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立栋  刘翠 《化学教育》2021,42(23):44-50
以“设计过氧化氢使用注意事项标签”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教学。学生通过说明书对比发现问题,完成“探究过氧化氢能否与氧化性物质混用”“探究过氧化氢为何不能与还原性物质混用”“探究过氧化氢起消毒作用原理”等3个主项目任务及“寻找日常生活中常见消毒剂”的拓展任务,完成过氧化氢性质的预测及验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并应用价性模型,形成从化合价角度认识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思路方法,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意义。本教学设计为单课时微项目,学生思维的开放度稍弱,可以适当延长课时。  相似文献   

2.
张军 《化学教育》2003,24(4):32-34,37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是一条贯穿高中化学始终的“动脉”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必要进行专题复习。1 概念体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剂表现氧化性、还原剂表现还原性。2 反应类型为了研究的方便 ,可以把氧化还原反应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如 :3 反应规律3.1 表现性质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3.2 性质强弱规律 :在“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中 ,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3.3 正易逆难规律 :若“氧化剂 +e- →还…  相似文献   

3.
李晓光  杨仁茂 《化学教育》2022,43(13):42-46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是对微观粒子发生变化的认识,其学习过程应从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出发辨识物质种类,借助反应物微观粒子模型和生成物微观粒子模型探析粒子变化,从而得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反应物中原子是如何转化成生成物中原子的,通过分析典型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有清晰的认识之后,可不直接研究反应,而间接分析化学方程式得出反应物到生成物是否有电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林海斌 《化学教育》2008,29(8):26-27
1 由"深究"发问谈起 中学化学教学中,一般从元素的化合价讨论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如"最低价只有还原性、最高价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较为一致的认识.然而,对于同一元素在同样的化合价时是否具有相同强弱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往往需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说明这一事实,不再解释为什么存在着一种差异,即使有学生追问,也多以温度、浓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来敷衍,认为中学阶段很难或不能深入到物质的结构知识深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梅继红 《化学教育》2005,26(Z1):108-111
1教学目标设计[设计说明]“硫的转化”一节用3课时,第1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第2课时学习含硫物质在实验室中的转化,第3节学习含硫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节课是学生在了解了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的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硫元素的物质的性质。本节课过程设计的思路是: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办法,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试剂、药品,提供完全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一定要要求他们遵循“观察预测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剂和药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通过活动探究,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即氧化性、还原性、酸性和漂白性。[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掌握使0价、 4价、 6价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2)通过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掌握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寻找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来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义氧化还原理论,绘出Lew is酸碱的电势-pH图,使Lew is酸碱的性质直观地在图中反映出来,便于判断他们的稳定性、氧化还原性强弱和反应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以"常见酸式盐"复习课为素材,以分类观、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以真实问题为背景,以实验探究为手段,为如何整理零散元素化合物知识及研究物质性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8.
以牙膏的制作为主线,通过认识口腔环境、选择牙膏材料、测定主材含量、动手制作牙膏等4个项目任务,复习酸的通性,拓展酸的个性。从元素观、转化观的视角认识物质转化规律,体现物质研究的一般思路,凸显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构建验证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反应发生的思路;建立混合物中定量测定某成分的方法;总结商品设计的思路及原则;深化物质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呈现一节利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案例,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批判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9.
郑文昌 《化学教育》2016,37(9):8-15
采用测验、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高一新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困难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学生对化合价认识不足,缺少从微观层面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在学习困难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进行课堂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谢懿  陈世稆 《化学教育》2001,22(6):38-39
在高一教材关于“硫的氢化物和氧化物”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到有关硫化氢还原性的验证。教材利用了SO2与H2S反应生成S和H2O来证明H2S具有还原性。但这时学生还没有接触过SO2,对SO2的性质不太了解,对这个结论也就只能是表面上的认识,而不能对其本质(利用SO2的氧化性和H2S的还原性)有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按照时间脉络将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历程划分为4个主要阶段。第1个阶段是借鉴前苏联、摸索前进期,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新的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从教育部颁布的第1部《大纲》起,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就被确立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双基”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第2个阶段是遭遇“文革”、破坏倒退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受到多次“运动”的冲击,一度停滞。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背景,介绍了吉林大学在“拔尖计划”项目带动下,化学学院物理化学课程团队围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方法、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以期为化学学科基础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农林类专业中“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平台条件较低,仪器硬件配置较少,学生基础相对较弱,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探究了分类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按项目分级设计模块化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团队协同分工实施教学实践,分层创建实验教学资源,过程考核结合目标考核的综合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观。  相似文献   

15.
贺建  杨小超 《大学化学》2017,32(6):41-45
合班授课教学模式下最大的问题在于难以兼顾各专业实施教学,导致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定制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恰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精选骨质疏松症及新生儿黄疸这两个医学案例,重点探讨了如何贴近护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需求,定制化设计这两个医学案例,并在医学化学绪论课中实施;实施后通过平时的访谈和期末考试医学应用题的得分统计情况发现,这种定制化的案例教学能够从本质上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能达到合班教学中兼顾各专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15篇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归纳出4种主要的教学逻辑:“分类标准直给型”“分类标准批判型”“反应本质揭示型”“知识演绎批判型”。从“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如何被理解的”2个维度对4种教学逻辑进行评析,以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7.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对本科化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将化学学科中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4大实验的内容设计优化成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3个实验模块,搭建了基础型、提高型、创新型3个能力训练层次和1条毕业设计/专业实习能力训练主线,构建了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化学专业 “331”实验课程新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和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实践证明,通过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The imbalance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caus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the simplicity of teaching, can lead to interest losing on study, which will hinder the further learning. Here, based on the course content, certain scientific software are introduced in chemical laboratory lesson before and after class, thu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with the assistant of this teaching approach. Then laboratory lesson is connected with theory lessons to demonstrate the compounds they synthesized during experiment through a scientific software. The design helps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software in judging and solving scientific issues. At last, the teaching practice is summarized and reconsidered to point out the essentials in the desig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成型加工原理是材料化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根据课程和材料化学专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为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理论教学和科研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工程教育认证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参考学情分析结果,基于学生现有基础,从教学精度、教学准度和教学广度3个层面完成了一整套有机化学教学流程改革。实践表明,本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达成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