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二茂铁基超支化聚氨酯(HAPE-Fc)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HPAE-Fc表现为单对氧化还原峰,在二茂铁接枝到超支化聚氨酯上以后,二茂铁基团依然保持着自身的氧化还原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电子转移速率,这是其具有电化学特性和催化作用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扫描速率与HPAE-Fc电化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HPAE-Fc的电极过程既受扩散控制,同时也受电极反应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光滑金电极上偶氮腺嘌呤的电化学特性,并确定了相关动力学参数. 在含偶氮腺嘌呤的0.2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 = 4.0 ~ 10.0)中,发现其循环伏安图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 基于对扫速和伏安峰值电位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由吸附控制的可逆偶氮腺嘌呤氧化还原电化学过程. 当pH值从低到高改变时,氧化还原峰值向负电位移动,证实H+参与了该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数据分析和电极表面吸附量计算,发现该反应为分步进行的两电子两质子反应. 最后,通过快速循环伏安扫描方法确定了电化学过程的表观传递系数α和表观速率常数ks.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乙炔黑修饰电极(AB/GCE),并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吡虫啉(IDP)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在pH 9.0的NH3.H2O-NH4Cl缓冲液中,IDP在该电极上出现一不可逆的还原峰。在20~240mV/s扫速范围内,其还原峰电流(Ipc)与扫速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计算了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电极有效面积为0.0635cm2,转移电子数为2,扩散系数为3.793×10-3cm2/s。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IDP的方波伏安曲线,还原峰电流Ipc与IDP浓度在7.0×10-7~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5),检出限为2.29×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3.5%~105.3%。  相似文献   

4.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DS)在石墨烯(Gene)和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DS在该复合电极上于0.65V处有一不可逆氧化峰。在40~200 mV/s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测定了部分电极过程参数,优化了方波溶出伏安法(SWSV)的实验参数,DS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Ipa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8mol/L(S/N=3),加标回收率为95.7%~101.7%。  相似文献   

5.
杨贞  朱世民 《分析化学》1999,27(12):1431-1434
用循环伏安法、阴极溶出伏安法和电毛细管曲线测量等方法研究了卡托普利在汞电极表面的电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酸性溶液中卡托普利比较稳定,而在中、碱性溶液中卡托普利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有质子参与电极过程,卡托普利在电极表面发生单电子转移,生成汞(I)-硫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电极表面有强吸附,并进一步转化成汞(Ⅱ)-硫化合物。按照实验结果,计算了卡托普利的扩散系数和电极反应速率常数,提出了卡托普利电化学氧  相似文献   

6.
不同离子液体中三氯化铁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Cl3在五种不同的离子液体(包括疏水性和亲水性的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计算了不同离子液体中FeCl4的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Fe3+在离子液体中的氧化还原过程是一个具有较高可逆性的扩散控制过程.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的结构及大小对Fe3+的电化学响应有影响,且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的影响较阳离子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7.
烟酸的电化学行为与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支持电解质溶液中烟酸的电化学行为。烟酸在玻碳电极表面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信号。在碱性介质中,烟酸被不可逆氧化,氧化产物具有电活性,可发生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烟酸发生两步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红外、紫外光谱分析,提出了烟酸在不同酸度的介质中的电化学反应历程。并根据-0.13V处的氧化峰电流与烟酸浓度的关系,提出了电化学测定烟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纳米TiO_2膜修饰电极异相电催化还原马来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电化学合成前驱体和溶胶 -凝胶法在Ti表面修饰一层纳米TiO2 膜 ,SEM ,XRD测试表明晶型为锐钛矿型 ,晶粒平均尺寸为 2 5nm .采用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和电解合成法研究了纳米TiO2 膜电极在硫酸介质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对马来酸 (maleicacid)还原的电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纳米TiO2 膜电极在阴极扫描时有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 ,可逆半波电位Er1/ 2 分别为 -0 .5 3V和 -0 .92V (vs .SCE ,扫描速度 0 .0 5V·s-1) ,对应于TiO2 /Ti2 O3 和TiO2 /Ti(OH) 3 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可逆电极过程 .其中TiO2 /Ti2 O3 电对对马来酸具有异相电催化还原活性 ,纳米TiO2 膜中的TiⅣ/TiⅢ 氧化还原电对作为媒质间接电还原马来酸为丁二酸 (butanediacid) ,反应机理为电化学偶联随后化学催化反应 (EC′)机理 .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二茂铁修饰碳糊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槲皮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pH 6.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修饰电极对槲皮素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得到了一对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两电子、两质子电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测定槲皮素的示差脉冲伏安法。试验结果表明:槲皮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8×10-4~2×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10-6 mol.L-1。  相似文献   

10.
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利用循环伏安法与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2-吡啶甲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数值拟合,确定了2-吡啶甲酸在不同酸度下离解状态的分布,探讨了扫描速率、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在玻碳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断。研究结果表明,2-吡啶甲酸在玻碳电极上发生的是一个不可逆的电化学还原反应,电极过程表现为吡啶环上的羧基的电化学还发生两个电子的转移生成醛。  相似文献   

11.
马兜铃酸A的伏安及示波极谱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兜铃酸A(简称从)为关木通、朱砂莲等多种常用中药的主要成分。马兜铃酸A具有抗癌、抗感染、抗早孕及增强吞噬细胞活性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可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其对肝、肾的毒性为有效剂量的1000倍,在医药上它已得到广泛的药理应用。鉴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电化学过程都具有电子传递的共性,研究马兜铃酸A的电化学性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0.02 mol/L NH4Cl-NH3.H2O(pH8.0)的底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葛根素,得到一良好的氧化峰,峰电位Ep=+0.57V,峰电流Ip与葛根素的浓度在1.046×10-7~5.767×10-5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9,检出限为1.046×10-7mol/L.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平均回收率在99.8%.并且研究了葛根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葛根素的电极过程具有吸附性和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13.
用玻碳电极研究了与Fe(Ⅵ)/Fe(Ⅲ)电对氧化还原有关的循环伏安曲线.所研究的体系是13mol·L-1NaOH中浓度范围分别为0.015~0.06mol·L-1的Na2FeO4和0.01~0.025mol·L-1的NaFeO2溶液。另一类研究体系是胶体石墨分别与固体K2FeO4、固体KFeO2组成的混合物,将这些混合物粘附于玻碳电极表面后在13mol·L-1KOH中进行循环伏安曲线的测定。结果证明了峰电位在0.7~1.0V的阳极电流峰与峰电位在0.15~0.2V(均相对于13mol·L-1NaOH或13mol·L-1KOH溶液中的Hg/HgO参比电极)的阴极电流峰,分别与高铁酸盐的生成与还原相对应。确定了将高铁酸盐的阳极生成电流峰与阳极析氧电流峰区别开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A new Chromium(Ⅲ) complex, [Cr(Hcah)(H2O)2]·2H2O, where H4cah=2-[N,N-bis(carboxymethyl)aminome-thyl] hydroquinone (H4cah),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omplex belong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0.792 05(4) nm, b=1.008 63(6) nm, c=1.920 40(10) nm, β=93.069(4)°, V=1.531 98(14) nm3, and Z=4. The cyclic voltametric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lectron transfer in the electrode reaction is irreversible for Cr(Ⅲ)/Cr2O72- and Cr(Ⅲ)/Cr(Ⅱ) redox couples while reversible for process of interchange from p-Hydroquinone to p-semiquinones. CCDC: 666208.  相似文献   

15.
刘彪 《无机化学学报》1990,6(4):413-416
在金属和石墨基底电极上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出普鲁士蓝(PB)薄膜,研究了影响膜生长的多种因素;观察到PB膜的电化学活性。用红外光谱及电子能谱对膜的化学组成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初制备的膜为不溶性PB:Fe_4[Fe(CN)_6]_3,在含K~+的电解质溶液中经电化学反应后膜部分转变为可溶性PB:KFeFe(CN)_6,由此确定了PB膜的电化学反应式。  相似文献   

16.
A pseudo-first-order catalytic mechanism in which both reactant and product of a redox reaction are strongly immobilized on an electrode surface is theoretically analysed under conditions of square-wave (SWV) and staircase cyclic voltammetry (SCV). A mathematical procedure is developed under diffusionless condition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the voltammetric response and both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redox reaction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excitation signal are studied. The phenomenon of the quasi-reversible maximum is discussed.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SWV and SCV is presented and the limitations and advantages of both techniques, from analytical and kinetic points of view, are discusse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experimentally confirmed by the redox reaction of azobenzene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as an oxidizing agent.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近来发现草酰胺具有多原子成桥功能, Kahn和廖代正等人 [1,2]设计合成一些对称和不对称草酰胺桥联的双核及多核配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本文报导 N,N′-双( 3-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 )草酰胺配体及其铜 ?、镍 ?均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及铜双核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实验部分 1.1合 成 草酰二(乙二胺)及 3-羧基水杨醛均按文献方法合成 [3,4]。 1.1.1配体的合成 N,N′-双 (3-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 )草酰胺的合成将 256.7mg草酰二(乙二胺)溶于少量水中 ,加入含有 490.2mg 3-羧基水杨醛的乙醇溶液 10mL,搅拌回流半小时…  相似文献   

18.
王杰琼  张旺  陈铭  刁国旺 《电化学》2012,18(1):68-72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吡虫啉(IDP)在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IDP的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且受扩散控制,电子转移数4,扩散系数DR 2.44×10-6cm2?s-1,反应活化能Ed 9.33 kJ?mol-1.  相似文献   

19.
纳米TiO2电极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电极;电催化;纳米TiO2电极在不同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法;循环方波伏安法  相似文献   

20.
Biscalix[4]arenes, 7 and 8,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a one-pot coupling method and a stepwise approach, respectively. One-pot reaction in a pressurized vessel resulted in the symmetric biscalix[4]arene 7 in high yield. Oxidation of compounds 7 and 8 by Tl(CO2CF3)3 in CF3COOH yielded biscalix[4]quinones, 9 and 10, respectively. Preliminary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by cyclic voltammetry of 9 and 10 show significant changes of their voltammograms upon addition of 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