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将TMB包合于β-环糊精腔内,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MB和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3,3′,5 ,5′-四甲基联苯胺 ( 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 ,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 ,将 TMB包合于β -环糊精腔内 ,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 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 TMB和β -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 ,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 ,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以β-环糊精为主体、4.4'-联吡啶为客体的晶体包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4,4’-联吡啶分子形成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4,4’-联吡啶的吡啶环嵌入β-环糊精分子的疏水性空腔内.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与四-N-正丙基吡啶基卟啉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确定了β-环糊精与四-N-正丙基吡啶基卟啉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反应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四-N-正丙基吡啶基卟啉分子形成了摩尔比为2:1的包合物。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张蓉  赵邦蓉 《合成化学》2003,11(2):178-180
利用氢氧化钠作催化剂使β-环糊精(简称β-CD)被烯丙基修饰合成了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Heptakis-(2,3,6-O-allyl)-β-CD]。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修饰剂-烯丙基溴用量等因素对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影响,得出合成七-(2,3,6-O烯丙基)-β-环糊精的最佳实验条件:n(β-环糊精):n(烯丙基溴)=1:86.92,n(催化剂):n(烯丙基溴)=1:1.052。产物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6.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1,5-苯并硫氮杂卓(2a-2e),然后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同1,3-偶极子氧化腈“现场”发生1,3-偶极环加成,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2,4-恶二唑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3a-3j)。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7.
大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特性研究马学毅,李晓明,潘惠平,陈耀祖(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00)关键词大蒜精油,β-环糊精,包合物大蒜精油中含有多种烯丙基、丙基和甲基组成的硫醚化合物[1,2],具有抗小鼠结肠...  相似文献   

8.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在不同 pH 的 B-R 缓冲溶液中有不同的电氧化行为. 文中以自制的 SnO2:F 膜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对 TMB 的电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TMB 在 pH 2.0 至pH < 4.0 的 B-R 缓冲溶液中为一步两电子电氧化过程, 在 pH 4.0 ~ pH < 7.0 的 B-R 缓冲溶液中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氧化过程, 且在 pH 6.5时则先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过程, 随后其氧化产物进一步转化为偶氮化合物. 实验中应用了薄层循环伏安法、薄层循环伏安吸收法、薄层恒电位电解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双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开路弛豫计时吸收光谱法等技术; 测得了在各 pH 值的 B-R 缓冲溶液中 TMB 电氧化相应的克式量电位 E0′, 电子转移数 n 以及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宋乐新,孟庆金,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关键词包合物,香兰素,β-环糊精,合成β-环糊精(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环状低聚糖,呈筒状结构 ̄[...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包结有机显色剂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所形成的配合物树脂可与多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吸附配合物,本文报道了以这种包结配合物树脂吸附富集铜与镍的有关实验条件,反应机理以及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H=4~6的弱酸性介质中,包结树脂可以分别从稀溶液中定量吸附铜与镍,富集倍数达到50倍(铜)与200倍(镍)。  相似文献   

12.
王彤  孙伟  焦奎 《分析化学》2002,30(11):1298-1302
对 3 ,3′,5 ,5′ 四甲基联苯胺 (TMB) H2 O2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伏安酶联免疫分析体系进行了研究。HRP催化H2 O2 氧化TMB ,其氧化产物在汞电极上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在B R缓冲溶液中 ,-0 .76V(vs.SCE)处产生较为灵敏的伏安波。将此伏安波应用于测定HRP和HRP的标记物。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 6.0×1 0 - 1 1 ~ 5 .0× 1 0 - 9g mL ,检测限为 5 .0× 1 0 - 1 1 g mL。对该体系酶催化反应机理及产物的电极还原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在不同pH的B-R缓冲溶液中有不同的电氧化行为. 文中以自制的SnO2:F膜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对TMB的电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TMB在pH 2.0至pH < 4.0 的B-R缓冲溶液中为一步两电子电氧化过程, 在pH 4.0 ~ pH < 7.0 的B-R缓冲溶液中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氧化过程, 且在pH 6.5时则先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过程, 随后其氧化产物进一步转化为偶氮化合物. 实验中应用了薄层循环伏安法、薄层循环伏安吸收法、薄层恒电位电解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双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开路弛豫计时吸收光谱法等技术; 测得了在各pH值的B-R缓冲溶液中TMB电氧化相应的克式量电位E0′, 电子转移数n以及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液法制备了疏水性药物分子多菌灵与β-环糊精、2-羟丙基-β-环糊精和2,6-二甲基-β-环糊精的包合物,在25℃时,通过核磁共振实验氢谱、二维ROESY和扩散排序DOSY的实验方法对多菌灵与3种环糊精的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包合物的可能包合形式和3种环糊精与多菌灵包合后的扩散系数分别为D_(β-CD)=2.516×10~(-10)m~2/s,D_(2-Hp-β-CD)=1.676×10~(-10)m~2/s,D_(Me-β-CD)=2.046×10~(-10)m~2/s;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发现,形成包合物后,环糊精和多菌灵的特征衍射峰均发生了变化,多菌灵的特征衍射峰10.4°,21.2°,25.8°,31.5°(2θ)消失或减弱;多菌灵热分解温度197.5℃,形成包合物后热分解温度提高到260℃以上;红外光谱的结果也表明,形成包合物后,环糊精空腔内的水峰振动明显减弱,说明环糊精的疏水空腔中水分子位置被多菌灵分子占据;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包合物的外观不同于单体,说明有新的物相生成。  相似文献   

15.
3,3′,5,5′-四甲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总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测定水和废水中总铬的分光光度法。在H2SO4介质中,用KMnO4将水中所有铬氧化成六价铬,而铬(Ⅵ)能定量氧化TMB生成黄色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5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4×105L·mol-1·cm-1,铬量在0~0.50mg/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用本文提出的方法测定了河水和电镀废水中的总铬,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对苯丁酸氮芥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  范晓东 《应用化学》2003,20(1):38-0
包合物;包合稳定常数;β-环糊精对苯丁酸氮芥的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方明  王宝雷等 《化学学报》2002,60(6):1095-1101
α,β-不饱和酮(1a-1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得到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1,5-苯并硫氮杂Zhuo(2a-2e),然后以其为原料与烯酮“现场”进行[2 2]环加成,合成出一系列含2-苯基-1,2,3-三唑基的β-内酰胺并合的1,5-苯并硫氮杂Zhuo衍生物(3a-3j),产物经^1H NMR,IR,元素分析及MS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8.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在不同pH的B-R缓冲溶液中有不同的电氧化行为.文中以自制的SnO2:F膜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对TMB的电氧化性质进行了研究.TMB在pH 2.0至pH<4.0的B-R缓冲溶液中为一步两电子电氧化过程,在pH 4.0~pH<7.0的B-R缓冲溶液中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氧化过程,且在pH 6.5时则先为分步的两个单电子过程,随后其氧化产物进一步转化为偶氮化合物.实验中应用了薄层循环伏安法、薄层循环伏安吸收法、薄层恒电位电解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双电位阶跃计时吸收光谱法、单电位阶跃开路弛豫计时吸收光谱法等技术;测得了在各pH值的B-R缓冲溶液中TMB电氧化相应的克式量电位E0',电子转移数n以及有关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9.
通过拉曼光谱法研究氯霉素与β-环糊精相互作用形成包合物的过程,探讨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新的验证包合物形成方法的可行性.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氯霉素包合物,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分别检测氯霉素、β-环糊精、氯霉素与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氯霉素包合物的拉曼光谱并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拉曼光谱法可说明氯霉素的苯环结构和易水解基团二氯乙酰胺...  相似文献   

20.
杨频  范晓毅  陈世荣  韩高义 《化学学报》2001,59(10):1550-1556
通过紫外吸收,荧光光谱,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等光谱方法,确定了环糊精与四-N-正丙基吡啶基卟啉2:1型包合物的形成,分子模拟方法进一步证实了该包合物的形成;采用热动力学法研究了温度对包合反应的影响,计算得出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及自由能变化,绘出了卟啉类化合物与环糊精包合物的熵焓补偿曲线,进而确定了包合反应的主 要驱动力是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