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韩大星  钱生法 《物理》1989,18(2):99-104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光声(热)原理的光吸收测量新技术.当某调制光被物质吸收时会产生热量,因而被测样品及周围介质巾产生相应的温度场.当探测光掠过或穿过此温度场时将被偏转.用位置灵敏探测器接锁相放大器测出探测光的偏转量,从而计算出样品的微弱吸收.此法比现有常用的透射法灵敏度高3—6个数量级,是研究薄膜材料光热性能十分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热转换纳米晶材料因其在近红外区(普遍位于780~1 400 nm)的高效光热转换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光热杀死癌细胞、肿瘤治疗、海水淡化等领域。因其多样的液相制备方法和形貌控制、纳米结构复合、逐渐提高的光热转换效率以及表面易于药物修饰等优点,该材料在光热成像诊断、光热治疗等领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热转换纳米晶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贵金属纳米晶、铜硫族半导体纳米晶、碳相关纳米晶以及这些纳米晶材料构成的复合结构,同时介绍了具有较高光热转换效率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材料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双模态SPR性质的耦合在光热转换领域的应用前景。基于其性能协同耦合的特性,双模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复合纳米晶将是近几年光热转换纳米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光热偏转成像原理,搭建了热波成像光热偏转自动化检测系统,并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利用该实验系统绘制了直线划痕SrBT样品和三角划痕硅片样品的表面光热偏转图,成像结果清晰直观.  相似文献   

4.
光学薄膜的光热偏转信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正修  苏星 《光学学报》1991,11(2):66-171
本文给出了透明基体上的单层薄膜在激光辐照下的温度分布和光热形变偏转信号的理论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偏转信号与薄膜参数、基体参数以及调制频率之间的关系,用反射式光热偏转装置对光学薄膜的光热偏转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光热折射光谱分析法,做出了折射信号随功率改变的关系及Cu~(++)的工作曲线,给出了CU~(++)在水溶液中的最低检测限并讨论了探测光束散焦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王可  赵理曾 《光学学报》1992,12(8):29-735
从三线传热方程出发,给出了双层材料的光热偏转光谱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光热偏转信号的特征及其在扫描成象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玻璃毛细管为样品池建立了测定痕量铁的光热折射光谱实验装置,选用狭缝取代针孔和采用探测束聚焦的检测方式,获得了较好的信噪比。测定铁一邻菲啉的检测下限为4.0×10-8mol/L,相当于4.0×10-6吸光度,并与其他光热测量结果相比,讨论了提高灵敏度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蜃景效应及其光热偏转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振杰 《光子学报》1996,25(6):546-549
本文介绍一种十分灵敏的探测固体表面、液体和薄膜材料光学和热学特性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光热偏转光谱技术,是通过探测被加热待测样品表面的热梯度的途径进一步确定其光学和热学特性.应用这种探测技术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所作的测试结果表明,它比其它方法都显得优越.  相似文献   

9.
脉冲激光光热失调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宏刚  李斌成  刘明强 《光学学报》2008,28(10):1942-1946
将脉冲激光作为加热光引入光热失调测量技术中,提出了脉冲激光光热失调测量技术,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分析了脉冲激光光热失调测量技术用于测量光学薄膜微弱吸收的可行性.实验以532 nm的高反射光学薄膜为样品,采用波长为632.8 nm的探测光,研究了脉冲激光光热失调技术信号振幅的时间特性以及最大信号幅值与样品表面加热光能量密度、加热光斑与探测光斑相对位置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光热信号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而随表面加热光能量密度的提高而增大,当样品表面加热和探测光斑重合时光热信号最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上对那些适合于小体积样品分析的激光光热光谱分析方法进行比较,探讨采用激光光热光谱法进行痕量微化学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脉冲光热谱中波长效应。讨论了波长调谐对脉冲光热光谱信号的峰值和时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交型光热偏转光谱法及其差分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工作设计了一种新的差分式光热偏转光路构型,光路的优点是只使用单一的位置传感器,可随意调节样品池和参考池的距离,电学补偿和差分光路装置简单,容易调整,可以有效地消除溶剂空白吸收的影响和泵浦激光功率起伏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该差分构型的原理,差分响应公式和基本实验参数。获得的结晶紫和钴的检测下限分别为8.0×10^-10mol/L和60mg/ml,对应的最小吸光度分别为1.2×10^-8和5.4×10  相似文献   

13.
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光热偏转法实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周令  范正修 《光学学报》1990,10(3):45-254
本文首次把调制与脉冲光热偏转技术同时置于激光损伤测试装置之中,用以进行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实时研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有助于确定损伤阀值,也有助于分析损伤形貌和损伤过程,包括样品损伤前的行为及样品在重复频率激光作用下损伤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光热转换效率的Fe304-H20磁性纳米流体。该纳米流体可以通过磁分离技术实现纳米颗粒与基液的分离,使得纳米流体基液得以直接使用,同时具有优异的可重复利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1200 s内其光热转化效率高达70.2%,并且经过60次的循环使用后无明显的衰减。此研究结果为实现纳米流体基液的直接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单银基低辐射玻璃的镀膜方式与结构,并研究了样品的光热性能.结果表明:低辐射玻璃在可见光波段透射率较高;在中远红外波段反射率较高,有效阻止了热量的透过.因此低辐射玻璃既可以保证采光,又可以阻止热量透过,起到了节约能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光热偏转光谱(PDS)检测水中微量元素氟离子的含量。它克服 常规光度方法测量溶液浓度中存在的二个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讨论了PDS信号随调制频率,泵浦光功率、探测光功率的变化,优化了测量装置的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光谱分频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化学耦合利用系统。在该系统中,全光谱的太阳能按照波长不同被区分利用。适合光伏电池利用的太阳能被分配给光伏电池进行光伏转换,其它波段的太阳能则转化为热能驱动甲醇裂解反应产生合成气。实验结果表明在太阳辐照强度为712.8 W/㎡,甲醇流量为2.7 kg/h时,系统效率达到31.18%。系统实现了低品位的太阳能向高品位的电能和化学能的转换,为研究太阳能的全光谱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光热透射技术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利用激光光热透射技术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方法,用该方法测量黄铜,纯铁、铝、纯铜及锗的热扩散率,其结果与能常采用的检测手段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热偏转技术实施光学薄膜弱吸收的多波长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文涛  范正修 《光学学报》1993,13(5):75-477
介绍了光热表面形变光束偏转技术用于测量光学薄膜弱吸收的基本原理,简述多波长吸收测量装置的建立和测试过程,最后给出简单的测量实例.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棱镜型光热偏转光谱法,给出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导出了由泵浦光引起的探测光的偏向角表达式.并与普通型光热偏转技术作了比较,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棱镜型光热偏转检测方法比普通型光热偏转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