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2只雌性灰叶猴成体尿液中的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发现1.其月经周期为24.8±2.2d.2.雌二醇在滤泡期和黄体期的水平分别是101.89±4.32(pg/ml)和119.84±5.20(pg/ml);其间有一个显著的峰值555.40±16.68(pg/ml).3.孕酮水平在雌二醇峰后第2d上升(p<0.001),其在滤泡期和黄体期的水平分别是1133.22±17.15(pg/ml)和5388.33±59.19(pg/ml).黄体期的孕酮水平是滤泡期的4~5倍.(mean±Std.).  相似文献   

2.
采用RIA法分析人工饲养下1只成年雌性灰叶猴尿液中的E2、P水平,结合观察该雌猴和其配偶的行为后发现:拥抱、梳理、接近、嗅阴和示阴是它们交往的重要行为;接近、嗅阴和示阴水平在E2峰值前后上升,其生殖期望(fertility expectation)即动物行为中表现出的增加后代数量的本能增强。雌猴怀孕后,生殖期望满足,嗅阴、示阴水平下降而表示友好的梳理、拥抱水平上升。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行为生态学研究工作,有必要对野生动物进行习惯化。尽管投食等方法能有效加速习惯化的进程,但会对灵长类的行为造成影响,导致研究结果偏歧。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直接跟踪法对高黎贡山保护区灰叶猴群进行习惯化研究,试图了解习惯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其他研究者快速有效地开展习惯化工作提供指导。随着习惯化的进行,调查者与猴群跟踪总时间从2009年1月平均0.05h增加到2009年12月平均9h,平均跟踪距离从2009年1月份54m减少到2009年8月份15m,猴子对研究者的行为反应也从逃避变成忽视。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高度人为干扰的条件下,只要方法适当,也能在1年内对灰叶猴实现初步习惯化。  相似文献   

4.
从121头水鹿中,按不同性别和年龄选取9头水鹿,用定量记录的方法,观察了12960次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个体在常规行为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121头水鹿中,按不同性别和年龄选取9头水鹿,用定量记录的方法,观察了12960次行为。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个体在常规行为上均有差异,其中成年雄鹿(鹿角硬化或脱落)和成年雌鹿在各项行为频次有明显的不同;成年雄鹿和长茸鹿间各项行为频次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白昼,其休息和摄食行为频次较高,其余行为均受摄食状况的直接影响。晨、昏各出现一次水鹿活动的高峰。在摄食和性行为中,水鹿表现出社群等级。发情期,水鹿间存在着性信息联系。水鹿的某些特别行为,与性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群体饲养条件下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恒温条件下 (2 8± 0 .5℃ ,12 h光照 )在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内群体饲养研究下 ,分月扇舟蛾 (Closteraanastomosis L.)的生物学特性 ,并与文献记录的自然条件下分月扇舟蛾的生物特性比较。结果表明 ,分月扇舟蛾成虫体长为♂ 10~ 13mm,♀ 12~ 15 mm,老熟幼虫体长 2 5~ 32 m m,均小于自然种群中的个体。幼虫每隔 2~ 3d蜕皮 1次 ,共蜕皮 4次 ,幼虫历期 11d,蛹期 4 d。蛹重平均为 14 8.4 m g。成虫羽化过程需 2 0~ 2 5 min,羽化历期 4~ 12 d。成虫羽化数小时后即可交尾 ,交尾时间长达 8~ 2 3h,可多次交尾。交尾后数小时即可产卵 ,每雌产卵量为 2 30~ 5 30粒 ,平均 312粒。卵从第 6 d开始孵化 ,孵化率可达 90 %以上。世代周期为 2 2 d。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分月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条件下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影响饲养条件下花尾榛鸡种群数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尾榛鸡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鸟类,体内富含15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近10年来,我国北方的许多部门进行了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但种群数量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指标。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成活率低,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雏鸡的食物即营养问题。其次还有疾病、饲养管理水平、种鸡的质量等因素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对麝凤蝶(Byasaalcinous)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这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鲎属海洋底栖的节肢动物,生活在浅海区,在繁殖季节洄游到潮间带挖穴产卵。过去主要把它作为食用,随着鲎试剂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食品检验等方面。因此,对鲎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但鲎的生活史很长,如用杀鲎取血制备试剂,不仅不能满足常年生产的需要,而且会破坏资源。所以在大规模研制试剂的同时、开展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盐度、放养密度、耗氧量、抽血量、抽血间隔时间和摄食量等因素对鲎的变形细胞数量和存活率的影响,为人工饲养管理和适时适量抽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药用蜈蚣幼体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条件下,幼体蜈蚣的生长同曲线呈两段性,前慢后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曲线也呈两段性。群养时每次摄食量约为总体重的1/3凰单独饲养时是群养的3倍左右。不同食物对幼体蜈蚣生长的影响不同。食物转化率前期为16.42%,后期为28.23%。食物消耗与生长关系的回归系数b=0.3076.取食后体重首日下降最快,至第8天趋向恒定。50条左右群养时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信阳碧凤蝶人工饲养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碧凤蝶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生活史、生物学性状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并对这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湘西棘腹蛙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对麝凤蝶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了观察,并对这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人工饲养下虎的摄食行为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庆永 《大自然》1989,(1):35-36
生活在野外的虎主要猎食大、中型草食动物,偶然也捕杀豹、熊、狼这类猛兽充饥,甚至连陆栖哺乳类中最大的动物——象,也难免有时遭到虎的袭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虎屈居于囚笼般的兽舍中,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其捕猎寻食的技能终因无用武之地而逐渐退化.到第四、五代时,竟至完全丧失!由于吃惯了动物园的饲料,甚至不以其它肉  相似文献   

16.
动物的行为是对桌种刺激和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反应。不同的动物,同一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同一个体的不同生长时期,其行为反应均不一样,正是这种反应,使动物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生长和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17.
湘西棘腹蛙人工饲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湘西棘腹蛙人工饲养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成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4.47%;幼蛙的日食量平均为体重的4.86%.成蛙和幼蛙的饵料系数平均为4.1±0.1;蝌蚪的饵料系数平均为3.66.40~50克体重的幼蛙,平均日增重为2%.使用多成分混合性饵料饲养蝌蚪,其体长和体重增长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黄缘闭壳龟人工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野生黄缘闭壳龟的生活习性,创造其人工养殖环境,利用人工合成饲料,经过110天的饲养试验,使幼龟体重增加104%,成龟体重增加26.1%,亲龟体重增加24.2%,亲龟的产卵率为100%,人工养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饲养方法对槐绿虎天牛的人工饲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料可以实现对槐绿虎天牛的继代饲养,还可将幼虫期由2~3a大大缩短至5个月.比较5种饲养方法,用配方1(以柳树锯末为基料,外加蔗糖、酵母粉、大豆粉等物质的混合物)饲养的结果显著优于其他4种饲养方法;配方1和配方2饲养的幼虫存活率、体重、体长等均大于寄主枝条;配方3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12月在南宁动物园灵长类繁殖中心研究笼养状态下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序、雌雄个体对食物的选择和一年四季的日食量.笼养黑叶猴对可采食的植物种类仍存在选择性;觅食行为序由探究行为、抢食行为、爬墙行为和进食行为等4步组成.平均每只黑叶猴个体的日进食量为(1 114.96±55.75)g,折合干物质(249.50±16.78)g,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表现出冬季觅食量最多,夏季最少,春季比秋季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