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托伐他汀钙与β-环糊精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新型抗血脂紊乱药物阿托伐他汀钙(AC)与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探讨了-βCD对AC的峰电流及AC对-βCD吸附峰电流的影响,测得在0.06mol/LKH2PO4-Na2HPO4(pH=7.17)缓冲溶液中,AC与-βCD包结比为1:1,用电流法测得包结物的形成常数为9.09×104L/mol.根据碱性介质条件下β-CD分子与AC形成包结物而使β-CD吸附峰电流减小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利用β-CD间接测定AC的伏安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β-环糊精(β-CD)、硝酸铋、溴化钾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银耳状BiOBr.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BiOBr粒子进行表征.实验发现:BiOBr的微观形貌与β-CD的用量有关,当β-CD的用量为0.4574 g时,所制得的BiOBr为银耳状,且其光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β-FeOOH纳米线的自排列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机铁(Ⅲ)盐的水解,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β-FeOOH纳米线,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是结晶性良好的四方相β-FeOOH 纳米线,直径约 60 nm,长度为 4~5 μm,沿[001]方向生长.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β-FeOOH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而且,这些纳米线可以自发地垂直或平行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图案,这可能是由于纳米线之间的磁相互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丙烯腈(PAN)/β-环糊精(β-CD)纳米纤维.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粉末XRD对纳米纤维进行了表征, 并检测了纺丝溶液的电导率和黏度. 结果表明, β-CD的添加量可以改善纳米纤维的形貌, 固定在纤维上的β-CD保留了空腔结构, 为其在纳米纤维中发挥超分子特性提供了可能.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PAN/β-CD纤维对亚甲基蓝(MB)溶液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纤维中的β-CD显著提高了PAN/β-CD纤维对MB的吸附能力, 使其在吸附分离、电化学传感器及药物控制释放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α-氯丙酸乙酯对映体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α-氯丙酸乙酯((R/S)-ECPA)与β-环糊(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探讨(R/S)-ECPA在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 结果表明, (R/S)-E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 (R)-ECPA位于β-CD空腔宽口端, 形成缔合物; (S)-ECPA插入β-CD空腔内形成包结物. 而且, (S)-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低于(R)-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 在(R/S)-ECPA与β-CD结合物中, (R/S)-ECPA中的手性碳接近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 (R/S)-ECPA与β-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和(R/S)-ECPA与β-CD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杯菊中的倍半萜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是云南民间民族药, 全株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和肺结核. 采用L1210细胞系对杯菊的粗提物、 分步萃取物的成分进行了细胞毒试验; 用柱层色谱法同步对活性组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 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分析鉴定单体结构. 杯菊的氯仿及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细胞毒活性, 其IC50分别为3.5和2.8 μg/mL. 从活性组分中分离出3种成分, 分别鉴定为Santamarin(1)、 9β-乙酰基广木香内酯(9β-acetoxycostunolide, 2)和9β-乙酰基小白菊内酯(9β-acetoxypathenolide, 3), 其IC50分别为0.41, 0.89, 0.59 μg/mL. 这三个化合物都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其中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The nucleus-independent chemical shifts (NICS), anisotropy of the induced current density (AICD), and molecular orbital (MO)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e non-aromaticity of the β-diketiminate-coordinated Ae compounds. The DFT calculations revealed relatively high isomerization energies (ISE) for β-diketiminatecoordinated Ae compound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ir stability.  相似文献   

8.
采用WilliamSon合成法使氯化苄(PhCH2Cl)与β-环糊精(β-CD)进行醚化反应.红外光谱表明,所得产物为醚化β-CD.根据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出各反应的取代度和转化率.系统地考察了反应条件对转化率和取代度的影响.此外,考察了醚化β-CD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共混膜对含10%对二甲苯的对/间二甲苯混合液的渗透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0℃时,共混膜的分离因子α可达1.16,而对二甲苯PX的渗透通量J高达70.57g/(m2·h).  相似文献   

9.
β-环糊精对丁吡吗啉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紫外光谱定量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新型杀菌剂丁吡吗啉的包结行为, 结果表明, β-CD与丁吡吗啉形成包结比为1∶1的包结物, 其包结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表明包结是一个放热过程; 包结反应热力学参数ΔH, ΔS和ΔG均为负值, 说明包结反应是焓变驱动的自发过程.相溶解度实验表明, β-CD能显著提高丁吡吗啉在水中的溶解度, 有助于该产品剂型的水基化, 且包合对其杀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对固态包结物的IR和2D ROESY分析表征表明, 丁吡吗啉以其苯环端从β-CD的窄端进入其空腔, 叔丁基进入到β-CD的阔端, 而分子中的其它部分位于空腔的窄端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气/液界面上β-环糊精(β-CD)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包结物的形成. 对β-CD与CTAB摩尔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个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 体系的能量、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根位移变化的结果表明, β-CD与CTAB分子可以在气/液界面上形成包结物, 相对而言, 更易形成1∶1型包结物.  相似文献   

11.
以Ba(NO3)2、NaBH4、Er2O3和CeO2为原料,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活性剂辅助下,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β-BaB2O4 (β-BBO)纳米棒, 稀土离子Er3+单掺杂的β-BBO(β-BBO:Er3+)及Er3+和Ce3+/Ce4+共掺杂的β-BBO(β-BBO:Er3+/Ce3+/Ce4+)纳米棒.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光致发光(PL)光谱分别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成分及光致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微量稀土离子掺杂并不改变β-BBO的结构, 制得的纳米棒尺寸均匀, 长度在200-500 nm 之间, 直径在10-20 nm 之间; β-BBO:Er3+和β-BBO:Er3+/Ce3+/Ce4+纳米棒在400nm光激发下, 在可见光范围内都观察到中心波长为515和542 nm的绿光. 对发光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 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I15/2, 4S3/2→4I15/2跃迁, 铈离子以Ce3+和Ce4+两种形式存在于体系中, Ce3+对Er3+起敏化作用, 可以显著增强β-BBO:Er3+/Ce3+/Ce4+纳米棒的发光强度, 存在Ce3+→Er3+的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由β-环糊精诱导的三氧化钼(MoO3)水溶性增加及其与β-环糊精浓度的相关性, 认为MoO3水溶性的增加是由于β-环糊精的加入导致了Mo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几个独立的实验证明了由β-环糊精和钼酸根离子(MoO42-)组成的灰蓝色产物的形成. 结果表明: (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显示, 与MoO3相比, 灰蓝色产物中钼的3d5/2和3d3/2电子轨道的结合能有明显的降低; (2) 在灰蓝色产物中出现了213 nm处的强吸收带(Mo=O)和775 nm处的宽吸收峰(Mo―O); (3) 由于MoO42-的影响, β-环糊精的质子有很明显的低场漂移. 总之, 我们的工作不仅明确地揭示了β-环糊精和MoO42-之间的分子-离子相互作用, 同时揭示了这种相互作用在改善MoO3物理性质上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25℃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β-CD)、2,3,6-三[氧-(2-羟基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MO-β-CD)与6种脂肪族手性客体和4种染料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多种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主-客体的包结配位过程.环糊精衍生物中取代基的疏水性和链长影响主体的配位能力,客体与环糊精间的尺寸适合及疏水相互作用决定其配合物的稳定性.在配位过程中,氢键作用也是影响主体环糊精键合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将手性二茂铁双膦配体ImiFerroPhos应用到β-取代-α,β-不饱和磷酸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中,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高收率及较高对映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β-取代的手性磷酸酯,最高获得了92%的ee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谱(1H 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了两个大环主体分子β-环糊精(β-CD)和18-冠-6 (18C6), 结果显示, 二者通过简单地混合形成了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包合物18C6-β-CD. 基于二维核磁共振谱(ROESY)的分析, 提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可能位点: 18C6更倾向于驻留在β-CD的小口端. 用热重分析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比较了包合作用前后热降解过程包括降解度和降解产物的差异性, 研究表明, 18C6的存在促使β-CD提前分解, 同时, 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 导致二者分解产物中大碎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小. 这些结果显示, 一个柔性大环分子18C6和一个刚性大环分子β-CD之间通过分子组装可以形成超分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在氢化钠存在下,用乙酰基二茂铁与正辛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FeCOCH2COC7H15(Fc=C5H5FeC5H4).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学数据为:C20H26FeO2,空间群P21/n,a=0.5790(1)nm,b=4.1634(4)nm,c=0.7635(1)nm,β=101.39(1)°,Z=4.最终的偏离因子R=0.050.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分子以烯醇式形式存在,通过分子内氢键,形成六元环,环中O…H氢键距离为0.146nm.β-二羰基中与正庚基相连接的羰基易于烯醇化。  相似文献   

17.
刘灯峰  陈朗秋  李宏伟  曾森  旷娜  田静 《应用化学》2013,30(10):1120-1126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 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烷基链长n为 6~10时,均具有发泡和乳化性能,特别是正壬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9)具有更加优异的发泡和乳化性能;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链的长度n≥7时,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特别是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2)和十四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4)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液晶态。  相似文献   

18.
Three model drug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 groups were chosen to dialyze with dextran-graft-poly(N-isopropylacrylamide).Only ibuprofen could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drug loaded micelles,which was confirmed with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Hydrogen-bonding between the amide groups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and the carboxyl groups of ibuprofen was driving force for the drug-loaded micelle.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diameter of the ibuprofen-loaded micelles changed reversibly against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9.
罗世霞  陈萱  张笑一  朱淮武  卫钢 《应用化学》2014,31(9):1063-1068
由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1,3-丙二硫醚基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化合物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其分子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MS、IR及UV等技术手段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双β-二酮L1的晶体结构,双β-二酮L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679(9) nm,b=0.76521(5) nm,c=1.43213(10) nm,α=γ=90°,β=94.552°,V=1.53681(18) nm3,Z=4,Dc=1.316 g/cm3,μ=0.353 mm-1,F(000)=648;结构分析表明,双β-二酮L1在固体或氯仿溶液中均是以烯醇式异构体形式存在。 通过紫外光谱法考察了双β-二酮L1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和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双β-二酮L1对Ni(Ⅱ)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和萃取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修饰的壳聚糖(CS)—β-环糊精-6-壳聚糖(CS-CD), 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 扫描电镜(SEM), X 射线衍射(XRD)仪和比表面分析仪(BET)进行了表征. 详细研究了其对2-氯酚(2-CP)、2,4-二氯酚(DCP)和2,4,6-三氯酚(TCP)的吸附行为和机理. 研究表明其吸附较好地满足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模型, β-环糊精的引入能够较大地提高吸附效率, 2-CP、DCP和TCP在CS-CD上吸附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51、50.68和74.29 mg·g-1. 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吸附速率快, 在1 h内能达到吸附平衡, 并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 计算出了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的值, ΔG0为负值表明吸附剂对氯酚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电解质和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说明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氯酚与吸附剂之间形成了氢键, 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改性吸附剂易重复利用, 重复使用六次后的质量和吸附效率与初次相比分别保持在90%和82%以上, 然而CS的质量有较大的损失, 吸附效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