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三重带系d^3Δ-α^3∏(4,0)和(5,0)带激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激光光谱技术属于一种高灵敏度的吸收光谱测量方法,可以用于瞬态分子和激发态分子光谱的检测。采用这种技术分别在16400~16650cm^-1和17450~17750cm^-1波段内直接观测到CO三重带系d^3△←α^3∏(4,0)(5,0)振转吸收光谱。这种跃迁的上态d^3△1(v=4),d^3△2(v=4),d^3△1(v=5)分别与A^1∏(v=0),D^1△(v=0)和A^1∏(v=1)态存在微扰相互作用。通过对所测量到的CO三重带系(4,0)(5,0)振转谱带作了包含微扰相互作用在内的分析,获得了上态d^3△(v=4,5)的精确的分子转动光谱常数。  相似文献   

2.
CO谱带的微扰给谱线的标识和分析带来挑战.这里针对CO A1Π(v=1)对d3∆(v=5)态的微扰,首先采用有效哈密顿矩阵的方法重新分析了d3∆—a3Π(5,0)带高精度的涉及d3∆2和d3∆3的振转光谱数据,发现A1Π的微扰可忽略不计.进一步理论计算了由A1Π的微扰产生的d3∆的∆1,∆2和∆3的转动能级移动和d3∆—a3Π(5,0)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1的能级移动最大,最大可达4 cm-1,这个能级移动随J值的增大而减小;对∆2和∆3的影响在J小时可忽略不计.光谱强度的改变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涉及到∆1的d3∆1—a3Π光谱强度减小量最大可达20%,随J的增大,此减小量变小;对涉及∆2和∆3的光谱强度此微扰可忽略不计,从而给出了上面实验数据分析中不考虑微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CO谱带的微扰给谱线的标识和分析带来挑战.这里针对CO A1Ⅱ(v=1)对d3△(v=5)态的徵扰,首先采用有效哈密顿矩阵的方法重新分析了d3△-a3Ⅱ(5,0)带高精度的涉及d3△2和d3△3的振转光谱数据,发现A1Ⅱ的微扰可忽略不计.进一步理论计算了由A1Ⅱ的微扰产生的d3△的△1,△2和△3的转动能级移动扣d3△-a3Ⅱ(5,0)光谱强度的变化.发现△1的能级移动最大,最大可达4 cm-1,这个能级移动随J值的增大而减小;对△2和△3的影响在J小时可忽略不计.光谱强度的改变有类似的变化趋势,涉及到△1的d3△1-a3Ⅱ光谱强度减小量最大可达20%,随J的增大,此减小量变小;对涉及△2和△3的光谱强度此微扰可忽略不计,从而给出了上面实验数据分析中不考虑微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微量CH3CN(36Pa)与He(660Pa)混合气体交流Penning辉光放电获得CN自由基分子,采用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光谱技术,在可见光波段16850~17480cm^-1进行了转动分辨光谱测量,分别标识了CN分子红带A^2Πi-X^2Σ^ (6,1)和(7,2)138条和118条的转动光谱(其余光谱为C2自由基及CN红带(8,3)带光谱)。理论拟合分子常数时考虑电子态间的微扰作用,采用有效哈密顿量矩阵对角化获得了A^2Πi(v=6,7)态更精确的分子常数及电子态A^2Πi(v=7)与X^2Σ^ (v=11)之间的微扰常数ξ,η,总体拟合方差均小于实验误差0.007cm^-1,表明拟合结果是非常精确的。  相似文献   

5.
CO+分子离子彗尾带系在近红外区域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 分子离子是一种重要的瞬态自由基分子,许多研究者对该带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采用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测量了12C16O 分子离子彗尾带系(A2Πi-X2Σ )在近红外区域的3个支带(0,3),(1,4)和(3,6)的振转吸收光谱。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上态A2Πi(ν′=0,1,3)的精确的分子常数。进一步验证了光外差-磁旋转-速度调制光谱技术在吸收光谱测量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用时间分辨 傅里叶变换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热的氢原子与CO2 分子间高效率的平动 振动 (T V)能传递 .热的氢原子由ArF激光光解H2 S得到 ,这种氢原子的平动能为 2 2 3kJ/mol .实验中观察到了从 2 130cm-1到2 4 0 0cm-1的红外发射谱带 ,它归属于高振动激发的CO2 分子的非对称伸缩振动 (ν3 ) .对这一发射谱带的光谱拟合显示CO2 的非对称伸缩振动被激发到了较高的振动态 ,振动量子数达到了v =7.并且有 5 5 80cm-1的能量经传能过程由氢原子到达了CO2 的ν3 模 .实验条件下氢原子与CO2 的T V传能效率为 0 .30 .实验结果与Schatz等人的用 3D半经典计算预测的碰撞截面符合的很好 .  相似文献   

7.
运用耦合簇单双取代三重微扰方法[CCSD(T)]和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结合系列相关一致基,aug-cc-pV(n+d)Z(n=D,T,Q,5,6),研究了AlCl(X1∑+)分子的光谱性质.比较了两种理论方法及不同的基组对AlCl(X1∑+)分子的光谱常数的影响.在优选的MRCI/aug-cc-pV(5+d)Z理论水平下于0.05~2.0nm核间距范围内计算了AlCl(X1∑+)分子的势能曲线.拟合势能曲线得到其光谱常数De,D0,Re,ωe,ωexe,Be和αe.它们分别为5.1942eV,5.1644eV,0.21350nm,481.67cm-1,2.1022cm-1,0.2416cm-1和0.0016cm-1.这些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均较为相符.利用这一势能曲线,通过求解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径向Schrdinger方程,计算了AlCl分子基态的振转能级.找到了J=0时的全部182个振动态.针对每一振动态,还分别计算了其对应的振动能级、惯性转动常数和离心畸变常数等分子常数.文中的大部分分子常数属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8.
运用耦合簇单双取代三重微扰方法[CCSD(T)]和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RCI)结合系列相关一致基, aug-cc-pV(n+d)Z(n = D, T, Q, 5, 6), 研究了AlCl(X1Σ+)分子的光谱性质. 比较了两种理论方法及不同的基组对AlCl(X1Σ+)分子的光谱常数的影响. 在优选的MRCI/aug-cc-pV(5+d)Z理论水平下于0.05-2.0 nm核间距范围内计算了AlCl(X1Σ+)分子的势能曲线. 拟合势能曲线得到其光谱常数De, D0, Re, ωe, ωexe, Be和αe. 它们分别为5.1942 eV, 5.1644 eV, 0.21350 nm, 481.67 cm-1, 2.1022 cm-1, 0.2416 cm-1和0.0016 cm-1. 这些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均较为相符. 利用这一势能曲线, 通过求解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径向Schrödinger方程, 计算了AlCl分子基态的振转能级. 找到了J = 0时的全部182个振动态. 针对每一振动态, 还分别计算了其对应的振动能级、惯性转动常数和离心畸变常数等分子常数. 文中的大部分分子常数属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从头算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并结合基组aug-cc-pCVQZ计算了CO分子基态(X1Σ+)的势能曲线和偶极矩曲线,得到的势能曲线、偶极矩曲线分别与RKR势、文献的偶极矩曲线吻合较好。利用所得的势能,求解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Schrdinger方程找到了CO分子X1Σ+态转动量子数J=0时的70个振动态,对于每一振动态,分别计算了其振动能级G(v)、转动惯性常数Bv和离心畸变常数Dv,并把计算结果与已知的42个实验值做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的振动能级G(v)、转动惯性常数Bv、离心畸变常数Dv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利用G(v),Bv导出的光谱常数[谐振频率ωe(2 160.1 cm-1)、非谐振频率ωeχe(13.1 cm-1)、转动常数Be(1.918 cm-1)、振转耦合常数αe(0.017 3 cm-1)]也与实验值的光谱常数[ωe(2 169.8 cm-1),ωeχe(13.3 cm-1),Be(1.931 cm-1),αe(0.017 5 cm-1)]较为符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方法MRCI/Aug-cc-pCVQZ对CO分子基态性质的计算是合适而可靠的。利用乘积近似方法计算了CO分子在常温、中温、高温时的配分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了CO分子在T=296 K时的1-0跃迁带的谱线强度,通过比较发现,计算所得的线强度与HITRAN数据库符合较好。进一步计算的CO分子X1Σ+态1-0,2-0,3-0,4-0,2-1,3-1和4-1跃迁带的带强度也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同时首次计算了CO分子X1Σ+态3-2跃迁带、4-2跃迁带的线强度及带强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微量CH3CN(36 Pa)与He(660 Pa)混合气体交流Penning辉光放电获得CN自由基分子, 采用光外差-磁旋转-浓度调制光谱技术, 在可见光波段16 850~17 480 cm-1进行了转动分辨光谱测量, 分别标识了CN分子红带A 2Пi-X 2Σ+(6, 1)和(7, 2)138条和118条的转动光谱(其余光谱为C2自由基及CN红带(8, 3)带光谱). 理论拟合分子常数时考虑电子态间的微扰作用, 采用有效哈密顿量矩阵对角化获得了A 2Пi(ν=6, 7)态更精确的分子常数及电子态A 2Пi(ν=7)与 X 2Σ+ (ν=11)之间的微扰常数ξ, η, 总体拟合方差均小于实验误差0.007 cm-1, 表明拟合结果是非常精确的.  相似文献   

11.
张中明  熊烨 《物理学报》1997,46(11):2124-2129
在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波动方程中,计入分子的振转相互作用项,得出的波函数除与振动量子数有关外,还与转动量子数有关.用该波函数编程序计算了BF分子A1Π→X1Σ+带系和b3Σ+→a3Π带系的Franck-Condon因子.计算中转动量子数的取值由J=0取至J=200,结果适用于低温、高温和强激波条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高位振动激发态CsH(v"=15~21)与CO2振动-转动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CsH至高振动态,利用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得到CsH(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kv"(CO2),kv"=21(CO2)=7kv"=15(CO2).研究了CsH(v")+H2的弛豫过程,有kv"(H2)>kv"(CQ),碰撞弛豫速率系数的质量效应明显.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的转动态分布.对于CO2与CsH(v"=15)碰撞,CQ2有转动温度Trot=(605±50)K;对于v"=21,Trot=(780±70)K.基于转动温度,得到CO2的平均转动能〈Erot〉和转动能的变化〈ΔErot〉,发现〈ΔErot〉v"=21~2.7〈△Erot〉v"=15.由对CO2转动能级受激吸收线轮廓测量,得到J=36~48各能级的平均平动能〈Etel〉,对于v"=15,〈Erel〉=600~972 cm-1;对于v"=21,〈Erel〉=972~1351cm-1.低J值有低平动能.外推平动能到初始平动能520 cm-1(池温500 K的平动能)对于v"=15和v"=21,分别得到阈值Jth =34和24.大于初始平动能的转动态均处于Jth值之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真空脉冲放电超声射流气体束(H_2S/Ar~3%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了气相S_2分子,并研究了30 400~34 400cm~(-1)范围内S_2分子的时间分辨和基态振动频率分辨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获得了184支谱带的高分辨率(0.1cm~(-1))和低分辨率(0.3cm~(-1))转动光谱。实验观测并归属了S_2分子B_u~(Σ-)-X~3Σ_g~-和B″~3Π_u-X~3Σ_g~-共84支振动跃迁,分析得到了激发态B~3Σ_u~-态ν=0~9和B″~3Π_u态ν=2~12的分子常数以及B~3Σ_u~-态的基态平衡分子构型。由于S_2分子B~3Σ_u~-与B″~3Π_u态之间存在微扰,这两个电子激发态的振动能级间隔、自旋分裂常数和自旋-轨道分裂常数变化不规律,转动跃迁强度和跃迁选择定则存在异常,利用~3Σ-~3Π的齐次微扰哈密顿量定性地对这些异常光谱进行了解释,进一步丰富了S_2分子紫外区低能电子激发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光外差-浓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测量了b3Πg~a3u+(9,3)带在12065~12445 cm-1的光谱,并研究了He2分子b3Πg(v=9)态与c3g+ 态的预解离相互作用.基于He2分子c3g+ 态的ab initio理论计算势能曲线和b3Πg态的RKR势能曲线,分析了b3Πg(v=9)态的预解离机制,并计算了b3Πg(v=9)态转动能级的预解离线宽,计算结果同实验测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态平均(CASSCF)/高度相关多参考组(MRCI)方法,对N2分子A3Σu+、B3Пg、C3Пu电子态的势能、跃迁偶极矩进行了高度相关的精确计算.计算的势能在平衡位置附近与RKR拟合的势能曲线非常一致,获得的跃迁偶极矩与已有实验值符合很好。首次对A3Σu+、B3Пg、C3Пu电子态的振转光谱常数随振动量子数v的变化进行系统定量计算,其结果与已有的实验观测数据相符.同时,获得了N2分子第一正带系的0-1、0-2、1-0、1-2、1-3、2-0、2-1、2-3、3-0、3-1和3-2光谱带分别在300,3000,6000,10000K时的谱线强度,如1-0带在3000,6000,10000K时的高温谱线带强度分别为1.58543×10-16 cm-1/(分子 cm-2)、6.07889×10-17 cm-1/(分子 cm-2)和2.3781×10-17 cm-1/(分子 cm-2).这些结果对N2分子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高温大气的建模与研究具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Х1Σ+,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 光谱(LIF)得到RbH(Х1Σ+,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和转动能的变化<ΔErot>,发现。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cm3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 53×10-13cm3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高位振动态RbH(X1∑+,v″=15~21)与CO2碰撞转移过程.脉冲激光激发RbH至高位态,利用激光感应荧光光谱(LIF)得到RbH(X1∑+,v″)与CO2的猝灭速率系数kv″(CO2),kv″=21(CO2)=2.7kv″=15(CO2).利用激光泛频光谱技术,测量了CO2(0000,J)高转动态分布,得到了转动温度,从而获得了平均转动能<Erot>和转动能的变化<△Erot>,发现<△Erot>v″=21≈2.9<△Erot>v″=15.对于v″=16,证实了振动—振动能量转移的4-1近共振过程.在一次碰撞条件下,通过速率方程分析,得到RH(v″)-CO2振转速率系数.对于v″=15,J=32-48,速率系数在1.25-0.33×10-13 cm3 s-1.之间;对于v″=21,速率系数在2.47-1.53×10-13 cm3 s-1之间,其能量相关性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外差 磁旋转 速度调制吸收光谱技术 ,在可见光波段范围 16 80 0~ 175 73cm-1,对N2 + 的A2 Πu-X2 Σ+ g(12 ,6 )、(11,5 )、(7,2 )带和B2 Σ+ u -X2 Σ+ g(1,5 )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推导了双原子分子振转能级在受到微扰作用时的有效哈密顿量形式 ,并分析了N2 + 的A2 Πu-B2 Σ+ u 之间存在的微扰相互作用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到了精确的电子态微扰常数 ξe、ηe.  相似文献   

19.
张树东  李海洋 《物理学报》2003,52(5):1297-1301
脉冲激光烧蚀金属平面铝靶产生的热原子与气相CF4碰撞反应中,在400—600nm之间观测到激发态C2分子的发光光谱,它们可归属为Swan带的d3Πg-a3Πu跃迁中Δv=2,1,0,-1,-2五个振动序列(v'≤6).光谱强度分析表明,C2激发态的振动温度达6340K左右.与激光烧蚀Al+O2反应生成AlO的实验结果以及激光烧蚀Cu+CF4的光谱比较,对比Al(2P1/2-2S1/2,3944nm)和C2的d—a跃迁(0—0)带带头(5165nm)的飞行时间轮廓,认为激发态的Al(2S1/2)原子通过 关键词: 激光烧蚀 发光光谱 C2分子  相似文献   

20.
Na2 2 3 Πg 和 33 Πg 态在 3486 0cm-1(相对基态Te)和 3s+3d解离限之间的Ω =0 ,1,2能级进行了脉冲激光微扰增强双共振探测 .观测到两个态之间强烈的相互微扰 .给出忽略微扰情况下Ω =0能级的Tv 和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