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吡唑硼类配体的配位行为, 合成了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钾[KHB(C~5H~7N~2)~3], 简称(KL)和双[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合铜(II){Cu[HB(C~5H~7N~2)~3]~2}, 简称(CuL~2), 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KL属空间群P2~1/n。a=1.0527(8), b=0.9464(3), c=1.7730(9)nm, β=94.51(5)°,Z=4, D~c=1.268g.cm~-~3, R=0.079。化合物CuL~2属空间群PI, a=0.8768(1),b=1.0170(2), c=1.0859(1)nm, α=62.45(1),β=83.78(1), γ=78.52(1)°, Z=2,D~c=1.298 g.cm~-~3, R=0.06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KL由钾离子和配体负离子组成, K~+与配体L中的B原子相距0.3634nm, 在配体负离子中B原子与三个吡唑环的N原子及H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化合物CuL~2由孤立分子组成, 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且与两个配体分子中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并表现出明显的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吡唑硼类配体的配位行为, 合成了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钾[KHB(C~5H~7N~2)~3], 简称(KL)和双[三(3,5-二甲基吡唑)氢合硼酸根]合铜(II){Cu[HB(C~5H~7N~2)~3]~2}, 简称(CuL~2), 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KL属空间群P2~1/n。a=1.0527(8), b=0.9464(3), c=1.7730(9)nm, β=94.51(5)°,Z=4, D~c=1.268g.cm~-~3, R=0.079。化合物CuL~2属空间群PI, a=0.8768(1),b=1.0170(2), c=1.0859(1)nm, α=62.45(1),β=83.78(1), γ=78.52(1)°, Z=2,D~c=1.298 g.cm~-~3, R=0.062。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化合物KL由钾离子和配体负离子组成, K~+与配体L中的B原子相距0.3634nm, 在配体负离子中B原子与三个吡唑环的N原子及H原子形成四面体构型。化合物CuL~2由孤立分子组成, 铜离子处于分子的对称中心且与两个配体分子中的六个N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 并表现出明显的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二(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1,10菲啰啉)合钴(Ⅱ)混合配体络合物单晶, 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o(C_(12)H_3F_3O_2N_2)_2·(C_(12)H_8N_2)。通过溶解性、摩尔电导, 磁性、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有关性质。用四园单晶衍射仪, 测定了该络合物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 P2_(l/o)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22(3) nm, b=1.6462(2) nm, c=2.0678(3) nm, β=75.86(1)°, V=3.4402(1.6) nm, Z=4, F(000)=1580, d_(calc)=1.50 g cm~(-3), d_(exp.)=1.492g cm~(-3)。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 最终偏差因子R=0.0716。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六, 分子中有四个氧来自两个双齿配体PMTFP, 两个氮原子由phen所提供。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二(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1,10菲啰啉)合钴(Ⅱ)混合配体络合物单晶,由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Co(C_(12)H_3F_3O_2N_2)_2·(C_(12)H_8N_2)。通过溶解性、摩尔电导,磁性、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该化合物的有关性质。用四园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络合物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l/o)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22(3),b=16,462(2),c=20.678(3),β=75.86(1)°,V=3440.2(1.6)~3,Z=4,F(000)=1580,d_(calc)=1.50g cm~(-3),d_(exp.)=1.492g cm~(-3)。经最小二乘法修正后,最终偏差因子R=0.0716。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六,分子中有四个氧来自两个双齿配体PMTFP,两个氮原子由phen所提供。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N,N-二烃基胺基)二氯硼烷的反常三烃化反应。2-苯并噻唑基Grignard剂与(N,N-二乙胺基)二氯硼烷反应,得到二乙胺合三(2-苯并嚷唑基)硼烷,并讨论了反应机理。分子结构经X单晶结构分析确证。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a=11.570(3),b=12.496(4),c=16.577(4)nm;Z=4,V=2397.3nm~3,D_0=1.348g/cm~3,μ(MoK_a)=3.167cm~(-1)。  相似文献   

6.
3,5-二氟苄基氯和邻氯基苄基氯在适当的溶剂中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三(3,5-二氟苄基)氯化锡(1)和四(邻氯苄基)锡(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858 33(11)nm,b=1.140 98(7)nm,c=2.690 06(16)nm,β=109.288(10)°,V=5.383 6(6)nm3,Z=8,Dc=1.532 g·cm~(-3),μ(Mo Kα)=13.61 cm~(-1),F(000)=2 480,R1=0.085 1,wR~2=0.168 1。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晶体学参数:a=0.585 54(5)nm,b=1.969 74(18)nm,c=0.857 86(8)nm,β=95.204 0(10)°,V=0.985 34(15)nm3,Z=2,Dc=1.805 g·cm~(-3),μ(Mo Kα)=14.91 cm-1,F(000)=524,R1=0.054 0,wR_2=0.163 9;中心锡原子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将配体Ll(2,5-二-(3,5-二甲基吡唑-4-巯基)-1,3,4-噻二唑)和L2(3,5-二甲基吡唑)同时与Cd(NO_3)_2·4H_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Cd(L1)_2(L2)(NO_3)_2(H_2O)],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m空间群,每个Cd(Ⅱ)的配位环境为扭曲的五角双锥,分别与来自配体L1和L2的一个氮原子、两个硝酸根的三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配位,配体L1只用一端的氮原子和Cd(Ⅱ)离子配位,配合物形成"E"字型结构。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简称HPMTFP)和乙醇为配体合成了具有Co(PMTFP)_2·2C_2H_5OH分子式的钴配合物。对配合物的溶解性、摩尔电导、磁性、热谱、中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用四圆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参数:a=10.301(4),b=12.038(7),c=13.806(5);α=88.37(5),β=69.62(3),γ=81.70(5)~9;V=1587.6(1.3)3,z=2,d_(calc)=1.44g/cm~3,d_(exp)=1.46g/cm~3。  相似文献   

9.
通过 3 ,5 -二甲基 -4-苄基吡唑与二溴甲烷在相转移催化下反应 ,合成了一个新的多吡唑烷配体双 (3 ,5 -二甲基 -4-苄基吡唑 )甲烷 .该配体与 M(CO) 6 (M=Cr,Mo,W)在光照下反应可以得到双 (3 ,5 -二甲基 -4-苄基吡唑 )甲烷四羰基铬 (2 )、钼 (3 )和钨 (4 ) .用 Sn Cl4 处理化合物 3和 4可以高产率地制得含 Mo(W)— Sn键的杂双金属配合物 .用 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 4与 Sn Cl4 反应产物 6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 .0 92 9(9) nm,b=1 .2 82 (1 ) nm,c=1 .2 82 (1 ) nm,α=1 0 2 .3 5 (1 )°,β=1 0 8.62 (1 )°,γ=97.0 0 (1 )°,V=1 .799(3 ) nm3,Z=2 ,最终结构偏离因子 R=0 .0 5 8,w R=0 .1 0 1 5 ,GOF=0 .90 5 .六元金属杂环 W— N— N— C— N— N为船式构象 ,分子中没有氯桥存在 .  相似文献   

10.
合成的配合物UO_2[Bu_2NCO(CH_2)_2CONBu_2](NO_3)_2的晶体属四方晶系,a=b=3.3207(8),c=1.0711(4)nm,α=β=γ=90.00(0)°,V=11.811(7)nm~3,D_0=1.65g·cm~(-3),Z=16,空间群为14_1/α.配合物分子中铀酰离子由六个氧原子配位,其中四个来自两个硝酸根,另外两个来自有机配体的两个羰基,两个硝酸根被七原子环排斥而挤在一边,以铀原子为中心的六方双锥结构受到扭曲.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三聚氯氰的甲氧基化、肼基化及与乙酰丙酮的缩合这种新的简单、通用的方法合成了2,4-双(3,5-二甲基吡唑)-6-甲氧基均三嗪(bpt),在甲醇溶液中与Ni(ClO4)2.6H2O,Zn(ClO4)2.6H2O作用,分别得到了单核二元镍配合物[Ni(bpt)2](ClO4)2.H2O和三元锌配合物[Zn(mpt)-(dmp)](ClO4)2(mpt=2,4-二甲氧基-6-(3,5-二甲基吡唑)均三嗪,dmp=3,5-二甲基吡唑).mpt和dmp为bpt在Zn2+作用下的醇解产物,提出了该反应的可能机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的水合高氯酸盐[Hbpt.H2O.ClO4]及镍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Hbpt.H2O.ClO4]中质子位于一侧吡唑环的2-位N上,Hbpt呈共面cis-cis构型,以锯齿状排列成层状结构,层间依靠非质子化吡唑环间的p-p重叠连接.[Ni(bpt)2](ClO4)2.H2O中bpt以三齿径向方式与Ni配位,[Ni(bpt)2]2+配阳离子呈压扁的八面体构型,4个吡唑氮原子构成赤道平面,2个均三嗪氮原子占据轴向顶点.[Zn(mpt)2(dmp)](ClO4)2中Zn2+离子为五配位的三角双锥的配位构型,均三嗪及dmp的3个氮原子位于赤道平面,mpt的2个吡唑氮原子位于轴向位置.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配体2,3-二氢-5,6-二苯基吡嗪(C_(16)H_(14)N_2)及其硝酸银配合物AgNO_3(C_(16)H_(14)N_2)_2, 并用CAD4衍射仪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为, 配体C_(16)H_(14)N_2: 单斜晶系, 空间群P2_1/n, a=0.5685(3),b=0.7928(1), c=2.7261(8) nm, β=95.02(6)°, V=1.2287 nm, z=4,D_c=1.27gcm~(-3),μ=0.81cm~(-1),R=0.031, R_w=0.033; 配合物AgNO3(C_(16)H_(14)N_2)_2:单斜晶系, 空间群A2, a=0.5655(3), b=0.7771(2), c=3.0.502(5) nm, β=94.90(2)°, V=1.3355 nm, z=2, D_c=1.59gcm~(-3),μ=7.87cm~(-1), R=0.033, R_2=0.028。测定结果表明, 在C_(16)H_(14)N_2分子中, 有关键长、键角均符合相应正常值。在AgNO3(C_(16)H_(14)N_2)_2晶体中NO_3~-为双齿配体; C_(16)H_(14)N_2则因吡嗪环上苯基的空间障碍而作为单齿配体出现; Ag原子处于二重轴上, 周围由四个氧和两个氮原子组成严重扭曲的配位八面体; Ag(1)—O(1)键长为2.828, Ag(1)—O(2)为2.520, Ag(1)—N(31)为0.2399 nm. Ag的配位八面体间借公用相对两个顶点氧原子而构成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蝎合配体氢三(3-对甲氧基苯基吡唑-1)硼酸钾KTpAn.室温下,等物质的量的KTpAn与Cu(O2CMe)2·H2O在THF溶液中反应得配合物[Cu(O2CMe)(HB{pzAn}3)](Ⅰ);KTpAn与等物质的量的无水CuCl2反应则得不同的产物CuCl(pzAnH)(HB{pzAn}3)(Ⅱ).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顺磁共振谱和电化学研究.配合物Ⅰ和Ⅱ的苯溶液的EPR谱研究表明中心金属铜的基态电子构型为拟轴对称的{dx2-y2}1.Ⅱ的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铜离子的配位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结构,与其配位的有配体TpAn上3个吡唑氮原子、3-对甲氧基苯基吡唑氮原子和1个氯离子,晶体属空间群P21/c.a=1.1643(2)nm,b=2.7081(5)nm,c=1.4494(3)nm,β=105.37(3)°,V=4.4066(14)nm3,Z=4,R=0.0604.分子中存在弱的分子内氢键N-H…Cl,其中Cl1…N1=0.3009nm,∠Cl1…H1B-N1=120.3°.  相似文献   

14.
以卤代吡啶为起始原料与水合肼反应合成肼基吡啶衍生物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与2,4-戊二酮关环合成了一类新型1-吡啶基-3,5-二甲基吡唑衍生物。对合成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质谱、核磁表征。并且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进一步测定了目标化合物1-(3,5,6-三氯吡啶-2-基)-3,5-二甲基-1氢吡唑(3f)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Fe_3(CO)_(12)与配位基前体P(NEt_2)_2Cl反应,给出4个新的两核和三核铁羰基簇合衍生物:Fe_2(CO)_6(μ-Cl)[μ-P(NEt_2)_2](Ⅰ),Fe_2(CO)_6[μ-P(NEt_2)_2]_2(Ⅱ),Fe_3(CO)_9(μ-CO)(μ_3-PNEt_2)(Ⅲ)和Fe_3(CO)_9(μ_3-PNEt_2)[P(NEt_2)_3](Ⅳ)。在反应期间,配前体分子中的P-Cl和P-N键劈开,形成的分子片Cl、PNEt_2、P(NEt_2)_2和P(NEt_2)_3作为配体与铁羰合物重新组建成上述簇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Ⅰ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745(6)nm,b=0.9601(7)nm,c=1.3996(10)nm,α=74.131(11)°,β=79.480(12)°,γ=69.727(12)°,V=1.0553(13)nm~3,D_c=1.543g·cm~(-3),Z=2,R=0.0443,wR=0.0831。Ⅱ属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53(3)nm,b=1.7543(5)nm,c=1.6860(5)nm,V=3.0031(15)nm~3,D_c=1.394g·cm~(-3),Z=4,R=0.0519,wR=0.1035。Ⅲ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0280(5)nm,b=1.2113(5)nm,c=1.9192(7)nm,β=93.560(7)°,V=2.1366(16)nm~3,D_c=1.712g·cm~(-3),Z=4。Ⅳ属单斜晶系,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875(7)nm,b=1.0359(5)nm,C=2.1919(9)nm,β=101.266(8)°,V=3.535(3)nm~3,Dc=1.443g·cm~(-3),Z=4。Ⅰ和Ⅱ为两核铁簇,其簇骨架Fe_2PCl和Fe_2P_2呈蝶状。Ⅲ和Ⅳ  相似文献   

16.
以3,5-二甲基苄基氯和间氰基苄基氯在适当的溶剂中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三(3,5-二甲基苄基)氯化锡(1)和四(间氰基苄基)锡(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m,晶体学参数:a=0.584 03(4)nm,b=1.966 37(14)nm,c=0.856 46(5)nm,β=95.138(3),V=0.979 62(11)nm3,Z=2,Dc=1.735 g·cm-3,μ(Mo Kα)=14.53 cm-1,F(000)=524,R1=0.043 7,w R2=0.123 2。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体学参数:a=1.692 21(12)nm,b=1.167 41(8)nm,c=1.539 41(11)nm,β=116.615(10)°,V=2.718 9(3)nm3,Z=4,Dc=1.424 g·cm-3,μ(Mo Kα)=9.67cm-1,F(000)=1 176,R1=0.017 5,w R2=0.046 1;中心锡原子为畸变四面体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3,5-二甲基吡唑(HL)与锌(Ⅱ)进行配位作用得到双核配合物[Zn_2(HL)_2(L)_2Cl_2](1)和四核配合物[Zn_4(HL)_4(L)_4(OH)_2](BF4)_2(2)。通过元素分析、UV-Vis、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分析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两个配合物结构中,每个中心金属锌(Ⅱ)均具有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双核配合物1中2个金属锌(Ⅱ)由2个双齿配体(L)桥连,以双核配合物1作为次级配位单元,类似的2个次级配位单元中的金属锌(Ⅱ)进一步通过μ-O配位桥连形成四核配合物2。  相似文献   

18.
张欣  王瑾玲  郁铭  缪方明 《化学学报》2000,58(10):1280-1285
合成了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钴(Ⅱ)(化合物a)和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锌(Ⅱ)(化合物b)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a和b是一对异质同晶体,配合过程中NTB的两个N原子被去质子化,晶体属立方晶系,I-43d空间群。晶胞参数a=b=c=2.2353(3)nm,V=11.169nm^3,Z=16,最终偏离因子为R~1=0.0686(a)和0.0688(b)。配合物中的金属原子与配体NTB分子中的一个烷胺氮原子、三个sp^2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NTB分子有去质子化的倾向,与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结果(配合物中配体以NTB~2形式存在)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张欣  王瑾玲  郁铭  缪方明 《化学学报》2000,58(10):1280-1285
合成了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钴(Ⅱ)(化合物a)和三(2-苯并咪唑亚甲基)胺合锌(Ⅱ)(化合物b)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a和b是一对异质同晶体,配合过程中NTB的两个N原子被去质子化,晶体属立方晶系,I-43d空间群。晶胞参数a=b=c=2.2353(3)nm,V=11.169nm^3,Z=16,最终偏离因子为R~1=0.0686(a)和0.0688(b)。配合物中的金属原子与配体NTB分子中的一个烷胺氮原子、三个sp^2氮原子和一个水分子中的氧形成五配位的扭曲三角双锥构型。用密度泛函的方法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NTB分子有去质子化的倾向,与配合物晶体结构测定结果(配合物中配体以NTB~2形式存在)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作为系统研究大环硫氮杂冠醚结构的一部分,合成了1,4,10,13-四硫-7,16-二氮杂环十八冠醚的硝酸盐[H_2(C_(12)H_(26)N_2S_4)(NO_3)_2]1和镍配合物[Ni(C_(12)H_(26)N_2S_4)Cl_2·4H_2O]2,并测定和计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 P2_1/c,a=7.936(5),b=8.866(7),c=14.756(5),β=95.33(4)°,V=1033.7~3,Z=2,D_o=1.45g·cm~(-3),μ=43.7cm~(-1),F(000)=480,最终偏离因子 R=0.059,R_w=0.059.化合物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 PI,a=6.941(4),b=9.862(3),c=16.507(3)(?),α=98.78(2),β=95.52(3),γ=93.48(3)°,V=1108.3~3,Z=2,D_o=1.58g·cm~(-3),μ=14.9cm~(-1),F=(000)=556,最终偏离因子 R=0.060,R_w=0.065.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与自由配体 L 相比较,N 原子的构型变化最大,在氯化镍配合物2中,四硫二氮大环发生严重扭曲,其中四个 S 和两个 N 原子在 Ni 原子周围形成八面体配位,Ni—N 距离从2.109到2.140(?),Ni—S 距离从2.370到2.435.同时,量化计算结果说明,S、N 原子与 Ni~(2+)配位时均为电子授体,且 S 对 Ni~(2+)的授电子能力,似略大于 N 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