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字光强检测计利用光电池测量光强相对变化,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高精度AD对光电池电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存储在E2PROM中,并在液晶屏上显示。全部测量结束后可自动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本仪器操作简单,精度高,己应用在单缝衍射实验、偏振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等实验中。  相似文献   

2.
正1主要内容用衍射法测量细丝直径实验是广西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于2008年开设的实验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在掌握单缝衍射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利用衍射法测量微小量.实验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单缝衍射的原理自行组装实验仪器,然后进行单缝宽度的常规测量,帮助学生从实验上理解单缝衍射的原理和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该套单缝衍射装置对特定金属丝的直径进行测量,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单缝衍射的理解,及如何应用该方法对微小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个用单缝衍射法测量金属棒杨氏模量的综合性实验, 实验中对测量金属棒杨氏模量的传统实 验装置进行了改进, 用单缝衍射法测量微小变化长度, 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测量精度, 降低了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4.
建立基于两步成像的单缝衍射自动测量系统,用CCD连续采集成像于旋转白屏的单缝衍射图像,通过衍射图像的平均消除激光散斑的影响;通过分别对零级和非零级条纹成像,解决CCD动态范围较小的问题;用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条纹水平矫正、极小值位置自动判读,实现单缝宽度自动测量功能.用此系统进行了单缝衍射条纹光强分布及单缝宽度的自动测量实验,相对偏差在2%以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夫琅和费单缝衍射能够测量狭缝宽度的原理,设计了一种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定装置,并利用温控仪进行温度的测量控制。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装置操作比较简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LabVIEW配合Nextkit数据采集卡,通过计算机实时测量,研究了硅光电池的照度特性和输出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用虚拟仪器平台进行硅光电池特性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虚拟实验及实时测量现代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杨氏模量的定义,解释了夫琅禾费单缝衍射测量狭缝宽度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把金属丝长度变化转化为等量的狭缝宽度变化的简易装置.然后利用单缝衍射测定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证明,测量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横梁弯曲衍射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曲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中,对测试对象施加稳定的拉力及对横梁挠度变化进行精确的测量是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横梁弯曲衍射法测杨氏模量实验仪通过螺旋加力装置配合拉力传感器实现了对拉力的连续、稳定控制并利用单缝衍射原理精确测量横梁挠度的变化,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单缝衍射原理设计光路,通过数字图样处理方法处理高清摄像头采集的衍射图像,搭建一套精确测量铁磁材料在弱磁场中磁致伸缩系数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具有测量方法简单,精确度高,能够快捷测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夫琅禾费单缝衍射中衍射条纹对缝宽的线性放大作用,设计了单缝衍射法测量金属线胀系数的实验装置.采用可控比例杠杆,使衍射狭缝随金属伸长按一定的比例变宽,扩大了测温范围.  相似文献   

11.
红外光电立靶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群华  李春燕  韩峰  谭立勋 《光学技术》2007,33(3):471-472,475
为了解决靶场测试中数据丢失现象的问题,建立了红外光电立靶系统数据库。通过对红外光电立靶数据库的总体设计进行了研究,定义了数据库的结构,并对数据库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约定,实现了对数据的存储、查询和管理,数据查询方便、快捷。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红外光电立靶数据库为软件测试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便于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红外光电立靶测试系统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采用CAN总线数据传输方式的系统中,光电编码器CAN总线接口的设计与应用。首先,设计了由单片机、独立CAN总线控制器SJA1000、CAN总线收发器TJA1050及高速光耦TLP113等构成的光电编码器CAN总线接口硬件电路;然后,介绍了光电编码器CAN总线接口的软件设计,包括初始化的设计、CAN总线报文接收及发送的设计;最后,通过周立功公司的“USBCAN1”型号CAN总线接口卡验证了该光电编码器CAN总线接口设计的可行性。实验中采用1米长的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通信速率为800kbps;结果表明:带有CAN接口的光电编码器克服了传统的通信线路的缺点,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可靠性且通信速率高、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更加适用于自动化测量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光电经纬仪实时引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能伟  陈涛 《光子学报》2007,36(10):1965-1968
在由四台光电经纬仪与雷达组成的测量网络中,为了提高光电经纬仪实时捕获跟踪空间目标的能力,建立基于目标位置估计的实时引导系统.利用滑窗式最小二乘法将光电经纬仪实时交汇数据和雷达的实测数据进行互联,解算出目标的瞬时位置,经时延补偿后获得目标的位置估计,经坐标转换后实现光电经纬仪的实时引导.实时引导系统充分利用了所有测量站的测量信息,可提高引导数据的引导准确度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提供的平滑引导数据,不仅能准确将目标引入光电经纬仪的视场,亦可为其他测量设备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The temperature and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s of the electron work function in Sn-Pb alloys are determined by the Fowler photoelectric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alloying of Sn with Pb decreases the electron work function rather than increasing it, as w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From the published data and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for the electron work function in the tin-lead system, it follows that the rate of decrease of the electron work function with increasing Pb concentration depends on the vacuum quality in the measuring cell and features in the electron work function isotherms are the more distinct the higher the vacuum.  相似文献   

15.
光电校靶采用捷联惯导系统,需将惯导轴线用光电自准直系统表征捷联,用于对设备轴线的测量。光电自准直系统所表征的轴线与惯导轴线的一致性是影响校靶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光电校靶系统测量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惯导轴线的光电表征和校准方法。该方法是在分析测量结果偏差与一致性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数据拟合的方式得到自准直系统光轴与惯导轴之间的角度偏差值,用于系统修正,从而实现高精度校准。通过试验,将传统光机校正法和光电校准法结合使用,可大幅度提高系统校正效率,同时得到惯导与光轴一致性精度在15″以内。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光学平晶引出的光机校正法相比,该方法的表征准确度和校准精度更高,适用于高精度惯性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6.
提出一种利用光电管产生的光电流给电容充电来准确测量光电管截止电压的方法,从而得到普朗克常量.实验中采用了6种颜色的LED器件做光源直接照射光电管上,并通过具有高输入阻抗的数据采集卡实时测量电容两端的电压.实验测得的普朗克常量值与公认值的误差小于3%.  相似文献   

17.
光电经纬仪测角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角精度是影响光电经纬仪定位功能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电经纬仪的测角精度,对测角误差进行详细分析是必要的。从光电经纬仪的总体设计出发,找出了影响测量数据获取、转换、合成中的各项误差源,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大小和性质。通过分析光电经纬仪工作原理及结构找出了主要误差源。对机架系统的误差、测角单元误差、电气系统误差、脱靶量误差、大气折射修正误差等主要误差源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各单元进行了误差分配。最后,计算了光电经纬仪投影测角精度的均方根值。分析计算结果显示:通过精心设计、加工、检测,修正可使一部分误差减小甚至忽略,但机架系统的误差、测角单元误差、脱靶量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仍很显著;在当前工艺水平下,光电经纬仪事后空间指向精度可以达到2。  相似文献   

18.
光电探测系统温度自动补偿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元器件的基本参数都随温度而变化,这严重地影响了由它们组成的光电探测系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本文运用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分析光电探测系统自动温度补偿技术的原理,提出温度自动补偿技术能有效地调整光电探测系统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和实现光电探测系统的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制作高密度衍射光栅的光电式刻划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的光电式刻划控制系统是制作高密度母光栅的关键技术,以光栅干涉仪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光电式的光栅刻划控制系统,并对可能产生的加工误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采用该控制系统的光栅刻划实践表明,所设计的光电式刻划控制系统已完全达到了高密度衍射光栅的亚微米栅距分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稳定精度是光电吊舱稳瞄系统的重要指标,为了减少在稳瞄控制中陀螺漂移对稳定精度的影响,需对陀螺漂移进行补偿。提出一种基于导航系统的光电吊舱测漂和补漂方法,即在光电吊舱测漂阶段,通过机载导航系统的位置数据、姿态数据及吊舱轴角值计算地球自转在平台中的分量,测量出更加准确的陀螺漂移;在稳定控制回路中,通过导航系统分别补偿陀螺漂移及地球自转分量。该方法可将陀螺测漂过程中的地球自转分量和陀螺漂移有效分离,并在稳定控制回路中实时调整地球自转分量,从而提高稳瞄系统稳定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比10 min常规测漂和基于导航系统的测漂结果,稳定控制漂移累积误差中俯仰角由常规方法的1.80°减少到0.04°,航向角由0.77°减少到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