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醒 《力学季刊》1989,10(3):47-57
复合材料性能优异、应用广泛、种类繁多、还会有新的发展。复合材料的定义尚未统一,这里指纤维增强塑料(FRP)。 从宏观看,复合材料是各向异性的层合材料。从细观看,复合材料是纤维和基体组成的多相非均质材料。一般认为纤维起主要的承力作用,而基体起保护纤维和传力作用,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多数复合材料结构的工程问题,用复合材料宏观力学就能得到基本解决。在对复合  相似文献   

2.
一、复合材料的定义及种类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不同的材料所构成,其中的每一种组成材料称为复合材料的“组分”。包容组分称为基体材料(简称基体),而被包容组分称为增强材料(增强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结合面称为界面。这些组分虽然在宏观上彼此牢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但它们之间、既未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互相溶解,通常各组分在其界面上可以物理地区分出来,所以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材料。复合材料在工程上主要是指一种材料以人工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材料中,以克服单一材料的某些弱点,发挥综合性能而言。一般来说,是由较强的、脆性的、高模量的增   相似文献   

3.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一个材料破坏过程分析程序MFPA^2D系统,研究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研究表明,对于非均匀脆性材料而言,纤维与基体的强度、弹性模量经级纤维的弹塑性性质对宏观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有很大的影响,数值模拟再现了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变形、破坏全过程,包括纤维的止裂与桥连作用及微裂纹的萌生、扩展直至最宏观贯通。  相似文献   

4.
许震宇  张若京  何伟 《力学季刊》2003,24(2):191-197
在某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C)中使用金属或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在高温等情况下,这类材料具有明显的粘弹性特性。本文采用Riemann—Liouville形式的分数阶导数模型描述基体的粘弹性特性。通过渐近均匀化方法给出了预测FRC整体三维本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应用于基体具有Makris粘弹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圆截面纤维正方形排列的情形为例,给出了等效模量随纤维体积比的变化曲线。结果说明,这类复合材料仍具有粘弹性特性,其整体粘弹性本构关系的弹性部分综合了纤维弹性和基体弹性的贡献,粘性部分来自基体粘性的贡献,复合材料具有和基体相同的粘性系数和分数阶。为分析微结构特征对整体特性的贡献,须求解两类局部问题。可以看出,在整体的等效模量中包含了局部变形的贡献,局部变形增加了复合材料的耦合刚度。  相似文献   

5.
多种碳/环氧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及其断裂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属材料断口的形貌分析已有了较成熟的研究。复合材料是各向异性材料,对这种材料的微结构(纤维、基体及界面)的显微形貌,特别是从力学角度进行分析还缺少深入的研究。而且,复合材料本身是一个力学结构,纤维主要起承载作用,基体起连接纤维和传递载荷的作用。因此,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仅 ...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边界配点法,探索了功能梯度界面相在周期均匀分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反平面剪切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由于纤维在复合材料基体中的周期分布是均匀的,将其简化成含一功能梯度界面相夹杂的方形单胞.采用分层均匀化方法,将功能梯度界面相离散成K层界面层.当K足够大时,每个界面层可视为匀质材料,同时计算得到的复合材料宏观性能...  相似文献   

7.
王健  沈亚鹏 《力学季刊》2000,21(1):80-87
本文基于三相复合圆柱模型发展了增量型的分析方法,讨论在SMA复合材料中由于SMA材料相变以及各相材料热特性随温度变化引起的残余应力。研究基体与过渡恸介面和纤维与过渡界面间的残余应力,同时讨论由于基体相的变化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特别研究了涂层和复合材料基体间界面处的残余应力受纤维体积比、涂层厚度、纤维最大相变应以及基体中纤维取向等影响,而且讨论了计及应力对相就运动方程的影响时对SMA复合材料相变温度和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和线弹性压电材料本构方程,研究了含有功能梯度界面相压电纤维复合材料平面问题的电-弹场.首先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对功能梯度界面相分层均匀化处理,然后将基体、分层均匀化后的界面相以及压电纤维的复势设定为含有待定系数的级数解形式,再通过边界条件建立相应的方程组求解复势中的待定系数,最后求得在各种载荷下压电复合材料的电-弹场.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界面相的材料属性对压电复合材料的电-弹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温环境下纤维复合材料蠕变损伤的细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云鹏  岳珠峰 《力学季刊》2004,25(4):523-527
首先利用复合材料纤维断裂单胞模型,编制蠕变损伤子程序,对单胞模型进行蠕变损伤分析。分析了纤维/基体弹性模量比对蠕变变形、蠕变损伤以及应力场的影响。从计算结果发现,蠕变损伤首先在纤维断裂尖端起始,然后沿着一定的角度向基体外围延伸,直至完全损伤,而且纤维/基体模量比对高温环境下的复合材料蠕变损伤产生很大的影响;纤维与基体的模量相差越大,复合材料越容易变形,抵抗蠕变变形的能力就越小,蠕变损伤越严重。经过对不同韧性的基体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基体韧性低的复合材料蠕变损伤明显高于高韧性基体复合材料,表明低韧性基体复合材料抵抗蠕变破坏的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
纤维排列方式对复合材料总体粘弹性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金属基或高分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在特定情况下会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特性。本文采用Riemann—Liouville形式的分数阶导数模型描述基体的粘性特性,通过渐进均匀化方法给出了预测纤维加强复合材料整体本构关系的解析表达式,给出应用于基体具有Makris粘弹性关系的具体形式。最后,考察了圆截面纤维正方形排列和对角排列时的总体粘弹性弹性常数随纤维比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这类复合材料仍具有粘弹性特性,其整体粘弹性本构关系的弹性部分综合了纤维弹性和基体弹性的贡献,粘性部分来自基体粘性的贡献,复合材料具有和基体相同的粘性系数和分数阶。为分析微结构特征对整体特性的贡献,须求解两类局部问题。在相同纤维体积比情况下,正方形排列的总体弹性系数大于正方形对角排列,而粘性常数相反。  相似文献   

11.
傅丽娟  姜国栋  戴瑛 《力学季刊》2007,28(4):604-611
套筒模型是复合材料中常用的进行纤维、基体间应力传递分析的轴对称模型.在套筒模型中,中心为纤维,纤维外包裹的"套筒"有假设为各向同性基体材料的,也有假设为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的.不失一般性,本文将纤维和基体均视作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建立了任意楔形角的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基体包裹横观各向同性纤维的轴对称模型,采用两次坐标变换、逐次渐近等求解方法,得到了求解该模型界面端应力奇异性指数的特征方程.考虑常见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压入和拔出试件,根据得到的特征方程计算了两种试件的界面端奇异性指数随碳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增加,两种试件界端的奇异性均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     
<正>近年来,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这个词用得多了起来。那么什么是复合材料呢?简单说,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其中的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其他的材料作为增强相,基体通常是连续的,增强相可以是颗粒、纤维、层板。可以认为增强相是镶嵌在基体里的。这种组合成的材料的性质与它的任何一种成分的材料都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本身是一个非均匀各向异性力学结构。复合材料的研制、设计和使用都与力学密切相关。复合材料的破坏机理比金属材料复杂,不同组分的构成使其在加工中存在和使用中带来的缺陷比金属多。它的破坏机理与纤维、基体组分的性能,粘结强度,纤维铺设方向和顺序,工作条件等有关。需要采用有效的试验和分析方法,研究复合材料在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杨宾华 《力学季刊》2016,37(2):412-420
压电纤维在未来的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以及经典的复势函数理论,讨论了同时受到平面内机械载荷和出平面电载荷作用时含有多个带涂层压电纤维的无限大线弹性基体的平面力学问题.首先将线弹性基体、涂层和压电纤维的应力场、位移场表示成复势函数,然后通过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和线弹性材料的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确定复势函数表达式.将得到的复势函数表达式代入线弹性基体、涂层和压电纤维的的应力场、位移场公式可确定其应力场和位移场.最后,通过定量的案例讨论了涂层的材料属性对线弹性基体应力场的影响.案例分析表明涂层的材料属性对压电复合材料的应力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空心纤维常用于热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纤维附近产生的不均匀温度场会引起局部热应力集中,威胁材料的可靠性并可能导致结构失效。本文采用圆环夹杂模型,研究了含空心纤维热电复合材料在均匀远场电流和能流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非线性全耦合的热电本构方程,利用复变函数中的级数法得到了纤维和基体中热电场和应力场的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空心纤维的传导能力和几何尺寸对温度场、应力场和局部热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纤维内径和界面热阻的增大,界面周围的应力场增大,但并不改变应力场的分布趋势。此外,我们发现:温度分布和应力场对几何参数比对界面热阻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单纤维轴对称和三维细观力学模型,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复合材料中基体与纤维间的应力传递进行研究,研究中主要讨论了基体、纤维和界面的力学性能以及纤维位向的变化对应力传递和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微结构参数的变化将显著影响基体与纤维间的应力传递和复合材料中的应力分布,复合材料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合理的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压入实验界面端奇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压入实验是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细观实验方法之一,其试件通常由复合材料中切割下来制备而成,从中选取单根纤维,进行压入试验,所以被选中的纤维可看成是被纤维和纯基本材料构成的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所包裹。本文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横观各向同性复合材料基体包裹各向同性纤维的轴对称模型,采用逐次渐近等求解方法,得到了求解该模型界面端应力奇异性指数的特征方程,并计算了碳纤维/环氧树脂、碳纤维/铝和碳纤维/Al2O3压入试件界面端奇异性随碳纤维体积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连续介质力学中,各向同性材料的力学理论已基本成熟,即,对任何一个各向同性材料的力学问题,人们几乎总能从现有理论中找到有效解决方案,但对各向异性材料暨复合材料而言,只有线弹性理论才基本成熟,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破坏和强度等问题,都还缺少成熟分析方法。根本原因是,现有理论只能得到纤维和基体中的均值应力,复合材料的塑性、破坏和强度分析,都必须基于基体的真实应力。本文对作者创建和发展的基体真实应力理论进行了综述介绍,并简要指出了真实应力理论在复合材料破坏和强度分析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纤维断裂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人杰  孙国钧 《力学季刊》1997,18(2):160-16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某根纤维断裂后,断口作为裂纹向何处发展?它可以向纤维和基体的界面发展形成界面脱粘,也可向基体发展,造成基体开展,从而殃及邻近纤维。另外,一根纤维的断裂会在其邻近纤维中造成应力集中。本文采取轴对称边界元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研究。本文假定纤维在基体中成六角形分布,即每根纤维周围有六根纤维,均匀地分布在以该纤维为中心的圆周上。  相似文献   

20.
<正> 1 引言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断裂,一般包括三个过程:①基体与纤维界面的脱粘,②纤维断裂;③基体中的裂纹扩展。从复合材料承载能力的观点来看,纤维断裂最为重要,所以根据内应力在纤维中的重新分布对复合材料的破坏进行了某些分析。但这些研究局限于静态分析,而高强度脆性纤维的断裂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伴随着有能量的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