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氩气保护下,利用N-(正丁基)-N’(4-甲酰基苯氧戊基)-1.6,7,12-四-(4-叔丁基苯氧基)-3,4,9,10-苝酰亚胺和N-甲基甘氨酸产生的亚胺叶立德与富勒烯反应,合成了含富勒烯的苝化合物,用NMR、FT—IR、UV-Vis及TGA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好的溶解性和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相虎 《化学教育》2003,24(4):45-45
该文对现行的高中化学 (试验修订本 )第二册中关于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对其实验内容和实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杨鹏辉 《大学化学》2012,27(5):88-89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对于气相反应,使用基于压力的速率方程解题比使用基于浓度的速率方程更直接﹑更简便。总结了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的基于压力的速率方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金凤  李萍  马玖彤  贾琼 《色谱》2021,39(2):173-183
农药的研发与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为解决人类温饱、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做出了贡献。但是,农药广泛残留于农副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残留的农药通常具有微量致毒、难生物降解、生物累积等特性,对生物健康与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高效检测微量农药、减小污染危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吸附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在农药分离预富集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常用的农药吸附剂材料,环糊精是一类具有空腔的超分子化合物,能够作为主体通过主客体作用形成包合物;另外,可以通过醚化、酯化、氧化等化学反应对环糊精进行后修饰以提高其吸附性能。疏水作用、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氢键作用、立体效应协同促进对农药的吸附。环糊精在农药吸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基于环糊精的农药吸附剂的综述。该文针对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这4类农药,系统性地评述了基于环糊精的农药吸附剂的制备、吸附机理及应用,目前存在个别吸附剂吸附容量不高、降解机理不明确、降解产物对环境不友好、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研发高吸附容量、易回收、易分离、易再生的基于环糊精的农药吸附剂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宋琦 《大学化学》2002,17(6):15-15
在地球的低层地幔下 ,可能存在着比现在的海洋还要多 4倍的水 ,这是日本工业大学的M .Murakami和他的同事们最近估测出来的。日本地球科学家们利用了一种多功能钻探仪 ,通过对 3种据信包含低层地幔中在高温高压下生成的主要矿物组成的分析后 ,得到了这个结论。这 3种矿物是 :Mg perovskite ,Ca perovskite和Magnesiow櫣stite。再利用SIMS对矿物中溶解的氢的含量进行测量 ,矿物学家认为氢是水的标记。发现这3种矿物的含水量都相当可观 ,大约在 0 .2 %至 0 .4 %(重量比率 )之间。用红外…  相似文献   

6.
以直线交叉法为依据,根据最小二乘原理,采用Matlab GUI工具设计了一款用于计算二元共聚合反应竞聚率的图形用户程序。与传统的求解竞聚率方法相比,该图形用户程序具有设计原理简单、计算快捷的特点;同时程序提供界面简洁、交互友好的数据输入平台,实用性强。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款图形用户程序所测得的数据与微机动态搜索法、Tidwell-Mortimer法相近,而比采用斜率截距法计算竞聚率的最小差方和更小,并且也避免了采用斜率截距法由于所用方程的非对称性造成的计算结果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刘潇  余浩然  沈青 《广州化学》2011,36(3):44-57
从纳米粒子、水凝胶、纤维材料和环糊精高分子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以环糊精为基础研制的新材料的研究进展。目前以环糊精为基础的纳米粒子材料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环糊精的化学接枝与共聚、环糊精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复合和含环糊精的囊泡材料;以环糊精为基础的凝胶材料有水凝胶和有机凝胶两种材料;此外还有以环糊精为基础的纤维材料、环糊精高...  相似文献   

8.
张展 《化学教育》2014,35(7):60-61
正1问题的提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认识论功能、方法论功能和教学论功能[1]。笔者在利用教科书中铁的吸氧腐蚀实验[2]进行教学时,如图1,发现该实验仅能让学生体会吸氧腐蚀的吸氧过程,而更核心的电化学过程却无法感受到。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发现同仁们对该实验的研究更多关注如何缩短实验所用时间[3-6]。即便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物理力学性能是照相明胶的一种很重要的属性。在各种彩色及黑白胶片都面向高温快速加工发展的今天,这种属性就显得更为重要。提高胶片的物理力学性能,一方面要从提高明胶本身的胶冻强度着手,例如减少明胶中溶胶组份(分子量小、冷水中溶解度高),提高明胶中的α和β组份的相对含量,减少分子量过大的组份等等。  相似文献   

10.
《有机化学》2013,(9):2028
Rhazinal是Rhazinilam家族中的一员,其家族都含有一个因环张力而形成的吡咯-苯胺手性轴,一个高张力的九元内酰胺,一个全碳季碳手性中心以及[3.4]并环结构.Rhazinilam被发现是一个很好的多种癌细胞的抑制剂,具有诱导和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防止解聚、稳定微管的作用.自其被分离之后得到了有机和生物有机化学家的广泛重视,至今已有多个其家族成员的全合成的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顾振华小组将Pd催化的Catellani反应首次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种氨基酸酯化和氨基保护得到苄氧羰基氨基酸甲酯, 经肼解制备苄氧羰基氨基酸酰肼, 然后分别与3种不同的糖基异硫氰酸酯反应, 制备了相应的目标化合物15个, 且产率均在60%以上. 所有新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 IR, MS和1H NMR确证. 同时探索了苄氧羰基氨基酸甲酯肼解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2.
使用ASP.net和SQL server数据库建立有机化学网络试题库,实现了学生开放性学习和教师客观命题的功能,并将试题库按专业课时分层次管理,实现有机化学课程的标准化考试。  相似文献   

13.
将合不同负离子的苄基紫精分散在混合有PVP的MMA-HEMA共聚物基质中可制成耐水的光致变色膜。它们的光致变色速度的大小随紫精负离子的不同而有如下序列:这与这些紫精在DMF中的溶解度以及在共聚物基质中的溶解性大小的序列相一致.负离子对这些光致变色膜在空气中的氧化退色速度没有很大影响,对这些膜的光疲劳性能的影响也不大。将V3~V6分散在不很有PVP的MMA-HEMA共聚物基质中制成的膜也表现出光致变色的特性,表明它们的多原子负离子本身在聚合物膜中也能充当电子给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仲春龙  姚祝军 《化学学报》2008,66(9):1074-1078
青蒿素1及其衍生物具有特征的过氧桥结构, 并呈现优秀的抗疟生物活性. 为了研究详细的作用机制和确定生物学作用靶标, 本研究从易得的青蒿素衍生物出发, 通过酰胺键相连, 合成了生物素标记的青蒿素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Maillard反应的高分子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illard反应产物由于其天然性和独特的香味,使其在食品和烟草领域的应用倍受关注.目前,对Maillard反应产物中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但是高分子产物的结构及形成机理尚不清楚.虽然Maillard高分子产物及其复杂,但人们通过膜透析、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对其提纯分级后,再运用凝胶渗透色谱、元素分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NMR)、热裂解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对Maillard高分子产物的结构和形成机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对Maillard反应的高分子产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分析表征方法和分子结构的假设模型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陈恕华 《大学化学》1993,8(4):54-56
用热力学原理导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当溶解过程减熵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溶解过程增熵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诸平 《大学化学》1997,12(6):57-59
分析了鲍林(LinusPauling,1901—1994)在事业上成败的经验教训与信息的关系,举例说明了信息给鲍林带来过成功的喜悦,但信息的误导或中断也给鲍林在事业成功的道路上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18.
具有生物活性的喹啉类化合物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鼎  方建新 《有机化学》2007,27(11):1318-1336
喹啉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生理活性. 在医疗保健和植物保护方面, 喹啉类化合物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综述近几年来喹啉类化合物在医药和农药方面的研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醇与水混和的热力学模型,它由三步组成,分别考虑了醇与水的物 理混合,醇和水的自缔合破坏以及它们间的交叉缔合.据此建立了一个超额焓方程 .检验的结果表明,它能满意地描述含醇水溶液的超额焓随组成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This is a popular science article introducing the chemical knowledge contained in the search and use of colors. From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rchitectural, textile dyeing and paints, three examples are chosen to reveal the chemical principles behind. Humanistic story and science interpretations are combined to reflect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hemistry and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