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漏出性胸腔积液中的多肽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直接或间接地与机体特定的生理、病理状态相关,反映了肺部或者全身其它部位疾病的信息.本研究利用超滤法将漏出性胸腔积液中的多肽组分进行分离,经脱盐富集后,进行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在漏出性胸腔积液中共鉴定到来源于52种蛋白的314条多肽,超过一半的肽段来源于纤维蛋白原,并且许多肽段具有阶梯序列的特征.此外,在来源于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多肽中还发现了大量的脯氨酸氧化修饰.基因本体论富集分析显示,漏出性胸腔积液多肽组分所属蛋白均具有胞外分泌的属性.本研究给出了漏出性胸腔积液中多肽组的序列、等电点、分子量、翻译后修饰等理化参数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寻找肺部疾病相关的多肽标志物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数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收集信丰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86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经第5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经第6、7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临床疗效、胸水完全吸收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胸水完全吸收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第5肋间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可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临床中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积液的应用。方法从6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选取55例渗出性积液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28例引流组(行引流治疗)和27例常规组(行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指标的记录和对比。结果行引流治疗的引流组其各项指标均优于行常规治疗的27例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层医院中,将中心静脉置管引流胸水应用其中,具有良好的经济以及实用价值,这对于基层医院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对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复合物,引起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猝灭.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二者之间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喜树碱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喜树碱主要与蛋白中色氨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改变其周围的局部构象.红外光谱提示喜树碱可引起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α-螺旋二级结构减少.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含量和聚合反应温度Tp 对MeOH BF3体系引发异丁烯 (IB)阳离子聚合反应的转化率、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求出在不同水含量条件下的Tp 对聚合物分子量影响的数学方程及相应的聚合度活化能Ep ,以期对体系中存在的微量水加以充分利用 .结果表明 ,[H2 O]和Tp 两者共同影响IB阳离子聚合反应过程及产物的分子参数 .当Tp 由 - 10 0℃升高至 - 5 0℃时 ,聚合转化率先增加到一定值后再减小 ,在- 80℃~ - 70℃范围内出现峰值 .在 [H2 O]较低时 ,Tp 明显影响着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Tp 越低 ,分子量越高 ,分子量分布越窄 ;在 [H2 O]较高时 ,Tp 对分子量的影响程度较小 ,说明此时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更为突出 .体系中水含量增大对IB阳离子聚合反应呈现不利作用 ,当 [H2 O]由 1 5× 10 - 3mol L增加至 4 6×10 - 3mol L时 ,Ep 由 - 4 0kJ mol增大至 - 17kJ mol ,说明随着 [H2 O]增大 ,水的负面效应更加明显 ,既促进副反应 ,又阻碍链增长反应 ,增长活化能增大 ,聚合物分子量降低 ,分子量分布变宽 .水的负面作用也随着Tp 升高而变得明显 .  相似文献   

6.
各种研究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与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抗坏血酸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又称第五组分,为牛血清中的一种球型蛋白,也是牛血液的主要成分,由58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66 kDa,等电点为4.7,白蛋白中有35个半胱氨酸组成17个二硫键,在肽链的第34位有一个自由巯基,可与多种阳离子、阴离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质结合.血液中的白蛋白主要起维持渗透压作用、pH缓冲作用、载体作用和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敏性PCL-PEG-PCL水凝胶的合成、表征及蛋白药物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温敏性PCL-PEG-PCL水凝胶中聚乙二醇(PEG)及聚己内酯(PCL)不同嵌段组成对其溶胶-凝胶相转变温度以及亲水性药物(牛血清白蛋白, BSA)释放速率的影响. 采用开环聚合法,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PEG1500/PEG1000为引发剂, 与己内酯单体发生开环共聚,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PEG和PCL嵌段长度的PCL-PEG-PCL型三嵌段共聚物.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组成、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共聚物的溶胶-凝胶相变温度由翻转试管法测定. 利用透射电镜、核磁共振氢谱及荧光探针技术证实了该材料在水溶液中胶束的形成. 以BSA为模型蛋白药物, 制备载药水凝胶, 利用microBCA法测定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浓度, 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共聚物的溶胶-凝胶相变温度与PCL及PEG嵌段长度紧密相关, 即在给定共聚物浓度情况下, 固定PEG嵌段长度而增加PCL嵌段长度, 会导致相变温度降低; 而固定PCL嵌段长度而增加PEG嵌段长度, 其相变温度相应升高. 水凝胶中蛋白药物的释放速率与疏水的PCL嵌段长度无关, 而与亲水的PEG嵌段长度密切相关, 即PEG嵌段越长, 蛋白药物释放越快.  相似文献   

8.
在电喷雾质谱测定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量的过程中,适当调整样品溶液的酸度,可提高分析测试的灵敏度.在选定最佳样品浓度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加入冰醋酸来调整测试样品的pH值,准确测定了标准蛋白质——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9.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对广东省水牛乳乳清蛋白成分进行了分离和定量分析研究.采用1.2%的十四水合硼酸钠电泳缓冲液,对水牛奶乳清蛋白的四种主要组分α-乳白蛋白(α-La)、β-乳球蛋白(β-Lg)、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球蛋白(IgG)进行了很好的分离,其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分别小于1.5%和0.5%,加标回收率范围91%~102%.建立了基于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分析方法,对牛乳及其乳制品中的乳清蛋白进行了快速分离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凝胶排阻层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Ag+在照相明胶中分子量的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利用葡聚糖凝胶G-75可有效的将明胶中的γ、β、α及小分子蛋白L组分分开.发现Ag+完全分布于分子量较小的α大分子蛋白组分.γ组分、β组分中均不存在Ag+.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人体胸腔积液中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和色氨酸(Trp)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胸腔积液病因鉴别诊断。优化的液相色谱条件如下:VertexTMAQ-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10 mmol/L醋酸铵缓冲溶液(醋酸调至pH 5.6)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和278 nm。结果表明,3种氨基酸在各自相应的线性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信噪比为3时,检出限(LOD)分别为0.50,0.17和0.20μmol/L。胸腔积液样品经甲醇去除蛋白质后取上清液直接测定,3种氨基酸平均回收率在80.7%~10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5%~8.7%。利用本方法对72例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3种氨基酸进行分析,发现Tyr,Phe和Trp含量在不同疾病的样品中存在统计学差异,对胸腔积液病因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对-二枯基氯(DCC)/AlCl3体系引发异丁烯在CH2Cl2/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探讨了DCC用量、给电子试剂,如三苯胺(TPA)、2,6-二甲基吡啶(DMPy)对异丁烯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给电子试剂存在时,DCC和体系中微量水均可与AlCl3产生络合竞争引起相继的引发竞争,聚合产物GPC谱图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分布宽,需要大量的引发剂DCC(DCC/H2O=5.3)来减少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在少量上述给电子试剂存在下,可提高DCC的引发效率,减少向单体链转移反应,提高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和使分子量分布呈较窄的单峰分布,即使在较低DCC用量下也可基本抑制体系中微量水的不可控引发,达到DCC定量引发,并得到分子量分布相对较窄(Mw/Mn≈2.3)的聚异丁烯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制备了自支撑海藻酸钙(CA)水凝胶过滤膜.通过数码照片及扫描电镜观察膜的表面形貌,探讨了膜的力学性能的压缩率、通量与压力的关系.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致孔剂浓度对纯水通量和溶菌酶(Lyz)截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越低,PEG浓度越高,膜的通量越大,压缩率也越大.膜通量随着跨膜压力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Lyz和牛血清蛋白(BSA)溶液的稳定通量分别为纯水通量的89.97%和94.6%,表明海藻酸钙水凝胶过滤膜具有良好的抗蛋白质污染性能.膜对乳化油的过滤通量为纯水通量的93.04%,且截留率高达99.85%.对于不同分子量PEG的截留结果表明,当PEG分子量大于致孔剂的分子量时,截留率达到90%以上.以低分子量PEG400为致孔剂制备的水凝胶过滤膜对染料亮蓝的截留率达到99.75%,表明该水凝胶膜具有作为纳滤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数均分子量的测定法——气相渗透法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工业、农业、军工、医药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高分子材料的地方日益增多。因为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对其加工和使用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研究简便、快速测定分子量的方法,也就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高聚物本身是不同分子量级分的混合物,因而所测定的分子量只能给出平均值。根据平均方法的不  相似文献   

15.
α,ω-二(4-羟基丁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4-羟基丁基)四甲基二硅氧烷(HT)为封端化合物,在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催化下,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制得α,ω-二(4-羟基丁基)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DMSO)。应用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和旋转粘度计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聚合温度、原料(HT和D4)配比以及催化剂除去方式等工艺条件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温度对聚合产物分子量没有明显的影响;HT为封端化合物,在聚合过程中起止链剂的作用,其在原料中所占比例越大,DMSO分子量越小,原料中D4含量越大,DMSO分子量越大;聚合反应完成后,应采用洗涤法去除催化剂,否则由于端羟基发生去水反应而失去端羟基,致使产率下降,甚至得不到预期的产物。研究表明DMSO通过端羟基形成氢键而聚集,使其黏度升高。DMSO分子量越小,氢键缔合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水分子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隋海心  任罡 《化学进展》2004,16(2):145-152
水分子穿越双磷脂生物膜的输运机理是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AQP1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和鉴定使得人们确认出一个新的蛋白质家族--水通道蛋白家族.正是这一蛋白家族的存在,使得水分子可以进行快速的跨膜传输.由晶体学方法解出的哺乳动物AQP1水通道蛋白的原子结构,最终揭示了水通道蛋白只允许水分子快速传输而阻挡其他的小分子和离子(包括质子H+)的筛选输运机理.本文概述了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和其对水分子的筛选传输机理.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型聚氨酯弹性体胶片, 并进行表面肝素化处理, 得到抗凝血医用导管材料. 将聚氨酯胶片浸泡在牛血清白蛋白(BSA)水溶液中, 利用稀溶液黏度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聚氨酯胶片表面的动态吸附情况, 并采用界面校正黏度方程计算溶液浓度变化. 研究发现, 牛血清白蛋白分子能迅速吸附到聚氨酯胶片表面, 但达到吸附平衡需要较长时间. 牛血清白蛋白在聚氨酯表面吸附后的溶液中分子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硅油对超临界CO_2介质中丙烯酸聚合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溶性硅油浓度的改变,研究其对超临界CO2介质中丙烯酸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溶性硅油可起到分子量调节剂的作用。随着硅油的加入,产物分子量降低,但当硅油浓度过大时,由于硅油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限制,夹带单体聚沉在反应釜底部形成富单体相,分子量有所上升。此外,扫描电镜照片(SEM)显示不同浓度的水溶性硅油对聚丙烯酸分子形态的影响不同,硅油含量越大,聚丙烯酸分子粒径越小,分子量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19.
以对-二枯基氯(DCC)/AlCl3体系引发异丁烯在二氯甲烷(CH2Cl2)正己烷(Hex)(40/60,V/V)混合溶剂中进行正离子聚合,探讨了DCC用量、含氮试剂2,6-二叔丁基吡啶(DtBP)和三苯胺(TPA)对异丁烯正离子聚合转化率、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DCC和体系中微量水均可与AlCl3产生竞争络合,形成两种活性中心并引起相继的竞争引发,聚合产物的GPC谱图呈双峰分布,分子量分布宽;增加DCC用量有利于DCC与AlCl3的络合,致使链增长反应主要通过DCC与AlCl3络合形成的活性中心引发,但聚合产物分子量相对较低,分子量分布较宽;使用DtBP,可有效地抑制微量水引发及活性链向单体的转移反应,使分子量分布明显变窄,基本实现DCC的控制引发;采用DtBP与TPA共同调节聚合反应,可使聚合产物分子量分布变窄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分子量,从而得到相对较高分子量(Mw=103200)和单峰分子量分布(Mw/Mn=2.09)的聚异丁烯产物.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的测定是生化分析、临床检测、食品检验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人血液中白蛋白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正常分布、保持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人血清白蛋白与许多小分子如有机染料、药物小分子、金属离子等相互作有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已采用了许多新方法和技术,如光度法、共振散射法、荧光法等进行了研究,然而利用电化学法研究有机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报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