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8(9):130-130
SiGe日前宣布推出全新的无线射频(RF)前端模块SE2559L。新模块乃专为符合802.11b/g标准的Wi-Fi系统而设,旨为提高这类系统的集成度并降低成本。这款RF前端模块基于高度集成的架构,与其它竞争产品相比,尺寸缩小了约60%。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一种超外差架构的超宽带接收射频前端,工作频段覆盖400MHz~2000MHz,接收增益50dB,噪声系数小于6dB,中频输出频率70MHz,输出1dB压缩点大于18dBm,输出三阶交调节点大于30dBm,瞬时态范围大于55dB,测试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符合设计预期.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无线通信终端中射频模组的集成度、降低终端的实现成本,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2.4 GHz射频前端芯片,片上集成射频功率放大器(PA)、射频低噪声放大器(LNA)、射频开关、基准源电路及数字控制电路,PA和LNA的阻抗匹配网络均采用片上元件实现.测试结果显示,接收模式下,芯片的增益为11.2 dB,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分别为-5.8 dB及-21.1 dB,IIP3为3.9 dBm;发射模式下,芯片增益达26.8 dB,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分别为-21 dB及-14.2 dB,输出1 dB压缩点为23.5 dBm,峰值PAE达24%.本芯片对于2.4 GHz ISM频段通信系统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设计的前端放大电路仅从低噪声放大电路着手,导致安装在短波发射机上的电路运行效率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短波发射机射频前端放大电路设计与实现.分析短波发射机射频信号传输过程,从前端低噪声放大电路和前端功率放大电路两个方面设计射频前端放大电路,同时计算前端低噪声放大电路的增益、稳定及抗噪声性能指标、前端功率放大电路功率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应用以及各类网络系统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射频微波技术的了解越来越多,也更加依赖该技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以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设计为例,分析了前端PCB板设计及整体布局以及实物图,希望能够为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及集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王通  林孝康 《电声技术》2012,36(2):25-28
提出了一种基于dPMR标准的超外差二次变频结构数字对讲机射频部分的实现方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现了设计思路,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给出了详细的解决办法,并完成了相关硬件电路。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满足dPMR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7.
《电子产品世界》2005,(3A):i014-i014
SE2521A是一款高度集成的芯片级无线射频(RF)前端模块,能有效增强符合802.11g标准的WLAN产品的传输范围.并降低实施成本。SE2521A在WLAN系统的收发器和天线之间提供了完整的接口.在一颗微小的芯片级模块内集成了高性能的功率放大器、功率检测器、开关和滤波器.而且完全配合50W阻抗。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服混频器噪声对GPS接收机灵敏度造成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应用于GPS射频前端的低噪声混频器电路.采用自偏置缓冲级放大本振信号,有效地提高了电路性能.该混频器的转换增益为23 dB,噪声系数为4.55 dB,3阶交调点为-9.36 dBm,在1.57 GHz到1.6 GHz频段上,反射系数S11小于-15 dB,电路采用1.8 V电压供电;混频器核心电路静态工作电流1.2 mA,采用CMOS 0.18 μm工艺实现,芯片版图面积为160μm×360μm.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外差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一种应用于6~18 GHz测频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通过分析其杂散来源介绍了射频前端的混频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今日电子》2006,(3):95-95
LM3100稳压器芯片采用了固定开启时间(COT)结构,响应非常敏捷。此外,这款芯片还采用飞轮电流注射控制(VCIC)技术,即使搭配陶瓷输出电容器一起使用,也无须为等效串联电阻提供额外补偿。这款芯片的输入电压前馈功能可以抑制线路瞬态,确保即使利用无稳压电源供应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1.
摘要:本文采用零中频结构针对800~2400MHz工作频段设计了一种通用射频前端,该射频前端在一款高性能解调器的基础上,加入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程控射频AGC电路、电调谐预选滤波器等电路,从而实现灵敏度优于-100dBm/5MHz,动态范围大于100dB的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超高频射频识别射频前端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度的新型超高频射频识别射频前端电路.在LNA的设计中,通过在输入端采用二阶交调电流注入结构以提高线性度,在输出端采用开关电容结构以实现工作频率可调;在混频器的设计中,在输入端采用同LNA相同的方法以提高线性度,而在输出端采用动态电流注入结构以降低噪声.该电路采用0.18μmCMOS工艺,供电电压为1.2V,仿真结果如下:输入阻抗S11为-23.98dB,IIP3为5.05dBm,整个射频前端电路的增益为10dB.  相似文献   

13.
微波光子射频前端具有频率覆盖范围大、工作波段和瞬时带宽可灵活重构、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在泛在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减小系统的尺寸和功耗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构建基于光子集成芯片技术的微波光子射频前端微系统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集成微波光子射频前端微系统目前在器件层面和系统集成层面面临的挑战,并从高精细、可重构的光滤波器设计、混合集成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频率漂移抑制方案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开展的关于混合集成可重构微波光子射频前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陶霞 《信息通信》2013,(6):70-71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小型化射频收发前端设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LTCC基片上实现了一款L波段双频段射频收发前端,其电路尺寸仅为6.5mm×5mm×0.5mm。样品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收发前端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预期要求,并且具有接收损耗低、收发隔离度高等优点。文章分工作原理介绍、详细电路设计、三维结构实现、参数仿真优化几个方面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最后结合测试曲线对样品的测试结果作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周杰  李靖  洪志良  黄煜梅 《微电子学》2016,46(3):348-351, 355
为满足无线体域网接收机超低功耗的要求,设计了一种3~5 GHz超低功耗非相关脉冲超宽带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有源巴伦和平方器。为了降低功耗,采用电流复用技术设计LNA和有源巴伦;同时设计了一种工作在亚阈值区域的全差分平方器,将基于吉尔伯特乘法器的平方器的功耗从mW级降低到μW级。此外,采用电容交叉耦合技术,提高了平方器的转换增益。基于SMIC 0.13 μm CMOS工艺的仿真结果显示,接收机射频前端在开关键控调制1 Mb/s脉冲速率下,其灵敏度达 -81 dBm,能量效率达0.42 nJ/pulse。  相似文献   

16.
《电子世界》2006,(1):64-64
SiGe半导体公司推出的SE2551A是业界首款专为手机应用而优化的全集成式无线局域网射频前端模块。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用于软件无线电的射频前端电路,该电路可工作于短波、超短波频段(3~89MHz)。电路将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过前端滤波、AGC、放大处理后,将输出信号稳定到2V,直接送给下级进行A/D采样及基带处理。设计的核心是宽带AGC电路,采用了一种级联VGA的形式,较大地提高了AGC电路的动态范围和线性范围。经过硬件实测,该接收电路灵敏度能够达到-90dBm,动态范围为70dB,并且具有线性度高、噪声系数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个24GHz 车载防撞雷达射频前端系统。本系统是基于德国Innosent 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作在24GHz 窄波束的雷达收发器IVS-179 而设计的,包括了输入信号的放大、偏置电路以及输出信号的滤波和放大电路。该系统 通过发射电磁波和接收反射的电磁波经过下变频等处理得出目标的距离和速度的信号,传给信号处理模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MIMO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而多通道射频前端是MIMO硬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指标对通信系统功能具有决定性影响。设计了一种16通道软件无线电射频前端,该设计结合集成收发器与超外差收发机架构的优势,可同时支持16路射频收发通道,具有调制精度高、动态范围大和体积小的特点。从实际射频测试结果看,该射频前端性能优异,工作频率10 MHz~6 GHz,最大信号带宽大于150 MHz,输入功率-40~27 dBm,输出功率-10~-110 dBm,差分误差矢量幅度小于0.37%,可适用于多通道软件无线电设备、信道仿真器等对射频指标和体积有要求的应用中。  相似文献   

20.
一种软件无线电宽带射频前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涌泉 《电讯技术》2007,47(1):68-70
比较了软件无线电宽带射频前端的几种技术方案特点及其可行性,提出了一种采用多路可配置信道组网射频前端方案,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及解决措施;并以2~2 000 MHz宽带射频前端为例进行仿真,给出典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