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的限制,大幅提高燃料利用率,而且也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它与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组成的联合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对SOFC的尾气余热的梯级利用,提高系统效率。本文以SOFC-GT-Kalina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建立流程模拟,从理论上分析了各主要参数(运行压力、电流密度、温度等)变化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系统优化和和经济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联合循环、STIG循环、HAT循环及其相关循环的热力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本文分析并比较了燃气一蒸汽联合循环(CC)(图川山、注蒸汽燃气轮机(STIG)循环z图2)l’]、湿空气透平(HAT)循环(图3)[’1及采用中冷或再热手段后相应循环的性能.为了不使系统过于复杂,只采用一级中冷、一级再热,中冷器和再燃室的位置与通常的设计相同。中冷器所用冷却水来自环境,吸收热量后又回到环境。选用余热锅炉型CC,HAT循环选用文献[3]提供的结构。2计算结果及分析计算条件:(a)环境温度20”C,压力0.101325MPa,湿度sg/bgDA;(b)压气机绝热效率0.88,燃气透平相对内效率0.9,蒸汽透平相对内效… 相似文献
4.
功热并供国热燃气轮机及其热力分析张娜,蔡睿贤(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功热并供;回热;当量效率1前言回热和功热并供的主要效果都是降低燃气轮机的排热温度,尽可能地回收余热。本文建议在回热之后,再利用其余热加热热水,以尽可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6.
环境温度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装置及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动力机械变工况性能解析分析方法,研究了大气温度变化对燃气轮机功热并供和联合循环装置性能影响.指出燃气轮机在带有余热利用的条件下,大气温度的影响明显减弱,并对不同燃气轮机设计参数和蒸汽设计参数影响做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改进型氢氧联合循环及其性能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氢能既具备矿石燃料的优点,又符合长远能源发展的要求,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氢能发电是氢能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各种氢能发电方案。文献山提出了氢氧联合循环(包括混合式和面式);此外还有高温蒸汽朗肯循环,氢氧燃烧,加热氦(或二氧化碳)的闭式透平K’];对燃用液氢的系统也有论述*’]。本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综合了混合式和面式氢氧联合循环的一些特点,提出了氢氧联合循环的改进型式。本文将着重讨论这种改进循环的性能,并与混合式多级再热氢氧联合循环加以比较,对氢氧联合循环的进一步发展作一初步尝… 相似文献
8.
9.
焦载热气化燃煤联合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焦载热燃煤联合循环系统简介中国能源工业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决定了能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于“煤的高效及清洁燃烧技术”。在这一方面,燃煤的联合循环技术最具潜力;它能大幅度地提高发电厂的热效率,并使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清华大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1992年,清华大学申报了差速循环流化床和飞灰造粒回燃两项专利,同时对载热气化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易于实现的新型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载热部分气化联合循环技术,并于同年申报了专利。该系统[1-2]采用高温颗粒流动… 相似文献
10.
出口几何结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前言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作为高效清洁燃煤技术,由于其能燃用各种劣质燃料而得到迅速发展,并在锅炉上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试规模的第二代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代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2G PFBC-CC)是当前具有应用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构建了2 MWt加压喷动流化床部分气化炉,对原有1 MWt增压流化床燃烧炉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较完整的2G PFBC-CC系统.经过二年多的调试和试验研究,验证了2G PFBC-CC工艺可行性和先进性,部分气化炉产生的煤气热值在4.2 MJ/Nm3以上,满足燃气透平的要求,排出的半焦可在PFB燃烧炉内稳定燃烧,飞灰含碳量在2%以下,系统碳利用效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船用内燃复合循环热力分析吴孟余,章学来(上海海运学院轮电系上海200135)关键词:内燃复合循环,效率,循环分析一、引言为了提高船用内燃机的经济性,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复合内燃机的研究方兴未艾。该机既具有内燃机燃烧温度高的特点,又结合了涡轮机排温低、压...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给水加热型联合循环的变工况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联合循环改造的各种方案中,给水加热型具有投资少、改动少、耗用优质燃料较少、尤其是简单易行及技术难度小等特点,因此在我国现有的技术经济水平、特别是以煤为主的国情下,有一定应用市场。本文分析比较了多种变工况运行方式的性能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性能较好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型氨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Kalina循环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吸收式动力/制冷复合循环,在logp-T图上分析了该循环的热力学原理,基于综合热效率η和(火用)效率ψ两个评价指标,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新循环的热力学原理和能量特性,发现新循环与Kalina循环的η分别为19.50%和14.54%,新循环比Kalina循环提高34.10%;两个循环的ψ分别为31.60%和31.19%。本文还研究了新循环的精馏塔进料浓度、透平出口压力对η和ψ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