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成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u(Phen)(L-Ser)(H2O)]Cl(1)和[Cu(Phen)(L-Tyr)(H2O)]Cl.2H2O(2)(Phen=1,10-邻菲咯啉、L-Ser=L-丝氨酸、-LTyr=L-酪氨酸).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NBT光还原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SOD活性及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较高的SOD活性,配合物1、2催化O2-.歧化分解速率常数KQ值分别为3.16×107和1.54×107mol-1.L.s-1.  相似文献   

2.
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多吡啶-铜(Ⅱ)-L-α-氨基酸型配合物:[Cu(TATP)(L-Val) (H2O)]ClO4·0.5H2O (1)、[Cu(IP)(L-Val)(H2O)]ClO4·1.5H2O (2) 、[Cu(TATP)(L-Tyr)(H2O)]ClO4·H2O(3)...  相似文献   

3.
DPPZ-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NBT-光照法研究了配合物[Cu(DPPZ)(L-Val)(H2O)]ClO4.2H2O(1),[Cu(DPPZ)(L-Ile)]ClO4(2),[Cu(DPPZ)(L-Tyr)(H2O)]ClO4.1.5H2O(3)(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L-Val=L-缬氨酸,L-Ile=L-异亮氨酸,L-Tyr=L-酪氨酸)在水溶液中的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2.27×107,1.46×107和1.23×107mol-1.L.s-1.  相似文献   

4.
TATP-铜(Ⅱ)-L-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SOD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琴  林庆斌  乐学义 《化学通报》2007,70(6):450-455
合成了三种新的配合物[Cu(TATP)(L-Val)(H2O)]ClO4.0.5H2O(1)、[Cu(TATP)(L-Ser)(H2O)]ClO4(2)、[Cu(TATP)(L-Arg)(H2O)]2ClO4.0.5H2O(3)(TATP=1,4,8,9-四氮三联苯,L-Val=L-缬氨酸,L-Ser=L-丝氨酸,L-Arg=L-精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摩尔电导率对其进行了表征。此外,用改进的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测定了上述配合物以及配合物[Cu(TATP)(L-Tyr)(H2O)]ClO4.H2O(4)(L-Tyr=L-酪氨酸)对O2-.歧化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在0.2~0.9μmol.L-1浓度范围内抑制率达到50%以上,活性大小按1>3>2>4排列。  相似文献   

5.
应用氮蓝四唑(NBT)-光照法研究了系列诺氟沙星(NFA)-铜(Ⅱ)-多吡啶配合物:[Cu(NFA)(tatp)(H2O)](ClO4)2(1),[Cu(NFA)(bipy)(H2O)](ClO4)2·2.5H2O(2)和[Cu(NFA)(dppz)(H2O)](ClO4)2·H2O(3)[NFA=诺氟沙星,tatp=1,4,8,9-四氮三联苯,bipy=1,1'-联二吡啶,dppz=二吡啶并[3,2-α;2',3'-c]吩嗪]在水溶液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6.34×107、3.74×107和7.17×107 mol-1·L·S-1.  相似文献   

6.
乐学义  陈实 《合成化学》2001,9(6):531-533
合成了 2个新的多吡啶 -铜 ( ) -L-苯丙氨酸配合物 :[Cu( L -Phe) ( TATP) ( H2 O) ]Cl O4· 0 .5 H2 O和 [Cu( L-Phe) ( Dppz) ( H2 O) ]Cl O4。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以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推测 2个配合物可能均为变形四方锥结构  相似文献   

7.
4-甲基-3-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分别与CuCl_2·2H_2O、Ni(NO_3)_2·6H_2O、Cu(ClO_4)_2·6H_2O和Cd(NO_3)_2·4H_2O反应合成了配合物[CuL_2Cl]Cl·H_2O(1)、[NiL_2(H_2O)_2](NO_3)_2(2)、[CuL_2(H_2O)_2](ClO_4)_2(3)和[CdL_2(NO_3)_2]·CH_3CN(4),测定了它们的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中心离子Cu1(Ⅱ)具有畸变的四方锥构型[CuN_4Cl]。配合物2、3和4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_1/n,P2_1/n和P2_1/c。配合物2、3和4的中心离子Ni1(Ⅱ)、Cu1(Ⅱ)和Cd1(Ⅱ)都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NiN_4O_2]、[CuN_4O_2]和[CdN_4O_2]。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铜配合物[Cu2(HNOR)2Cl]n(1)和[Cu2Cl3]·H3NOR·H2O(2)(H2NOR=氟哌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反应物相同,但在酸度和碱度条件下分别生成具有不同结构的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2种配合物形成了稳定的二维结构。同时,选择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进行了抑菌活性实验。抑菌活性表明,2种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10.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1)和[Cd3L2(μ2-Cl)6]n·2n CH3CN(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中心铜( 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 N3Cl2];配合物2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 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 Ⅱ)配位中心,Cd1( 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 Cl4N2,Cd2( 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 Cl4N2。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多羧基希夫碱配合物的磁共振成象造影活性 ,合成了α 酮戊二酸异烟腙 (H2 L)和它的 5个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Ln(HL) (H2 O) 2 ]Cl2 ·H2 O (其中Ln(Ⅲ ) =La ,Pr ,Nd ,Eu ,Gd)。此外 ,通过INVREC .Au程序用反转恢复法测定了Gd 配合物的弛豫效率 (R1) ,R1=10 2 2mmol·L- 1·s- 1,用Gd(DTPA)·nH2 O作对照 ,(R1) 0 =8 91mmol·L- 1·s- 1。  相似文献   

12.
以1-甲基-2-咪唑醛和甘氨酸缩合的Schiff碱为配体,合成了4种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C7N3H8O2)(H2O)n]Cl O4(M=Co,Ni,Cu,Zn).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测定、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热重分析确证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初步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对多种菌株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并通过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配合物[Cu(L)Br]·DMF (1),[Cu(L)Cl]·2H2O (2)和[Cu2(L)2(SO4)]·H2O·CH3OH (3)的结构(HL为3-乙基-2-乙酰吡嗪缩4-甲基氨基硫脲)。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Cu(Ⅱ)离子与来自1个缩氨基硫脲阴离子配体的N2S给体及1个卤素阴离子配位(1和2中分别为溴离子和氯离子),采取扭曲的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而双核配合物3中,2个Cu(Ⅱ)中心由2个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硫原子桥联形成Cu2S2簇,Cu…Cu距离为0.318 0 nm。每个Cu(Ⅱ)离子还与来自同一缩氨基硫脲配体的2个氮原子和处于外轴向位置η2-SO42-的1个氧原子配位,配位构型为扭曲的四方锥。此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4.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对单核铜-酪氨酸手性配合物[Cu(L-Tyr)_2](1)和[Cu(D-Tyr)_2](2)[Tyr=酪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圆二色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是由单位[Cu(L-Tyr)_2]或者[Cu(D-Tyr)_2]通过Cu-O键连接而成的一维链状结构.从超分子化学的角度来看,邻近的单位[Cu(L-Tyr)_2]或者[Cu(D-Tyr)_2]之间通过弱的氢键相互作用而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1和2的变温磁化率的研究表明1和2表现出铁磁性行为.而且场依存磁化测量表明1和2处于S=1/2基态.  相似文献   

15.
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SOD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2个三元甘氨酰甘氨酸-铜(Ⅱ)-多吡啶型配合物:[Cu(Gly-sly)(DPPZ)]·2H2O(1)和[Cu(Gly-gly)(TATP)]·2H2O(2)(Gly-gly=甘氨酰甘氨酸,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改进的氯化硝基四氮唑蓝光照还原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Cu(Gly-gly)(Phen)]·3H2O(3)(Phen=1,10-邻菲咯啉)在水溶液中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歧化分解(SOD)的活性,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SOD活性,表观催化速率常数分别为1.08 × 107,1.11×107和1.20×107L/mol·S.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四个新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Cu(Lvfx)(Bipy)(H2O)]Cl.4H2O(1),[Cu(Lvfx)(Phen)(H2O)]Cl.5H2O(2),[Cu(Lvfx)(Tatp)(H2O)]Cl.5H2O(3),[Cu(Lvfx)(Dppz)(H2O)]Cl.4.5H2O(4){Lvfx=左氧氟沙星,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并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摩尔电导率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了配合物及配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3)对大肠杆菌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四个配合物均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发生了能量转移,其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7×102、5.7×103、5.0×103和1.7×103L.mol-1,结合位点n分别为0.59、0.83、0.81和0.69。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enMe)2]4[H5VⅣ18O42(Cl)]·8H2O 1,晶体属于四方晶系,P4/nnc空间群,晶胞参数a = 15.0034(3), c = 18.8149(3) (A。), V = 4235.27(14) (A。)3, Z = 2, Dc = 2.055 g/cm3, Mr = 2620.74, μ= 2.988 mm-1, F(000) = 2608, R = 0.0766, wR = 0.2118, S = 1.193, (Δρ)max = 0.969×103 , (Δρ)min = -0.454×103 e/(A。)3.化合物1的阴离子[VⅣ18O42(Cl)]8-通过金属配合物阳离子[Cu(enMe)2]2+连接形成3-D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5-溴水杨醛缩三乙烯四胺Schiff碱(H2Y),并制备了Cu(Ⅱ),Co(Ⅱ)和Mn(Ⅱ)的配合物[Cu2Y(H2O)2](NO3)2(1),[Co2Y(H2O)。(NO3)2](2),[Cu2ClY]Cl·H2O(3)和[MnY](4),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和UV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两种新的双核配合物 [Cu2 (IPHTA) (Me2 bpy) 2 ] (Cl O4) 2 (a)和 [Cu2 (IPHTA) (NO2 - phen) 2 ](Cl O4) 2 (b) ,IPHTA代表间苯二甲酸根二价阴离子 ;Me2 bpy和 NO2 - phen分别表示 4,4′-二甲基 - 2 ,2′-联吡啶和 5-硝基 - 1 ,1 0 -邻菲罗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可见 -紫外光谱、ESR谱及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基于变温磁化率测量和自旋哈密顿算符 (H=- 2 JS1 · S2 )已推出交换积分 J=2 .36cm-1 (NO2 - phen)和J= 1 6.2 cm-1 (Me2 bpy) ,表明两个双核配合物中 Cu( )和 Cu( )离子间为铁磁偶合。  相似文献   

20.
在水热条件下,将铜金属配合物插入到铀酰有机框架化合物中,合成了两例新型铀/铜异金属杂化配合物[Cu(bipy)(UO2)(bdc)2·H2 O]n(1),{[Cu(phen)(UO2)(bdc)(bc)(H2O)]·H2O}n(2)(bipy=2,2′-联吡啶,bdc=对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罗琳,bc=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