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甲基-β-环糊精(M-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与4-(N,N-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基酯(EHDAB)分子间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柔性的2′-乙基己基和刚性的芳香端都包结在M-CD和HP-CD空腔中,形成了2∶1笼型主-客体包结物.疏水性2′-乙基己基在包结物的热力学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亲水性M-CD和HP-CD将EHDAB增溶在水中,提高了EHDAB分子的紫外吸收程度,M-CD和HP-CD空腔抑制了光诱导EHDAB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显著提高了EHDAB的光化学稳定性,增强了其抗氧化性,降低了酸碱性水解程度,包结物的热稳定性与所用主体环糊精相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合成的双子草酸酯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以表面张力法测定了25~45℃范围内的临界胶束浓度(0.6698~0.6099mmol·L-1),并计算了胶束形成的相关热力学参数ΔGm0、ΔHm0、ΔSm0.对其与β-,γ-环糊精(β-,γ-CD)的包结作用进行了研究.β-环糊精与双子草酸酯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主客体包结物包结比主要为2:1.实验结果表明,环糊精对双子草酸酯季铵盐的胶束化有显著影响.由于双子草酸酯季铵盐的水链被环糊精的空腔包裹,削弱了其胶束生成的能力,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荧光体通常具有典型的双重荧光发射,其中短波荧光带(b带)对应正常激发态,长波荧光带(a带)对应TICT激发态。由于TICT态涉及一个完整的电荷转移,具有较大的偶极矩,其荧光发射体现出明显的溶剂极性相关性,因此适于作为一种新的荧光探针。前文已报道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A)的TICT荧光性质研究β-环糊精(β-CD)和胶束的微环境效应。本文利用DMABA的TICT荧光性质研究了β-CD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混合介质的性质,旨在阐明二者相互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5.
从分子水平进行电子转移,电荷分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也是现代高新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分子内含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D-A化合物一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些化合物能发生光致分子内电子转移,使其激发态分子的偶极矩远大于基态,它们的发射光谱对介质的粘度及极性十分敏感,随分子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展现出特有的光电性质,可利用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光电转换材料以及荧光探针等。  相似文献   

6.
α-环糊精与季铵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包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93.15 K下用微量热法结合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了α-环糊精与三种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CnN)2Cl2, n=12, 14, 16) 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包结物都相当稳定, 且随着疏水链CnH2n+1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 主-客体包结物的化学计量比由2∶1为主变为6∶1为主, 最大化学计量比的主-客体包结物形成过程的标准焓变(ΔHӨ) 和标准熵变(ΔSӨ) 均为负值且绝对值逐渐增大. 包结物的形成均属焓驱动过程. 1H核磁共振数据表明, (C12H25N)2Cl2的存在使α-环糊精上各质子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 从微观上证明了包结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N,N-二(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乙醇胺与2-氯乙基磺酸钠反应合成N,N-二(2-羟乙基)-2-氨基乙磺酸钠(BES钠盐),由核磁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仪器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特性.根据反应体系pH值的变化及核磁谱图,确定了BES钠盐的最佳合成工艺:反应物料比为1:1:1,反...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mg·L-1,提出了以KDTN与β-CD包合物为新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BSA含量。该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40nm,测定在pH 9.18的B-R缓冲介质中进行。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2%。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种新型感光性单体丙烯酸(4 N,N 二甲氨基肉桂酰氧乙基)酯(DMACEA)及其与丙烯酸的共聚物P(DMACEA co AA).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聚合物溶液的光敏感性,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了聚合物成膜后的光交联性及其过程.结果表明:DMACEA具有较好的光敏性,P(DMACEA co AA)具有较好光交联性,交联膜水溶胀和透光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试剂2-[2'-(4'-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并研究了其与钯(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50%乙醇介质中,该试剂与钻(Ⅱ)反应生成1:l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彼长为69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83×10~4L·mol~(-1)·cm~(-1).钯量在0~1.3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可不经预分离而直接测定催化剂中微量钯,平均回收率为100.4%,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N-乙基咔唑和2-甲基蒽醌合成了一种A-π-D-π-A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化合物3,6-二(蒽醌-2-乙烯基)-N-乙基咔唑,并对该化合物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表明,该化合物的发光行为对溶剂的极性非常敏感,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其荧光最大发射峰有明显红移,并在强极性溶剂乙腈中出现了双荧光现象。该化合物的激发态和基态的偶极矩差值△μ为3.014D,发生了从给体(咔唑基)的N原子到分子两端受体(蒽醌)的羰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12.
以4-吡啶甲醛和1,6-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含吡啶基的还原双席夫碱客体N,N′-二(4-吡啶基甲基)-1.6-己二胺(C6N4),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与C6N4的自组装包结作用,测定了包结比和稳定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C6N4在水溶液中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其稳定常数的平均值为1.7×102dm3·mol-1.  相似文献   

13.
以2-乙氧基乙胺和3-氯-1-丙醇等为起始原料, 经7步反应, 制备了N,N-二[二(3-甲氧基丙基)膦基乙基]-2-乙氧基乙胺(PNP5)盐酸盐, 其中关键步骤是后两步. PNP5盐酸盐的结构和组成通过IR, 1H NMR, 13C NMR, 31P NMR, 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两种结构不同的丙烯酰 β 环糊精酯 (β CD 3 A和 β CD 6 A) ,以此为单体与甲基丙烯酸N ,N 二甲氨基乙酯 (DMAEMA)通过氧化还原自由基引发聚合 ,合成出两类含 β 环糊精结构单元的新型水凝胶 .用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对两种单体及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 .溶胀实验结果表明 ,两类水凝胶均具有较好的pH、温度及离子强度敏感性 ,且因其交联网络结构不同 ,其溶胀性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元酸性磷(膦)酸酯类萃取剂(HL)二(2-乙基已基)磷酸(P-204)和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P-507)与钴(Ⅱ)、镍(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水含量测定、热重分析、红外和电子光谱及磁矩测定就二种萃取剂与钴、镍配合物的组成、性质和立体构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种配体所形成的配合物是相似的。深兰色的钴配合物CoL_2为四面体构型。棕色的镍的无水配合物NiL_2和绿色的含水配合物NiL_2·2H_2O对均为八面体构型。四面体钴配合物中键的共价性程度大于八面体的镍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王志斌  赵敏  梁中伟  陈慧兰 《化学学报》2006,64(23):2384-2388
以4-吡啶甲醛和1,6-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含吡啶基的还原双席夫碱客体N,N'-二(4-吡啶基甲基)-1,6-己二胺(C6N4),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β-环糊精与C6N4的自组装包结作用,测定了包结比和稳定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客体C6N4在水溶液中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其稳定常数的平均值为1.7×102dm3·mol-1.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二种新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双(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偏二氰乙烯(Ⅱ)及(p-N,N-二甲氨基苯乙烯基)苯基偏二氰乙烯(Ⅱ)。并对它们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谱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的荧光量子产率随溶剂极性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化合物(Ⅱ)的荧光量子产率则随溶剂极性增大出现了一极大值。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以对氨基苯酚(1)为原料,经氨基的羟乙基化、酚羟基的苄基保护、氯代、脱保护制得N,N-二 (2-氯乙基) -对氨基苯酚(5);在碳酸铯作用下,5与溴丙炔经O-烷基化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O-炔丙基-N, N-二(2-氯乙基)-4-氨基苯酚,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新的双重荧光N,N-二甲基苯胺(DMA)衍生物,4-N,N-二甲基氨基 苯磺酸钠(SDMAS),其电子受体经硫杂原子联接于电子给体的对位.SDMAS在强极性 的水中发射双重荧光,在有机溶剂如甲酰胺,甲醇和乙腈中则只发射位于短波长侧的 单重荧光.纯水中 SDMAS的荧光峰分别位于 365 nm和 475 nm处,引入有机溶剂如乙 醇,乙腈和1,4-二氧六环,长波长荧光被猝灭且峰位置蓝移,稳态及皮秒时间分辨荧光 测量表明,SDMAS的长波长荧光为光诱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CT)态所发射,短波长的 荧光为局域激发(LE)态所发射,并且CT态产生自LE态.只能在高极性的水中观察到 SDMAS的CT双重荧光发射的实验事实意味着CT过程具有高的活化能,激发态超快 反应动力学研究证实该活化能(E_a)高达 15.35 kJ· mol~-1, SDMAS分子中硫原子的 d-轨道 参与磺酸基和苯环的共轭以及二甲基氨基所在平面相对于苯环的强烈扭转和弯折可能 是导致高活化能的原因,CT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分析表明伴随着电荷转移SDMAS的分 子构型发生了变化报道的SDMAS是具有双重荧光的氨基取代芳香磺酸衍生物。  相似文献   

20.
N,N-二(2-氯乙基)-磷酰基双硫脲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宇明  李中华 《化学通报》2004,67(6):449-451
采用N,N-二(2-氯乙基)-磷酰基双异硫氰酸酯与不同的芳胺反应合成了7个N,N-二(2-氯乙基)-磷酰基双硫脲衍生物,它们的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初步生测结果表明它们对单、双子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