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近年来,各行业被曝光的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层出不穷,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对产品品牌以及企业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本论文以此为背景探究危机后企业网络互动与消费者信任修复效果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在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后与消费者的网络互动将显著提升信任修复的效果,同时验证了消费者感知的负面情绪及风险程度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分析了产品伤害危机类型在网络互动对信任修复效果的调节作用。论文的研究为企业应对产品伤害危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计算品牌的需求价格弹性的非对称市场反应函数模型,从而使对向上的价格弹性和向下的价格弹性的分别考量成为可能。根据此模型,本文对中国手机行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共计算了GSM市场的13个品牌和CDMA市场的9个品牌的向上和向下的价格弹性,并且通过方差分析对国内外手机品牌的价格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GSM和CDMA市场上国内外手机品牌的价格弹性都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国内外手机品牌的市场力量的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我国国内手机品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市场调查,从顾客的视角,实证研究了服务品牌资产、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转换成本和消费者特征在顾客满意和品牌忠诚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顾客的服务品牌资产包括物理质量、人员行为、理想自我一致性、品牌认同、生活方式一致性五个维度;物理质量和生活方式一致性对顾客满意具有显著性影响;物理质量、人员行为、品牌认同、生活方式一致性对品牌忠诚具有显著性影响;顾客满意在服务品牌资产对品牌忠诚的影响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转换成本对顾客满意与品牌忠诚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调节效应不显著;消费者特征对顾客满意与品牌忠诚之间关系具有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把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应用于市场营销情景下的品牌关系。本文通过把心理违约分成两个阶段,即心理违约(Psychological Contrac(?) Breach)和心理违背(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来研究消费者心理违约对品牌权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违背会负面地影响品牌形象和品牌忠诚。但在心理违约和心理违背之间还存在着其它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方利益博弈非均衡的结果.在污染项目建设纠纷中,作为强势方的项目企业,存在着强制建设和协商建设等可选策略;由于经济状况和认知水平等诸多差异,地方居民则存在利益受损下同意建设或过激行为等响应类型.通过将污染项目建设问题的演化博弈模型与不同策略成本下的情景预设相结合,研究多情景下企业和地方居民之间的博弈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污染项目建设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取决于一系列复杂因素,它们和事件发生概率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软件产品的经验性和强网络效应使得企业往往依靠免费的基础产品积聚人气,再通过收费的增值产品或服务来盈利。现有免费增值策略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垄断情况,对多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交互鲜有探讨。基于产品网络效应和消费者偏好差异,本文构建Hotelling模型研究了双寡头企业免费增值策略博弈均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若网络效应相对较强,企业都应采用免费增值策略;若网络效应相对较弱,都不采用;若网络效应相对处于中等水平,存在“都不采用”和“都采用”两种可能的均衡结果,但前者情况下双方企业都能获得更大利润。另外,消费者对企业之间的水平差异越敏感,对免费版本的质量要求越高,企业采用免费增值策略的动力越弱,“都不采用”区域扩大,而“都采用”区域缩小。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因此,金融危机传染的分析与检验便变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运用非参数回归模型,通过局部多项式方法对股指收益率之间的局部相关系数进行估计,并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下对局部相关系数的变化进行假设检验,通过定量地判断局部相关系数是否突然增大来检验危机传染的存在性,同时简单地刻画了危机传染的程度,并且指出了危机传染的具体时间段。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美国次债危机在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传染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本文给出的检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祁凯  彭程 《运筹与管理》2022,31(3):145-150
人为因素所致的旅游公共危机不断演化,会给地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潜在的威胁,良性控制与有效预防旅游公共危机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传播动力学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SEIR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地方政府与旅游行业策略选择的博弈关系,以及双方主体不同行为决策下游客情感认知的演化路径,分析系统演化至良性稳定状态的过程与规律,以期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通过仿真实验显示:旅游公共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与旅游行业的积极态度能够高效修复游客的负面情感认知,并防止旅游危机继续演化;地方政府利用罚款与非物质性处罚规范旅游行业行为,并通过政策补贴激励增加其选择规范经营决策的驱动力,同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等,能够恢复旅游者信心以及修复旅游地形象,最终良性导控与有效预防旅游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制造型企业品牌竞争力内涵和主要特征的研究,筛选出影响制造型企业品牌竞争力的17个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确定了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制造型企业品牌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分析了该模型6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和各影响因素在制造型企业品牌竞争力系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制造型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妥善处置城市拆迁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城市公益性拆迁纠纷中,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竞争和执政理念的差异,存在着合理补偿或强制拆迁等多种备选模式;被拆迁户由于搬迁意愿和经济状况等差异,存在着利益受损下采取合理诉求或者在“闹大”心理驱使下采取过激行动等复杂行为类型。通过将城市拆迁问题的演化博弈模型与不同对抗成本下的情景预设相结合,研究城市拆迁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和被拆迁户之间博弈冲突多种情景下各种演化结果,以及城市拆迁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实施城市拆迁项目是否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其概率取决于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影响因素。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诱发群体性事件概率的影响,并不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与被拆迁户之间在拆迁改造项目的成本和收益上,均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最优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不断转变,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采用人口加权和空间马尔可夫链的统计方法,对1992-2016年我国省域人口出生率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高人口出生率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而低人口出生率由华北地区向东北地区延伸并集聚,且空间集聚性有不断增强趋势.考虑人口因素与"空间滞后"因素,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更加稳定;此外,邻近区域人口出生率水平类型对该地区自身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更加显著,邻近区域人口出生率水平对该地区人口出生率向上转移和向下转移呈非对称性影响作用.针对研究问题,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为我国省域人口结构问题调研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邵路路  杨珺  杨超 《运筹与管理》2017,26(8):99-108
按是否拥有传统汽车将潜在消费者分成两类,基于不同购买行为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针对每一类消费者分别建立效用模型,运用斯坦伯格博弈理论求解得到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政府的最优补贴策略,进而分析政府考虑包括厂商收益、消费者剩余、政府支出以及环境效益在内的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电动汽车的环境质量、传统汽车原拥有比例以及消费者惯性三因素对电动汽车普及率、政府补贴以及生产商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生产成本小于某阀值时,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随电动汽车的环境质量的增加而增大,传统汽车的市场需求则随之减小,反之亦然。电动汽车的生产效率较高时,政府的最优补贴随产品环境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生产效率较低时,最优补贴随之减小,政府通过增大补贴的方式鼓励生产商提高生产效率。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以上结论,并分析得到以上三方面因素对生产商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数学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发展受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结合江苏省如皋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选取总产值指标、农业指标、工业指标、固定资产指标和科技交通指标为经济指标,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如皋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简要优势分析,并通过MATLAB程序设计进行仿真计算,构建地方经济发展的投资决策系统,研究如皋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以期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升政府的理性投资决策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边展  张倩  徐奇  靳志宏 《运筹与管理》2020,29(2):99-115
为解决带时间窗的取送货问题,建立了集合划分模型,设计列生成算法与启发式规则相结合的CGA混合算法进行求解。首先,放松约束构建主问题及受限主问题,运用单纯形法与分支定界进行求解;其次,建立时空网络以构建子问题,基于修正的Dijkstra's算法,设计包含算法A、B1、B2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启发式算法解决节点重复覆盖问题。为验证算法有效性,进一步构建了OPT近似最优解算法;并基于CGA提出三种求解策略C1、C2、C3,做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算例分析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客户点数量小于30的小规模算例,CGA与OPT所得结果相近,但CGA求解效率更显著;针对客户点数量为600的大规模算例,CGA至多在20分钟内求得结果,可见本文算法的精度和效率较高。而针对不同类型及规模的客户点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C1、C2、C3在“平均行驶距离成本”、“平均车辆数”、“平均求解时间”三个维度上差异性显著,经营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制造商唯一寡头垄断市场竞争结构,考虑回收风险,分别对制造商自行回收废旧产品的集成闭环供应链、第三方回收商回收废旧产品的分散闭环供应链进行建模,并设计不同的契约机制来协调分散闭环供应链的运行,通过分析,给出不同供应链运作模式下最优定价决策的条件.数值实验的结果则进一步验证回购价格、回收风险对闭环供应链最优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产品定价要考虑闭环供应链结构、协调契约机制的设计两因素,且回收风险越低,产品定价越低;收益共享契约可实现分散闭环供应链的pareto改进,且同时提高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获得废旧产品的最高回报,其所退回的废旧产品质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企业应采取措施来控制回收风险,这将有利于成员企业利润、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改善,并同时增进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顾客与服务商之间购买意向达成的影响因素及关系。通过分析顾客的”心理反映”以及商家“责任或义务”的承诺对购买意向达成的影响,提出了顾客与商家购买意向达成的模型及假设;采取情景实验及过程跟踪方法,以服务关系为背景验证模型及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顾客的行为控制认知、价值观/态度、主观规范、知识及经验、商家承诺及传递对顾客的购买意向及达成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为服务商有侧重地采取措施与顾客达成购买意向及行为具有一定参考作用,并为服务商与顾客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成熟、国际地位显著,但从长期看,其边际收益呈现递减趋势.而对外直接投资虽规模较小,且尚在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巨大.在拓展Anderson和Wincoop模型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1995-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模型分析.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以北美自贸区、欧盟和东盟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旨在考察中国对三种不同类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投资的贸易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中国对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盟投资均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这种贸易创造效应的大小依次是东盟欧盟北美自贸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2020年基本实现消除绝对贫困的阶段性目标后,反贫困战略将主要围绕减少长期贫困和缓解相对贫困展开。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相对贫困的治理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HLM)探究相对贫困的影响因素,并选取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地区差异的层-2解释变量,通过理论与实证均验证了其在减贫过程中发挥着跨层中介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政策作为层-1解释变量对缩小相对贫困有直接的显著效应,而城镇化作为层-2中介调节变量带来的负面效应抑制了财政支农支出减贫的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城镇化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等正向外部性,会更多的惠及贫困人口,极大地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从财政支农支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减贫效果呈现从东向西递减趋势。因此,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不仅要抓住二三产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的相对贫困人口就业,更要警惕其带来的扩大贫富差距的可能,这就要求政府在扶贫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要更加精准化和效率化。  相似文献   

19.
股价泡沫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健康运行,而投资者情绪和市场流动性是影响泡沫膨胀和破灭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二者对股价泡沫的作用机制,本文选取上证行业指数,通过动态因子分析法,将百度指数等网络社交媒体数据与换手率等传统情绪代理变量相结合,构建多个行业的投资者情绪指标。随后基于广义右尾单位根(Generalized Sup-ADF, GSADF)检验法,检测了不同行业的泡沫,并运用面板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投资者情绪、流动性与行业股价泡沫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及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投资情绪与流动性对股价泡沫的存在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投资者情绪可以通过促进流动性的提升,导致股价泡沫产生的可能性的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对于防范股价泡沫风险具有重要启示,为监管者对加强市场情绪监管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估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日法又作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模型,指出了工日法存在的不足,即没有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阶段性和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按照工日法估算的农业劳动力需求数量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量有较大的偏差,会出现在作业高峰期劳动力不够用,在农闲季节,本无劳动任务,却认为在劳动的情况,并通过示例计算,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给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作业高峰期法,同时给出了该方法的数学模型.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阶段性,同时也考虑了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因此能够较好地反映农业生产实际.最后探讨了估算不同区域范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估算方法,同时提出了在研究全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时,应根据农业生产、地域和气候等特点,将全国划分成若干个类型区,然后在不同的区域上分别进行抽样调查,获取相应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最后加总得出全国的数据.而在研究一个地区或一个县的剩余劳动力则一般可不进行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