20-en-28-oic acid(8).其中化合物1和3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化合物2,4~6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齐墩果酸属于齐墩果烷型化合物,是五环三萜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天然活性物质,其各种新型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是发展此类药物的重要策略和方法。本文以齐墩果酸为起始物,经过Jones氧化、与甲氧基胺成肟反应以及硼烷-叔丁胺还原等3步反应,合成了3-甲氧基氨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合成路线简单,易于操作,总收率为40%。目标化合物可作为新随机糖苷化反应的苷元。  相似文献   

17.
对长叶暗罗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4个新的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通过NMR、HR-ESI-MS等多种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2-氧代-14,15,16-降三碳克罗烷-3-烯-13-酸(1)、2-氧代-14,15,16-降三碳克罗烷-3-烯-13-甲酯(2)、2-氧代-14,15,16-降三碳克罗烷-3,11E-二烯-13-酸(3)、2-氧代-16-羟基-克罗烷-3,13Z-二烯-15-酸(4).其中,化合物1~3为降三碳克罗烷型二萜,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炎活性, IC50值范围为9.24~18.82μmol/L.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降冰片二烯-甾体-二苯酮两元化合物(NBD-S-BP), 并研究了它的光化学反应。NBD-S-BP在λ>350nm光的照射下, BP基团吸收光能, 系间窜越到三线态后将能量传递到NBD基团并使后者异构化为四环烷, 量子效率为21%。  相似文献   

19.
千里光中四个新倍半萜的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华  王春明  贾忠建  师彦平 《化学学报》2001,59(10):1686-1690
从植物千里光中分得四个新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经仔细的波谱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为:7β,11-环氧-9α,10α-环氧-8-羰基艾里莫芬烷(1),8-11-过氧-9α,10α-环氧-6-烯-8β-羟基艾里莫芬烷(2),7(11)-烯-9α,10α-环氧-8-羰基艾里莫芬烷(3),6-烯-9α,10α-环氧-11-羟基-8-羰基艾里莫芬烷(4)。活性筛选实验表明化合物1具有促进癌细胞生长作用,化合物2和3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0.
战琨友  王超  徐坤  尹洪宗 《色谱》2008,26(6):692-696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姜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姜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姜烯(22.29%)、 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 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姜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姜酚(9.38%)、6-姜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姜酚类或姜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姜油酮(9.24%)。在姜辣素成分中,6-异姜酚、(Z)-10-异姜烯酚和(E)-10-异姜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