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井下多工作面重复采动后地表变形等值线的变化规律,采用概率积分法和距离幂次反比法,对井下多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各个变形值进行计算,应用矩形网格模型的方法,将计算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出重复采动地表各个变形等值线.将该计算方法应用到西马煤矿的生产实践当中,将上述各变形值等值线绘制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可见二者的误差较小,符合采矿工程领域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源开采必然对地表产生影响,准确预计开采后地表变形程度是实现地表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举措.多学科多领域的结合对煤矿科学安全开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概率积分法为基础,应用距离幂次反比法对其进行改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重复采动地表变形GJ-CB预计算法.并以GJ-CB预计算法为基础开发了《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变形叠加系统》,通过某矿的应用检验,得出将该系统和算法预计精度较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地下开采引起厚黄土层地表变形同其它地区与之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地质采矿条件且地表有较厚冲积层情况的变形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复合采动影响下地表变形预测与危险区划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山岩体工程开挖将改变原岩应力状态,由此引起岩体本身及周围一定区域的移动和变形,地下与露天复合开采的矿山更是如此,其变形速率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已严重地影响周边环境的安全。通过对地下与露天复合采动影响下地表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移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移动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地面变形区的划分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依据当前形量和后续变形量大小,对矿山继续开采可能产生的破坏范围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采动过程中地表位移变形的动态分析,建立了下沉盆地形成过程的动态位移变形预计数学模型,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及各参数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给出了动态位移变形理论参数的确定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三下”开采预计评价地面保护建筑设施破坏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图4,表1,参3。  相似文献   

6.
采动区地表变形作用的随机有限元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如何将地表变形的随机性转化为对建筑物的随机作用,从而为利用随机有限元法研究对建筑物附加应力的影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树江 《科技信息》2012,(2):388-389
梅河三井位于梅河煤田西部,全区走向长4.0千米,宽0.35千米,面积1.4平方千米,为高瓦斯矿井,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煤尘爆炸指数为74.9%,煤层为易自燃煤层,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西翼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通风,5109区煤层总体呈单斜构造,局部小型褶曲发育,煤层走向变化大,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夹石发育不稳定,为了积累瓦斯受采动影响的规律,以便为其他采区提供有效依据,需测定工作面在不同时间段及在不同工序下的瓦斯涌出量。本文通过对5109区采面几次测定结果和涌出量曲线图分析得出结论:回采工作面受动压影响范围为20~30米,在10~20米范围内最大。  相似文献   

8.
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公路穿越矿区采动影响区的问题.采动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是确定路基稳定性、分析采空区影响程度的主要依据.采动地表移动变形可分为连续移动变形与非连续移动变形两大类.在地表连续变形条件下,得出预计地表剩余沉陷引起移动变形的理论方法,由地表剩余变形等值线图形分析,划分其为不同的影响区,根据不同影响区位移变形的特点,给出适应于采动区移动变形要求的抗变形路基路面结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与开采两个工作面后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另外,运用概率积分法建立模型,根据观测数据进行反演模拟修正预计参数,得出在该条件下的概率积分预计参数,并总结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大采深综放开采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时,地表属于极不充分采动,大采深极不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变形一般较小,地表损害一般在Ⅰ级以内,开采后地表建筑物能够安全使用;开采两个工作面后,地表属非充分采动,地表水平移动范围较常规开采条件下范围要大,且水平移动范围一般比下沉范围大;预计在第四个工作面开采后地表达到充分采动。非充分采动条件下,下沉盆地呈非对称分布,最大下沉点不在采空区中心上方;在达到充分采动条件时,最大下沉值处于采空区中心上方,从盆地中心至边缘下沉值逐渐减小趋于0;拐点处的水平变形值与曲率值均为0.反演得出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预计参数及地表移动角量参数,预计地表达到稳态时,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 003 mm.此成果能够为该矿"三下开采"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帅 《科技信息》2013,(3):416-417
本文通过对沿空留巷二次动压开采矿压观测,总结出重复采动影响时沿空留巷巷道围岩变化规律,为日后类似条件下的沿空留巷支护设计乃至二次动压支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场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的算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矿山生产的现状,对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预计算法进行了研究。应用概率积分法的基本原理,结合生产实际,运用VC 语言,开发了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系统。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组织,基于剖面线算法实现图形分割和网格的自动生成,实现了任意形状工作面开采的移动变形预计、预计结果的可视化输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松藻矿区地质采矿条件,从弹性力学和随机介质理论出发,导出了采动地表溶洞顶板拉裂及稳定性计算模型;建立了溶洞跨距、埋藏深度及开采移动变形之间的数学关系;分析了在松藻矿区基岩裸露条件下,浅地表溶洞受采动影响的变形破坏规律。  相似文献   

13.
矿山开采中断层等弱面的存在,不仅改变了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同时由于断层露头地表的变形集中而形成塌陷台阶.增大了地表采动损害程度.根据断层面倾角与基岩移动角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断层对地表移动范围和非连续变形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断层露头处台阶和裂缝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计算的断层台阶尺寸与实际观测相符,可以为有断层的地面建筑物布置和地下开采优化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图5,参10.  相似文献   

14.
预测地铁施工中地表变形的动态系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基于自回归(AR)模型对时间序列统一建模的新观点和方法,可大大减少计算量,并在微机上编程实现,以实例对动态模型与静态模型分别作了应用比较,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分析动态模型是系统分析的重要方法,是统计预测中的高级预测方法,预测精度高,用途广泛,而静态模型适合于内插,不适合于外推预报。  相似文献   

15.
急倾煤层沿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复杂,多次采动影响下巷道维护难度大.利用现场调研实测、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对赵家坝急斜煤层群重复采动沿空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赵矿急斜巷道变形破坏是十分复杂的时间、空间问题,即在初次采动阶段:非对称岩体结构及应力分布导致巷道变形失稳;二次扰动阶段:非对称原岩应力释放机理导致巷道变形失稳;三次、四次扰动阶段:拱脚效应与层间压剪变形失稳机理导致巷道变形失稳,为该类型巷道支护形式与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彭良伟 《科技资讯》2013,(6):107-107
开滦东欢坨矿2286工作面为大附采工作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我们通过对该工作面综合防治水探索和治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深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基于现有的微震监测技术与装备,并结合采场布置与生产接续安排情况,研究了深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微震活动规律.对工作面从开面到"见方"阶段大量微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诸因素如空间、时间、煤层及工作面生产活动对微震活动造成的一般性规律,为下一步同类工作面开采提供防冲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海模拟器中由单张海图生成的小范围雷达仿真数据引起的雷达仿真图像不连续和跳跃问题,提出一种生成大范围雷达仿真数据的方法.首先,筛选并确定海图库内需要使用的S-57标准电子海图,对这些比例尺不同的海图分别生成雷达仿真数据;然后,根据所需雷达数据范围,采用裁剪、排序、去重、合并、拼接等算法操作,生成大范围连续的多尺度雷达仿真数据.以宁波港附近水域为例,实验证明,该方法生成的雷达仿真数据高效准确,能够满足航海模拟器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分析采动地裂缝成因及预测地裂缝发育程度的方法。通过分析官地煤矿的井田地质测量资料和实地调查,确定了11类影响地裂缝发育的因素;依据地裂缝面积与采空区面积的比值,将地裂缝发育程度分为4类。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了全连接深度神经网络模型(DNN)对裂缝发育程度进行预测;以预测准确率为指标,通过6次特征选择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特征选择的结果表明:开采层数、开采总厚度、开采宽度、开采深度、砂泥岩比、开采长度是影响地裂缝发育的主要特征,地质构造和地表出露是次要特征,煤层倾角、地形坡度、相对位置是冗余特征。与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循环神经网络(RNN/LSTM)模型的训练结果相比,DNN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条带开采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除保证留设煤柱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开采宽度不超过上覆岩层所形成稳定结构(托板、平衡拱、梁等)极限宽度外,条带开采还应保证地表不出现波浪型下沉盆地。以概率密度函数法为基础,从开采沉陷的角度分析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采出宽度和地表变形的关系,得出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