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工程实际中浮筏隔振装置,建立了柔性基础上机组多支承弹性浮筏耦合隔振系统动力学普遍模型,提出了子系统动态特性综合分析法,给出了耦合系统动态传递方程及功率流表达式。根据工程中两机组浮筏隔振系统功率流理论计算结果,着重探讨安装频率与支承结构柔性耦合作用及其对隔振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安装频率,可有效控制振动能量传输。  相似文献   

2.
偏心激励作用柔性主被动隔振系统功率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柔性基础上偏心激励作用复杂机械系统,建立了机器-柔性板基础主被动隔振系统数学模型,推导了系统动态特性传递方程。以传递到基础的功率流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激励及主动控制策略对主被动混合隔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SMR主动隔振模型的功率流控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功率流指标描述主动隔振系统中能量的传输,以传输到接受性的功率流最小为最优化控制目标,推导主动隔振系统中功率流传递的最优控制表达式,提出一种基于SMR主动隔震模型的主动功率流的最优化控制策略,对比分析了被动和主动模型下总功率流的传递特性以及主动控制时传递到基础的各功率流分量的分布特征。针对工程实际中的柔性安装问题,对四边筒支矩形薄板扩动隔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机械阻抗方法推导了偏心力作用下,机器-隔振器-柔性板基础所组成的FBRE隔振系统的动态传递方程。以传递到柔性板基础的功率流为目标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研究了在对称系统中偏心力作用下的功率流特性,分析了和对称力、力矩作用效果的不同和联系,并探讨了主动控制策略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复杂激励下平置板式浮筏功率流传递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隔振理论研究领域中舰船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建立六维^[1、2]平置板式弹性浮筏的多机组隔振理论分析计算模型,导出了弹性浮筏传递功率流的表达式,从振动能量传输的角度来评价浮筏系统隔振效果,绘制了功率谱曲线,揭示机组的布置,筏架刚度等结构参数对功率流传递的影响,给出了浮筏设计中结构参数选择的一般准则。  相似文献   

6.
针对罗茨鼓风机振动噪声问题,将风机结构简化为转子、轴承、箱体、隔振器支撑、弹性基础等五个子结构,建立一种简化的空间柔性耦合动力学方程。采用子结构传递矩阵法推导各子系统动态传递矩阵及功率流的表达式;从结构噪声能量传输角度出发,分析了轴承刚度、箱体质量等结构参数变化对风机功率流传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轴承的刚度,会降低输入到箱体的功率流;通过增加箱体质量,可以降低振动。此结果为具有双转子壳类机器的结构优化与动态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耦合阻尼对非保守耦合振子能量分布与功率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非保守耦合系统统计能量分析的基础,本文研究了耦合阻尼对非保守耦合系统能量分布与功率流的影响.在给出各项有关的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的定义后,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非保守耦合振子间各项功率流与振子平均振动能量之间关系的理论表达式,以及功率平衡方程式和振子能量比的表达式.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非保守耦合振子之间的原始功率流和附加功率流以及总功率流不仅取决于两振子的平均振动能量之差,而且取决于振子的平均振动能量之和,总功率流的方向即与两振子能量相对大小有关,也与耦合性质有关;小耦合阻尼是非保守耦合的特例,由此特例不足以得到非保守耦合情况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统计能量分析(SEA)理论不能解决非保守耦合系统和保守或非保守耦合系统在相关输入时的能量分析问题。作为任意输入关系下非保守耦合系统统计能量分析的基础,本文研究了耦合振子在非保守耦合及任意输入条件下能量分布与功率流的一般特征,推导了功率平衡方程式及各有关功率项的计算式,讨论了振子间功率流的构成及各向功率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耦合阻尼和输入形式对耦合振子能量平衡和功率总体特征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低频振动问题,提出了利用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对其进行隔离的方法。根据舰船装备实际情况,建立了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平均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谐波力激励下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和力传递率。研究了不同激励力幅值、质量比和阻尼比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相应的等效线性隔振系统,通过适当地减小激励幅值和适当地增大质量比、阻尼比,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具有更优越的低频隔振性能,隔振起始频率较低,振动衰减率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从振动噪声传递的经典模型(即振源-路径-接受体)出发,分别对轴、轴承、箱体建立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其中把轴看作受到广义力作用下的空间梁,应用传递矩阵法推导其导纳矩阵;轴承采用Lim模型,箱体看作一个刚体模型。采用子结构导纳方法,推导了传递到子系统的功率流表达式,研究不同阻尼比对传递到箱体和系统的功率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齿轮箱类结构振动特性奠定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以菱形压电作动器为隔振元件,并结合内模控制策略的微振动主动隔振方法。首先设计并分析了菱形压电作动器,分析其力电耦合特性;以单自由度主动隔振系统为例,建立了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内模控制的主动隔振策略,进行了含有模型误差、迟滞等多工况的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隔振位移传递率最大可达94%。菱形压电作动器结合内模控制策略的振动主动控制技术具有较好的隔振能力,为进一步微振动平台的主动隔振设计与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整星被动多杆隔振平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整星振动隔离是降低作用于卫星的振动载荷的有效方法.本文了采用多杆隔振平台来实现整星隔振,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考虑基础运动和支杆转动惯量的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平台放置刚性卫星和柔性卫星的振动传递率,分析结果表明隔振平台可以有效的隔离来自于基础的振动.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静电悬浮的双级无拖曳天基超静平台是一种新型的隔振减振平台,但由于静电负刚度的耦合效应,会残留微振动传递路径,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隔振效果。首先,建立了基于静电悬浮的双级无拖曳天基超静平台的系统模型,分析了静电负刚度的产生机制。然后,提出基于反馈电压反函数调制、非对称调制的两种绝对零刚度构造方法,并将其与基于刚度并联的准零刚度构造方法进行了比较。接着,给出了基于反馈电压调制的绝对零刚度隔振控制与主动减振控制的一体化兼容设计流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隔振性能和鲁棒性方面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反馈电压调制的绝对零刚度隔振方法能完全隔绝卫星微振动对载荷平台的扰动;在系统参数误差达10%的条件下,所提方法仍可获得比无刚度补偿系统优1~2个量级的隔振性能。  相似文献   

14.
腔口流体动力自持振荡的频率和导流板的长度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对跨越腔口非稳定层和自持振荡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对不同长度导流板的腔、低速流激自持振荡均方压力谱分析的实验研究,给出流激自持振荡的频率与导流板长度之间的关系。流体动力振荡和腔的声驻波共振耦合时,腔内振荡的均方压力达到最大值。根据流速变化时,均方压力谱峰值频率的偏移,分析了导流板长度对流引起的流一腔系统耦合共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力吸振器原理,在单自由度准零刚度隔振器基础上耦合可调频动力吸振器构成两自由度隔振系统。首先,对动力吸振器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其力学模型;其次,通过静力学分析,推导出系统满足零刚度条件时,各参数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系统刚度特性的影响;然后,建立两自由度隔振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利用谐波平衡法进行幅频响应解析分析,得到力传递率表达式;最后,数值分析动力吸振器阻尼、刚度、质量、激励力幅值和弹簧片有效长度对力传递率的影响规律,并与单自由度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及两自由度线性隔振系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动力吸振器参数不仅可以减小系统的起始隔振频率,增宽隔振频带,且还能加快系统力传递率在特定频段内的衰减速率,改善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实现激励频率的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温华兵  昝浩  陈宁  杨兴林 《实验力学》2015,30(4):483-490
本文设计了一种滚珠丝杠惯容器及ISD隔振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惯性轮的转动惯量对惯容值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滚珠丝杠惯容器的机械动力学特性,推导了ISD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率计算公式,探讨了惯容器对ISD隔振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在电机被动、主动和混合隔振工况下,开展了弹簧阻尼系统和ISD隔振系统的振动性能对比实验,验证了惯容器对振动系统固有频率和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惯容器可降低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使共振频率向低频移动,共振振幅降低;在共振频率附近,惯容器可抑制共振振幅,惯容值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ISD隔振系统在低频的减振效果优于传统的弹簧阻尼系统;随着频率比的增加,ISD隔振系统的传递率趋于稳定值,惯容器会引起高频隔振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了均匀来流和复杂非均匀流场中单个及多个柔性物体耦合运动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内外柔性体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深度逐步推进和研究方法不断改进的历程,归纳了对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作用规律的认识.基于现阶段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机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研究的下一步开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回顾了均匀来流和复杂非均匀流场中单个及多个柔性物体耦合运动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国内外柔性体流固耦合问题研究深度逐步推进和研究方法不断改进的历程,归纳了对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作用规律的认识。基于现阶段柔性体流固耦合运动机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研究的下一步开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考虑轴承和隔振垫弹性的非对称支承转子实验台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碰摩模型, 应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以转速为分叉参数,结合Poincar\'{e}截面和自相关函数图等, 分析隔振垫刚度对系统分叉与混沌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 隔振垫刚度对系统动力学行为有较大影响, 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主要是阵发性分叉和倍周期分叉. 实验分析所得到的系统运动性质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一般相关激励下保守耦合系统的统计能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相关激励下的统计能量关系实质是在比例相关或互谱密度为实数的相关激励下获得的。本文从分析普通相关激励下的功率流入手,给出相关激励下保守耦合系统统计能量关系的普通形式。实例表明,文中结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