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Ⅰ.古季风记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今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可以作为辨认古季风气候记录的线索。文中着重阐述最近130ka东南季风区的各种古季风记录,它们主要是:历史记录,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沙漠、湖泊、雪线和林线、大陆架沙漠化现象等的地质记录,由植被和哺乳动物代表的生物记录。其中,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反映了过去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环境效应突出气候期相互交替的历史。亚洲古季风变迁是中国古气候和古环境变迁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总被引:180,自引:0,他引:180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相似文献   

3.
中国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岩石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滇西三江地区位于扬子、印支、缅泰马3个微大陆的交接部位,它们之间的地缝合带均以产出蛇绿岩套和蓝片岩为标志。岩石学的大量成果为本区古特提斯的存在提供了系统的证据,并据之重塑了其大地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时古特提斯为多岛洋格局,三叠纪时有残留洋盆发育;新特提斯已西移至缅甸等地。本区是经复杂的洋壳消减和强烈的印支期陆-陆碰撞形成的造山带,并受到嗣后的构造运动尤其是喜马拉雅运动的强烈改造。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的Sr-Nd-Pb-O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结果表明,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岩石是典型的壳型花岗岩,由区内未出露的中元古基底重熔形成,源岩的物质组成不均一.  相似文献   

5.
攀枝花-西昌地区有大量的花岗岩类出露,依据同位素年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形成时期。它们的微量元素和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晋宁-澄江期的磨盘山花岗岩岩浆可能来自于下部地壳基性火山岩的重熔;摩挲营、沪沽岩体花岗岩浆来自上部地壳的硅铝层。海西-印支期的红格-矮郎河岩体为地壳物质混染幔源物质的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而太和、茨达岩体可能是来自深部幔源岩浆经过早期结晶分离后晚期残留岩浆形成的。燕山期冕西花岗岩可能是攀西古裂谷萎缩封闭时地壳局部重熔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为肉豆蔻科植物,高大常绿乔木,其果实(包括假种皮和种仁)用作药材.肉豆蔻原产印度尼西亚的加鲁古群岛,始载于唐<本草拾遗>,谓:"肉豆蔻生胡国,……中国则无之".现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热带国家有栽培.我国云南、台湾也有引种,但药材多以进口为主.肉豆蔻的果实除用作药品外,还可用作可作香料、化妆品.后传入欧洲,成为著名的香料和调味品.国外多用其假种皮,即肉豆蔻衣(mace),俗称玉果花.  相似文献   

7.
公元2世纪时,古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随着铅的大规模开采和广泛使用、妇女饮酒禁令的取消、贵族生活的腐败,铅中毒在古罗马广泛流行。婴儿出生率的降低和死亡率的增加,使贵族人数不断减少,文化素质和传统精神全面衰落。但古罗马富人几乎没有铅中毒的观念,医生们也仅知道铅的急性中毒,在当时的文献中也找不到任何有关由水或食物引起铅中毒的报道。一千五百年后,科学家终于认识到铅中毒是古罗马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铅中毒——古罗马迅速衰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组成表明其主要来源为中国大陆陆源物质.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对于区分长江和黄河流域来源物质具有一定的示踪意义,古黄河三角洲以较低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特征,而长江来源物质以相对较高的轻重稀土比值为特征,沉积物粒度和Cl含量不是控制沉积区内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长江口近岸区和东海北部陆架区两个分区,黄海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以及台湾暖流是造成分区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分区内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组成皆表现为不同程度差异,长江口近岸区化学组成和长江流域物质基本一致,东海北部陆架区与黄河流域物质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9.
李惠娟 《化学教育》2001,22(12):48-50
台湾 ,虽然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 ,但由于两岸长期缺乏沟通和交流 ,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知之甚少。作为教育工作者 ,除了十分关心他们的政治、经济、生活外 ,更多的想了解台湾的文化和教育现状。台湾的同行们在忙什么 ?学子们在苦什么 ?有怎样的校园氛围和公共环境 ?甚至他们上课、使用的教科书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对我们的教育有何启示 ?……相信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大家同样有吸引力。去年 4月 ,我有幸随中国科协组织的“五学会中等科学教育赴台学术交流团”去台湾参加“两岸资优教育”研讨会。与大陆和台湾教育界的精英们在一起参观、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0.
古菌是一类兼具真菌及细菌细胞特征、大多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单细胞微生物。由于膜结构及代谢通路的特殊性,研究古菌脂质对深入探究极端环境下生命的正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前处理方法在组学分析中会极大影响最终结果的准确度及可靠性。该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技术,以嗜热嗜压古菌Pyrococcus yayanosii为模式生物,采用Bligh-Dyer加酸法、Folch法、甲基叔丁基醚(methyl tert-butyl ether,MTBE)法及固相萃取(SPE)法提取脂质成分,从提取效率、重复性、歧视性等角度进行方法评价,并最终确定SPE法和MTBE法的提取重复性和提取效率最好,适合高通量古菌全脂质提取。利用SPE提取、高分辨质谱分析对P.yayanosii的常规脂质进行了全面分析,共鉴定到了1402种脂质。本研究旨在为古菌和其他极端微生物的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和脂质代谢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没食子酸、1-溴代十二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经过酯化,威廉逊醚化,酯水解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侧链含有三个长链烷基的硅氧烷,并将其用作新型古琉璃瓦的保护材料。结果表明,该保护材料填充了古琉璃瓦的内部孔隙,起到了粘结加固的作用,在降低古琉璃瓦吸水性,提高抗压强度和耐冻融老化性能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最近130ka中国的古季风——Ⅱ.古季风变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根据海陆相互作用对古季风变迁的影响和代用气候指标的时间序列,初步重建了最近130ka和18ka东亚季风变迁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夏季风环流活动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中、东部季风气候旋回及有关环境过程模式,初步探讨了我国古季风变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相似文献   

14.
唐、宋、元代等典型名瓷的物理化学基础研究 利用现代工具,采用新的理论,开辟了古陶瓷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发现并确证在宋代建盏、吉州、山西天目等古瓷釉中有液相分离结构,解决了兔毫形成机理,探明了哥、官瓷釉中乳浊与透明的成因,以及钧瓷釉中的波相分离和铜的呈色作用,解决了陶瓷史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充实并丰富了陶瓷物理化学基础,对陶瓷考古科学是一大贡献,对古陶瓷的仿制和现代陶瓷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华南是一个加里东期后地台的观念,已为中生代变形作用和火成活动的证据证明显然是错误的。地质图图型的重新解释指出了存在一个规模和交形样式均可与阿巴拉契亚南部相类比的中生代造山带。1985年的野外工作使我们发现了已经冲断到碳酸盐台地之上的可能的复理石和刚性基底。已经鉴定出一条缝合带。华南造山带是印支造山运动生成的,这次造山运动导致了杨子地体和华南地体之间的湘赣浙洋盆这个古特提斯海路的消失。  相似文献   

16.
陕西山阳盆地晚白垩世与早古新世的地层基本连续,其间的岩石地层界线不易确定。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盆地内上白垩统山阳组沉积始于70Ma,结束于65Ma。极性编号32,31R,31,30R和30。古新统鹃岭组沉积持续于65—61Ma之间。极性编号29R,29,28R,28,27R和27。Maastricht期与古新世界线位于古地磁年表编号29R中下部。在白垩系—第三系磁性界线之下不到20m处发现恐龙蛋化石,界线之上约30m处发现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磁性与生物地层界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何平  殷恭宽 《色谱》1987,5(2):111-112
去氢抗坏血酸,2,3-二酮-L-古洛糖酸、2-酮-L-古洛糖酸和木糖是抗坏血酸降解时可能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在研究抗坏血酸降解反应时常需作定性定量分析。由于这些化合物都是强极性多羟基水溶性化合物,结构相似,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在康滇构造带中段——攀西地区的地球物理探测:重力场、磁力场(包括古地磁和航磁测量)、地热场、大地电磁测深、天然地震、古地磁与块体运动、地壳与上地幔的爆炸地震深部探测等资料,从整体上研究了攀西地区的深部结构、性质与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结果表明,攀西构造带并不是一个已完全消亡的“古裂谷”带,也不是中、新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正在盛期的现代裂谷系。而是这条“古裂谷”带由于受到临近地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的多期作用与改造所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复苏”的“古裂谷”带。  相似文献   

19.
根据美国《化学文摘资料来源索引》季刊,1993年第4期(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Source Index Quarterly,No.4,1993)公布,其编纂年度为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我国有45种科技期刊(含台湾)入选(CA)摘引量最大的1000种期刊(简称“CA千种表”)中。《分析化学》名次由上一年度的152位上升至134位。居我国入选期刊第二名。其顺序、名称与名次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古陶瓷的年代和产地的研究一直是考古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陶瓷中微量和痕迹的稀土元素在指示古陶瓷原料的产地和年代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西湖田窑出土的398片不同釉色的古代瓷胎中La,Sm,Ce,Nd,Eu,Tb,Yb和Lu 8种稀土元素的含量并对分析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湖田窑从五代到明代中期600多年的制瓷工艺和配方,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五代、宋代、元和明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烧制的瓷胎中稀土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烧制的瓷胎在轻重稀土的富集上又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揭示了其胎料的来源和配方既有同源性,又有差异性。另一方面,瓷胎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差异又体现了江西湖田窑瓷器的年代和产地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