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得到了含一个细鞍点的奇闭轨产生极限环的唯一性定理,给出了作为闭轨族边界的奇闭轨产生唯一极限环的简洁判据.  相似文献   

2.
奇闭轨分支出极限环的唯一性(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得到了含一个细鞍点的“∞”形奇闭轨产生极限环的唯一性定理,特别给出了当这种奇闭轨作为闭轨族的边界时产生极限环的唯一性的简洁判据.  相似文献   

3.
韩茂安 《中国科学A辑》1993,36(2):113-122
本文首先指出分别由Joyal和Roussarie所得到的关于同宿环产生极限环的个数的重要定理的证明有漏洞,其次给出其严格证明,并就对称的双同宿奇闭轨及两点异宿奇闭轨产生极限环的问题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然后给出了这些奇闭轨至多分支出两个极限环的判别量的具体表达式.  相似文献   

4.
关于一个平面二次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兰荪 《数学学报》1977,20(1):11-13
<正> 我们这里研究平面二次系统容易知道方程(1)当δ=0时不存在闭轨与奇闭轨线,事实上只要引进变数变换d而且1+by=0是无切直线,因此当δ=0时(1)无闭轨与奇闭轨.因为(1)对于参数δ构成旋转向量场,因而我们知道(1)当δa(b+2l)≤0时在原点附近不存在极限环,而当δa(b+2l)>0且|δ|《1时在原点附近存在极限环,本文证明了(1)的极限环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证明了以y=xm为不变集的平面n次多项式系统(m>n)不会有极限环,但可以存在奇闭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的极限环问题,给出了判定其有无闭轨及极限环唯一的若干准则。推广和改进了[1]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类具有功能反应函数捕食-食饵模型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一类具有功能反应函数的捕食食饵模型.通过定性分析,得到了系统轨线全局稳定性,闭轨线的存在性和极限环唯一性的一些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类E13系统极限环的惟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类E13系统x=y,y=-x+δy+nx2+mxy+ly2+bxy2,求出奇点O的焦点量W0=δ,W1=m(n+l),W2=-mnb.证明了W0=W1=W2=0时O为中心.其次证明了W0=0,W1W2≥0时系统无极限环;W0=0,W1W2<0时系统至多有一个极限环.最后讨论了n=0,b>0的情况.证明了存在δ0,0<δ0≤-l/m,当0<δ<δ0时系统存在惟一极限环,δ=δ0时系统存在无穷远分界线环,δ≤0或δ>δ0时系统无闭轨与奇闭轨.  相似文献   

9.
一类平面微分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平面微分系统x=-y+δx+mxy+ay2+by3,y=F(x)的极限环的存在唯一性,比较完整地讨论了参数空间,在全平面得到了无环和环存在的参数区域,发展了文[1]提出的比较对称轨线的方法,证明了只含一个奇点的极限环的唯一性,同时指出了含三个奇点的闭轨线族和奇闻轨线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混合扰动下从闭轨族分支的极限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对确定微分方程组的向量场和分析其轨线穿过方向的参考闭曲线族同时进行扰动分支极限环的方法,并给出了一个平面二次微分系统在混合扰动下分支出三个极限环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考虑非线性方程 x=(y) - h(y) F(x) ,y=- g(x)的极限环问题 .通过考察方程轨线的走向及比较沿闭轨线的发散量积分 ,给出了极限环的存在惟一性及惟二性的若干组充分条件 ,推广了已有文献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2.
平面三次Hamilton系统与(E_3)的极限环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继彬  李存富 《数学学报》1985,28(4):509-521
本文应用已知的平面三次 Hamilton 系统(E_3~h)的全局知识获得与该系统有关的某些三次系统(E_3)的全局性质。对某些(E_3~h)的右边附加适当的含参数扰动项,可使扰动系统产生包围 k(k=1,3,5,7,9)个奇点的极限环,令参数连续地改变,使得环内的奇点产生 Hopf 分枝,奇异闭轨线破裂产生全局分枝或轨线凝聚产生半稳定环然后一分为二等等。综合全局与局部的方法,可使扰动系统出现某些异于二次系统(E_2)的有相包关系的极限环分布,其示意图如表1。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灵活选取参照闭曲线,推广了研究闭轨线的后继函数法.通过计算后继函数,本文首先获得了二重极限环的半稳定性判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推广的后继函数法,获得了第二临界情况下同宿环的内稳定性判据,事实上,推广的后继函数法可对以往的结果和本文的结果用统一的方法给予证明,并可向更高临界情况推广.最后本文证明了二重极限环及第二临界情况下的同宿环在一定条件下分支出极限环的唯二性.  相似文献   

14.
肖箭 《数学杂志》1993,13(4):423-430
本文用非标准分析作为工具研究一类具有三参数的奇摄动方程,指出参数和轨线的关系,给出了方程存在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陈藻平 《数学学报》1984,27(3):364-366
<正> 环面上具有一个奇点的微分方程(连续流)的轨线的拓扑结构已解决.内容是:1.如有不可缩的周期轨线或奇闭轨线,则沿作为分界线的这种轨线将环面切开,成为若干个带域、圆环域和螺旋域,而且可以列举出来.2.如果没有不可缩的周期轨线或奇闭轨线,则必有非平凡的 P~+和 P~-稳定轨线.这时它是诸态备经型或奇异型适当改造而成(加上一个奇点以及可能的一朵花,还可能加上最多二个一端为奇点的带域).  相似文献   

16.
极限环问题     
1.研究极限环的重要性所谓极限环就是平面定常系的孤立闭轨线,它附近的轨线当 t→∞或-∞时都以螺旋状方式向它无限接近。H.Poincaré首先发现极限环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一种轨线,并找到研究极限环的三种重要方法,即地形系法,后继函数法和小参数法。的确,就平面定性理论的观点看来,要搞清楚不可积分的一阶非线性方程的积分曲线的全局结构,那末研究极限环问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研究积分线的全局结构,无非就是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1)奇点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直接估计发散量沿闭轨积分的方法,给出了Liénard方程极限环的两个唯一性定理,此二定理包含了常见的唯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心投影变换的思想证明了一类具有星形结点的平面三次向量场的几何性质依赖于无穷远处的几何性质.研究了该向量场的全局拓扑结构,得到了该向量场不考虑极限环的存在性时有27类不同的全局拓扑等价类,以及存在赤道闭轨线的充要条件和存在至少一个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面上无奇点的动力体系的研究.自从Н.Poincare的开创性工作以后,较早 的研究工作已见于Coddington与Levinson的书中.近期则有秦元勋的工作,他已研究 了具体的微分方程,但仍保持无奇点的假设.近年来国内外又出现了不少研究一般二维 流形上动力体系的拓扑结构或分类的文章,其中考虑了奇点,但却没有具体的微分方程. 本文类比于平面线性定常系统,研究了环面上的微分方程 \[\frac{{dx}}{{dt}} = A\sin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x + B\sin {\kern 1pt} {\kern 1pt} y,\frac{{dy}}{{dt}} = C\sin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x + D\sin {\kern 1pt} {\kern 1pt} {\kern 1pt} y(AD - BC \ne 0)\](1) 的轨线的全局结构. 在§ 1中假设⑴定义在(x,y)平面上的正方形[{S_1}:0 \le x \le 2\pi ,0 \le y \le 2\pi \]内,然后把 S1的两对对边等同起来,从而得到环面上的解析系统.它有两个初等的非鞍点和两个初 等鞍点,经过分析,得到中心-鞍点,结点-鞍点和焦点-鞍点等三种可能拓扑结构,在最后 一种情况有时能出现极限环,但唯一性未能证明.此外,环面上不存在第二类周期轨线. 在§2中假设⑴定义在正方形\[{S_1}:0 \le x \le 2\pi ,0 \le y \le 2\pi \]内,再把S2的两对对边等同 起来,从而得到环面上的C1系统.此系统只有一个指标为零的奇点,但它的轨线拓扑结 构的可能情况要比§1多一些.环面可以被具有相同旋转数的一族闭轨线所充满,也可 以被一族各态历经的轨线所充满.它可能具有唯一的半稳定极限环,或是一个稳定环和 一个不稳定环,一切其它轨线都从正负向趋向它们.环面还可能被分成一个,两个或三个 单连通域,每一域中充满着具有相同旋转数的奇闭轨线.最后,环面上也可能既存在极限 环,又存在为奇闭轨线所充满的区域.此外,我们还固定(1)式右边的三个系数A,B, 而让C从零变到一∞,以观察方程的全局结构和轨线的旋转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证明极限环不存在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广卿 《数学学报》1977,20(4):281-284
<正> 本文提供一个证明极限环(有时也可以是闭轨线)不存在的新方法.其特点在于用到极限环之定向概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阐述这个方法,而在将它应用于平面上的定常二次系统时不追求具体结果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