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阅手中的百余份全国部分省市的中考试卷,真是亮点多多,现就九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归纳如下: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中考的常见题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阅读材料;二是考查内容.它要求同学们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提供的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一个新的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或一个新数  相似文献   

2.
让学生通过给教材补白使其为己所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新教材的使用,笔者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新特点.首先,新教材删除了原有的部分知识板块,并对其中的部分知识结构做了重新调整:其二,新教材新增了不少知识内容,同时新教材版面设计更加新颖,譬如增设了不少旧教材没有的栏目或增大了相应栏目的内容,如"信息技术应用"、"阅读与思考"(相当于旧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阅读材料"数量、内容主题分布、内容类别、与上下文关系、编写方式、呈现方式等维度,对"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了解"阅读材料"的编写特色,并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主要结论和启示,为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阅读材料进行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丰富了教材也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课标>未将"阅读材料"规定为教学内容,因此,教材将"阅读材料"设置为选学内容,作为正文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唐强 《数学之友》2022,(3):14-16
数学阅读题包括材料阅读和内容考察两个部分,其题目设置具有逻辑性、思维层次性和表达性,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给出了数学阅读题的三个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姚平 《数学通报》2005,44(2):30-32
加强语文和英语的阅读训练,其重要性无可非议、勿庸置疑.但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因袭以做题为重心的模式,从而轻视了对材料的阅读指导,以致使一部分学生误认为数学课就是解题课.他们对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概念的引入、定义、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等等,不是通过阅读教材去分析、理解、掌握,而是寄希望于讲解题目,反复练习,以期达到重复记忆知识的目的.结果学得吃力,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数学源远流长,古代数学史与教学结合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教材中直接出现中国数学史内容的有13处,内容涉及我国古代方程、勾股定理、贾宪三角、出入相补原理等等,但其中一半以上是以阅读材料形式出现的,如果让学生自行阅读或由教师照本宣科地带领学习,其教学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华师大版)增加了与知识点有关的"阅读材料",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很多同学对阅渎材料还是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如果只是停留在阅读的层面上,就不能充分发挥阅读材料的作用,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适当加以修改或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真正发挥作用.下面是对这些"阅渎材料"处理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从代数角度看,都可以用二元二次方程表示.为何将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的曲线叫做圆锥曲线呢?从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中可以略知其一二.  相似文献   

10.
高慧明 《数学通报》2007,46(4):58-59
纵观2006年全国高考湖北省文、理两卷,体现能力考查新方式的有四处: 1.理科选择题第(8)题利用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平时不重视阅读教材的考生解题时感觉吃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理解题一般是先给出一段文字材料,通过阅读领会其中的知识内容、方法要点,并能加以应用,解决提出的问题.这类问题涉及的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解决阅读理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实质并在其基础上作出回答.首先仔细阅读信息,收集处理信息,以领悟数学知识或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然后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或运用范例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或归纳与类比作出合情判断和推理,进而解决问题.因此,不仅要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提高阅读理解、知识迁移、分析转化、、探索归纳等多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1.数学阅读的内涵及其特点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而数学阅读不同于其它阅读,数学阅读~[1]是指学习者围绕数学材料或数学问题,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或经验,以数学语言为载体,数学思维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思想来认识、理解、吸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由于数学材料的特殊性决定数学阅读有以下特点[2]  相似文献   

13.
丁益民 《数学通讯》2022,(22):1-3+8
以苏教版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例,挖掘阅读材料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观,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领略数学理性精神,发挥阅读材料在学科育人上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对人教B版高中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产生的一些认识作一介绍.主要包括其分布情况,作用,优势,以及提出建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充分发挥"阅读材料"应有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为<新教材>)每章都安排了相关的"阅读材料",由于非教材的正文,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忽略,致使其应有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笔者以为,"阅读材料"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不能仅仅采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来处理,而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材料,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阅读型问题指通过呈现考生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要求考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操作等方式进行即时的学习,然后进行概括、归纳、抽象、并运用现场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考生无法直接套用已知的知识或现成的模式.只有在有效阅读、研究给定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有价值的发现与提炼,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06年9月上海全面使用新教材.高中数学新老教材的差异之一是:新教材的每章节之后都有一篇"阅读材料"或"探究与实践".这些追加的内容对开拓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启发学  相似文献   

18.
<正>将"阅读材料"编人教材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体现教学内容的弹性,使教材更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便于教师发挥创造性;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正文的内容,激励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由于"阅读材料"不是教材的正文,在教学中往往被教师忽略,致使其应有的教学作用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在一次九年级上的期末复习课上,"二次根式"一章中有阅读材料"海伦一秦九韶三角形面积公式",笔者利用这一数学史的资源,进行了一次复习课的尝试,这次有益的探索,改变了以往数学复习单调做题的模式,还原了  相似文献   

19.
李忠来  周红 《数学通讯》2001,(17):23-23
新教材的面世 ,的确给人们以耳目一新之感 .新教材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贯穿教材始终 ,如在每章开始引入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 ,增加阅读材料、增加应用题、增加实习作业、增加研究性课题等来达到用数学的目的 .新教材数列部分也增加了部分应用性材料 ,以增强学生用数列的意识 .试教之后 ,我们感觉到虽然新教材比旧教材在应用性上有所提高 ,但还有很多值得思考之处 ,下面作为个人认识提出来 ,与同行共商榷 .1 数列部分应用题背景材料简单的现象没有多大变化 新教材数列部分很多应用性例题、习题沿用了旧教材的内容 ,使…  相似文献   

20.
张宁 《中学生数学》2011,(14):43-45
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这类问题通常给出一段阅读材料,然后提出问题,要求通过阅读材料内容,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本文以2010年中考试题为例,归纳出以下几种类型的阅读理解题,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