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整个中能区的质子总截面和朝前散射振幅作为手段,对原子核12C和16O的α粒子结构模型进行了检验.讨论了4He的总截面.结果是对12C和16O的α粒子结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通过高能质子发射和多重碎裂事件的关联研究了原子核多重碎裂. 在数值模拟随机Boltzmann-Langevin输运方程用于描述中能区重离子碰撞的基础上提出了冷原子核多重碎裂类型,即高能非平衡质子带走了体系很多能量,体系的碎裂是由于剧烈的、但很冷的膨胀引起的. 给出了在描述40Ca+40Ca反应系统中轰击能量为90MeV/u的中心碰撞时所出现的典型事例. 提出了采用4π探测器测量时可能给出的实验信号.  相似文献   

3.
利用质子散射作为手段对16O的α粒子结构模型进行了检验.基于4α结构模型,对跨度整个中能区的质子与16O核的弹性角分布进行了无自由参数的计算.理论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
K+核散射与非线性密度相关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计及K+N二体振幅的非线性密度相关修正,对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K+介子与原子核4He,12C,40Ca和120Sn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进行了微观计算,考察了不同质量数原子核的非线性密度相关修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4,20(12):1244-1253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100亿电子伏同步稳相加速器上,我们研究了π+介子与质子的强相互作用。利用闪烁计数器和阈式气体契连科夫计数器所组成的粒子望远镜,分离出π+介子束和质子束。利用在良好几何条件下粒子束减弱的方法,测量了动量为2.72,3.70和4.75Βэв/с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作为进行相互作用的质子,使用了液体氢靶。为了检验测量设备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测量了动量为2.72Βэв/с的质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由所得结果得知,在所测动量区间,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已开始趋于恒定,并且和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互相趋近。这一趋势,符合И.Я.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预言。文章中讨论了验证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无限大核子费密气体和有限原子核内电磁场的性质.由于电荷密度算符的基态期待值在核子费密气体内不为零,电荷的U(1)定域规范对称性自发破缺.微扰计算光子的自能可知在核子费密气体内光子有效质量与质子的标量密度有关.在饱和密度ρ0=0.16fm-3的正常核物质中,光子有效质量为5.42MeV;在238U原子核的表面处,光子有效质量约为2.0MeV.在这一问题中,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同时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原子核表面处有质量光子的两体衰变导致在低能238U+232Th重离子碰撞实验中正反电子对尖锐谱线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束引起反应中轻带电粒子发射的同位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9MeV/u36Ar轰击Be靶的碎裂产物与Si靶反应引起的前角区轻带电粒子的发射产额与原子核同位旋、原子核序数的关系.发现前角区轻带电粒子发射产额对于丰质子核的结构非常敏感,与同位旋存在一种指数关系.因此可以把前角区轻带电粒子发射产额作为探测丰质子核结构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的验证一个核是否具有质子晕结构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5,21(1):121-131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同步稳相加速器上,研究了高能π+、K+介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利用角度式气体契连科夫速度选择器,选择出纯度约达99%的K+介子束。测量了C,Al,Cu,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3.70,4.75Бэв/с的π+介子的吸收截面;C,Al,Cu等原子核对动量为4.75Бэв/с的K+介子的吸收截面;C,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Бэв/с的质子的吸收截面。利用光学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π+介子数据得到的原子核半径公式,与T.Bowen根据π-介子的测量数据所得结果不同,而和由低能中子散射工作所得结果(R=1.37A1/3×10-13厘米)相符。根据K+介子数据得到,高能K+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全截面的平均值应为σKN=16.5毫巴。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子晕核和质子晕核反应机制研究的基础上, 经仔细分析和对比, 进一步展现晕核反应机制和它的内部结构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 计算结果分析表明, 由于所选中子晕核11Li的结构比质子晕核23Al的结构更加松散, 故与23Al比较,11Li更易碎裂, 因而导致碎片多重性明显增加. 同时由于11Li的松散结构导致两体碰撞过程的减弱, 因而导致动量耗散的减弱, 故与23Al对比, 将引起原子核阻止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用相对论脉冲近似(RIA)对不同的中能质子(200MeV, 400MeV和800MeV)与14Be, 16O和12C的弹性散射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不同的入射能量对3种观测量, 即微分散射截面、分析本领和自旋转动函数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小散射角的区域晕中子对观察量的影响趋势保持一致, 不随入射质子能量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透射法对中能区F同位素与C靶的反应总截面进行了测量.发现17F的反应总截面比其邻近同位素的反应总截面稍有增强.用Glauber模型和BUU模型对F同位素进行了差异因子d的分析.17F的差异因子d比其附近同位素稍有增强.分析结果表明17F可能存在质子皮结构.  相似文献   

12.
原子核电荷半径Rc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表明, Rc系统偏离A1/3律, 即随A增大Rc/A1/3系统地递减, 而Rc/Z1/3则比较接近于一个常量. 原子核巨单极共振能量Ex ∝ R-1的大量实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 根本原因在于A1/3律与同位旋无关, 而Z1/3律已部分反映了同位旋的影响. 基于壳模型, 给出了Z1/3律的微观诠释. 壳模型中质子和中子谐振子势强度参数ωp和ωn的差异, 可以用Z1/3律说明. 基于与Wigner的原子核同位旋多重态质量公式(IMME)相似的理论考虑, 提出了核电荷半径改进的Z1/3律.  相似文献   

13.
邓一兵  王世来 《物理学报》2007,56(1):137-142
在KMT理论框架下,应用微观的动量空间一级光学势,包括了库仑修正,自旋关联,NN振幅反对称,离壳效应,核子反冲和结合能转换,Lorentz不变的角变换.在整个中能区域系统地计算了质子-12C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和自旋观测量,并与实验数据及Glauber理论框架下或已有的其他理论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其结果显示,在200—1000MeV,该理论与实验结论符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600MeV 18O轰击natPh(厚靶)生成的质量数在180—209之间的Hg同位素产物独立截面的测量结果.通过与600MeV质子轰击天然铅靶生成Hg同位素产额分布的比较,讨论了几个质量区段Hg同位素的生成机制.测量结果也与相对论重离子碎裂反应双质子移出道的产额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能重离子与中子较富集靶核组成的反应系统对生成丰中子类靶余核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将具体的核内核子(包括中子、质子)密度分布引入到中能Abrasion-Ablation模型中,用修正后的模型计算了30MeV/u 40Ar+natAg反应中的弹核碎裂过程.结果表明,在非常周边的碰撞中,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的碎片截面与修正前的计算相比有明显的差别,反映了核密度边缘弥散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中能弹核碎裂碎片能量相对于束流能量的降低是由摩擦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2—114Ru、102—116Pd和104—116Cd等22个偶偶核作了形变HF计算.得到了长椭球、扁椭球等基态或激发态的解.结果表明,在质量数为102—116间的原子核存在形状过渡、形状共存现象,且单粒子能级随质量数及组态的不同而不同.同时发现质子数的多少以及3S1/2轨道的开始填充对形状过渡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焕清  E.Oset 《中国物理 C》1990,14(6):532-536
利用多体场论方法,本文对μ在原子核上的俘获作了系统研究.在没有任何可调参数的情况下,对于从轻核到重核各种原子核上的μ俘获率作了计算.发现,自旋-同位旋相关的强作用的重整化效应及μ在原子核上的束缚能效应是透彻理解这种弱作用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原子核的电荷半径的实验数据,详细分析了描述原子核电荷半径的经验公式,表明电荷半径的Z1/3律优于A1/3律.更细致的考察发现,对于远离β稳定线的核素,电荷半径具有近似线性的同位旋相关性.由此得到的同位旋相关的Z1/3公式更适合描述原子核的电荷半径.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实验结果都表明17F的第一激发态有质子晕存在.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和Eikonal近似研究了质子晕核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子弹性散射过程. 计算了17F的第一激发态的电荷形状因子,并与16O和19F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结果显示质子晕的存在会使中等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产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使低转移动量的电荷形状因子趋于降低.这说明电子散射对质子晕的存在是非常敏感的,表明可以用电子散射对奇特核的质子晕结构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次实验利用28MeV/u的18O束流和一套在线熔化铅靶装置以及4πΔEβ—γ符合技术,测量了该中能重离子反应中丰中子汞同位素205—208Hg生成的相对截面比以及绝对截面的近似值.并外推出了209Hg的可能生成截面.发现由靶核208Pb削裂两个质子添加一个中子而生成207Hg的截面有一个突然的比较大的下降,这可以由反应的Q值的变化规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