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新型C10高碳糖的NMR和ESI-MS/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2-异丙基-5位苯甲酰基α-D-呋喃型木糖合成了具有潜在抗菌活性的C10高碳糖,检测了该化合物的1H、13C NMR和ESI-MS/MS图谱,确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DEPT和1H-1H COSY,HMQC,HMBC等2D NMR技术对其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并探讨了其ESI-MS/MS质谱裂解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叶中分离得到三个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5,7,3′,4′-四甲氧基黄酮(化合物1)、5,7,3′,4′,5′-五甲氧基黄酮(化合物2)和5,6,7,3′,4′,5′-六甲氧基黄酮(化合物3). 应用1D和2D NMR(包括1H-1H COSY、HMQC和HMBC)对这三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认了三个化合物中甲氧基的连接位置,并对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3.
从七叶一枝花中分离得到一种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元3-O-α-L-阿拉伯呋喃糖基- (1→4)-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苷. 应用1D和2D NMR 实验技术(包括1H-1H COSY, HSQC和HMBC)对化合物结构进行研究,对其1H和13C化学位移进行了完全归属. 实验中运用了选择性1D TOCSY技术对糖环的质子峰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4.
从棉毛橐吾(Ligularia vellerea)根茎中分离得到2个查尔酮和1个黄酮类化合物:3,2′, 4′-三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4,2′,4′-三羟基-查尔酮(2)和7,3′-二羟基 4′-甲氧基黄酮(3). 应用1D和2D NMR(包括1H-1H COSY、HSQC和 HMBC)对这3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化合物1和3中甲氧基和羟基及化合物2中羟基的连接位置,并对它们的1H和13C的化学位移进行了全归属.   相似文献   

5.
从南蛇藤属植物苦皮藤中分离出两个新的β-二氢沉香呋喃型化合物:1β,2β,15-三乙酰氧基-8α-(α-甲基)-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I)和1β,15-二乙酰氧基-8α-(α-甲基)-丙酰氧基-2β,9β-二苯甲酰氧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II).通过核磁共振(NMR,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NOESY、HSQC、HMBC)技术对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6.
该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在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化合物,即4-(4-甲氧基苯基)-1-[2-(4-硝基苯氧基甲基)-苯并咪唑-1-基\]甲酰基氨基硫脲,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NOESY谱确定了其两种异构体(A和B)的构型,并利用2D NMR技术对它们的1H NMR 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给出了相应的偶合常数和两种异构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在温和条件下手性薄荷酮腙(1)与NO在痕量O2存在下发生偶氮-硝化反应,高选择性的生成α-硝基偶氮化合物. 通过DEPT谱、1D NOE差谱和1H- 1H COSY,HSQC等2D NMR技术对目标化合物2(2,4-二硝基苯基-1-硝基-(2-异丙基-5-甲基)环己基-二氮烯)的1H,13C NMR 谱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确定了目标化合物2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1,2;5,6-双-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阿洛糖(化合物1)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脱除5,6-异丙叉基得到C-3位构型保持的水解产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阿洛糖(化合物2);化合物1先经过Moffatt脱水生成C-3硝基烯产物1,2;5,6-双-O-异丙叉基-3-脱氧-亚甲基硝基-α-D-呋喃木糖(化合物3),然后在酸性条件下选择性脱除5,6-异丙叉基过程中协同发生氧杂-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C-3位构型反转的水解产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α-D-呋喃葡萄糖(化合物2′),两种产物化合物2和2′互为C-3差向异构体.通过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gHSQC和gHMBC等核磁共振(NMR)技术,对化合物2′的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9.
李宁  张鹏  梁东  肖皖  李铣 《波谱学杂志》2009,26(3):400-407
从鹅掌楸中分离得到了3个7-氧代阿朴菲型生物碱liridine (1),lysicamine (2)和liriodenine (3),采用MS、1D NMR和2D NMR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2D NMR 技术对其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中的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10.
Parisaponin I 和Parisvietnaside A 的NMR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滇重楼中分离得到2个甾体皂苷,利用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 HMBC、1D和2D TOCSY等多种核磁共振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3β, 22α, 26-三羟基-呋甾-5-烯- 3-O-α-L -吡喃鼠李糖基-(1→2)[α-L-呋喃阿拉伯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1, Parisaponin I)和(25R)-3β, 5α, 6β-三羟基-△7-螺甾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2, parisvietnaside A). 对化合物1和2的1H NMR和13C NMR信号分别进行了归属和详细分析,并纠正了文献中的核磁数据归属错误. 化合物2为首次从滇重楼中分离得到.   相似文献   

11.
姚雪军  朱广 《波谱学杂志》2008,25(4):447-452
二维异核NOESY(HOESY)内在的低灵敏度限制其在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利用1H探测(反式探测)可以提高其灵敏度. 这里我们提出一种预饱和二维13C-1H HOESY实验,利用异核之间的NOE增强效应,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1H探测HOESY谱图中经常有严重的t1噪声,可以通过脉冲梯度场相关选择和相位循环压制,得到改善的13C-1H的NOE相关谱图.  相似文献   

12.
采用1H、13C NMR、同核相关谱(gCOSY)、异核相关谱(gHSQC)和远程偶合谱(gHMBC)等多种核磁方法研究了一种脒基碳酸氢盐化合物N, N′-双十二烷基乙脒基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构型,证明了该化合物具有两种不同的构型:A[E, Z]和B[E, E],完成了该化合物两种构型中1H、13C NMR谱带的归属. 并考察了不同温度、不同极性溶剂(CDCl3和DMSO-d6)对此化合物两种不同构型比例变化的影响. 表明了N, N′-双十二烷基乙脒基碳酸氢盐在溶剂CDCl3中存在两种构型A和B, 随着温度的升高,构型B的比例增加. 在溶剂DMSO-d6中只存在一种构型A.  相似文献   

13.
于贤勇  陈忠 《波谱学杂志》2007,24(3):365-367
在过去的20年里,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小分子相互作用一直是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合成并表征数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多核(1H、13C、14N、15N和51V)、多维(1H-1H COSY、13C-1H COSY和DOSY)和变温NMR等谱学手段,结合ESI-MS技术和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了相互作用前后体系中各物种的溶液结构,对一些实验现象进行了解释,探讨了相互作用的模式和规律.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 1. 在合成草酸双过氧钒的基础上,利用多种NMR谱学手段研究了双过氧钒和组氨酸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在溶液中观察到His和Carns等有机配体主要以其咪唑环上的ε-N与中心金属钒配位,这和从海洋生物 Curvularia inaequalis 分离出来的氯过氧化物酶(Chloroperoxidase)的活性中心His496有着相同的配位方式.理论计算表明溶剂效应对该配位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利用ESI-MS技术结合理论计算,通过比较体系在溶液和气相中行为的异同,对气相中物种[OV(O2)2(L)2]-(L为配体)可能的结构给予了解释,认为中心金属钒与溶液中一样还是6配位而不是Conte等人认为的7配位,第二个配体分子通过氢键与物种[OV(O2)2(L)2]-结合在一起. 2. 在合成数种双过氧钒化合物的基础上,利用多种NMR技术结合ESI-MS等谱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双过氧钒化合物和咪唑、吡啶、取代吡啶、精氨酸、皮考啉酯以及皮考啉酰胺等有机配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套适合研究过氧钒化合物与有机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谱学方法.利用核磁共振中扩散排序(DOSY)技术,实现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样品管中的“虚”分离,并利用谱图编辑技术得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位移即结构信息.由于DOSY的使用避免了繁琐的分离,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混合物的谱学方法. 3. 在相互作用体系NH4VO3/H2O2/2-(2′-Py)Imi中合成了一种新的双过氧钒化合物.经NMR、IR、X-ray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谱学方法或分析手段确定其组成[NH4{OV(O2)2{2-(2′-Py)-Imi}·4H2O}]和结构,其51V的化学位移在单核双过氧钒化合物中是最大的.目前已报道双过氧钒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约为10个,本文所合成的为第一个具有不对称双氮双齿配体的双过氧钒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维库溴胺合成中的6个中间体均为雄甾类化合物,我们以重要中间体2β,16β-二(1-哌啶基)-5α-雄甾烷-3α, 17β-二醇为例,使用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它的结构,并结合1H NMR, 13C NMR, DEPT, 1H-1H COSY, HSQC, HMBC多种核磁共振分析方法,详细归属了其所有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利用ROESY确定了其相对构型. 根据相同方法,归属了其它5个中间体的13C NMR数据,为它们的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维库溴铵合成工艺的中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土大黄苷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大黄苷,3-羟基-5-[2-(3-羟基-4-甲氧苯基)乙烯基]苯-β-D-葡萄糖苷是从植物中提取分离的单体化合物,应用1D NOE 和2D NMR(1H-1H COSY、HMQC、HMBC)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大黄苷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准确归属,并对文献中错误的碳氢数据做了纠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笼状β-碳苷酮衍生物的NMR研究及结构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碳苷酮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β-碳苷酮的笼状缩酮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 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确证,并对它们的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17.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l icariside 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2″-O-rhamnosyl 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的1H、13C NMR数据,通过DEPT和1H-1H 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8.
维持血液的pH在7.35~7.45范围内,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人体生理状态的改变往往会伴随或者引发血液pH的变化. 本文通过扩散加权、横向弛豫加权以及饱和转移差谱等1H NMR方法,对pH 7.0~7.8的血清体系进行研究,观察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pH的改变不仅能够引起血清中一些小分子代谢物化学位移的改变,还会影响小分子代谢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引起这些小分子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 此外,没有观察到血清蛋白信号的明显变化,仅血清白蛋白赖氨酰信号随pH增高有高场位移.  相似文献   

19.
2-氯-4-(4-氯苯氧基)苯乙酮和2-(4-氯苯氧基)-4-氯苯乙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的核磁共振谱十分相似,只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确定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借助2-(4-氯苯氧基)-4-氯苯乙酮的分子晶体结构信息,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方法,对两个化合物的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指认,为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α-山竹黄酮的NM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维1H NMR、13C NMR、DEPT、二维HMBC、HSQC、1H-1H COSY、ROESY对1, 3, 6-三羟基-7-甲氧基-2, 8双(3-甲基-2-丁烯)-9-口山酮(α-mangostin、α-MAG)的1H、13C原子进行了指认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