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利用河南省2000-2012年的经济数据,采用平均指数分析法,分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业人口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河南省各地市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经济增长速度.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空间差异现象较明显;由于自然禀赋不同,发展不均衡等原因,各地市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能盲目的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根据各地市的发展现状,确定经济增长的四种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区的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同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整体效益,从而可以导致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文章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关系的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中的因素分析法和加权平均分析法及计量经济学中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法,从不同角度对西藏经济增长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贡献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就以上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阜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从阜新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分析了1987—2003年阜新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利用这15年来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阜新产业结构的经济计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将各个产业及其分行业对阜新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的步伐,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和替代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注重内部结构调整,用现代化服务技术替代传统服务业等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的数学模型对安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配弟-克拉克趋势,并对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第二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始终是最大的,第一产业的贡献逐年降低,第三产业的影响超过第一产业;与发达省份相比,安徽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急需进一步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产业结构的理论,以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产业结构对市场需求的适应度、产业结构间的协调度、产业结构的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产业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标准)和高度化水平为条件,以实现经济增长为目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建立了一个具有实践意义和可算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4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经济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工农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建设缍进入蓬勃发展的新埋藏,回顾历史,总结我区经济结构的得与失,可以更清醒地面对现实,揭示现阶段经济结构高速的得与失,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以实现总量增长与结构合理化相同步,通过对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统计分析。浅述结构调整与总量增长的相互促进,及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南昌市1991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南昌市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南昌市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地相关性,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每增加1%会给南昌市生产总值带来0.1187%,0.4588%,0.4389%的增加值增长率。此外分析南昌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并给出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对西藏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及特征进行了考察,将西藏产业结构变迁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跨越性,产业间的关联性较低,缺乏内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DP及三次产业值为测算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研究1952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Z值)的变化趋势得出:Z值在长期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稳定性增强;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SSM)分解2003—2007年Z值的地域差异构成,得出三大地带以及地级市间的差异明显.所得结论对制定合理的区域产业协调和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芳  李炳军  高波 《河南科学》2010,28(8):1029-1033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测算各产业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测定,表明第三产业对河南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上具有重要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皖江城市带分工水平的演进,促进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分析皖江城市经济一体化现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地区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制造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域分工,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但同时存在部分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等现象.最后,提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对制造业产业进行调整,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措施,以推进制造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正在给大连市的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压力.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分析1995~2009年大连市生态足迹的变化情况,研究近年来大连市产业结构变化与生态压力变化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连市生态赤字正在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生态足迹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大连市的生态赤字不断增大,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减缓生态压力.认为大连市目前的产业结构尚需调整才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甘肃省1978-2005年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其经济增长弹性在0.5左右,第一、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弹性相对较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微弱。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入制度化发展的新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迎来了一个契机。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充分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大力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水平,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从而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5.
为剖析近年来黑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因,解决快速增长进程中显露的一些问题,推动黑龙江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采用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与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模型,以黑龙江省1994~2005年各产业的GDP、从业人员和人口总数为数据基础,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经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方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对2013,2014年安徽工业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选择资产、负债、固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等14个指标构建安徽省工业产业指标体系,对安徽工业结构情况及调整方向加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及营运能力是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安徽省工业产业规模和效益发展不平衡、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方法及软件对四川省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物质资本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90%,教育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时间滞后性,贡献率为13%.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经济结构矛盾十分突出 ,调整优化重庆市经济结构 ,应当立足西部开发 ,建设长江上游中心城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加大科技投入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