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浮区热毛细对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浮区中平行于自由面的表面张力梯度驱动热毛细对流领域的研究.
研究兴趣集中于振荡热毛细对流的起振,
或者说从定常流动到振荡流动的转捩. 起振依赖于一系列的临界参数,
临界关系可以表示为这些临界参数的复杂函数. 实验结果表明,
振荡流中速度的变化和平均流动的速度有相同的量级, 而其它量的变化,
比如温度和自由面半径的波动, 相比于它们的平均量而言则要小得多.
因此, 起振应是流体中动力学过程的结果, 该问题是强非线性的.
在过去几十年中, 一些理论模型被引入来研究这个问题,
使用的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方法、 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方法、
能量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非定常的三维直接数值模拟.
其中直接数值模拟被认为是对强非线性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的最适合方法,
通常能得到和实验较符合的结果.
从振荡热毛细对流向湍流的转捩提供了一个研究混沌行为的新系统,
开创了一个非线性科学的新前沿, 是一个集中了大量近期工作的研究热点.
该文对浮区热毛细对流作了一个回顾, 包括理论模型和分析,
以及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热毛细对流及其不稳定性是微重力流体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人们对微重力环境下流体行为、对流不稳定性和湍流转捩过程等基础物理现象的进一步认识,而且也将促进晶体生长、薄膜制备等空间和地面高新技术的发展. 实验研究了矩形液池中浅液层在水平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的热毛细对流及其稳定性. 实验中,成功地利用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技术对1mm2/s 硅油液层内的浮力热毛细对流流场结构进行了大量观测. 结果表明,液层中的流场结构经历了多种状态的转变,该过程会受到液层厚度的影响. 当液层厚度较小时,比如当d=2:8mm 时,随着液池两端温差的增大,液层中的流场结构会经历单胞对流到双胞对流再到多胞对流的转变,到达多胞对流状态之后,继续增大温差,对流涡胞的数量会有所减少,而当温差进一步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整个液层转变为三维非定常流动;当液层厚度较大时,比如当d=4:5mm 时,随着温差的增大,流动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水平截面流场截面上面,当温差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在靠近高温端的附近区域会出现具有明显三维效应的"梭形结构",该梭形结构的尺寸随着温差的增大而增长,并在温差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失去对称性,整个液层转变为三维非定常流动.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微重力流体开展了半浮区液桥热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与转捩的研究.文中给出了热毛细振荡对流发生的临界参数,分析了液桥几何位形(尺度比,体积比)、物理参数及传热参数对临界Maxangoni的影响.报导了有关的地面模拟实验,微重力实验以及本问题的线性稳定性分析、能量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并介绍了定常轴对称热毛细对流通过非定常振荡热毛细对流到湍流的转捩过程和三种热毛细振荡对流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8.
近二十年来,微重力流体开展了半浮区液桥热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与转捩的研究.文中给出了热毛细振荡对流发生的临界参数,分析了液桥几何位形(尺度比,体积比)、物理参数及传热参数对临界Maxangoni的影响.报导了有关的地面模拟实验,微重力实验以及本问题的线性稳定性分析、能量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并介绍了定常轴对称热毛细对流通过非定常振荡热毛细对流到湍流的转捩过程和三种热毛细振荡对流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研究从上面加热的液桥中不同 pr 数流体的热表面张力驱动对流。在 Ma 数相同的条件下,不同 pr 数流体液桥中的温度分布和流场结构定性相似,但定量结果不同。小pr数(pr<<1)流体液桥中的粘性边界层远小于热边界层,最大流函数所在位置向冷端偏移,有较大的流动速度。结果表明,Ma 数是描述这种流动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测量手段,考察了小口径超声波流量计的流动特性。首先针对前端安装直管段时,不同流量条件下的流场特性建立基本认识,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流量条件下,流量计内流场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演变和非定常流动特征。进一步以上游前端安装球阀为典型案例,考察了安装条件对超声波流量计响应特性和测量偏差的影响。结合直管段的实验观测结果,发现此种结构超声波流量计的适应性与其流场非定常性的关系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即流场结构稳定则适应性强。此外,综合多参数的实验结果表明,雷诺数是判断小口径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无量纲参数。 相似文献
13.
14.
单镜头三维粒子成像测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单镜头进行三维流场测量的方法,建立了包括摄录系统、数字图象处理及识别系统及流动装置的3D-SCPIV系统。完成了现有条件下的原理性定量测量实验。 相似文献
15.
16.
偏置圆速三维粒子成像测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三维粒子测量技术—偏置圆速法(CVB). 先介绍CVB系统装置,分析CVB基本原理;然后讨论了偏移量rt 与各种参数的关系;并用CVB测量几种已知运动,以此来考察CVB的可靠性. 原理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CVB用于三维粒子测量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乳化油液滴在水击谐波流场中的碰撞、破裂、聚集和变形等微观形态的变化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水平方管中乳化油液滴的水击谐波流场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在水击谐波流场中,不同激振力作用下乳化油液滴的粒径变化。测量结果表明,在水击谐波流场作用下,乳化油液滴平均粒径的增长率随着激振力的减小而减小,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大呈增加趋势,直至粒径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乳化液滴随着激振力增大到达波节聚集位置的时间减少,可见增大水击谐波激振力有利于乳化液滴的聚集并合并为大尺度的液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水击谐波流场作用下的油水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8.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two spherical drops in the thermocapillary migration is presented in the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Finite-difference methods are adopted. The interfaces of the drops are captured by the front-tracking technique. It is found that the arrangement of the drops directly influences their migr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the motion of one drop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disturbed temperature field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other drop. 相似文献
19.
E. A. Ryabitskii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Technical Physics》2005,46(5):685-690
The stability of thermocapillary two-component liquid flow is studi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rmal diffusion. An explicit expression is obtained to construct neutral Marangoni number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monotonicity of perturbations. The thermocapillary and hydrodynamic instability mechanisms are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plane perturbations are the greatest hazard to the stability of return flow.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Prikladnaya Mekhanika i Tekhnicheskaya Fizika, Vol. 46, No. 5, pp. 86–92, September–October, 20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