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邵建国  徐达圣 《化学通报》1994,(12):45-47,64
流动重量法用于固体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邵建国,徐达圣,贾松龄,杨春,吴锁川,孟中岳(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210024)固体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静态真空容量法,另一类是动态的气相色谱法 ̄[1]。前者系直接测量法,测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生产应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它的广泛使用前景使科研工作者对它的研究兴趣剧增,发表文献以惊人的数字增加。尽管如此,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缺乏系统性,且多以相行为的研究为主。胶束热,转移焓、溶解热或稀释热等重要的热力学性质用其它方法无法涉足,然而却是全  相似文献   

3.
屠迈  沈俭一 《化学通报》1996,(10):39-40
MgFeO氧化物催化剂酸碱性质的微量吸附量热研究屠迈,沈俭一,陈懿(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10093)全面描述固体酸碱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应当包括测定酸碱中心的类型(即B型和L型)、强度和数量或强度分布,这些性质与其催化性能有密切的联系。从固体表面吸...  相似文献   

4.
微量吸附量热法研究氧化物催化剂的酸碱性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定量地表征了Eu2O3、CeO2、MgO、ZnO、Al2O3和NiO等氧化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结果表明,样品的NH3和CO2起始吸附热与其Sanderson电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由正十六烷/正己醇/水/烷基聚氧乙烯醚组成的微乳液中水的状态,对微乳液中水的模式对热效应的影响进行了解释。在微乳液具有异常流变性的水油比范围内,测定了体系在负触变性状态恢复期间的热效应。  相似文献   

6.
微量量热法研究淀粉酶催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催化水解反应;热动力学;微量量热法研究淀粉酶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量吸附量热技术研究了室温H2,CO,O2和C2H4在m(Pd)/m(SiO2)=2%,m(Pd,Cu)/m(SiO2)「n(Pd)/n(Cu)=1/1」=2%,m(Pd,Cu)/m(SiO2)「n(Pd)/n(Cu=1/4」=2%和m(Cu)/m(SiO2)=8%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O2对C2H4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Cu/SiO2具有与Pd/SiO2数量相近的表面Pd原子,加入Cu可使Pd对H2和CO的强吸附位数目相对减少,弱吸附位数目相对增加Pd增加了H2在Cu/SiO2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加速了O2在Cu表面的吸附速率,Pd原子和Cu原子在Pd-Cu/SiO2混合均匀且分散良好,乙烯在Pd/SiO2表面吸附有乙川,di-σ和π吸附态。Cu的加入可抑制乙类在Pd表面吸附氧发生氧化反  相似文献   

8.
用微量最热计连续测定细菌代谢过程中的热显变化,可获得反映细菌代谢规律的完整的热谱图以按指数生长模型对指数生长期进行处理,可计算出细菌正常代谢的生长速率常数L’.若在培养基中加入合成药物,使细菌在药物抑制作用下生长,也可获得完整的热谱图,从而计算出在药物抑制作用下细菌的生长速率常数.本义对福氏志贺氏Zb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莉在四种合成药物抑制作用下的热谱进行了测定,并计算了生长速率常数,找出了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与所用药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为筛选抑菌药物和确定用药显提供定量依据’1基本原理设细菌在代谢过…  相似文献   

9.
肌动蛋白(actin)是细胞微丝系统的结构蛋白·单体G一肌动蛋白与聚合产物F一肌动蛋白间的相互转变与细胞的运动、形态和信息传递相关*.实际上,微丝系统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即G和F不断相互转换以适应细胞功能要求.在外源性物质影响下,这个动态平衡可能被影响而产生相应的药理、毒理作用.罗世荣等问报导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顺铂(抗癌药)及其类似物会诱导微丝的重组和解聚.但机理有待研究·目前虽然有许多方法被用来研究肌动蛋白的聚合过程问,但对聚合全过程的确切描述尚无充分的实验数据,对聚合热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至今尚…  相似文献   

10.
11.
673K分解Cu/AI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5、1和2的Cu-AI水滑石转化为Cu(AI)O复合物。XRD测定仅显示CuO物相,表明组成成分较均一。微量吸附量热法测定Cu(AI)O复合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数量,给出了吸附分子CO2/NH3的吸附曲线。量热结果展示,样品的酸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CAO>2CAO,而碱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CAO<2CAO。显然,样品的酸性(碱性)随着AI(Cu)含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强。研究表明,样品的NH3和CO2起始吸附热与其Sanderson电负性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MCM-41介孔分子筛材料的氨微量吸附量热法酸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obil公司研究人员1992年首次报道的M41S介孔分子筛材料,由于其孔径可在15~10nm间调变,从而打破了沸石分子筛合成的传统概念[1];其中最重要的成员MCM41因其稳定的六角形结构而特别具有应用前景.近年来,有关此类材料的研究已引起各国...  相似文献   

13.
Experimental improvements on determin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 samples have been made by preparing adsorbent materials (MCM-41), measuring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 and Origin software calculating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rough BET equation. These improvements enhanc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aterial synthesis,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instrument operation and software data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14.
微量量热法研究大肠杆菌对粉防己碱和粉防己总生物碱的耐药性;粉防己碱;粉防己总生物碱;耐药性;大肠杆菌;微量量热法  相似文献   

15.
高桂兰  付士林  孔哲  王建涛  张洪林 《化学学报》2007,65(18):1970-1974
采用微量量热法对四物汤及其单味药振荡体系进行了研究, 测定了四物汤及其单味药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振荡体系的热功率-时间曲线, 得到了它们的诱导期、振荡周期, 根据非平衡态理论计算了它们的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 并建立了诱导期、振荡周期与浓度和表观活化能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发现高比表面积的过渡金属氮化物催化剂,尤其是γNo2N催化剂对一些涉及加氢的反应,如CO加氢、乙烷氢解及加氢精制等反应呈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1-7],因而成为多相催化领域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γNo2N是体积较小的N原子嵌入金属Mo原子的间隙位而形成的一种“间充化合物”.由于非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参与成键,故对金属原子的4d能带和费米能级产生影响;反映在晶体结构上,γNo2N不仅具有Pd,Pt,Rh,Ir的面心立方(fcc)结构,而且在一些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贵金属Pd,Pt等催化剂的特征[8].H2TPD研究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7.
用CO吸附微量量热法系统地研究了γ-Al2O3负载的Pt,Pd,Rh及Pt-Sn,Pt-Fe等贵金属催化剂,结果表明,Pt/γ-Al2O3,Pd/γ-Al2O3,Rh/γ-Al2O3贵金属催化剂上CO的微分吸附热能覆盖度的函数非常相似,其初始微分吸附热均约为120kJ/mol,随着CO覆盖度的增加,CO的微分吸附热逐渐降低,Pt/γ-Al2O3催化剂上CO吸附位数目对CO微分吸附热不同区间的分布非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中药黄连中具有抑菌作用的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的影响.在不同给药条件下,以表达功率.时间曲线(热谱曲线)的特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半数抑菌浓度(IC50)、最大输出功率(Pmax)及达峰时间(tp)和总产热量(Qt)为指标,对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代谢程度进行客观地量化评价.结果表明,k、Pmax和Qt均随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浓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小;tp随3种小檗碱类生物碱成分浓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延长;其IC50分别为小檗碱101.4μg/mL、巴马汀241.0μg/mL和药根碱792.3μg/mL,即抑菌活性大小顺序为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初步构效关系研究提示,位于苯环的C2、C3上的亚甲二氧基或甲氧基较羟基更有助于提高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张耀君  李聚源  张君涛  辛勤 《化学学报》2004,62(21):2205-2208
用微量热法技术测量CO的微分吸附热以探测碳负载的单金属Pt,Ru及双金属Pt-Ru催化剂的CO表面吸附位.结果表明,单金属Pt催化剂显示出最高的初始微分吸附热(qinitial=125 kJ·mol-1);单金属Ru催化剂具有最低的初始微分吸附热(qinitial=109 kJ·mol-1);三种双金属PtRu催化剂的初始微分吸附热(qinitial=124~112 kJ·mol-1)界于两种单金属之间.当双金属PtRu催化剂Pt:Ru原子比为1:2时,催化剂Pt原子表面上的强CO吸附位(> 112 kJ·mol-1)被Ru原子所覆盖而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0.
以NH3 -CO2 作探针分子,采用微量热法测定Cu -Al -O复合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酸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CAO>2CAO(0.5CAO、CAO、2CAO分别表示复合物中n(Cu)/n(Al)为0.5、1和2),而碱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