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非均衡理论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现代经济学非均衡理论,根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找出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用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石油价格与经济增长、石油生产资料价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然后又运用约翰森"协整"检验方法检验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协整方程的个数;最后利用包含一个协整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负面的效应,而从短期来看,石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2.
殷宝健  雷冬霞 《应用数学》2005,18(4):619-628
本文把财富偏好结合进入一个开放经济的随机模型.通过对生产技术、效用函数和随机冲击做了确定的假设,我们得到了许多显式解,包括居民的总消费、期望经济增长率和所有资产的均衡回报;进一步讨论了财政政策和财富偏好怎样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张学清  王海军 《应用数学》2017,30(2):370-378
本文在考虑污染治理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时间不一致偏好,得到市场均衡的最优消费、最优污染治理投入和经济增长率,研究时间不一致偏好和污染对消费、污染治理投入、经济增长和福利成本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时间不一致偏好会降低消费和污染治理投入,提高经济增长率和降低福利成本.污染的负生产效应越大,污染治理投入越多,消费、经济增长率越低,而福利成本越高.污染负效用参数和个体感受程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供给需求理论构建了能源——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定量研究各类能源价格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能源价格上涨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供给渠道对潜在生产能力和GDP产生紧缩作用,对通货膨胀产生向上压力.石油价格上涨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略小,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上涨对经济的影响较大,煤、电价格联合上涨对经济的影响最大.这与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吻合.各种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冲击对潜在产出、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有继续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石油价格变动会引起一个经济体全方位的反应.本文利用一个中国CGE模型—MCHUGE模型,研究油价上涨20%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生产、加工、冶炼以及部分化工等跟原油关系最直接的产业将从石油涨价中获益;以石油为原料的行业由于成本不容易转嫁,大部分会受到石油涨价的影响;其他替代能源产业因需求大幅上升而涨价;汽车和机械制造业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油价格是影响粮食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将传统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改进,并加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作为石油价格向粮食价格传递的中间变量,分析了石油价格和农资价格在上涨和下跌阶段对粮食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此外还对石油价格与粮食价格间的传导效率和传导强度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价格、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石油和农资价格下降要比价格上升更快速和完全的传递给粮食价格;石油价格向粮食价格的传导存在滞后,石油价格的增长不会快速放大粮食价格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一个连续时间的经济增长模型中考虑政府政策、投资策略和个体福利 .在给定的生产技术 ,偏好和随机冲击的假设下 ,本文得到了持有资产税后期望回报、随机经济增长率、消费财富比、资产组合份额和各种资产实际回报率的显式解 .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投资的随机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假设人力资本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 ,由此建立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 ,把人力资本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 .分析了经济达到均衡时个体偏好 ,不确定性对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财政政策 ,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还求出了最优的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投入与物质资本比 .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消费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价格近来一直处于高位震荡阶段,加之石油消费市场具有多重性,如此使得研究油价走势对中国石油现在以及未来消费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1990年至2003年国内外石油消费的统计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比较分析法分析、预测未来我国的未来石油需求等指标,为我国石油进口和进行石油战略储备提供规模依据,为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有利的佐证.面对石油的短缺,制定快速反应机制并且采取科学的石油战略已成为中国解决石油问题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研究具有习惯形成偏好特性的宏观经济模型,讨论一般均衡下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外部习惯和内部习惯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经济的动态特征和各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本文发现当外部习惯形成影响存在时,经济增长会对储蓄率的变动有正向作用,消费者的自身消费具有负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碳减排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将碳减排比例引入生产函数,将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建立了考虑碳减排成本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比较分析了各参数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长期来看,碳强度、碳减排比例与经济增长之间呈负向关系.低碳技术应用越广泛,研发成果对技术积累贡献率越大,消费者对当前消费的偏好程度越小,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越强,越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当前经济系统中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实际作用和现有的国民经济数据统计口径出发,借助于L eon tief平衡模型,对经典的华氏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改进,推广了一类具有实用性的华氏宏观经济增长模型,论证了该经济增长模型存在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并且给出了利用实际经济数据估算投入系数的方法,同时指出了推广的华氏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和实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经典华氏经济增长模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381-393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数调查,根据人口年龄构成将调查家庭划分为青少家庭、成人家庭、老年家庭、老成家庭、老少家庭、成少家庭、老成少家庭以及人数为6人以上的复杂家庭,从居民家庭年龄类型结构、家庭成人最高学历、家庭规模、家庭人均纯收入等级、城乡户籍等特征出发,分析居民家庭特征与消费间的关系及影响。首先利用多元统计对应分析法,发现家庭特征与家庭消费选择显著相关,居民自身所具有的家庭特征在消费时存在明显的偏好;其次,构建家庭特征因素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回归方程,发现影响消费支出程度最大的是人均家庭纯收入等级,而非收入。要提高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关键还是要提高收入等级,家庭规模小型化,提升家庭成员的最高学历。最后,利用有序选择模型,分析家庭特征影响因素在家庭消费意愿中起的作用,发现收入等级高、青少家庭、成少家庭、家庭规模小、城镇户籍特征的家庭在决策消费层次时更愿意高消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S)调查数据,在考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的线性和非线性效应的前提下,采用可加的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在不同消费水平上研究家庭经济因素和家庭人口特征是否影响消费.结果表明,消费水平较高的家庭的收入弹性也比较大.户主受教育年限和家庭子女数量对消费具有正向影响,尤其对低收入家庭影响显著.家庭消费在地区上存在明显差异,地区效应对中部低消费家庭的影响尤其显著.户主年龄、户主健康状况和家庭规模也是家庭消费的显著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假设公共资本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由此建立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把公共资本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分析了经济达均衡时税收,政府投资,个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还求出子最优的增长率和个人资本与财富比,消费和财富比.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费,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能源战略对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给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尤其是中国的节能政策和相关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很有必要对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加以研究.利用基于投入产出的结构分解模型,克服了经典的IPAT模型结果过于整合的缺点,研究了人口增长、效率、生产结构以及生活方式和水平等因素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经研究发现,1992至2007年间,人均GDP的提高是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推动了241.93%的能源消费增量.人均GDP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增强.而能源强度的降低则部分抵消了能源消费的增量,抵消幅度达到128.73%.随着目前中国重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近年来能源强度的抵消能力有所减弱.从最终使用的角度看,总资本形成和出口则是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分别为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了42.42%和39.43%.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究能源消费及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协调区域要素投入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1980-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要素投入数据,通过控制面板组内自相关、截面相关及组间异方差的变系数模型和面板因果检验模型,研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长期均衡和因果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投入要素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浙江省的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最高,分别为0.515和0.95,江苏省的劳动产出弹性和浙江省的能源消费产出弹性为负,分别为-0.124和-0.338,表现为边际报酬递减特征.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满足反馈假说,并提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劳动和能源的投入结构及加大经济转型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财政收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中国50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研究表明:截至2004年5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是不均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同的,可分为几个阶段.基于对53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总额等因素的研究,消除价格膨胀因素的影响,采用Cobb-Dauglas生产函数,分三个阶段分析了财政收入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从经济学角度对所建立的模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结论符合中国实际.  相似文献   

19.
本通过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其融资制约的分析,认为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融资体制,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策性贷款与中央银行贷款对国有企业的扩张发生在国有企业生产已经饱和而民营企业存在剩余生产能力的情形下,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由于民营企业生产效率较高,其获得商业贷款能力的增强,会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并降低通货膨胀,因而采取合理的向民营经济倾斜的融资政策,有利于缓解经济“滞胀”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会通过创新产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本文从供给侧出发,建立了城市不动产供给结构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构建了包括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创新部门和家庭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揭示了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在实证中,选取中国2008-2016年34个都市圈中心城市不动产供给结构的存量数据,实证检验了创新产出中介作用下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产出在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正向的中介作用;东部城市的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而中西部城市的不动产供给结构优化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不动产供给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