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时间微分扰动角分布、瞬态场-离子注入扰动角分布、β-放射性探测的核磁共振和核电共振等原子核核矩测量方法及其在核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给出了43Sc(19/2,3.1232MeV,0.45μs)同质异能态、84、86Zr和83Y高自旋态、17F(I=5/2+,T1/2=64.49s)、12B和12N镜核对的核矩测量和核结构研究例子.  相似文献   

2.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 用NL-3和NL-Z两组相互作用参数研究了4个同位素链28Ni,54Xe,78Pt,94Pu的基态性质. 发现,在Hatree近似下奇A核结合能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反而普遍比偶偶核小. 这说明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即使不考虑矢量介子的空间分量,仍可以比较可靠地计算奇A核结合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中子-质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理论数值计算了150Gd、152Gd和154Gd核混合对称态的能量和电磁跃迁几率.计算表明,150Gd核最低能量的混合对称态是2+,而152Gd和154Gd则为1+,随着核子数的增加;B(M1,0+→1+)小变大,表现出U(5)极限向SU(3)极限的转移.另外Majorana相互作用对混合对称态能量和电磁跃迁几率的影响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祖华 《中国物理 C》2005,29(12):1167-1169
6Li, 9Be为弱束缚核. 通过弱束缚弹核6Li, 9Be轰击靶208Pb,208Be的实验熔合激发函数与理论预言的比较, 讨论了弱束缚弹核破裂对熔合过程 的影响. 比较结果显示, 弱束缚弹核与重靶核的完全熔合截面在垒上能区 明显压低. 由部分熔合截面与完全熔合截面之和得到总熔合截面. 研究结果 表明, 破裂对总熔合截面几乎没有影响. 由此可见, 弱束缚核的部分熔合 可能发生在强吸收区域附近. 最后还给出了全熔合截面与部分熔合截面 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郑春开 《中国物理 C》1990,14(8):753-761
本文应用原子核的宏观模型提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变形核电荷密度的方法.具体计算了192Os、154Gd、152Sm、174Yb、及144,148,150,152Sm等原子核的电荷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宏观模型计算的结果能较好地与实验测量结果相符合.因此,只要根据变形核基态到各转动态跃迁几率或电多极矩的实验值,则可按本文方法,从理论上预言变形核的电荷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唯象的Λ-α相互作用位和12C、16O的独立α粒子模型波函数出发,采用折迭位方法,求出了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的解析表示,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核13C、17O的低激发态能量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所引起的13C第一激发态的能级劈裂,并对Λ-12C、Λ-16O等效相互作用位和13C、17O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推广到晕核散射的Glauber理论,并用其研究晕核14Be的散射问题.弹核的密度分布分别采用谐振子密度分布和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计算得到具有两个晕中子结构的密度分布,对晕核模型的多重积分采用蒙特卡洛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14Be,12Be与靶核12C散射的反应截面,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14Be的两个中子采用具有晕中子密度分布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符合较好,而采用不具有晕中子密度分布的结果与实验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新核素65Se存在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冀 《中国物理 C》1989,13(2):156-163
一个新的β延迟质子先驱核65Se,可能已由40Ca(28Si,3n)65Se反应产生,并通过其延迟质子发射而被鉴定出,单质子能量在3.75±0.05MeV,半衰期为10.8±4.1/3.7ms,它对应于65Se的超允许β+衰变到65As的同位旋相似态(65As中最低的T=3/2态),并再由此态到64Ge基态的质子跃迁.由于缺乏足够的统计计数,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努力,去验证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9.
S.B.Doma 《中国物理 C》2002,26(8):836-842
将单粒子薛定谔液体理论应用于轴对称形变核的集体运动.也给出了一个相反的例子,即在各向异性谐振子势中处于稳定形变的任意数目的独立核子.而且,通过填充与主量子数nx,ny和nz的可能值相应的单粒子态来构成s-d壳偶偶核:20Ne,24Mg,28Si,32S和36Ar的基态,并计算了作为谐振子参数hωx,hωy和hωz的函数的这些核的推转模型、刚体模型和稳态模型转动惯量.这些谐振子参数用与质量数A、中子数N、质子数Z和形变参数β有关的非形变参数hω00来描述.这些核的推转模型转动惯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而且,所考虑的轴对称形变核可能是扁椭球形的,也可能不是扁椭球形的,其中24Mg是惟一高度形变的.20Ne和24Mg这两个核的刚体模型和稳态模型转动惯量也与实验数据符合甚好.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目前有关非束缚态核11N的实验研究现状,并根据GANIL和MSU的逆运动学弹性共振散射实验的结果,用多能级R矩阵理论拟合了散射质子的激发函数共振峰. 拟合结果表明,新的11N能级顺序应为:1/2+, 1/2,5/2+,3/2+, 3/2,5/2+,7/2,同镜像核11Be的实验测量结果和GCM理论计算11N的能级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邹冰松  姜焕清 《中国物理 C》1989,13(10):916-923
本文给出了从夸克层次计算π核双电荷交换反应短程贡献的理论模型.由此模型具体计算了18O(π+)18Ne(g.s.)在低能区的角分布曲线,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双电荷交换反应在低能区的"反常"增大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核子诱导的核反应中,当入射能高到多次粒子发射反应发生时,核反应预平衡现象已经开始变得明显.而多次粒子发射后余核激发能可变得很小,往往落入分立能级区.本文研究了在既考虑预平衡效应又考虑分立能级核结构效应情况下的理论方法.结果表明,只有在严格考虑结构效应的情况下才能给出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并以56Fe(n,2n)反应为例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用CR-39作为探测器和靶,研究了960A MeV238U离子和轻核(1H、12C、16O)的相互作用.测定了238U离子在CR-39中的射程;238U与轻核相互作用的电荷变化平均自由程(mfp)和截面,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238U和轻核相互作用的平均多重数v=2.03,证明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二裂变;反应产物的径迹按直径分布形成两个峰,测定了每个峰的径迹密度与两个峰总径迹密度之比.  相似文献   

14.
李训贵 《中国物理 C》1991,15(4):316-321
用α-α-Λ三集团模型和谐振子乘积态为基的展开方法,计算了9Be直到15MeV激发能的能谱.通过计算Lπ=0+,2+,1三个态的形状密度,确定了9Be处于上述三个态时的几何结构.并根据能谱的耦合特征和几何结构对能谱进行了K分类.  相似文献   

15.
核结构信息在星体的演化和爆炸以及宇宙元素生成的研究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原子核基态性质(如质量、寿命、衰变分支), 特别是不稳定核的性质, 可以定性地和定量地改变天体物理模拟的预言. 远离稳定线粒子滴线的位置和壳结构也会强烈地影响天体物理的预言. 举几个例子说明新的核结构信息对于新星、X射线爆和核芯塌缩超新星的戏剧性影响. 其中的某些方面来自于橡树岭实验室放射性离子束设备上的18F, 82Ge和84Se放射核束的最新实验测量结果. 同时展示新一套软件工具如何帮助确定核物理研究对于天体物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汪锡沧 《中国物理 C》1989,13(9):842-848
9Be+Λ二集团模型研究超核 10Be的结构.用9Be的密度矩阵折叠Λ超子与9Be集团间的ΛN势的解析表达式.求解道耦合方程组得到10Be的较低的激发态能谱.考虑到Λ超子在超核中的类胶作用会使芯集团更加紧密,在自由9Be核的密度矩阵中引进了收缩因子S,调整S使重现10Be结合能的实验值.计算并讨论了芯集团的收缩.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形变约束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系统地研究了A~130区Ba,Xe和Te同位素偶-偶核的基态性质, 理论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符合得非常好. 详细分析了这些核的位能曲面、费米能和γ跃迁能量的分支比, 给出了136Ba,132,134Xe具有E(5)对称性的预言. 对于128,130,132Te这3个核, 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其具有E(5)对称性, 但γ跃迁能量的分支比的实验值不支持理论结果. 此3个核是否为关键点核有待于实验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18.
刘祖华  周宏余 《中国物理 C》2005,29(10):974-977
恒星能量下俘获截面非常难于直接测量.因此,通常借助于非直接方法或从最低能量下的实验数据外推到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首先证明了用渐近归一化常数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与模型无关.因此,转移反应的渐近归一化常数方法处理提供了一可靠的途径用以确定恒星能量下的俘获截面. 鉴于此优点, 用渐近归一化常数方法计算了10Be(n,γ)11Be反应的俘获截面. 11Be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具有两弱束缚态的晕核.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演示了俘获到晕态的辐射俘获截面明显增大, 证明了入射中子波函数与晕的伸展尾部有较大重叠是俘获截面异常增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叶巍 《中国物理 C》2006,30(8):759-760
对130MeV 3He+natAg→110,112In和890以及714MeV 84Kr+27Al →111In反应中的核耗散行为进行了一个比较分析. 数据分析建议除了已知的温度和/或形变依赖性以外, 核耗散强度可能对角动量也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89Y(α,p)92Zr反应的基态和几个激发态的微分截面及89Y(α,α)89Y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利用89Y、92Zr的壳模型波函数对该反应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完全微观DWBA理论分析.具有核芯激发组态的核波函数明显地改善了不同末态的截面相对强度,而对角分布的形状影响甚微.它表明具有核芯激发组态的89Y、92Zr核波函数有较好的实验基础.最后,讨论了89Y(α,p)92Zr反应的截面绝对值问题,揭示了α浅势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