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裸子植物7科16属56种(含变种),属数占全国24.39%(含引种),种数占18.98%。为进一步了解裸子植物在西藏的分布情况,文章统计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及地区裸子植物属种数量。分析结果显示:西藏裸子植物属种数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海拔3000米左右属的数量最多,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种的数量最多。西藏裸子植物种分布数量由多到少的地区分别为林芝、日喀则、昌都、山南、那曲、阿里和拉萨,属级数量分布状况与此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
清江流域古文化时空演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文化历史.从远古时期的"长阳人",新石器时期的古代巴人,到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无不揭示这一地区人类历史的渊远流长.从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域民族文化的特点及分布规律与江河、洞穴及其它地理条件的关系来0看,流域古文化时空演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说明了人类适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演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对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海拔梯度上地膜覆盖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马铃薯物候期、农艺性状(出苗率、苗高、开花率)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使马铃薯在低、中、高山地区较未覆膜分别提前5、8和10 d成熟;不同海拔梯度比较,随海拔升高各物候期推迟,中山、高山地区分别比低山地区成熟时间推迟3和12 d.在低、中和高山区对马铃薯出苗率促进作用分别为15.6%、27.9%和66.7%,对苗高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4.8、5.0和5.2 cm,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生长,延迟进入生殖生长的开花阶段;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理想的是中山地区,平均增产1 369.5 kg/hm~2,高山地区平均增产850.5 kg/hm~2,而低山地区不理想.施肥水平对马铃薯出苗率和苗高的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明显,低山和中山地区中肥水平产量最高,而高山地区高肥水平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选择山西省吕梁山脉北端芦芽山沿7个海拔梯度测定了林线树种白杄(Picea meyeri)各组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白杄各组织氮含量均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茎干除外);NSC含量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木质化组织中的可溶性糖与淀粉质量比也表现林线高于中低海拔;除茎干外,各组织NSC-N质量比则表现出随海拔升高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氮含量和NSC含量没有限制芦芽山林线树木的生长和发展,即林线树木不存在氮受限和碳限制.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带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连续熏蒸培养法(Sequential fumigation incubation),测定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矮林以及高山草甸土壤中活性有机碳(MAC)的变化,分析MAC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总有机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年中,MAC在不同林分的0~10、10~25 cm土层中的变化从大到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每一季节中,不同林分的MAC从大到小为草甸、矮林、针叶林、阔叶林,且0~10 cm土层中的MAC含量显著高于10~25 cm土层中的;(2)在不同土层中,MAC与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总有机碳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总之,武夷山山地森林MAC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可能是MAC季节变化的主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旅游的实践形式,探险旅游更侧重于旅游地的原始性与游客的内在体验性.清江流域独特的地貌条件,丰富的水体资源为该流域开发探险旅游提供了夯实的基础.从清江流域开发探险旅游的可行性入手,提出了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清江流域探险旅游开发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8.
对贡嘎山东坡不同海拔的主要木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2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变化范围为-3.236%~-2.521%,平均值(-2.957±0.163)%; 不同海拔间植物叶片δ13C值差异显著,随海拔上升叶片δ13C值呈增加趋势; 同种植物(大叶金顶杜鹃、峨眉冷杉、水青树、箭竹)的δ13C值随海拔的增加也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δ13C值之间差异显著,落叶树种显著高于常绿树种。叶片δ13C值与6—9月平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6—8月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温度、降水是影响木本植物叶片δ13C值海拔差异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刘畅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64-68
清江流域拥有众多知名的民间工艺产品,但缺乏系统指导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开发的政策思路,由此阻碍了清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在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纵深发展。通过建设创新机制、品牌带动、特色发展等策略,走产业化、市场化以及人才推动之路,促进清江流域民间工艺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武夷科学》2019,(1):12-20
古树作为组成和支撑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为人类社会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古树树干腐烂及空洞状况沿海拔梯度的分布规律及其限制因素,有助于古树管理和保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基于PICUS应力波树木断层图像诊断仪,本研究对浙江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海拔梯度上古树树干的腐烂及空洞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共调研137株古树,结论如下:古树树干胸高断层处腐烂及空洞面积所占比例平均值为18.89%;古树树干腐烂及空洞面积占比在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古树树干健康状况与海拔和气候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随海拔升高,树干内出现腐烂及空洞的古树增多,且腐烂及空洞面积占比不断增大,这一相关性在不同树种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伏牛山北坡植物功能群组成沿海拔梯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在伏牛山北坡(855~1 920 m)海拔梯度上,研究了海拔梯度对植物功能群动态变化及种群相互作用的影响,通过计算群落中优势种及伴生种的重要值,分析各物种在群落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应用相关性指数,对各海拔物种重要值与海拔之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植物功能群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胡颖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385-388
简略介绍了“清江模式”的形成、特点及外部环境,分析了“清江模式”与系统工程的关系,最后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分析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提出今后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将普通克里格法、协同克里格法和反距离加权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应用于清江流域的降雨空间插值,比较了它们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它们插值效果不同的原因.其中协同克里格法在应用时考虑了海拔高度对降雨量插值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克里格方法的插值结果的误差要远远小于反距离加权法,并且插值所得到的等雨量线更光滑.对于两种克里格方法,协同克里格法要优于普通克里格法,前者比后者的MAE值要小10%.反距离加权法明显不如两种克里格法的原因是该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相邻站点的空间依赖关系.而协同克里格法优于普通克里格法是因为协同克里格插值法考虑到了地形对降雨量的影响,因而更适用于清江流域这样的山地流域.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清江河流域山洪致灾临界面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重庆市清江河流域的山洪致灾临界面雨量,利用FloodArea模型对该流域2014年8月11日的山洪过程进行模拟,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雨-洪关系得到流水坡、龙洞沟、龙嘴和万里学校隐患点在淹没水深分别为0.6,1.2和1.8m下对应的临界面雨量,结果如下:1)FloodArea模拟的花林站最大水深出现时间与实际一致,最大淹没深度与实际相差0.295m,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2)不同隐患点淹没水深与不同小时尺度的累积面雨量的相关性不一样,分别选取2,2,4和6h累积面雨量作为流水坡、龙洞沟、龙嘴和万里学校隐患点的临界面雨量的小时尺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下的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地区,海拔对土壤酶活性影响显著.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综合酶指数总体呈线性关系,其中在海拔705—920m无显著变化或者呈上升趋势,随后显著升高,在1005—1235m基本达到最大值,其后有所降低或趋于稳定.1005—1400m之间可以作为受干热风影响的过渡区.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且变化规律相似,干季土壤酶活性显著低于湿季.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属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土壤酶指数与酶活性和养分因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从生态恢复角度出发,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干热风和水分对土壤和植被的胁迫作用,促进该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潮白河流域水文要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潮白河流域承德、怀来、张家口、丰宁4个气象站1961~2000年的降水、蒸发资料及下堡、张家坟、三道营、口头、戴营、苏庄、前辛庄、大阁、下会9个水文站1971~1991年的径流资料,运用距平分析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流域水文要素的时程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潮白河流域降水、蒸发年内分配不均,但年际变化不大;降水集中于6~10月份,占全年的66%以上,蒸发集中于5~9月份,占全年的57%.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一致,集中于6~10月,占全年的62%,年际变化剧烈,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减少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7.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岩厚度及沉积砂体展布特征,对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西区受西北物源(北西、北西西两分支)控制,南山湾地区受北部物源北东向分支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