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宁 《物理与工程》2005,15(2):1-5,17
各位同学,我是1929年7岁的时候搬到清华园来居住的.我父亲那时候在清华物理系当教授.清华和北大那时候都比现在小得多.我估计清华园的面积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二校门南边那条河,是当时清华的界线.从西直门、动物园一直到北大和清华中间,基本上都是一些农田和农民的房子,还有一些小镇.那时候电影院都在城里,所以我还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清华都在这个大礼堂里演一次电影,所以对于这个大礼堂我当时是很熟悉的.  相似文献   

2.
追思八十年来的清华物理,其经过、其进步是无法用三言两语描述的:可以说西方三四百年的进步压缩了为八十年.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整体大环境的历史性进步,也反映了几代清华物理人的艰辛努力,值得我们回忆,值得我们深思.至于我个人,清华物理系成立三年后我就来清华了.清华物理系与数  相似文献   

3.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他l929年毕业于清华,适逢江苏省招考公费出国留学生,施士元和王淦昌等清华同学一起去报考,凭着清华4年功底,他和王淦昌同时在3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选择去法国留学,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是清华学堂物理班成立10周年。本文回顾了清华学堂物理班10年的成长历程,扼要总结了清华学堂物理班的办班理念、目标定位及具体做法,包括学生遴选、导师制、特色课程、科研实践基地、seminar科研训练、学生学术沙龙、出国研修、科学参观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  相似文献   

5.
朱邦芬 《物理》2006,35(5):349-351
1926年,清华学校改制设立大学部的第二年,清华物理系正式建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 在我国早期物理高等教育中,清华物理系不是最早建立的.1913年北京大学理科理论物理学门开始招生,稍后理论物理学门改名为物理学门,于1916年培养了首届毕业生,1919年北京大学设立物理系,我国物理学本科教育由此开始.继南京教会学校金陵大学成立物理系之后,在上海的私立大同大学,以及南京的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1920年开始办物理系.1923年北京师范大学设有物理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2006,25(5):F0004-F0004
1902年,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设数学物理部,这是我国数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开端。1913年,北京大学设物理门(后改名为物理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物理学本科专业。1952年院系调整,原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物理精英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7.
我和学江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他比我低一班.1943年我和这位学习优秀的学弟结成好友.1946年清华复校,他转入清华学习.1947年我回辅仁任助教.我经常来找他,清华大学这个学生运动的圣地对我很有吸引力.1949年,我在天津北洋大学物理系教理论力学课.用的教科书是Jeans著的《理论力学》.这本书的习题难得出名.学江把他的作业借给我.他不仅对难题做了清晰的解答,而且书写非常工整.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1951年,他给了我一份周培源先生的理论力学讲义.我在北洋大学就用周先生的讲义讲课.  相似文献   

8.
2018年是叶企孙先生诞辰120周年,是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成立的20周年,也是清华学堂物理班成立的10周年。在周年纪念会上,作者代表清华大学物理系对清华大学基础科学班和清华学堂物理班的由来、特色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做了介绍。基础科学班是在复兴清华物理系,培养一流科学技术人才的愿景下于1998年成立的,除国内顶尖的教师授课之外,其主要特色是同时强化数学物理基础,开设科研训练专题课程,学生在主修学科上具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为了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本科教育,促进基础科学拔尖创新人才成长,2009年清华学堂物理班正式成立。在继承基础科学班育人特色的基础上,学堂物理班更加注重一流物理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的营造,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自主性的培育,通过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度加强师生交流,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等举措,重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经统计,目前获得斯隆奖的清华物理系毕业生共15人,其中有5位毕业于基础科学班。除学术研究领域,基础科研班毕业生在高新技术等众多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清华学堂物理班的毕业生们全部攻读研究生,早期的毕业生们大多已获得了博士学位,在从事博士后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20年基础科研班和清华学堂班的人才培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清华物理系将继续肩负为中国培养杰出人才的使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
张钰哲,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41年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国从事天文的学习和研究。1948年回国。建国扁,长期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10.
清华物理8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邦芬  王青 《物理》2006,35(5):352-358
清华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26年,在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先生带领下,迅速成为国内最好的物理系;抗战期间,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物理系,在艰苦的战乱环境中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创造了奇迹.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清华物理系被并到北京大学.经过不懈的努力,清华物理系于1982年恢复建制,得以复兴.目前正在努力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8
侯德榜,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人,字致本。1911年考入清华学堂。1913年留学美国,后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任塘沽永利碱厂和南京永利硫酸氨厂总工程师兼厂长、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1939年试验联合制碱法成功,并把这一方法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被称为“侯氏制碱法”。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2.
深深怀念吴有训老师(1997年8月22日在吴有训百年诞辰纪念报告会上的讲话)王淦昌1925年我成为清华学校大学部第一届学生,觉得自己很有运气,在这样好的环境中读书,遇到许多好的老师和同学,在他们的关怀和帮助下得以成长,对国家能有所贡献.其中最令我怀...  相似文献   

13.
施士元先生于2007年9月28日从容走完了他百年人生。一个小孩出生了,亲朋好友都会向其父母预祝小生命百岁;见到老年人,中国人习惯祝愿他或她百岁长寿,可真能在世百年的人并不多。施先生真正目睹了中国百年变迁,从满清王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有各种因素,淡泊人生应是施先生长寿之道。施士元先生1929年毕业于清华,适逢江苏省招考公费出国留学生,施士元和王淦昌等清华同学一起去报考,凭着清华四年功底,他和王淦昌同时在300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他选择去法国留学,并申请去当时名闻世界的由居里夫人主持的巴黎大学镭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居里夫…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教材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所用清华版《大学物理学》教材的特色,以及我们探索的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06,(5)
“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占地13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纳米材料与器件制备和测试设备,良好的研究和学术交流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开展纳米科技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基地。网址:www.tfnrc.tsinghua.edu.cn电话:010-62772769传真:010-62792457联系人:李晓燕通讯地址:清华大学物理系,100084Email:xiaoyanli@mail.tsinghua.edu.cn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今天是我们物理系举办“与大师面对面”系列报告的第三次,我们非常高兴请到了我们国家的理论物理大师彭桓武先生来给我们谈治学和为人.彭先生是我国最博学多才的一位物理学家.他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1935年本科毕业,彭先生在清华时主修物理,辅修化学,还自学数学,所以大学期间他数理化基本上都学了.  相似文献   

17.
叶企孙铜像在清华大学揭幕1995年4月30日清华大学校庆纪念日下午,在校园中心三教室楼前广场上隆重举行了“叶企孙先生铜像揭幕暨《一代师表叶企孙》首发仪式”.仪式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方惠坚主持;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叶企孙奖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钱伟长,中国工...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清华杰出校友彭桓武院士于2007年2月逝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物理系自1926年建系起就将教学和人才培养作为首要工作,以为国家乃至全世界培养一流物理学人才和各行各业栋梁为己任。本文从广揽名师、营造环境,因材施教、自由发展,体验探究、发掘兴趣三个方面梳理了20年来清华物理系在本科生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与实践成果。基于这些宝贵的经验,清华物理系将不遗余力地进一步加强学堂物理班建设,发挥"叶企孙班"的引领作用,力争提供全世界最好的物理学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20.
国际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流体力学家、 教育家,中国科学院 学部委员周培源先 生,今年(1990)8月 已88岁高龄,从事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已 近65年.半个多世 纪以来,周先生在科 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等 方面硕果累累,成绩卓著,实为当代一科学巨匠. 周先生于1902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后出国留学,192 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和最高荣誉奖(summa cum laude),1928年至1929年,先后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学校从事研究工作.1929年回国后,历任清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