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出生在浙江诸暨一个中医世家。1920年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改称东南大学)学习。1925年经叶企孙先生推荐,到清华大学任助教。1927年赴美留学,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29~1930他做博士论文过程中,在用硬γ射线对物质吸收系数进行测量时发现了由于正电子产生过程引起的“反常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2.
1930年,赵忠尧实验观察到正电子湮没释放的辐射,测得一种能量约等于电子质量的特殊辐射。当年,这是精密的核物理实验。赵忠尧是正电子湮没现象的发现者,对正电子发现有重要贡献。两年后,安德逊(Anderson)在云雾室中观察到正电子的行迹,从狄拉克(Dirac)预言正电子至此约4年时间,人们确认第一个反粒子的存在,开启了粒子物理的时代。之后,结合加速器的进步及多个基本粒子的发现,走上高能物理发展的开阔行程。 相似文献
3.
叶企孙,当我在课堂上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班里的学生们都面面相觑,表示不曾知晓。也罢,自己年少时,也不知道叶先生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4.
本刊经《物理》杂志编辑部及相关作者的同意,特于2008年第1期和第2期分别转载共四篇“纪念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今年是吴健雄诞辰95周年。记得十年前当我们听到吴健雄先生过世的噩耗时,大家都感到悲恸不已。吴健雄先生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人格的魅力,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吴健雄先生无愧于当代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世界上一流的物理学家都公认,吴健雄是惟一的从来没有做过错误试验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施汝为院士诞辰105周年和陆学善院士诞辰100周年.为缅怀二位物理学界老前辈的重要贡献和卓越品质,本刊约请赵见高研究员撰写《中国现代磁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施汝为院士》一文、同时征得作者和科学出版社总编室的同意,转载梁敬魁院士为《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三集)》一书(199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撰写的《陆学善先生传略》一文,题目改为《纪念陆学善先生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12.
13.
黄昆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4年了!2019年是先生诞辰100周年。黄先生作为中国半导体科技界的一代宗师,立德立言,赤心报国,以身作则,行为典范,使我们这一代学生辈的科技人员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今天来了不少老师、同学,当然也还有年轻的后辈,大家共同纪念王竹溪先生诞辰100周年.在会上发了一本王正行先生写得甚好的纪念王先生的一本小册子:《严谨与简洁之美》.精读一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5.
在来到宇宙线研究室(现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之初,对何泽慧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个人威望早有耳闻,从当时的老同志那里也知道了一些她在推动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发展高空气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直到1986年我有幸成为何先生的博士研究生,才与她有了直接的接触,对她有了更多地了解。记得当初出于好奇,问过何先生,在大学是学物理的,为什么到德国学的是弹道学?她不假思索地说:“为什么?就是为了以后回国打击日本侵略者。”1988年,在我到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学习工作前,到何先生办公室向她道别,也想听听她有什么嘱咐。何先生问我,出去后准备不准备回来?我说我只是出去学习,不会走的,她嘱咐我说,在国外要认真学习,要根据我们国家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后来联想到何先生早年出国学习,学有成就地回来报效祖国,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经历了国内动乱时期的冲击,仍在致力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她是真心爱国。 相似文献
16.
2012年5月31日是世界公认的杰出女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是日,在吴健雄先生的故乡江苏太仓市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联合主办、太仓市人民政府承办,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为吴健雄先生的铜像(图1)举行了揭幕仪式.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本刊特刊登东南大学物理系恽瑛教授撰写的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9月4日是我国声学泰斗魏荣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声学学报》特发专辑以纪念和表彰魏荣爵先生为发展我国声学教育和科研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这表达了我们广大声学工作者共同的心声。作为魏先生的学生,积极响应为专刊撰写论文,介绍先生生前感兴趣领域最近所取得的进展和动态,告慰先生在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举办“纪念赵忠尧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我很高兴参会发言,和大家一起共同缅怀赵老师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为新中国科技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更想念他一生为人正直、忠于科学、潜心研究,朴素无华、实实在在的科学家精神。 相似文献
19.
束星北(1907~1983)早期在相对论、量子力学、无线电和电磁学等方面均有涉猎,对相对论和无线电造诣颇深,抗战时期曾参与研制我国最早的雷达。他还是我国著名的气象科学家和海洋物理学家,为开创我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束星北半生辉煌,半生坎坷,即使在1955年至1978年长达23年期间,政治上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剥夺了科研的条件和时间的情况下,仍然为培养人才不懈努力。拨乱反正以后,他更是老骥伏枥,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