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能氮离子诱发丙酮与重水溶液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氮气火花放电产生离子,其中的正离子在阴极位降的加速下“注入”到丙酮的重水溶液中,诱发其中的化学反应.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分析离子注入后的样品,证实有氘代产物(CH3COCH2D)、氘羟基取代产物(CH3COCH2OD)生成,这表明低能N+诱发重水溶液中的反应主要是由于重水分子分解产生的自由基引起的,其中氘自由基和氘羟基自由基起重要作用;同时,产物中还检测到氘代乙酸(CH3COOD)和氘氨基丙酮(CH3COCH2ND2),说明反应是在氧化性氛围中进行的,氮离子俘获重水中的氘形成氘氨基可能是氘氨基取代产物生成的主要原因,也是氮“沉积”在溶液中的重要形式.这些结果对初步揭示低能离子诱发水溶液的反应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氮气常压弧光放电产生的N+在放电间隙电场的加速下“注入”到乙醇的重水溶液中,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样品,证实有氘代产物(DCH2CH2OH)和羟基取代产物(DOCH2CH2OH)生成,这表明低能N+诱发水溶液中的反应与水分子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有关.同时,产物中还检测到乙酸(CH3COOD )和氨基乙醇(HOCH2CH2ND2),说明反应是在氧化性氛围中进行的,而这种氧化作用可能亦与水分子分解产生的氢氧根自由基有关.氨基乙醇则可能是氮离子俘获重水中的氘形成氨基继而与乙醇反应生成的,这也是氮“沉积”在溶液中的重要形式.这些结果对初步揭示低能离子与水溶液体系反应的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种类的金属丝为电极,采用交流电沉积的方法在液相水溶液中制备了多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并对其形貌进行了控制.由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NaCl电解质水溶液中,不同的金属电极对应的不同金属氧化物纳米产物具有明显不同的形貌.  相似文献   

4.
羟基新戊醛直接电氧化合成羟基新戊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酸水溶液中,以质子交换膜为隔膜,以羟基新戊醛为原料,在PbO2电极上直接电氧化制取羟基新戊酸.研究了羟基新戊醛浓度、pH、温度及氧化电位对目标产物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pH对产物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影响最大.选择性最高可达92.6%,电流效率最高可达61.4%.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反应过程中原料和产物的浓度变化.通过熔点、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分离提纯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水相中取代苯酚的硫酸氢钠/硝酸钠硝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硫酸氢钠和硝酸钠为硝化剂,在水溶液中完成了取代苯酚的硝化反应.硝化产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氮气火花放电产生离子 ,其中的正离子在阴极位降的加速下“注入”到三种羧酸盐的水溶液中 ,诱发其中的化学反应并沉积在水溶液中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对离子注入后的样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氮离子注入可使氮沉积在溶液中 ,生成氨及氨基酸 ,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低能离子注入样品时的“质量沉积”效应 ,而且还是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生成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18O8+离子辐照胸腺嘧啶N2O饱和水溶液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UV、HPLC、GC、GC-MS、GC-FT-IR等分析仪器对中能18O8+离子辐照胸腺嘧啶N20饱和水溶液进行了分析,对羟基加成产物、二聚体等十几种产物进行了鉴别,计算了各种产物的G值,对重离子辐照与γ射线辐照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对重离子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气体尖端放电产生低能氮离子,这些离子在放电间隙的电场加速下攻击苯甲酸钠(PhCOONa)水溶液,造成溶液中分子的损伤。氮离子的作用使溶液的紫外吸收发生显著的变化,与茚三酮呈正反应,表明进入溶液的氮元素形成了某种形式的氨基。红外吸收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表明低能氮离子与PhCOONa溶液作用形成了酰胺及亚硝基化合物。所有的实验结果都反映了低能离子通过损伤分子及进一步与损伤碎片化学合成的化学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非离子型三嵌段共聚物EO106PO70EO106 (F127)/正丁醇/氯铂酸水溶液构建的溶致液晶层状相为模板, 电化学沉积制备铂纳米材料. 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显示, 产物为具有高长径比的纳米线形成的束状结构, 能量弥散谱与电极电势分析证实产物为铂单质, 而循环伏安测量表明产物的比表面积约为53 m2•g−1. 对影响产物形貌的因素和产物生成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表面张力法对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简称DMBAC)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进行了测试并确定了其CMC值.研究了丙烯酰胺(AM)和DMBAC在水溶液中的共聚合反应行为,测定了AM与DMBAC共聚反应的竞聚率;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13C-NMR和DSC分析了单体DMBAC浓度对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芘作为荧光探针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疏水缔合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共聚单体DMBAC浓度大于CMC时DMBAC倾向于均聚,DMBAC在共聚产物主链上呈微嵌段的形式分布.当共聚单体DMBAC浓度小于CMC时,DMBAC与AM倾向于无规共聚.  相似文献   

11.
吴缨  陈红  范崇政 《分子催化》2007,21(2):144-148
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对聚乙二醇水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气相色谱、热重、红外、核磁共振等测定结果表明降解过程有低分子量聚乙二醇和甲酸酯及其他低分子量酯等中间产物生成,最终矿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12.
以多氨羧酸为配体,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两个同时含Bi3+和Eu3+两种金属的晶态配合物BiEu(edta)(NO3)2·6.5H2O和非晶态配合物BiEu(dtpa)(NO3)·4(H2O).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热分析仪对产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室温下采用紫外可见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固态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产物既发Eu3+的线状特征荧光,又发Bi3+的带状荧光.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生物质腰果酚、1,3-二溴丙烷及氯磺酸为原料,通过醚化、磺化及中和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腰果酚基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腰果酚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研究了水溶液的表面性质,并与相应的单基腰果酚基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腰果酚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6.20×10-2 mmol.L-1,远小于相应的单基腰果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cmc(8.40mmol.L-1);其临界表面张力γcmc为36.92mN.m-1,与单基腰果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相近(γcmc为38.41mN.m-1).与此同时,腰果酚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最小分子截面积Amin为0.27nm2,比相应的单基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小得多.  相似文献   

14.
均匀沉淀法制备一维结构的氧化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锌和尿素为反应原料,利用均匀沉淀法在水溶液中直接制备了多种形貌的氧化锌.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加热方式等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手段对所得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两种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的方法 ,制备了线性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 .研究了放电时间、放电功率、单体的初始浓度及溶液的pH值等对聚合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有成  张发 《化学学报》1989,47(4):411-416
本文从反应产物, 化学反应计量关系, 电化学模拟和动力学测定诸方面对氧铵盐与dl-半胱氨酸在盐酸水溶液中的反应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苯酚的电极过程吸附和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成  孙彦平  朱金华 《电化学》2003,9(4):475-478
应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1mol·L-1硫酸水溶液和含苯酚的1molL-1硫酸水溶液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分析电极过程中苯酚及其中间产物在电极表面的吸附特征以及苯酚氧化的可逆性及其反应步骤;提出了特性吸附电位Ead;当电极电位大于Ead时,不同的氧化产物开始生成.  相似文献   

18.
王娟  夏树伟  于良民 《化学学报》2013,(9):1307-1312
水溶液中Pb(Ⅱ)的水合结构缺乏实验数据,成键机理尚不明确.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周期性边界计算水合物种Pb(HO)2+1-9的低能构象,探讨其结合能和稳定性,结合该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弛豫行为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谱特征,确定其最佳稳定构型和水合数,并通过Mulliken电荷布居、分波态密度及差分电荷密度分析其成键机理.低能优化结果表明,水合数6,7和8的构象均有可能存在,动力学弛豫过程Pb(Ⅱ)的第一和第二水合层不存在明显分界,其优势构型的水合数为6,属于偏半方位构型.22 6Pb(HO)+中Pb—O键的离子性较强,成键机理主要为Pb6p6d轨道与Pb6s-O2p反键态轨道进行耦合,存在反键态电子填充,表现为原子间电子密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9.
杜芷芬 《化学教育》1988,9(2):15-16
不少学生能够理解电解的原理,但是把电解质水溶液电解时发生的溶液 pH 值的改变,析出物质量的比较、两极产物等联系在一起探讨则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在学过有关电解教材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总结,以突破这些难点。1. 整理思路寻求规律在学过典型电解质水溶液的电解过程和产物等知识以后,经分析比较有针对性地得到下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纯化中药和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合成药物中含有的杂质及制备生物医药为重点,阐述了分离不同类型化合物采用的固定相、流动相等优化条件。药物的分离纯化多采用以C18为填料的反相色谱柱。中药及天然产物的纯化所采用的溶剂体系多为甲醇水溶液或乙腈水溶液,为调节洗脱强度可以添加H3PO4、冰乙酸、正丁烷、异丙醇等。分离合成药物中的杂质通常采用添加磷酸盐、乙酸铵的甲醇水或乙腈水溶液体系。符合制备色谱流动相应质优价廉,后处理容易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