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π-二芳烃铬(0)能催化齐聚全氟丙烯,得到两种两聚体(ⅡA和ⅡB),两种三聚体(ⅢA和ⅢB)和两种脱氟三聚体(ⅣA和ⅣB)。后者系由ⅢB先氢化,而后脱除HF而形成的。脱除下来的氟化氢加成到全氟丙烯上形成2-氢代七氟丙烷。同位素标记证明了氢化ⅢB的氢来自催化剂的配位体,可能经过π-σ重排。本文提出了可能的机理。π-二苯铬(0)能催化聚合全氟丁炔-2,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全氟丁炔-2;能催化共聚全氟丙烯和全氟丁炔-2,得到固体和蜡状的共聚物。用分子内Wittig反应成功地合成了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继而用π-二苯铬(0)催化聚合C_2F_5C≡C-CN,得到了黑色的粉末状产物。  相似文献   

2.
张衡  牟学清  陈弓  何刚 《化学学报》2019,77(9):884-888
报道了铜催化苯甲酰亚胺高烯丙酯底物的分子内胺化全氟烷基化反应. 该反应以全氟碘代烷为全氟烷基化试剂, 醋酸铜为催化剂, 邻菲啰啉为配体, 在醋酸银存在下以中等的收率实现苯甲酰亚胺高烯丙酯底物末端双键的胺化全氟烷基化, 最终生成1,3-噁嗪类分子. 多种官能团取代的苯甲酰亚胺高烯丙酯和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全氟碘代烷烃都能适用于该反应, 为多氟烷基取代的1,3-噁嗪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法. 多氟烷基取代的1,3-噁嗪类化合物还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转化为γ氨基醇衍生物. 初步的机理研究证明该反应经历了全氟烷基自由基对碳碳双键的亲电加成, 之后苯甲酰亚胺基团作为分子内亲核性胺源经历分子内亲核取代途径生成1,3-噁嗪骨架.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氟离子和π-二芳烃铬(0)催化齐聚全氟丙烯的反应。当以氟离子为催化剂时,得到二种二聚体(D-1和D-2)和三种三聚体(T-1,T-2和T-3)的混合物;当以π-二芳烃铬(0)为催化剂时,除生成二聚体(D-1和D-2)和三聚体(T-2和T-3)外,还得到二种脱氟三聚体T-4和T-4′。本文分别讨论了上述两类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四氟乙烯与全氟丙烯在-78℃的辐射共聚合。辐照是在20,000居里的钴源中进行的。测定了不同组分的单体混合物的共聚反应速率常数(是),发现k值随单体混合物中全氟丙烯含量增加而递减。这表示全氟丙烯的共聚活性较低。测得的辐射剂率对共聚反应速率关系式(R=KI~n)中的n值系随全氟丙烯含量增加(克分子分数为0.1,0.5及0.7)而递增(分别为0.60,0.78及0.85)。这意味着增加全氟丙烯含量降低了双基终止的几率。 研究了共聚反应的后效应。发现后聚合反应的k_p/k_t值随辐照剂量增加而递增,这是由于辐照剂量增大相应地增加了“在源”聚合的转化率(共聚物不溶于单体),因而诱陷了较多的游离基,以致降低了k_t值的结果。 观察了一些常用的溶剂及阻聚剂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大部分的结果支持这一低温液相辐射共聚反应是游离基型反应。但也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是阳离子型和游离基型并存或是阳离子型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全氟己酮是优良的灭火剂和清洁剂,环境友好且性能优异。本文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探究,指出了以六氟丙烯为原料的合成工艺具有工业化的前景,并对六氟丙烯工艺中的重要中间体六氟丙酰氟及六氟环氧丙烷(HFPO)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分子氧液相氧化六氟丙烯制HFPO及使用鼓泡反应器将HFPO异构化成全氟丙酰氟是最有应用前途的工业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子型共聚单体参与下的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离子型共聚单体  相似文献   

7.
将含有全氟丙烯的全氟环氧丙烷以一定的速度通入保持在-15℃的二乙二醇二甲醚、氟化钾、α-氟磺酰基全氟乙酰氟混合物中,反应得到化合物(1a)、(1b)、(1c)。在反应过程中,通入的全氟丙烯除少量溶于反应混合物外,其余大部分不参加反应,並且能够回收。同时还发现,当反应温度超过0℃,全氟丙烯与1反应,得到全氟酮2。  相似文献   

8.
在乙烯-四氟乙烯溶液共聚合体系研究中,我们曾编制了一个简易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测定二种单体的共聚竞聚率,这一方法计算方便,而且可以避免原先作图法中的误差,结果较为可靠。前文我们报道了四氟乙烯与两个新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合反应,并对其中一个新单体——7,7-二氯-3-氧杂-全氟庚烯-1——与四氟乙烯的共聚进行了单体竞聚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一新的含氟烯醚单体的聚合活性较其它已有报道的同类单体大。为了验证这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用负载型钛系催化剂TiCl4/MgCl2/AlEt3和TiCl4/MgCl2/AlEt3/苯甲酸乙酯(EB)进行了丙烯-丁二烯共聚合的研究,考察了不同单体比对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催化体系均能有效地进行丙烯-丁二烯的共聚合并各具特点。共聚产物经用溶剂萃取和IR、13CNMR、X-光衍射、DTA等方法进行分析和表征,证明共聚物中存在有丙烯-丙烯和丁二烯-丁二烯长序列的结构。丁二烯链节的微观结构基本上是反式-1,4构型。  相似文献   

10.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全氟磺酰基乙烯基醚共聚合成了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通过溶液浇铸法将其制成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SALM)。PSALM膜显示出优良的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TGA测试结果表明,PSALM膜的初始热分解温度超过400℃;DSC测试结果显示,膜中存在微观相分离,该膜具有三个热转变温度,分别对应于非晶区、离子簇区和结晶区。  相似文献   

11.
乙烯与α-烯烃配位共聚速率明显高于乙烯均聚速率~[1~4],其原因可归结为化学促进作用或单体扩散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乙烯-丙烯在负载型钛系催化剂上的共聚动力学行为、催化剂-聚合物颗粒形态及改变聚合中单体的组成,以期进一步了解乙丙共聚反应的特征.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及聚合 载体催化剂由无水MgCl_2、TiCl_4和EB共研磨而成,使用前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通过镍催化转移缩聚的方法来合成全氟环丁基芳基醚聚合物.首先,我们以对溴苯酚和1,2-二溴四氟乙烷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得到对溴三氟乙烯基芳基醚,进一步加热环化二聚得到单体1,2-二(4-溴苯氧基)六氟环丁烷.该二聚物再与异丙基格氏试剂发生镁交换反应,生成格氏试剂中间体,在催化剂Ni(dppe)Cl2的存在下发生镍催化转移缩聚生成聚合物.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单体投料比对催化缩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α-甲氧羰基二氟乙酰氟 FCOCF_2CO_2CH_3(1)及3,3,3-三氯二氟丙酰氟Cd_3CF_2COF(2)是合成含羧酸前体的全氟烯醚的重要原料。全氟烷基乙烯基醚 CF_2=CFOR_f 与四氟乙烯共聚得到的共聚物,具有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又能克服聚四氟乙烯难以加工的缺点。近二十年来,由于发现在全氟聚合物的主链上引入带功能团的侧链后,可以使其在保持氟碳链优点的同时,又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化学催化、离子交换与选择透过性、电荷传递等能力,因此合成带各种功能团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作为全氟功能高分子的共聚单体,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庆云  陈建国 《化学学报》1988,46(3):252-257
2-三氟甲基-3-氧杂-八氟己酸烯丙酯或2,5-二(三氟甲基)-3,6-二氧杂-十二氟壬酸烯丙酯可在钯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全氟碳负离子. 这些碳负离子能够质子化或者对取代苯甲酰氯发生亲核进攻, 后者为芳基氟烷基酮的合成提供了一条简捷途径. 另一方面,上述含氟酸的甲酯和取代苯甲酰氯在钯的作用下同样能发生反应而生成相应的芳基氟烷基酮.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Lewis酸催化剂在环境的压力下受到挑战,全氟烷基磺酸盐和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盐作为均相、高效的Lewis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简化分离操作,人们对全氟烷基磺酸盐和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盐的多相化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全氟烷基磺酸盐和全氟烷基磺酰亚胺盐分别负载在有机载体、无机载体以及离子液体上的多相化催化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概括了其制备方法和催化活性,并对其催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AVE)作为含氟单体,与含氟烯烃发生共聚,得到具有特殊功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含氟塑料、含氟橡胶和功能材料等领域。在合成方法上,主要包括直接热解法、催化热解法、Zn还原法、加氢脱氯法和含氟砌块法,通过分析这些方法的特点,认为催化热解法和含氟砌块法是比较有应用前景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导言 1954年Natta用Al(C_2H_5)_3-TiCl_3催化剂制得了全同结晶的聚丙烯之后,就开始用Ziegler型催化剂研究乙烯-丙烯及乙烯同α-烯烃的共聚合。到1957首次取得实验室成果,并发表了用Al(C_6H_(13))_3-VOCl_3所制得的乙-丙共聚物及其鑑定方法。此后,Natta等又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论述了合成乙-丙弹性体的各种催化系统、共聚反应动力学、共聚物的硫化和弹性性能、乙-丙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等。最近又发表了乙烯-丙烯-二烯烃三组分共聚物的硫化方法和性能。1961 Bier在广阔的组成(单体)范围內研究乙-丙共聚合,获得了可以作为塑料、薄膜、弹性体和能够处理纸张的可溶性共聚物;报导了乙-丙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能。Lukach,Kelly等又发  相似文献   

18.
全氟4-甲基-3,6-二氧杂-△~7-辛基磺酰氟是合成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的共聚单体,此单体在文献中除有关专利简单报导外,尚未见其合成和结构鉴定等方面的详细资料。我们在合成全氟磺酸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对它以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酰氨基苯酚为原料,经过BrCF2CF2Br氟烷基化、Zn催化脱卤、热环化二聚,以及水解去保护,合成了一种含全氟环丁烷环的二胺单体1,2,3,3,4,4-六氟-1,2-双[4-(氨基)苯氧基]环丁烷.用该单体分别与酯环二酐双环[2·2·1]辛烷-2,3,5,6-四羧基2,3,5,6-二酐(BHDA)、芳香性二酐3,3′,4,4′-联苯四酸二酐(BPDA)和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通过“一步法”制备了3种新型含全氟环丁烷环聚酰亚胺.通过粘度测试、溶解性实验、FT-IR、热失重分析(TGA)和差热扫描量热(DSC)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该类聚酰亚胺可溶于大多数常用极性有机溶剂,热分解温度高于480℃,其中两种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低于150℃,表明含全氟环丁烷环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聚乙炔的不稳定性、寻找新的有机导体,同时也是为了研究π-二苯铬的催化性能,本文对π-二苯铬催化聚合金氟炔-2腈进行了研究。 我们用文献方法合成了生氟炔-2腈单体:R_F—C≡C—CN,R_F=CF_3,C_2F_5,C_3F_7。然后用π-二苯铬作催化剂进行催化聚合。首次合成了聚全氟炔-2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