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对苄二硫醇在玻碳汞膜电极上的伏安行为,发现在KNO3介质中,于-0.75V有一灵敏的还原峰,该峰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质,属阴极溶出峰.实验表明,在4.3×10-7~8.0×10-5mol/L浓度范围内,1.5微分还原峰电流与对苄二硫醇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10-7mol/L.  相似文献   

2.
在pH 10.5的0.2mol/L乙二胺—盐酸底液中,用单扫极谱法可获得茜素蓝S的可逆的强吸附波和稀土离子—茜素蓝S的络合吸附波。茜紊蓝S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m等温式。用该法测定了发光材料SrB_2O_7∶Eu中的铕含量,并研究了络合吸附波的电极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研究了吡柔比星(PB)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1mol/LHAc-NaAc缓冲溶液(pH=6.0)中,吡柔比星在-0.56V有一良好的还原峰。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体系的电化学行为,该体系属准可逆过程。同时测定了该电化学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电子转移系数α为0.51,扩散系数D为2.72×10^-5cm2^/s。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化学还原染色过程中铁胺络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铁胺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电极上发生单电子转移.加入靛蓝染料后铁胺络合物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为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过程,电极上仍发生单电子转移,反应机理为EC机理.  相似文献   

6.
核黄素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电容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核黄素的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核黄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与pH值密切相关:在pH〈6的介质中,观察到一对前置波和一对扩散控制的两电子氧化还原波,还原产物RFH2在汞上的 强吸附;在6〈pH〈10的介质中,出现两对分离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波;在pH〉10的介质中,仍然出现二对分离的氧化还原波,且前置波重新出现,显示还原产物在汞上的吸附较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青霉素钠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讨论了缓冲体系、pH值以及支持电解质等因素对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利用玻碳电极对青霉素钠进行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0.15 mol/L KNO3 +0.1 mol/L CH3COONa- CH3COOH(pH=3.7)缓冲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青霉素钠,其浓度在5.4×10-4 mol/L~5.4×10-3 mol/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ip(μA) = -0.54-5.03 C(10-3 mol/L);γ = -0.9959.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对苯二酚(HQ)在玻碳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电化学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HQ在该电极上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说明HQ在该电极上的伏安行为是一受扩散控制的可逆电化学过程。在pH为6.08的PBS缓冲液中氧化峰电流与HQ的浓度在5.0×10-6~2.5×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1.444-0.077 8 c(μmol/L),相关系数r=0.996 5,检测限为4.75×10-6 mol/L。同时利用电化学方法确定了该电极反应过程是双电子转移,并测得传递系数α为0.626,扩散系数D为7.4×10-7 cm2/s,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f为6.8×10-4 cm/s。  相似文献   

10.
 在20%的乙醇和B-R缓冲溶液(pH为7.2)中,分别比较了青蒿素(artemisinin,qhs)在金电极、银电极、铂电极、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0.00~-1.30V(vs.SCE)的电位范围内,青蒿素在金电极和铂电极上无氧化还原峰信号;而在银电极和玻碳电极上有一还原峰,无氧化峰,峰电位为分别-0.64V和-0.91V.此外在银电极和玻碳电极上,血红素(hemin)能够催化青蒿素的还原.  相似文献   

11.
在0.02mol·L-1HAc-NaAc,pH4.0的底液中,二硝基番木鳖碱(DNS)在汞电极上有一不可逆线性扫描还原峰,(vs.饱和Ag/AgCl电极)。该峰具有明显吸附性。当DNS浓度较小,扫描较快,搅拌富集时间较长时,电极反应完全为吸附态的DNS的还原所控制,吸附型体为DNS中性分子。测得DNS在汞电极上的饱和吸附量为2.75×1O-11mol·cm-2,每个DNS分子所占电极面积为6.04nm2。探讨了吸附伏安法测定DNS的最佳条件。可将非电活性的番木鳖碱硝化转化为DNS,然后用吸附伏安法对番木鳖碱进行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甲氨蝶呤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氨蝶呤 (MTX)在 0 0 0 5mol·L-1 Tris 0 0 5mol·L-1 NaCl(pH7 12 )缓冲溶液中 ,用Co/GC离子注入修饰超微电极进行伏安测定 ,得到一良好的还原峰 ,峰电位Ep=- 0 978V(vs.SCE) .峰电流ip 与MTX的浓度在 8 0× 10 -8~ 9 6× 10 -6mol·L-1 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 0× 10 -8mol·L-1 .基于此建立了测定MTX的新方法 .用于市售药片测定 ,回收率在 98 9%~10 6 2 %之间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 .实验表明 ,MTX的还原为不可逆吸附过程 ,并伴随 2个电子参与电极反应 .经扫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证明体系存在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米托蒽醌(MX)在0.005mol*L-1 Tris-0.05mol*L-1 NaCl (pH7.1)缓冲溶液中, 在Co离子注入玻碳修饰电极(Co/GCE)上,有一灵敏的伏安还原峰,峰电位为-0.68V,峰电流与MX的浓度在1.8×10-7~9.0×10-6 mol*L-1 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0×10-8 mol*L-1.将该法用于病人尿样的测定,回收率为94.6%~105.7%.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该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催化.实验表明,体系为不可逆过程.Co/GCE上的电流比GC电极的大,扫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实验证明,存在着催化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俄歇电子能谱(AES)实验表明,Co确实被注入在GC表面,注入的Co催化了MX的还原.  相似文献   

14.
甲氨蝶呤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 0 .1mol·L- 1NH3 NH4 Cl (pH 9.8)缓冲溶液中 ,甲氨蝶呤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导数极谱峰 ,峰电位Ep=- 0 .83V(vs .SCE) .峰电流ip 与甲氨蝶呤的浓度在 5 .4× 10 - 8~ 6.5× 10 - 6 mol·L- 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4 .33× 10 - 8mol·L- 1.基于此建立了单扫示波极谱测定甲氨蝶呤的新方法 ,用于市售药片的测定 ,回收率在 92 .9%~ 10 6.8%之间 ,结果令人满意 .用线性扫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 ,实验表明 ,甲氨蝶呤的还原属于具有吸附性的准可逆过程 ,并伴随 2个电子、2个氢离子参与电极反应 .  相似文献   

15.
灰黄霉素在0.1 mol*L-1 HAc-NaAc缓冲溶液(pH=5.86)中,于Co-GC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形成一良好的线性扫描伏安还原峰,峰电位Ep=-0.63 V(vs.SCE).峰电流ip与灰黄霉素浓度在5.0×10-9~1.1×10-6 mol*L-1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检测限可达2.0×10-9 mol*L-1,可用于痕量物质的测定.用线性扫描与循环伏安法等手段研究了体系的性质,实验表明电极反应为不可逆吸附过程.用AES和XPS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头孢氨苄在悬汞电极表面的吸附行为。使用恒电位方波扫描法,测量了不同浓度的头孢氨苄在悬汞电极表面的微分电容曲线。结果表明:头孢氨苄在悬汞电极表面的吸附电位范围为+0.08~- 1.35V(VS.SCE),吸附类型服从Frum kin 吸附,吸附因数为0.84,吸附平衡常数为8.5×104,吸附自由能为- 37.4KJ/m ol.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以钛铁试剂为催化剂电合成的聚吡咯在中性、酸性和碱性底液中不同电位范围的电化学性质,并与非催化电合成聚吡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玻碳电极(GCE)表面上修饰了一层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薄膜,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新型的基于电流响应的碘离子掺杂的聚吡略修饰电极;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此修饰电极对碘离子的响应是基于碘离子在PPy膜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掺杂平衡以及PPy膜中的碘离子在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制成的电流型电极对5.0×10-2~1.0×10-5mol/L的碘离子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测下限为6.0×10-6mol/L,具有线性范围广,性能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循环伏安法 (CV)等电化学方法对聚中性红薄膜修饰电极 (PNRE)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根据PNRE的各种电化学特性 ,对中性红的电化学聚合机理进行了推断 ,并对PNRE的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与实验现象相一致的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