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张昌芳  刘家福 《物理》2005,34(09):686-691
英国实验物理学家阿斯顿因发明质谱仪分离同位素而获得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只拥有学士学位,这在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是不多见的.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又为何能取得成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文章着重介绍了阿斯顿的研究历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以为今天所倡导的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昌芳  刘家福 《物理》2005,34(9):686-691
英国实验物理学家阿斯顿因发明质谱仪分离同位素而获得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只拥有学士学位,这在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是不多见的.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又为何能取得成功?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文章着重介绍了阿斯顿的研究历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以为今天所倡导的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8
1893年阿斯顿高中毕业,数理化的成绩居全班之冠。1910年前往剑桥大学,在汤姆孙手下工作。他协助汤姆孙做磁场正离子偏转实验。实验说明:有些元素的原子有可能并不都具有同样大的质量。阿斯顿于是改进了设备,让具有一定质量的所有离子都汇集到照相底片上一条很细的细线上(质谱仪)。在做氖气实验时,他发现底片上有两条线,其一所指质量为20,另一为22。从这两条线的对比度上计算出质量为20的离子数十倍于质量为22的离子数。  相似文献   

4.
德拜对多晶X射线衍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德拜的生平,回顾了他在多晶X射线衍射研究过程中所作的工作,并分析了他取得成功的因素,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T.R.威耳逊的主要贡献和发明云室的过程.他由研究水滴的凝结规律入手,不断改进实验装置,拍摄了带电粒子的径迹照片,从而证明了康普顿效应;还分析了威耳逊取得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朱士尧 《物理》1990,19(2):113-117,84
当代物理学重要前沿领域之一的受控核聚变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预计今后几年内能够从实验上证明其科学可行性并实现热核点火,这将会在科学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早在 1919年,阿斯顿(F.W.Aston)在实验中发现[1]氦-4的质量比组成氦的 4个氢原子的质量之和大约小l%左右.根据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其质量差恰好等于四个氢原子核聚合成一个氦-4时释放的能量.卢瑟福也几乎在同一时期证明了足够大能量的轻原子核相互碰撞可以发生核反应.天体物理学家也提出设想:太阳这样的恒星其能量来源于原子核的聚变反应.1920年,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Eddi-n…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普朗克发现能量子的主要思考过程,着重分析了普朗克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展现了他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与传统应试教育不同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 挖掘教材思想内容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物理课本提供了很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如物理学家焦耳花了 40年时间 ,用各种不同方法测定了热功当量 ,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他在实验物理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但在他成功的背后 ,包含着无数次的失败 .在教学中 ,教师补充介绍焦耳事迹的内容 ,用以教育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成功只能属于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人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布洛赫的生平,回顾了他由测量中子磁矩,进而实现凝聚物质中核磁共振和对核磁共振早期研究中的创新经历;论述了由冥思苦想得到灵感思维,不畏艰辛不辞劳苦,重视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是他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UGA)物理系严懋勋(W. M. Yen)教授在他的后期工作中,主要从事长余辉荧光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在这些工作中,他起着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作用.因为他的倡导,长余辉荧光材料的研究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取得很多成果.尤其是在长余辉的基础研究中,对长余辉基理的阐述,为长余辉材料的开发奠定了指导思想.作者在本文中将以记述的方式仅对其中一些主要成果加以介绍,并以此文表达对严懋勋教授的怀念.  相似文献   

11.
《Ultrasonics》1969,7(4):221
  相似文献   

12.
13.
14.
1.IntroductionNanostructuredsemiconductorswithspatialdimensionsoffewnanometersandlessshowcertainopticalproperties,thatarequite?..  相似文献   

15.
.NULL.     
Thenbutanemoleculeisthesmallesthydrocarbonwheremorethanonegeometricconformercanexist.Ithasbeenthesubjectofmanyspectroscopican?..  相似文献   

16.
17.
The difference of free energies for the h.c.p. and f.c.c. parahydrogen i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molar volume. It is shown that the observed transition in solid parahydrogen1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cubic and quartic anharmonic terms.  相似文献   

18.
A computer code previously set up to simulate ion penetration in amorphous solids has been extended to handle with recoil phenomena.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existing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9.
20.
The triple-pomeron picture of diffraction dissociation into high masses, combined with recent observations about the dominance of short-range correlations in multiparticle production at very high energies, implies that the cross section for diffractive dissociation into high masses rises approximately logarithmically in the NAL-ISR energy range. Predictions are also made about the multiplicity distribution of diffractively-produced p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