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i—Mn催化剂结构的EXAF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ZnO负载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PS。磁化率测量等并结合CO加氢反应,对共沉淀方法制备的Ni-Cu/ZnO催化剂中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载体ZnO对CuO具有分散作用,而与NiO具有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水热法得到的钛酸纳米纤维前体,通过不同后处理方法合成了多种纳米结构的TiO2.采用N2等温吸附和BET比表面、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能量分散X射线分析表征了TiO2及负载Ru催化剂的微结构,包括比表面、晶相结构和形貌以及Ru纳米颗粒尺寸分布等.对负载Ru催化剂在富氢条件下CO选择甲烷化反应活性测试表明:金红石相TiO2和TiO2-B为载体负载的Ru催化剂比锐钛矿相TiO2负载的Ru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性能.其活性区别说明了不同晶相结构和形貌TiO2载体与Ru纳米颗粒的相互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Al2O3含量的Ni/Zr0.4Ce0.6O2-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扩展X光吸收精细结构(EXAFS),对催化剂样品进行结构表征;考察了Al2O3的加入对催化剂结构和CH4-CO2重整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构表征和活性测试表明,催化剂中存在的主要晶相是Zr0.4Ce0.6O2.Al2O3的加入,使催化剂颗粒度变小,镍的分散度提高。并使反应活性有明显改进,而过量Al2O3的加入,却容易导致积炭.  相似文献   

5.
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积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脉冲反应技术考察了973K下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Ni/Al2O3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单独用CH4或CO处理后的催化剂在283.6eV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Cls峰,可归属为金属碳化物,对CH4,CO处理过的催化剂用CO2处理后发现,结合能约为283.6eV的Cls峰强度明显降低,但由CO处理的催化剂的积碳的活性不如由甲烷生成的积碳活性好,CO歧化反应可能是导致镍催化剂失活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燃油的无硫化成为车用燃料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开发高性能的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文章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法对系列还原态Co-Mo/Al2O3催化剂和高活性工业剂进行了表征,并将表征结果与微反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随金属负载量的变化CO吸附的光谱特征发生变化,当MoO3负载量达20%、助剂CoO量为4.16%时,在2 179 cm-1出现一个新的CO特征吸收峰,该活性中心的出现明显有利于加氢脱硫(HYD)的反应.在相同金属负载量的情况下,与采用化学处理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较,后者对应的2179 cm-1的特征吸收明显增强,微反评价显示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特别是HYD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在线质谱法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分解温度和时间对积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0-800℃内甲烷在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上可分解为表面碳物种(即NixC)和氢气,这种表面碳物种在较低的温度下可扩散进入体相,在高温下可逐步转化为低活性的碳物种。在800℃下由于表面碳物种不能扩散进入体相,金属镍中心迅速被表面碳物种覆盖,导致甲烷分反应失活。  相似文献   

8.
ICP-AES法同时测定加氢裂化催化剂中的Fe、Ni、Cu、V和P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 AES)法同时测定加氢裂化催化剂中 Fe、Ni、Cu、V、Pb的含量 ,以氢氟酸 -盐酸处理样品 ,优选了分析线和积分时间。此 5种被测元素回收率在 95 %— 10 5 %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 <6 %,各元素的检出限依次为 :0 .0 0 0 5、0 .0 0 2、0 .0 14、0 .0 0 0 5、0 .0 0 2 9μg/ m L。  相似文献   

9.
CH4、CO2、O2制合成气用Ni-Ce/Al2O3催化剂的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XPS表征浸渍法制备的Ni-Ce/Al2O3催化剂,并与活性评价结果相关联,研究了添加Ce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稀土Ce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还原变价过程(Ce^4 e→Ce^2 ),Ce^3 能够迁移至A12O3晶格,增强载体Al2O3的抗烧结能力,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Ni-Ce/Al2O3催化剂表面的Ni和Ce在反应过程中向体相迁移,以及Ni晶粒的烧结是造成催化剂活性逐步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11.
12.
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实验室EXAFS谱仪测试Ni箔的K吸收得到的EXAFS谱与同步辐射上测量Ni箔得到的EXAFS谱相近,利用实验室EXAFS方法也可开展较好的结果测量研究,在SiO2粉末载体上Ni负载量变化的EXAFS结果表明,随着Ni负载量的降低,Ni的径向结构函数主配位峰的位置R=0.220nm保持不变,但振幅强度逐渐降低。负载量从Ni箔到2.5%Ni/SiO2,无序度因子σ由0.0068nm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3种不同负载量的Pt/Al2O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甲烷选择氧化性能,并用程序升温还原技术,程序升温脱附技术以及微型脉冲催化色谱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t的负载量升高,甲烷催化氧化的性能也越好,对CO与H2的选择性也越高。其中,在750℃原料气组成CH4/O2为2∶1,4%Pt负载量的催化剂,甲烷转化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15.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单晶表面上CO-N2O的催化反应,模拟结果表明:(1)在没有速控步骤和不考虑表面物种的脱附和扩散的条件下,仅当X∞=XNO时,反应才能连续稳定进行;引入CO的脱附后,反应的稳态窗口变为XNO〈XCO〈1.0,当同时引入CO和N2O的脱附时,反应的稳态窗口进一步增大为0〈X∞〈1.0,(2)假定反应的速控步骤为N2O的解离时,模拟得到N2O和C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2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研究了Fe改性的Cu—Mn/ZrO2催化剂的CO吸附行为。通过测定单组元及其不同组合催化剂的CO吸附以及催化剂的CO-TPD-IR特征、不同温度CO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了Fe助剂对催化剂上CO吸附行为的影响,发现Fe通过提高铜的分散度,改变铜的化学环境,影响催化剂上CO线式吸附的特征,而且形成CO桥式吸附中心,从而提供了低碳醇合成的催化剂表面,并探讨了催化剂上CO吸附形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Ni/γ-Al2O3 catalysts show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C3H6.The microstructures of nickel speci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pectroscopy of X-ray Absorption Near Edge Structures(XANES) and 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s(EXAFS).The resuts of XANES and EXAFS indicate that the nickel species in the sample calcined at 500℃mainly exist as highly dispersed NiO phase,Whereas in the samples calcined at750 and 950℃,the nickel species mainly exist as NiAl2O4-like spinel.The surace NiAl2O4-like spinel is the main active site for the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and the highly dispersed NiO phase is the main active site for C3H6 oxidation. The formation of subsurface or buld NiAl2O4 spinel results in 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spinel and cuases the decrease of activity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propene.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Mn掺杂K-Co-Mo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N2吸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吸收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活性测试结果显示Mn掺杂催化剂比未掺杂催化剂表现更高的合成低碳醇的催化活性,尤其是C2+醇的选择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醇产物分布偏离了ASF分布规律,甲醇的含量显著减少,乙醇成为主要醇产物.表征结果表明Mn助剂的加入增强了Co和Mo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醇生成活性中心Co-Mo-O物种的生成.显著减少了催化剂强酸性位的数量,促进了弱酸性位的产生,有利于醇产物的生成.助剂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对CO的线性和桥式吸附,促进了醇产物的生成和碳链的增长,提高了催化剂对C2+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氟化态Mo/γ-Al2O3与NH3的程序升温反应(TPR)制备了不同Mo担载量的氯化态Mo/γ-Al2O3催化剂,用XRD和EXAFS方法分别研究了样品在氮化前后的体相结构及Mo原子局域配位结构.结果表明,在氮化前样品的Mo边径向结构函数与非负载的MoO3类似,样品中Mo以高分散的MoO3形式存在;氮化后样品的径向结构函数与非负载的γ-Mo2N基本相同,只是峰强度有所降低,表明样品中Mo主要以分数度较高的γ-Mo2N形式存在,并且随担载量降低.γ-Mo2N的分散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