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颗粒随机碰撞新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一种气固两相流中计算颗粒-颗粒碰撞新模型.该模型提出一种碰撞概率新概念,与已有模型相比,新模型对碰撞概率的思考另辟蹊径,由所得公式可以确定影响碰撞概率大小的因素.此外,该模型提出在所研究控制体中选择虚拟颗粒的方法,特别是对虚拟颗粒的粒径、速度和随机数之间提出相关性准则.它弥补了以往模型的缺陷.经过计算,验证了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思路,以高速摄像作为手段,结合各种新颖的PTV算法,在毫秒级时间尺度和毫米级空间尺度上(颗粒尺寸)来对颗粒碰撞率做实验研究,对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描述颗粒碰撞率的关系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对实际颗粒碰撞率与颗粒浓度、平均相对速度的关系进行测量研究,发现理论关系与实验存在较大的差别,理论关系较大地高估了碰撞率。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描述颗粒碰撞率的实验规律,这些规律可直接应用于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中。  相似文献   

3.
颗粒碰撞的直接模拟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细微颗粒间平均碰撞率,构建了直接模拟三维空间内颗粒碰撞的数值方法.对剪切流内夹带的无惯性颗粒和自由运动颗粒的碰撞过程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的颗粒平均碰撞率的模拟值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在碰撞颗粒对的搜索过程中,引入网络排除法等优化措施,使计算量降低两个量级以上,而不增大相对误差.采用不同的Δt模拟同一颗粒群的运动,发现较小的时间步长可以避免因为截断误差增大的相对误差.在不遗失颗粒碰撞的条件下,较密的计算网格可明显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4.
刘建业  谭南虹  乔卫民 《中国物理 C》1989,13(11):1032-1038
本文基于核子交换模型,其中包括不同原子核之间的核子交换和同一个原子核内的粒子空穴激发,同时考虑了能量自由度与质量自由度之间的耦合.目的是研究原子核碰撞中形状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特别是颈自由度和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对于核子交换过程以致对于碎片质量和电荷的一次矩,二次矩,中子质子关联函数以及能量耗散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刘莉  徐伟  岳晓乐  韩群 《物理学报》2013,62(20):200501-200501
以一类含非黏滞阻尼的Duffing单边碰撞系统为研究对象, 运用复合胞坐标系方法, 分析了该系统的全局分岔特性. 对于非黏滞阻尼模型而言, 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的时间历程相关, 能更真实地反映出结构材料的能量耗散现象. 研究发现, 随着阻尼系数、松弛参数及恢复系数的变化, 系统发生两类激变现象: 一种是混沌吸引子与其吸引域内的混沌鞍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内部激变, 另一种是混沌吸引子与吸引域边界上的周期鞍(混沌鞍)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常规边界激变(混沌边界激变), 这两类激变都使得混沌吸引子的形状发生突然改变. 关键词: 非黏滞阻尼 Duffing碰撞振动系统 激变 复合胞坐标系方法  相似文献   

6.
液滴碰撞Janus颗粒球表面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液滴碰撞Janus颗粒(双亲性)球表面的独特行为特征,以粒径为5.0 mm铜球为材料制备了Janus颗粒,用直径为2.0 mm的液滴,在韦伯数(We)为2.7,10,20,30的测试情况下对Janus颗粒球表面进行了碰撞实验.结果表明:液滴碰撞Janus颗粒球表面后的运动可分为铺展、回缩、振荡和回弹4个过程.在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团聚的形成和破碎现象,本文提出了采用可获得颗粒运动学参数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一PTV技术间接测量颗粒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力的新思路和方法。在建立双球碰撞的运动学参数与动力学参数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微球颗粒的碰撞实验并利用上述模型推演出了颗粒间作用力和碰撞能量损失等参数。  相似文献   

8.
自由阻尼复合板的模态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态密度是统计能量分析(SEA)的一个重要参数,尽管有关阻尼复合板振动特性的文献很多,便至今为止,研究其模态密度及变化规律的论文尚未见到,为此本文利用弹性最小势能原理和变分法,并考虑振动阻尼的影响,导出了自由阻尼复合板的弯曲振动模态密度计算公式,系统地分析了模态密度随阻尼层厚度、温度和频率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循环床内气固两相流中稠密颗粒间碰撞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循环床内部的流动属于复杂不均匀的稠密气固两相流,稠密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颗粒运动和浓度分布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直接模拟Monte-Carlo算法(DSMC算法)来模拟颗粒间的相互碰撞过程,并与随机轨道模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湍流和颗粒碰撞对颗粒运动和浓度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预报了床内分层流动结构和颗粒在稀相区的不均匀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定性符合。  相似文献   

10.
颗粒离散元模拟中的阻尼系数标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离散元模型中所采用的阻尼系数是不确定的,经常凭主观经验设定.为了使得物理模型与现实中的颗粒动力学属性符合更好,通过采用声频采样技术对物理模型中的阻尼系数进行标定,得出与实验符合的阻尼系数应为0.5左右.利用标定后的阻尼系数模拟了一元颗粒在圆柱形容器里的随机堆积过程,得到最终的堆积密度为0.625,与经典的实验结果一致.研究证明,在得到模型阻尼系数的同时,也确认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和用声频采样技术进行高精度碰撞时间检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 颗粒堆积 阻尼系数标定 声频采样 离散元法  相似文献   

11.
彭辉  李平  裴晓阳  贺红亮  程和平  祁美兰 《物理学报》2014,63(19):196202-196202
本文对冲击加载下高纯无氧铜的拉伸应变率相关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利用磁测速系统测试撞击前飞片速度,利用光纤位移仪——多普勒探针系统测试样品自由面粒子速度剖面.对自由面速度剖面的特征参量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铜样品的层裂强度随着拉伸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对比发现层裂强度不仅受加载条件的影响,同时受到材料本身微细观结构影响;同时随着拉伸应变率的增加,自由面速度的回跳斜率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迅速增加的临界特性;最后,通过层裂样品中波系相互作用,给出了自由面速度回跳过程中的振荡特征随着拉伸应变率增加而逐渐消失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动力吸振器中库仑阻尼(干摩擦)对吸振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库仑摩擦模型,在考虑了吸振器中的库仑阻尼的情况下,分析了库仑阻尼引起的主振动系统与附加质量块的2种相对运动状态(滑移和粘滞)以及它们存在和转换的条件,讨论了因库仑阻尼引起的吸振器自由度冻结现象;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非线性吸振器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谐波和白噪声激励下库仑阻尼对吸振器吸振性能的影响以及库仑阻尼与线性阻尼的等效问题。结果显示:弱激励条件下,非线性吸振器减弱吸振效果,强激励条件下增强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laser supersonic hea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lic particles and predicted the in-flight tracks and shapes of micro-particles. A pulse Nd–YAG laser was used to heat the carbon steel target placed within an air nozzle. The high-pressure air with supersonic velocity was used to carry out carbon steel particles in the nozzle. The shock wave structures at the nozzle exit were visualized by the shadowgraph method. The carbon steel particles produced by laser supersonic heating method were grabbed and the spraying angles of the particle tracks were visualized. The velocity of the in-flight particles was measured by a photodiode sensor and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 The solidification of carbon steel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1–50 μm in compressible flow fiel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mension of solid carbon steel particles produced at shock wave fields under various entrance pressures (3–7 bar) with a constant laser energy radiation.  相似文献   

14.
在10 Pa的Ar环境气体中,采用脉冲激光烧蚀技术,分别在半径为2.0,2.5,3.0,3.5和4.0 cm的半圆环不同角度处的衬底上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纳米晶粒的Si晶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其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晶粒的平均尺寸和烧蚀粒子的阻尼系数均相对于羽辉轴向呈对称分布,并随着与羽辉轴向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同时,随着衬底半径的增加,晶粒平均尺寸和阻尼系数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exchange anisotropy of fine cobalt particles with oxidized surface. From the value of hysteresis loop shift the value of exchange magnetic anisotropy constant and its dependence of the particle size has been determined.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cobalt core of the particle is surrounded by a thin layer of the CoO which, in turn, is covered by a layer of Co3O4.  相似文献   

16.
利用音叉在受迫阻尼振动中速度与驱动力之间的相位差测定了阻尼系数.该方法在系统的稳定状态下读数,克服了通常所用的振幅衰减方法中的不稳定性,可降低人为因素给测量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数码相机在研究阻尼振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采用数码相机来研究阻尼振动的特性参数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动力吸振器中库仑阻尼对吸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动力吸振器中库仑阻尼(干摩擦)对吸振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库仑摩擦模型,在考虑了吸振器中的库仑阻尼的情况下,分析了库仑阻尼引起的主振动系统与附加质量块的2种相对运动状态(滑移和粘滞)以及它们存在和转换的条件,讨论了因库仑阻尼引起的吸振器自由度冻结现象;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非线性吸振器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谐波和白噪声激励下库仑阻尼对吸振器吸振性能的影响以及库仑阻尼与线性阻尼的等效问题。结果显示:弱激励条件下,非线性吸振器减弱吸振效果,强激励条件下增强吸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计算机的声卡采集音叉振动信号,研究了振动衰减过程中阻尼系数的大小,得出了阻尼系数不是常数,而是与音叉振幅成线性关系的初步结论,并用共振态下策动力振幅对音叉振幅的关系验证了这一结论.根据阻尼系数与振幅的关系解释了两种传统方法测量结果差别很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ims at 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design method of the active/passive hybrid type of piezoelectric damping system for reduc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flexible structures due to external dynamic loads. The design method is based on the numerical optimization technique whose objective function is a control effort of the active damping. A vibration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which is evaluated by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gain of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is constrain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structural damping capability of the hybrid type of piezoelectric damping system designed by proposed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will be done using a three-story flexible structure model equipped with 12 surface bonded PZT tiles pairs. Both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ly designed hybrid piezoelectric damping system can be successfully achieving excellent performance as compared to a conventional purely active piezoelectric damp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