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研究了对称三明治型二层酞菁稀土配合物M(Pc)2在300~800 nm范围内的电子吸收光谱,首次采用导数光谱对光谱区域内的叠加谱带及肩带进行了分离,并求算了相应吸收的摩尔吸光系数。结果表明,该系列酞菁稀土配合物的Soret带都分裂两个吸收峰,配合物的吸收谱带除位于Soret带低能一侧和酞菁π阴离子自由基吸收高能一侧的吸收以外均随镧系收缩发生蓝移,但Soret带蓝移程度较小,其余谱带吸收波长与稀土离子半径呈现线性关系;配合物电子吸收光谱中,叠加谱带相邻两吸收峰的强度比随镧系收缩发生规律性变化,与稀土离子半径也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明显的离子半径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成镧叶绿素a(La-Chla),研究稀土在叶绿素中的赋存状态。La-Chla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证实,镧离子已配位到叶绿素a的卟啉环上。其磁圆二色谱(MCD)在Soret带具有双层夹心卟啉结构的特征结构。通过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采用双层夹心结构模型拟合,确定La周围的近邻结构,取得满意结果。表明合成镧叶绿素a具有双层夹心结构。La夹于两个卟啉环之间,与上下卟啉环上共八个N原子配位,La-N平均键长0.261nm。  相似文献   

3.
在无水乙醇中, 合成了组成为RE(C5H8NS2)3(C12H8N2) (RE=La, Pr, Nd, Sm~Lu) 的固态配合物. IR光谱表明配合物中稀土离子(RE3 )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APDC)中的硫原子和1, 10-邻菲咯琳(o-phen) 中的氮原子均双齿配位; UV光谱显示配合物中o-phen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 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o-phen相比有微小的红移; FS光谱表明配合物Sm(C5H8NS2)3(C12H8N2)和Eu(C5H8NS2)3(C12H8N2)具有很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 6种新型的稀土 (镧、铈、镨、钕、钐、铕 ) N ,N ,N " -三 (3 ,5 -二硝基苯磺酰基 ) -1 ,4,7-三氮杂环壬烷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组成 .研究了La( )及 Ce(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结果表明 ,稀土的芳香基氮杂大环配合物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La(Ⅲ),Sm(Ⅲ)与低分子量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低分子量壳聚糖(CTS')与稀土金属离子镧La(Ⅲ)、钐Sm(Ⅲ)在pH值4~5的条件下制备低分子量壳聚糖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La(Ⅲ)-CTS',Sm(Ⅲ)-CTS').通过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1H核磁共振、热失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得出稀土金属离子和CTS'之间以氨基和羟基进行配位,配合物的热稳定性低于CTS'.最低抑菌浓度(MIC)试验表明,CTS'及其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和5 g·L-1.  相似文献   

6.
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酐(EDTAD)与邻氨基苯甲酸进行酰化反应,得到乙二胺N,N-二(2-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配体(H4L),并分别与Sm、Gd和Eu稀土离子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得到系列稀土配合物.通过IR、摩尔电导率、UV、元素分析及热重-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得出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RE(HL)·3H2O(RE=Sm,Gd,Eu).IR表明,配体(H4L)形成配合物后出现了羧酸盐特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vas,Coo-和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vs,Coo-,配体以羧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Gd(HL)·3H2O和Sm(HL)·3H2O的荧光光谱中主要观察到配体强的发射峰,而配合物Eu(HL)·3H2O还显示Eu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在597 nm处5D0→7F1跃迁的发射峰最强.循环伏安法研究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表明配合物都表现出不可逆的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7.
用对-苯二甲酸铵和邻菲罗啉与氯化铕和氯化镧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对-苯二甲酸邻菲罗啉铕镧异核稀土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C,H,N和稀土元素的含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羧基氧和邻菲罗啉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根可有效的传送能量,不发光的镧离子对铕离子的发光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稀土烟酸与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 4种稀土烟酸 (HL)与 8 羟基喹啉 (Hhq)的三元固体配合物 ,对它们进行元素分析 ,确定其通式为REL2 ·hq·2H2 O (RE =La ,Eu ,Tb ,Dy) ,用摩尔电导、TG DTA分析、IR、UV和荧光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结果表明 ,烟酸脱掉羧酸上的质子以酸根的形式与稀土离子呈双齿配位 ,而吡啶环上的氮原子未参加配位。hq- 的羟基氧和杂氮原子与RE3+ 离子配位。配体与稀土配位后 ,配合物中稠环数目增多 ,π键共轭程度增大。配合物中所含的水可能为配位水。荧光光谱研究发现 ,La和Dy的配合物的荧光表现为配体的荧光 ,Eu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峰表现不明显 ,而Tb配合物中配体能有效地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Tb3+ ,敏化Tb3+ 的发光 ,发射较强荧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Nd^3 对菠菜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d^3 处理能明显增加菠菜生长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UV—Vis谱表明Nd^3 处理使叶绿素a soret带蓝移2nm,Q带红移lnm,Soret峰强与Q带峰强比增加,FT-IR谱表明叶绿素a卟啉环峰形变宽,显示形成了Nd^3 -叶绿素a。Nd^3 处理使菠菜叶片PSⅡ的荧光发射峰蓝移12nm,且PsⅡ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明显下降,表明Nd^3 结合到了PsⅡ蛋白色素复合物上.提高了电子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 13种桂皮酸和邻菲罗啉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RE(phen)L3(L =C6H5CH =CHCOO- )。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热重 差热曲线、X射线粉末衍射及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稀土离子与配体间形成了化学键 ,配合物为晶体化合物 ,在 4 0 0和 540℃氧化分解 ;铕配合物Eu(phen)L3发出较强荧光 ,而其它配合物则发光较弱。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为溶剂,用姜黄素、溴乙烷和稀土盐等为原料,合成了二乙基姜黄素镧(Ⅲ)和钐(Ⅲ)配合物,通过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它们的紫外可见电子光谱、单、双光子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1064nm皮秒脉冲激光通过Z扫描技术拟合得到了双光子吸收系数和吸收截面.结果显示目标物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和双光子吸收截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β-二酮1-(4-氨基苯)-3-苯基丙烷-1,3-二酮(L:C15H13NO2),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核磁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L主要以烯醇式存在。以L为第一配体,分别以邻菲罗啉(phen),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Eu,Tb(Ⅲ)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磷光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稀土铽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优于稀土铕配合物,进一步研究表明配体L与Tb3+间能级差较匹配,分子内传能效率高;phen对配合物的荧光敏化效果优于bipy,表明第二配体的刚性和共轭性越大,配合物的发光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3.
新型稀土Eu,Tb(Ⅲ)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L)为第一配体,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IP中的氮原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L吸收能量。通过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与发光强度成正比,配合物Tb(L)3IP的各项荧光性能均优于Eu(L)3IP。  相似文献   

14.
稀土配合物发射带窄,发射光谱具有类原予光谱性质,色纯度高(半宽峰<10 nm),非常适合于全彩色显示.另外,稀土配合物发光效率高,理论上内量子效率可达100%.因此,稀土配合物是全色平板显示器件中理想的发光材料之一,研究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以稀土镧系离子配合物作为发光中心的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光效率比较高的Eu3+,Tb3+以及近红外的Nd3+,Yb3+和Er3+离子.分类综述了近年稀土配合物电致发光研究的成果及其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铕配合物、铽配合物的电致发光特性,证明配体对于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非常重要;总结了近红外的镱、钕、铒配合物在光放大、激光技术、生物医学等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三种稀土配合物[Ln(5-Cl-2-MOBA)3phen]2(Ln=Nd(1),Eu(2),Ho(3);5-Cl-2-MOBA:5-氯-2-甲氧基苯甲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及摩尔电导等技术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2)发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用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TG-DSC/FTIR)联用技术,阐明标题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并分析了逸出气体的三维(3D)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6.
5,10,15,20-四(对氯苯基)卟啉羟基稀土配合物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四(对氯苯基)卟啉及其羟基稀土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讨论了中心离子对紫外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结构敏感带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稀土高氯酸盐与1,10—二氮杂菲—1—氧化物的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合成出十三种稀土高氯酸盐与phenNO的配合物。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henNO)_4(ClO_4)_3·H_2O(RE=La、Pr、Nd,Sm~Lu)。对该系列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谱、摩尔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肉桂酸-邻菲罗啉-稀土三元配合物对DNA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肉桂酸是植物内源信号分子水杨酸在植物体内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 本文研究了肉桂酸(Hcin)、邻菲罗啉 (phen) 及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RE(phen)(cin)3(H2O)] (RE=Nd(Ⅲ), Ce(Ⅲ), Eu(Ⅲ))与EB-DNA体系的荧光淬灭光谱,共振荧光光谱, 电子光谱以及 DNA对EB光谱的影响等性质, 探讨了它们与DNA的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稀土配合物与DNA存在静电与插入两种作用模式, 推测这些配合物可能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或其它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9.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3个新型开链冠醚Schiff碱-稀土离子三元配合物RE(H2L)(Mq)(NO3)3,其中RE=Nd3 ,Er3 ,Yb3 ,配体H2L=N,N-双(邻羟苯亚甲基)-3,6-二氧杂-1,8-二氨基辛烷,Mq为8-羟基喹哪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重-差热分析(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3种新型结构稀土三元配合物在不同温度(77 K和300 K)时的近红外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