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6个杂环取代的马蹄金素衍生物,其结构经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以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HBV)载体,对合成的马蹄金素衍生物进行了抗HBV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化合物5b(IC50=8.20μg/L,SI=10.26),5g(IC50=5.58μg/L,SI=22.78)和5i(IC50=5.07μg/L,SI=16.67)的抗HBV活性较强;在8μg/mL的浓度下,其抑制率分别为56.57%,67.06%和66.83%.  相似文献   

2.
以二缩三乙二醇或三缩四乙二醇为连接臂, 通过间接引入具有肝靶向性的D-半乳糖配基的方法, 设计合成了6个半乳糖糖基化修饰的肝靶向马蹄金素(MTS)衍生物; 通过1H NMR, 13C NMR, 1H-1H COSY, HMQC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以HepG2 2.2.15为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 结果表明, 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 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化合物15b的体外抗HBV活性最好, 后期研究将选用其进行小鼠体内组织分布实验, 并与原型化合物以及Y101体内组织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以验证半乳糖基的引入能否提高MTS衍生物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3.
以马蹄金素[N-(N-苯甲酰基-L-苯丙氨酰基)-O-乙酰基-L-苯丙氨醇,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1个NO供体型马蹄金素衍生物,所有目标产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NMR,ESI-MS确认.以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载体,对合成的马蹄金素衍生物进行了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化合物6d,6e,6g具有抗HBV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88,37.51,11.07μmol/L.其中,化合物6d和6g的半数抑制浓度优于MTS(11.16μmol/L),且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具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抗HBV活性的苯丙氨酸二肽化合物马蹄金素(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23个新型的苯丙氨酸三肽衍生物(4a~4h, 5, 6a, 6b和8a~8k),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载体,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IC50=2.98 μM)、 6b(IC50=0.62 μM)和8k(IC50=5.07 μM)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优于MTS(IC50=11.16 μM)。  相似文献   

5.
以D-半乳糖和二缩三乙二醇为原料,经乙酰化、糖基化和叠氮化钠取代等反应合成了带叠氮连接臂的半乳糖配基,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其与炔丙基修饰的马蹄金素(MTS)衍生物进行连接,设计合成了6个具有潜在肝靶向性的半乳糖糖基化MTS衍生物.通过1H NMR,13C NMR,1H-1H COSY,HMQC,DEPT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Hep G2 2.2.15细胞模型初步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化合物15f在50μg/m L浓度下对Hep G2 2.2.15细胞株的抑制率为83%,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盐为原料,依次经缩合、还原、甲基化和催化氢化反应制得N-甲基-L-苯丙氨醇(4); 4依次与N-Fmoc-L-苯丙氨酸(5a)或N-Fmoc-L-酪氨酸(5b)经缩合和脱Fmoc反应制得游离氨基化合物7a或7b; 7a(7b)与多种苯甲酸衍生物反应合成了20个新型的N-甲基马蹄金素衍生物(8a~8t),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以2.2.15细胞模型进行了初步的抗乙肝病毒(HBV)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8n和8o显示出一定的抗HBV活性,IC50分别为52.5 μmol·L-1和49.2 μmol·L-1。  相似文献   

7.
以常春藤皂苷元为原料,对其3,23-羟基和28-羧基进行乙酰化、醚化、苯甲酰化及酯化等反应合成了8个常春藤皂苷元衍生物(2~9),其中6个未见文献报道,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MS表征。采用MTT法测定了2~9的体外抗HBV活性。结果表明:3~9随浓度增大,对细胞活力的抑制率明显增加,特别是7和9抑制率最明显,用药浓度为1×10-6mol·L-1时,抑制率均为9.46±0.47%。对2~9抑制Hep G2.2.15细胞表达表面抗原(HBs Ag)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2~9对HBs Ag的分泌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阿魏酸及其类似物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型的川芎嗪阿魏酸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MS表征.初步药理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化合物的血小板抑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布洛芬为原料,依次与草酰氯和氨基酸(2a~2d)反应制得中间体布洛芬衍生物(3a~3d);3与可缓慢释放H2S的5-对羟基苯基-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4)经酯化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的S-(+)-布洛芬衍生物(5a~5d)。α-溴乙酰氯与4经酯化反应制得5-(4-α-溴乙酰氧基)-苯基-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6);6与1经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S-(+)-布洛芬衍生物(7),5和7的结构经1H NMR,IR和HR-MS表征。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5a,5c,5d和7均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找安全、高效的抗缺氧活性分子,以对羟基苯乙醇和1,2,3,4,6-β-D-葡萄糖五乙酸酯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25个新型红景天苷衍生物R1~R10、X1~X10、J1~J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表征,且均未见文献报道。采用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缺氧活性评价,并通过人肾上皮细胞293T、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大鼠心肌细胞H9C2和人正常肝细胞LO2这4种细胞评价了体外抗缺氧活性较佳的化合物R7、X2、X8和J1的细胞毒性,最后通过常压缺氧小鼠模型,进一步评价了R7、X8和J1的体内抗缺氧活性。结果表明:R7、X8和J1表现出显著的体内外抗缺氧活性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硫代对称二氨基脲与10种含三唑基或苯并三唑基的取代苯乙酮的缩合反应, 制得10种新的1,5-二取代苯乙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类化合物, 产物经IR, 1H NMR, 13C NMR和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并对这些化合物的抗真菌和抗病毒活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结构新颖,活性较好的抗肿瘤化合物,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5个未见报道的异吲哚酮衍生物(I1~I5, II1~II5和III1~III5),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II4, IC50=15.49μM)、人结肠癌细胞Colo205(II4, IC50=15.54μM)、人胰腺癌细胞PNAC-1(II4, IC50=37.07μM)和人骨髓瘤细胞U266(II5, IC50=75.27μM)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丹皮酚为原料与1,4-二溴丁烷反应合成中间产物2-(4-溴丁烷氧基)-4-甲氧基苯乙酮(2); 2与嘧啶类化合物反应合成了11新型个丹皮酚嘧啶类化合物(4a~4k),其结构经1HNMR, 13CNMR, I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HepG2(人肝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HCT-116(人结肠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和LO2(人正常肝细胞)等5种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6-(2-氟苯基)-5-氰基-4-羟基-2-丹皮酚丁巯基嘧啶(4c)以及6-甲基-4-羟基-2-丹皮酚丁巯基嘧啶(4i)对HCT-116的IC50值分别为(9.22±1.80)μg/mL、(1.32±0.71)μg/mL,优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相似文献   

14.
蔡志强  侯旭  张波  刘若灿 《合成化学》2015,23(10):908-912
以3-[(3-氨基-4-甲基氨基苯甲酰)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为原料,与4-氰基-3-氟苯取代基乙酸经环化反应制得3-【【2-{[(4-氰基-3-氟苯取代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3a, 3e); 3经水解和酰胺化反应制得3-【【【2-{[(4-氰基-3-氟苯基)取代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酰取代胺基(6a~6h);6与乙酰氧肟酸经环合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苯并咪唑衍生物(7a~7h),其结构经1H NMR和HR-ESI-MS表征。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 7a和7c的抗凝血活性最好,其aPTT值分别为(83.1±4.2) s和(80.7±2.9) s,优于阳性对照药达比加群酯(75.3±2.1)s。  相似文献   

15.
以2,6-二氟苯腈与吗啉反应制得2-氟-6-吗啉-苯腈(1); 1与水合肼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通过环合反应制得3-氨基-4-吗啉-1H-吲唑(2); 2与不同羧酸经缩合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吲唑类化合物(4a~4h),其结构经1H NMR, IR和HR-ESI-MS表征。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4,5-三甲氧基-氮-(4-吗啉-1H-吲唑-3-基)苯甲酰胺(4a)的抗肿瘤活性最好,对K-562, SMMC7721和T-47D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56 μmol·L-1, 0.062 μmol·L-1和0.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16.
以双氢青蒿素为起始原料,经胺化、氧化、烷基化、胺化和酰化反应,快速、高效地合成了青蒿砜及其衍生物,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活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细胞活性,给药72h,半抑制浓度IC50最优值为0.09μmol/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