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契机,创设合理问题情境是抽象数学概念的关键.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介绍创设问题情境抽象数学概念的几种策略:列举多个实例,抽象共同特征;改编同一情境,凝练关键词语;剖析一个特例,形成等价表征;依托熟悉概念,实现知识类比;展示数学实验,解释概念原理;利用课堂互动,生成鲜活载体.  相似文献   

2.
刘允忠 《数学通报》2006,45(1):18-20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拟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作一初步探讨.1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数学的概念或式子有些是由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有些是由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而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但数学的高度抽…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应试要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重结论、轻过程的情况,忽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新知识的形成发生的过程,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只是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书本上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机械的模仿和运算,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知道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又能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4.
庄科 《数学通报》2005,44(10):16-18
1 问题的提出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形式呆板单一,教学内容单调抽象,师生、生生之间双边交流机会较少等弊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即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谈新课标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贵平 《中学数学》2012,(14):58-59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反思,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几年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对数学情境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鼓舞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陈建国 《中学数学》2021,(2):70-72,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是一个从已有的数学现实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具体现实—抽象问题—解释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与积累,漠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体系结构的架设.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的状态得以改变,就需要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融入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只有把知识和情境结合起来,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各种内因.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特别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实现数学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新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有问题,更重要的是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以及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让课堂最初由问题引起,最终远远胜过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1.
陶小忠 《数学之友》2014,(12):19-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问题情境即指发生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问题情境是产生概念、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是整个教学设计中重要而有意义的一个组成环节,那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相似文献   

13.
毛建国 《数学通报》2006,45(11):42-4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应该说,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材内容的呈现,特别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本着教学内容和学情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这个过程中应该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都应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起点,所以教师对新知识的引入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一句  相似文献   

15.
创设问题情境关注思维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如何组织数学材料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已引起大家关注的一个方面 .以数学问题为载体 ,以数学问题解决为主线 ,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为契机 ,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充分揭示数学的实用性、规律性和数学美 ,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 ,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认识过程 ,进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 ,以数学活动教学和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观为指导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 分步设置原则注意问题的有序性 ,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拾阶而上 ,步步登高 .一堂课为了解决一个大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创造合适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悬念式、趣味化、疑惑式、操作式、辅垫式和矛盾式等问题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新家 《数学通报》2005,44(7):56-57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提供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或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文从2004年的中考试卷中选取一些取材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问题,背景真实,内容鲜活,学生熟悉,  相似文献   

18.
周丽 《数学之友》2014,(12):17-18
问题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无论是创新行为,还是创新成果,其实都源于问题.数学的本质就是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以兴趣为诱导,逐渐让学生建立数学中的问题观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的意义建构.学习是个人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要对所学的知识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生在经过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皋础,对新的信息加以分析吸收而进行自己的理解.当问题呈现给学生时,  相似文献   

20.
问题情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由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智力或实践活动的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新的问题时,所引起的困窘状态.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探讨新知识.笔者结合实践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况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