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O3/SiO2催化丙烯的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sol-gel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并用BET比表面积测定,XRD和FT-I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的丙烯一步环氧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过程中,酸性水解剂对MoO3/SiO2催化剂的分散度、比表面积和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用HCl溶液作为水解剂制备的催化剂,其性能明显优于用HNO3或HAc作水解剂制备的催化剂.在110℃和0.6MPa的条件下反应2h,过氧化氢异丙苯转化率为89%,环氧丙烷选择性为80%.  相似文献   

2.
在钼(Ⅵ),钒(Ⅴ)和钛(Ⅳ)等化合物存在下,丙烯与烷基过氧化氢的环氧化反应比传统的氯醇法有很多优点,其中以钼催化剂的性能最优,但目前报道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因易分解而降低了活性,并且丙烯与烷基过氧化氢的投料比过大(>3:1),丙烯循环次数过多。前文报道了钼烷基醇胺化合物对环已烯的环氧化反应,本文考察了钼烷基醇胺化合物对丙烯与叔丁基过氧化氢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丙烯环氧化钼—醇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有机钼-醇配合物,并用IR和UV-Vi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环氧化丙烯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合成的有机钼-醇化合物 具有较强的酸性,可分解CHP,在反应物中加入碱性抑制剂珂阻止CHP的分解;不同二醇制备的化合物,其要到性和氧化性能各不相同。由丙二醇制备的钼-醇化合物的催化环氧化性能较好。在醇/钼质量比为4、水含量低于10%(质量分数)、 酸量低于150mgKOH/mLcat.时,催化剂的性能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TS分子筛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冠忠  韩春国 《分子催化》1997,11(3):191-195
研究了TS分子筛用于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催化过程,考察了TS分子重申的组成、预处理条件、分子筛中氧化钛的存在对催化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TS-1的活性优于TS-2,分子筛中TiO2的存在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降低产物环氧丙烷的收率,对操作工艺条件的研究表明,反应液以中性为好,偏酸或偏碱都会使产物水解产生丙二醇,降低产物的选择性,在28℃、0.4MPa条件下反应1h,过氧化氢的转化率和  相似文献   

5.
Cu/SiO2催化剂上丙烯在空气中的直接环氧化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系列用NaCl修饰的Cu/SiO2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丙烯在空气中直接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利用TPR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丙烯转化率为0.16%,环氧丙烷选择性达到44%.在反应气中加入氢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显著提高,并且催化剂稳定性大大增强.反应结果表明,还原态的低价铜可能是催化剂的活性中心,NaCl与铜离子结合而生成新物种可能在催化反应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TS分子筛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Ⅱ.丙烯的环氧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TS分子筛用于过氧化氢氧化丙烯制环氧丙烷的催化过程,考察了TS分子筛的组成、预处理条件、分子筛中氧化钛的存在对催化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TS-1的活性优于TS-2,分子筛中TiO2的存在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降低产物环氧丙烷的收率.对操作工艺条件的研究表明,反应液以中性为好,偏酸或偏碱都会使产物水解产生丙二醇,降低产物的选择性.在28℃、0.4MPa的条件下反应1h,过氧化氢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70%和>95%.  相似文献   

7.
阳卫军 《分子催化》2012,(4):314-321
以苯乙烯、环己烯和反式二苯乙烯为烯烃底物,以双氧水、叔丁基过氧化氢和异丙苯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苯环上对位和邻位氯取代的四苯基金属卟啉为仿生催化剂,对烯烃的催化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不同氯取代位的四苯基金属卟啉对烯烃环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助催化剂存在下,邻位氯代的四(2,6-二氯苯基)铁(锰)卟啉对烯烃的环氧化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烯烃底物的转化率和环氧选择性都比对位氯代的四苯基铁(锰)卟啉高,且反应条件温和.其中FeⅢ(TDCPP)Cl的催化性能最好,环氧化选择性最高,催化氧化苯乙烯时,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了90.4%.相同金属离子不同配体的金属卟啉传递氧原子的能力为TDCPP>T(p-Cl)PP>TPP.氧化剂的结构对环氧化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过氧键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异丙苯过氧化氢对环氧化物的选择性最高.根据实验结果,对金属卟啉催化环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分子催化》2012,26(4)
以苯乙烯、环己烯和反式二苯乙烯为烯烃底物,以双氧水、叔丁基过氧化氢和异丙苯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苯环上对位和邻位氯取代的四苯基金属卟啉为仿生催化剂,对烯烃的催化环氧化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讨论了不同氯取代位的四苯基金属卟啉对烯烃环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助催化剂存在下,邻位氯代的四(2,6-二氯苯基)铁(锰)卟啉对烯烃的环氧化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烯烃底物的转化率和环氧选择性都比对位氯代的四苯基铁(锰)卟啉高,且反应条件温和.其中FeⅢ(TDCPP)Cl的催化性能最好,环氧化选择性最高,催化氧化苯乙烯时,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了90.4%.相同金属离子不同配体的金属卟啉传递氧原子的能力为TDCPP〉T(p-Cl)PP〉TPP.氧化剂的结构对环氧化物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过氧键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异丙苯过氧化氢对环氧化物的选择性最高.根据实验结果,对金属卟啉催化环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Au/TiO2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2和O2共存条件下,金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直接环氧化反应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氧丙烷(PO)合成技术.本文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u/TiO2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溶液的pH值、Au负载量、沉淀剂以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丙烯环氧化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有明显影响:反应溶液的pH值为7.5及Au负载量为2.4%时所得催化剂活性最好;当以Na2CO3、NaOH等含Na^ 物质作为沉淀剂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Li^ 、K^ 等其它碱金属离子;40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好,在50℃低温反应条件下,环氧丙烷得率可达1.3%.HRTEM结果表明,催化剂中Au组分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Au粒因发生聚集而变大,从而影响了催化剂的活性.表面XPS分析证实,活性较好的Au/TiO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Au除部分呈氧化态外,主要是以金属态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丙烯气相一步氧化制环氧丙烷用Ag-Mo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以银及氧化钼为活性组分,负载于不同载体上的催化剂.在以分子氧为氧化剂,且原料气中不添加任何抑制剂的情况下,采用微反-色谱联合装置考察了催化剂对丙烯气相一步氧化制环氧丙烷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载体和助剂对催化剂上丙烯环氧化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以TiO2-ZrO2为载体,CsNO3-NaCl为助剂的Ag-MoO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在400℃下,氧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可分别达到11.3%和34.8%;在450℃下,氧的转化率和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可分别提高到33.0%和35.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MoO3/SiO2催化剂对丙烯气相一步环氧化反应也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Theuseof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asasubstitUtesolventforchemicalsynthesisisaveryattractiveareainviewofresourceutiIizationandenvironmentalproblems"'.SinceCO2,whichhasaneasilyaccessibIecriticalpointwithaTcof3l.l'CandaPcof7.3MPa,isnontoxic,nonflammableandinexpensive,itcanreplacehazardousorganicsolventandtherebyprovideavaluablepollutionpreventiontool.Assimilartoothersupercriticalfluids,SC-CO,hasgaslikediffusitivityandliquidIikedensity,andchangingpressureandtemperaturecanvaryitsphysicalpro…  相似文献   

12.
温和条件下电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CO2的电化学活化及其与环氧丙烷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考察了支持电解质对碳酸丙烯酯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有Br-的支持电解质对合成碳酸丙烯酯起到明显的催化效果.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推测,认为Mg2+起到路易斯酸的作用并与环氧丙烷的氧原子配位,同时Br-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环氧丙烷的 C-O 键使其断裂开环,形成的中间物与CO2还原产生的活化物质结合形成碳酸丙烯酯.  相似文献   

13.
A new quaternary ammonium heteropolyoxotungstant (cat.C) i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And the cat.C also is an reaction-controlled phase-transfer catalyst. The catalytic system of O2/EAHQ (2-ethylanthrahydroquinone)/cat.c is used for the epoxidation of propylene.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yield of propylene oxide based on EAHQ is 84.1%, theselectivity for propylene oxide based on propylene is 99.8% and the conversion of propylene based on EAHQ is 84.3%. The cat.c precipitates after the epoxidation reaction for easy separation. The cat. C is stable enough to be recycled three times without any loss in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14.
 在423K、常压固定床石英反应器中,以丙烯直接气相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方法、沉淀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制备的Ag/TS-1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TEM,XRD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Ag/TS-1催化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沉淀法是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但浸渍法也可制得具有环氧丙烷选择性的催化剂.K2CO3是一种良好的沉淀剂.以K2CO3为沉淀剂,硅钛比为64的TS-1为载体制备的Ag/TS-1催化剂上的丙烯转化率为1.72%,环氧丙烷选择性为98.2%.少量单质银的存在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除银粒子的分散状态外,银粒子与载体TS-1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丙烯氨氧化Mo-Bi-Fe-P/海泡石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丙烯气相选择氧化制备环氧丙烷是催化领域的难题之一,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因在氢气和氧气共存条件下对环氧丙烷具有高选择性而被广泛研究,并在丙烯转化率、反应稳定性、氢气有效利用率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综述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的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催化剂制备方法、载体材料、金粒径、催化助剂等对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的影响。最后,综合各催化剂的优缺点,分析并展望了具有高转化率与高选择性的纳米金催化剂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无毒、合成简单、廉价的无机铵盐(氨基甲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为助催化剂,研究其对卤化钾(KCl、KBr、KI)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结果表明,卤化钾与无机铵盐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其中以氨基甲酸铵为助催化剂,KI为主催化剂时,催化合成PC的效果最好.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CO2初始压力、PC的预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PC收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18.
鲁继青  吴自力  罗孟飞  李灿 《催化学报》2004,25(11):855-861
 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丙烯、丙烯/氧气混合气以及环氧丙烷(PO)在Cu-NaCl/SiO2催化剂上的吸附. 结果表明,丙烯在载体和催化剂上的吸附是完全可逆的. 丙烯和氧气在催化剂上共吸附后生成了丙烯醛,未观察到环氧丙烷(PO)生成. PO在载体和未还原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表明,PO与载体的硅羟基有强相互作用,PO发生开环反应生成开环物种. 而PO在还原态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较复杂,可能生成了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周喜  姚洁  王公应 《化学学报》2010,68(9):870-874
以无毒、合成简单、廉价的无机铵盐(氨基甲酸铵、碳酸氢铵、碳酸铵等)为助催化剂, 研究其对卤化钾(KCl、KBr、KI)催化CO2与环氧丙烷合成碳酸丙烯酯(PC)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卤化钾与无机铵盐显示出很好的协同催化效应. 其中以氨基甲酸铵为助催化剂, KI为主催化剂时, 催化合成PC的效果最好. 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CO2初始压力、PC的预加入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在优化条件下, PC收率大于99%.  相似文献   

20.
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彭家建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1,22(6):598-600
碳酸丙烯酯(P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沸点高极性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化妆品、气体分离、电池介电质[1]及金属萃取[2]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许多尿素生产厂家将其用作脱碳剂,使其需求量大增. PC合成方法主要有光气法、酯交换法、氯丙醇法及环氧丙烷(PO)与CO2环加成等. 其中, 以PO与CO2为原料环加成制PC是一条低污染、环境友好的路线. 已报道的用于PO与CO2环加成的催化剂有碱、季铵盐、金属盐[3]、配合物[4~6]以及MgO[7], MgO-Al2O3[8], KI/ZnO[9],KI/冠醚和KI/聚乙二醇[10]等. 尽管品种繁多,但仍存在催化剂活性不高,产物分离及催化剂回收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